《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越是荒誕,成長越是艱難

在我還沒有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許三觀賣血記》這個名字就給我一種普遍意義上的悲劇之感,像餘華的《活著》,雖為活著但是都在死去,許三觀也一樣,到最後不過會是悽悽慘慘的死去,讀完才發現,

不是隻有死,才能稱之為悲慼,普通人拼勁全力活著的樣子才最為苦楚。

餘華不是一名多產的作家,他的作品是以精緻出名,靠著自己簡短有力,純淨細密的敘述,構建一個又一個有別於外部世界,但是看起來也足夠真實的文本世界。他本人也坦言:”我覺得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裡的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

《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越是荒誕,成長越是艱難

所以《許三觀賣血記》主題雖然是生活的苦難,可是總能讓不同的人在裡面找到不同的共鳴,或是因為生活,或是因為成長,或是因為父愛......殘酷又現實的虛假,平凡又無奈的真實。

生活就是如此,在我們眼裡看來,越是荒誕,於個人成長越是艱難。許三觀就是在這樣荒誕的文字現實裡面,艱難的成長著。

01因為好玩,自主賣血

許三觀12次的賣血經歷,大致可以分為兩次成長的過程,一次是為自己,一次是為家人。

初次賣血,許三觀就是覺得好玩兒,村裡面的人都說,沒有賣過血怎麼能算身體好呢?許三觀喜滋滋的去了,拿著賣血的錢吃了炒豬肝,喝了二兩黃酒。

第二次賣血,因為一樂,說來也是一把辛酸淚,許三觀給何小勇養了九年的兒子,到頭來一樂打了人,錢還是要許三觀出,許三觀心裡生氣,又覺得自己吃了啞巴虧,把二樂和三樂叫過來灌輸了“何小勇不是個好人”“以後要侮辱何小勇的女兒”的思想,精神上得到了自我滿足,樂顛顛的去賣血了。

第三次賣血,是因為自己的一點小心思,當年他在林芬芳和許玉蘭之間選擇了後者,林芬芳就成了許三觀心裡的白月光,很白很嫩很光,所以再次有機會的時候,許三觀和林芬芳也一度春宵,事後,許三觀覺得應該給林芬芳買點東西補一補,所以又一次去找李血頭去賣血。

《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越是荒誕,成長越是艱難

這三次賣血,在我們看來雖然荒誕但也有些好笑,因為無論是賣血的理由還是賣血之後的行為,都透露出來了一絲玩味,日子雖然在認真的貧窮著,生活卻是有著諸多飯後談資,不管是因為“做了九年烏龜”還是和初戀情人的纏綿,都是可以博人一笑 ,但是卻不至於博人同情。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這也是我們常見的一環,很多時候做事情,都是憑藉自己的喜好去做,越是年少,越能體驗這種感情,可能僅僅是為了跟風,可能也就是為了一個荒謬的理由,做出來一些奇怪的舉動,自己不覺得可笑可悲,可是旁人卻是看的津津有味。

但是當人開始成長到跨過這一段時光的時候,才會發現,被迫選擇的成熟,有多難。

02生活所迫,被動賣血

如果說前三次賣血,我們看描述都還能笑出聲,接下來的八次,可能連哭都哭不出來了。

因為想讓家人吃頓飽飯,許三觀賣血換乾糧;因為想讓二兒子留下來在家鄉工作,許三觀賣血請兒子單位領導吃飯;因為想救得了肺炎的一樂,許三觀賣血、賣血、賣血......不斷重複的賣血,不斷重複的苦難,就像餘華本人所說:“苦難和重複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在許三觀越來越頻繁的賣血背後,苦難不僅接踵而至,而且還越發濃烈。

許三觀這幾次賣血,沒有啼笑皆非的理由,就是一個目的:“活著”,讓家人活著,讓自己活著。

這時候的許三觀已經開始學會了父母的一套行為準則,寧可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孩子,褪去了年輕時候的那一點叛逆,也收好了自己對抗世界的稜角,再也不是那個可以冷眼旁觀看著一樂闖禍的許三觀。他可以忍受飢餓把多出來的甜粥給孩子喝,也可以為了一樂能夠活下來一次又一次的賣血。這是一箇中國式父母的慣性,也是許三觀的成長。

《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越是荒誕,成長越是艱難

很多人都說只有自己當了父母才能理解父母,父母給與子女的愛,至死方休,他們寧可自己委屈也不願意向孩子透露半分,但是父母這個角色,也不是天生就會當的,他們也是經歷了我們難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難,一步一步學著做一個父母。像許三觀,他一開始的毫無家庭意識,只圖自己痛快,到後來,可以為了一樂活下來而拼命。

許三觀終於成長了,代價也是慘重的,差點命都沒有。

可是生活也正是如此,一路前行,一路披荊斬棘。

網上一直流傳一句話:“僅僅是活著,有些人就已經拼勁了全力。”這說的是許三觀,也說的是和許三觀一樣的千千萬萬的普通人,沒有一個人的成長是可以順風順水,沒有一個人的成熟不伴隨著磨難。但是好在,許三觀雖然經歷了很多,也看過了很多,但是依然沒有放棄希望,依然有著向上掙扎的韌勁兒。像一株野草,雖貧賤,但不息。

03最後的最後

終於,經過改革的浪潮,許三觀的家庭也算是得以圓滿,他也不用再靠著賣血求生。可是年邁的他依然還有當年賣血換黃酒和炒肝的心,他決定最後再為自己賣次血,結果年輕的血頭告訴他:

“你身上死血比活血多,沒人會要你的血,只有油漆匠會要你的血……”

許三觀哭了,哭的很傷心,一樂二樂三樂卻不能理解,他們覺得丟人。覺得許三觀哭的丟人,覺得許三觀因為賣不出血而哭更丟人。

《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越是荒誕,成長越是艱難

只有許玉蘭懂。安慰他,帶他吃了炒肝和黃酒。

許三觀的哭,是因為賣不出血而哭,也是因為害怕而哭,他不怕自己老去,怕的是自己沒有辦法幫家裡再扛過一次又一次的災禍。

生活的苦難在許三觀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永久的刻在了許三觀的記憶裡。在他的心裡,只要他活著,只要血還在,生活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可這一次,現實告訴他,沒用了,終結了。

對於經歷過這一切苦難的人來說,眼前的安穩和幸福,攥在手裡像是一束仙女棒,好看絢麗,但是不實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燒完燙到手。成長到現在也不知道是一件幸事或者是一件不幸的事。它曾給我們絕望,也帶來了希望。單純的定義好或者壞,太狹隘了。

在時間的長河裡,每個人都在成長,生活越是荒誕不羈,成才越是異常艱難,小時候總以為長大總能成為英雄,長大卻更能理解羅曼羅蘭說的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敬每個平凡的英雄。

《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越是荒誕,成長越是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