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摩托车17寸轮毂和18寸轮毂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有的是18寸的而有的是17寸的?

80后无业男青年


不知题主小时候有没有玩过一个叫做滚铁环的游戏,如图。

这个游戏骠骑府小时候玩过,那个时候物资匮乏,即使是普通一根铁箍也不容易寻到,因此家里的木盆就遭了殃,经常将捆扎木盆的铁箍取下当铁环滚着玩,没少挨揍。

玩这个游戏你会发现,直径大一点的铁箍稳定性更好,即使速度较慢也不容易失速倾倒,存速性能好,而直径小的铁箍稳定性差,你得不停的用棍子推着跑,才能避免倾倒。

但是小直径铁箍的优点就是灵活,转弯变向更快更容易,而大直径铁箍就笨拙多了。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这就是陀螺效应。

17寸直径的轮毂,一般常见于街车和仿赛这种车型上面,是标准尺寸的轮毂直径,相对于那些更大直径车型的轮毂来说,他的灵活性更好,转弯敏捷迅速,但是相对于那些小踏板车的10寸12寸的轮毂来说,在稳定性和导向性上又明显占据优势,是比较符合街车和仿赛车型定位的轮毂直径,因为这些车型一般都比较注重操控性能,既要求高速稳定又要求灵活。比如杜卡迪的Superbike Panigale V4 S,就是典型的性能车型,弯道性能超绝,就是使用的前后17寸轮毂。

你可以查阅街车和仿赛的参数,就可以得到这个概念,17寸直径的轮毂是绝大多数性能街车和仿赛的配置。

而大于17寸的轮毂,一般在多功能车型,ADV,或者复古车型上常见,而且多见于后轮,例如鑫源的攀爬者400,如图。

这款车前轮是19寸直径,后轮为18寸直径,为何会选择比街车更大直径的轮毂?首先从定位上来讲,复古车不需要像街车和仿赛那样注重操控,更何况这款复古车的定位是攀爬,带有一点越野功能,大直径的轮毂能过滤更多的不平路面带来的冲击,而且在碾过路面上的坑凼时,比17寸直径的轮毂通过性能更好,也能使车辆获得更高的离地间隙,提升越野能力。

但是副作用也有,那就是弯道性能笨拙,转弯相对呆板,没有17寸轮毂那么迅速,因而,不怎么讲究灵活性的复古车和多功能车会更多的选择更大一点直径的轮毂,就是这个道理。

好了,就介绍到这里,我感觉已经讲清楚了,不知题主是否明白?


骠骑府


摩托车确实存在前后轮胎不一样大的现象(直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的这种差异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它主要和车型有关。

比如我们常见的太子车,它采用的就是前轮胎大,后轮胎小的设计。这种车型普遍都会采用前18寸后16寸的轮胎,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符合车型要求而采用的,因为太子车普遍座高都比较低,所以这种设计更符合它的这种需求。

而这种设计除了做高低以外,其实还和车辆操控性能有直接关系,因为后轮胎小整车的重心相对就会低一些,这样整车操控起来就会相对比较灵活一些,行驶过程中车辆也会更稳定。

再比如越野车也会采用,这种前轮胎大后轮胎小的设计,那么越野车这种设计其实也是有讲究的,它这样做不是为了降低车辆的重心,而是为了提升车辆的通过性能,并且保证一个合理的座高,其次这样减震的行程也会长一些,更能满足这种车辆对减震表现的要求。

这类车辆前轮胎普遍都会采用19寸的轮胎,而后轮胎都会采用17寸的轮胎,如果这类车辆前后轮胎都采用19寸,那么座高就会高的非常离谱,而如果都采用17寸通过性能又会打折扣,所以才会有前轮胎大,后轮胎小的设计。

由此可见,前轮胎大后轮胎小主要的作用就是弥补因为车架设计而丧失掉的一些性能,比如通过性,舒适型,操控性。

而后轮胎大的车型其实一般都很少,如果看到这样的车型,它主要还是为了提升车辆的通过性能。但一般情况下摩托车的前后轮胎都是一样大的,只不过后轮胎为了提升负重能力和抓地能力会略粗一些,而前轮胎相对会比较细一些。所以摩托车轮胎的变化和车型,操控,舒适性有离不开的关系。








汉子男



第一,17寸和18寸并没有好不好之说,只有发动机转速和变速箱以某种参数调教时,以及造型的不同需要多大的轮毂。如果你的车原配17寸,更换为18寸以后码表就不再准确,里程值也不再准确。


第二,轮毂大小和车身高度没有最直接的关系。比如一款车的轮毂是17寸,一款车的轮毂是18寸,但不是说搭配18寸轮毂的车坐垫高度就比17寸的高。坐垫高度受到车辆轮毂、减震器长度和安装长度、车辆框架尺寸等因素影响,并不只有轮毂尺寸。

第三,不同的车型所需要不同的轮毂大小。比如,踏板车轮毂尺寸一般都更小,这是车辆框架和结构决定的。而越野车的轮毂一般情况下都偏大,在通过一定大小的坑洼路面时能获得更好的通过能力和舒适性。而街车和趴赛等车型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安装前后相同或不同尺寸的轮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