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立春日要吃“春餅”?有哪些營養學依據?

MiSs_C


今天我們一起迎來了2020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在這一天中國的老百姓們都會吃春餅,東北、北京的春餅最為常見,也比較可口一些。在被疫情籠罩下的我們,不妨可以尋找一下家裡都有些什麼食材,可以烙餅,炒些菜,卷著吃,這樣也是宅在家裡的另一種快樂。一家人在一起做一頓春餅宴,共同為新的一年許下美好的願望。


立春意味著春天的開始,此時萬物開始逐漸復甦,也正是陽氣生髮的季節。比如我國有些地區在立春之後,蔥、蒜、韭菜、菠菜等開始冒出嫩芽,在古代,人們為了嚐鮮,就烙薄餅卷著這些時令蔬菜吃,這種習俗被稱之為“咬春”,“嘗春”,也有迎春的寓意。據史料記載,一開始春餅與菜放在一個盤子裡,稱為"春盤"。宋《歲時廣記》引唐《四時寶鏡》載:"立春日食蘿菔、春餅、生菜,號春盤。"立春吃春餅有喜迎春,祈盼豐收之意。


吃春餅自然少不了“和菜”。和菜就是用時令蔬菜,例如:韭菜、菠菜、豆芽和豆皮絲、雞蛋一起放入鍋中翻炒。當然,喜歡吃肉的朋友可以放一些肉絲炒入其中,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是:裡脊絲。還可以放切好的鴨肉片卷著吃也是很不錯的選擇。為吃春餅也可以買一代甜麵醬,在放入炒菜之前,抹少許在捲餅上,那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如果家裡沒有甜麵醬的朋友們,還是好好在家待著吧!家裡有什麼菜就炒什麼菜,沒有肉就別捲了,春餅平時也可以吃。大家為了祖國早日度國疫情的難關,記得一定要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對自己和別人負責,做好疫情的防禦,和家人在家共同度過一個平平安安的中國年吧!




東方國學


立春這天吃春餅,就是經常所說的“咬春”,陳維崧在其《陳檢討集》一書中亦說:“立春日啖春餅,謂之‘咬春’。”  

 古代,立春日吃春餅這一習俗不僅普遍流行於民間,在皇宮中春餅也經常作為節慶食品頒賜給近臣。如陳元靚《歲時廣記》亦載:“立春前一日,大內出春餅,並酒以賜近臣,盤中生菜染蘿蔔為之裝飾,置奩中” 。



其實立春吃春餅的習俗起源於唐朝,也叫“咬春”。由立春時,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各種蔬菜發出嫩芽,人們嚐鮮,古人就用麵皮包著時令蔬菜,捲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餅,寓意著五穀豐登,也是春天的象徵,並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

(喜歡鑑賞中國古詩詞的朋友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更多唯美古詩詞等你喲!)


TodayNBA


首先,立春吃春餅是傳統民俗,而春餅和春捲是有所不同的,春餅多是北方盛行,春捲則是南方較多。吃春餅,主要是傳統的“咬春”,在冰雪消融之後菜地裡新長出的一抹綠色就是韭菜和嫩菠菜,所以這兩種蔬菜也是吃春餅時的主角。

1️⃣韭菜

韭菜也叫“起陽草”,很多人誤解為吃韭菜可以壯陽,其實此處所說的“起陽”是指春回大地、陽氣初升的意思。春天裡,韭菜是最早發出嫩芽的蔬菜,新綠的韭菜不僅鮮嫩無比、韭香濃郁,而且豐富的含硫化合物也會開胃消食、促進腸道蠕動。用雞蛋或肉絲炒韭菜是最佳搭配,可以提鮮增香回味無窮。

2️⃣菠菜

韭菜和菠菜都是胡蘿蔔素、葉綠素豐富的蔬菜,中醫講:春天養肝,綠色可以清肝明目。葉綠素和胡蘿蔔素都可以保護肝細胞,也對改善視力疲勞有幫助。春天的嫩菠菜還是維生素C、維生素K、葉酸和鎂、鉀等礦物質豐富的蔬菜,而且春菠是甜嫩的,草酸含量相對較少,簡單焯燙之後炒雞蛋、麻醬菠菜、芥末菠菜都是最佳選擇!

3️⃣芽菜

春天最應該吃的蔬菜還有芽菜,這裡所說的芽菜並不是川菜裡的醃漬蔬菜,而是綠豆芽、黃豆芽、花生芽、黑豆苗、豌豆苗等芽苗菜。芽苗菜比種子的優點在於熱量低、植酸少、維生素C含量高,不會脹氣。經過發芽之後,芽菜中的鈣含量明顯升高,而春天是有利於孩子生長髮育長個子的季節,多吃一點芽苗菜對身體益處很多!

吃春餅,自己不會烙餅皮可以到超市買鴨餅皮。我家裡常用的搭配是甜麵醬、蔥絲、肉絲炒韭菜、菠菜炒雞蛋、醋烹綠豆芽、“螞蟻上樹”,大家知道“螞蟻上樹是到什麼菜嗎?


營養師於仁文


吃春餅的養生意義

立春日吃春餅的習俗,起源於漢朝,風靡於唐代。魏晉時潘岳所著的《關中記》中曰“於立春日做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並贈送親友,取迎春之意,此外也有養生之功效。

從上面的寥寥幾字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春餅的特色是低脂肪、高維生素、礦物質和高纖維素。它的養生功效主要來自其配菜,以素為主,可以是豆芽、菠菜、薺菜、芥菜、香椿芽、春筍絲等當令蔬菜,也可以按地方物產加進粉絲、雞蛋絲、醬肉、蝦仁、臘肉絲等,但最突出的還是鮮嫩的蔬菜、野菜,它們有助於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把冬天沉寂萎靡的器官喚醒,增強活力。

老春餅,新吃法

傳統春餅是採用白麵烙餅,卷時令蔬菜食用,如果想更健康營養,還可以用彩色的果蔬汁和麵,不僅外觀喜慶,營養也加分。可以選胡蘿蔔、紫甘藍、南瓜、菠菜等榨汁和麵,為春餅增加一些葉黃素、β-胡蘿蔔素、花青素等植物營養,對眼睛很有益處喔。也可以選用蘋果、橙子等水果榨汁,做成富含維生素的甜麵餅。

另外,還可以試試中西合璧的配菜:三文魚、龍利魚或鱈魚、海苔、蘆筍或香菇、洋蔥切絲,卷好以後蘸醬吃,別有風味還有助於降低血脂。

立春馬上就要到了,我們都來曬曬屬於自己的特色春餅吧~~


康品君


立春為什麼要吃春餅?

每年立春日,大部分人都要吃春餅。吃春餅的習俗歷史悠久。

春餅是用白麵擀成圓形的餅經烙制而成,在清《調鼎集》記載了春餅的製作方法,擀麵皮加包火腿,雞肉等食物或四季食的蔬菜菜心,或鹹肉腰 蒜花兒,黑棗,核桃仁兒,羊糖,也就是白糖碾碎,卷春餅切段兒,這是清朝的吃法。現在演變為春餅抹甜麵醬,卷洋蔥食用。

立春時大蔥冒出嫩芽,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嫩蔥先出,人們嚐鮮,也就是“咬春”的意思。

吃春餅講究把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同時寓意著五穀豐登也是春天的象徵,並將它互相贈送,[做成春捲兒狀]取迎春之意。

有的地區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餅,會使人們更加勤[芹]勞,生命更加長久[韭]。





蟹小魚


立春吃春餅的由來?

我國的傳統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不僅體現在逢年過節上,更多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立春民間素有吃春餅的習俗。

立春吃春餅源於唐朝,也叫咬春。立春時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各種蔬菜發出嫩芽,人們嚐鮮。古人就用麵皮包著時令蔬菜,捲成卷蒸熟或油炸。取名春餅,寓意著五穀豐登,也是春天的象徵。並將這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

立春為什麼吃春餅呢?傳說吃了春餅和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還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餅,會使人們更加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


華麗轉身52194142


立春吃春餅源自“咬春”的習俗,立春是春天的開始,一年之計在於春,在初春季節吃一些新鮮食材,來體驗春天的“味道”。

我想在立春這一天,吃春餅一個是對傳統的尊重,是一種儀式感。同時也是感受舌尖上的春天的味道。

說起吃春餅,這四樣東西必不可少:春餅皮、蔬菜、肉絲、醬。

春餅皮多以麵粉製作,經過擀制、蒸制,製作出又薄又軟的皮子。

配上各種美味的春季時令蔬菜,譬如說胡蘿蔔、韭菜、薺菜、豆芽等,營養又美味。

從營養角度來說:

胡蘿蔔有“小人參”之說,富含β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有明目養肝;同時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潤腸通便。

韭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纖維素,溫和滋補脾胃、有活血通絡的作用。

薺菜富含蛋白質、胡蘿蔔素和維生素,有清熱明目、止血消積的作用。美味的時令蔬菜,可以補充葉綠素、維生素,搭配炒制的肉絲、蛋皮等,葷素搭配,營養健康。

用薄如蟬翼的春餅皮,包上時令蔬菜、肉絲,配上特製的醬料,春天的味道從吃春餅開始。

其實現在吃春餅對於食材也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搭配比較自由,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diy喲。

土豆、粉絲、茶乾等搭配進去也是非常美味

純手工作答,喜歡我的原創分享,歡迎點贊、收藏、轉發分享來支持我喲!期待再次溝通!

夥伴們,你喜歡吃春餅嗎?都喜歡包什麼菜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吃過的春餅喲!


吃貨小築Vivi


關於立春吃春餅,是為了紀念一段歷史。相傳當年鄭成功與清廷對抗,圍攻福建潼州,長達七月之久,全城死亡人數太多,只能用草蓆裹屍掩埋。後人為紀念這段歷史,以春餅擬作草蓆裹屍,以示不忘。


聽雨品詩詞


2月4號就是立春了,今年的立春也是大年三十。很多地方都有立春吃“春餅”的習俗,但很多人都不懂理由,也不懂這其中的營養學依據。超哥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說。

為什麼立春日要吃“春餅”?

立春日吃“春餅”,主要是傳統習俗。

立春吃“春餅”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到了唐代逐漸形成風氣。《關中記》中有記載,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並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杜甫的詩句“春日春盤生細菜,忽憶兩京梅發時”,就是對唐朝立春吃春餅的一個場景描述。到了宋代已經把春餅做得很精緻了,《武林記事》中記載,宋代宮廷的薺菜迎春餅是“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看這描述,宋代的春餅可不是一般家庭能消費得起的。到了明清,春餅分化出了更方便和美味的油炸品——春捲,並被列為滿漢全席128道點心之一。春餅甚至也傳到了少數民族地區,可以說立春吃春餅是全國性的習俗了[1]。

那立春吃“春餅”有什麼營養學依據呢?

不同地區的春餅配菜不同,北京的有醬肉、菠菜、綠豆芽、韭黃、香椿芽、粉絲等等,沿海地區有的加了蝦仁等海產品,長沙有的加了當地特產的臘肉,江南一帶有的會加新鮮的竹筍絲,四川地區以及潮汕地區有的春餅還是甜的,所以可以說不同地區的春餅都有當地特色在其中。

不同地區的春餅,基本都是由肉、菜、麵粉皮這三種食物製作而成的,總體營養成分搭配合理。從膳食金字塔來看,進食量從底層到頂層逐漸減少,依次為穀物、蔬菜水果、各類動物食品、奶類食品,最後一層是油,而春餅最大的優點就是總體營養成分配比合理,我們一天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等各種營養成分都齊全,而且基本符合膳食金字塔結構給出的比例:麵粉做的皮——穀物類食品,青菜——春餅中含量比較豐富,優質蛋白——春餅中的豬肉、蝦仁等(分量適中),再者,調春餅餡的時候還會放點植物油——這樣就補充了植物類脂肪。

春餅的製作工藝分油炸和不油炸的,油炸的春餅通常也叫做“春捲”,利用油脂作為熱交換介質,可以使得春餅中的澱粉糊化,蛋白質變性,最終讓口感更加酥脆,但是油炸也使得春餅增加了健康風險,這主要來源於油炸有可能產生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2A類致癌物,也就是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研究[2]表明,澱粉含量高而蛋白質含量低的食物,容易在高溫烹飪時產生丙烯酰胺,而春餅恰好就是一種高澱粉(麵粉皮為主)、低蛋白(含有較少肉類)的食物,但是一般認為,除非大量食用含高濃度丙烯酰胺的食品,日常膳食的攝入量還不足以引起神經毒性,而對於長期低濃度接觸是否會導致癌症,至今尚無定論,總之,立春吃點春餅,對健康危害不大。不油炸的春餅相對就健康點了,但是少了酥脆的口感。

總的來說,立春吃“春餅”是傳統習俗,而春餅最大的優點就是營養成分配比合理、齊全,油炸的春餅雖然口感酥脆,但是因為可能產生丙烯酰胺而存在健康風險,不油炸的春餅相對比較健康,但是口感就比較差一點。不管如何,立春吃幾個“春餅”,對健康帶來的影響很小,放心吃吧!

這裡超哥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春節快樂,闔家團圓,豬年大吉!

點個頭像關注,新一年你會收穫更多食品小知識哦!

參考文獻

[1] 董克平.立春與春餅[J].健康與營養,2014(z1):172.

[2] 王娟,徐桂花.油炸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對策措施[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6(4):58-60.


超哥話食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每個節氣和節日都有著對應的飲食,立冬吃餃子,臘八喝粥,中秋吃月餅,端午包粽子。難怪現在有些人說,中國的節日開胃,外國的節日開房。但是其實這些與節日相對應的飲食,並不是因為中國人有多貪嘴愛吃,而是每個節氣和節日背後,都有著其自然規律,這也是中國人講究的天人合一,順天而行的直接體現。

而中國人在春天,最喜歡的一味吃食,就是春餅。在春季,有一個習俗叫做打春,這個習俗來自於皇宮,據說立春的時候,皇帝要把皇宮門口的泥塑牛雕像打碎,寓意著春來萬物復甦,開始耕作。而老百姓們,則會將泥牛的碎片帶回家以圖一個好兆頭。而回到家之後,還有一項事情,那就是製作春餅。

春餅是春季應景的食品,是為了慶賀春天到來,萬物復甦,預示著一年的豐收之意。在春季到來之日吃春餅,也叫做咬春,最早的春餅,是用各種草籽和穀子一起磨成麵粉,加上小麥面和榆錢,共同製作成的雙層薄餅,餅中間夾上春日野菜和山兔野雞肉,這類小菜一般會做成一個拼盤,叫做“春盤兒”。春盤兒中的菜品,一般都是當下的時令菜,有豆芽,蘿蔔,等各種爽口的蔬菜,也有肉絲烤鴨等常見的葷菜,其寓意,就是讓讓門在吃了以後,打起精神工作,迎接新的一年。

春餅的薄餅只做起來也很有講究,開水和麵粉完美融合在一起後,糅合成光滑的麵糰,用溫水和麵而不是冷水,這樣薄餅才不像烙餅那樣厚實。春餅的餅是非常薄的,薄到幾乎透明,如果餅做的厚了,就不是春餅了,而是北方的另一種麵食——烙饃。將醒好的麵糰切成一塊一塊的,搓成長條,壓成麵餅,麵餅的一面塗油,另一面不塗油,將塗了油的面對合在一起之後,就可以用擀麵杖擀成一張薄餅。吃的時候只需要拿出一張烙好的薄冰,放上自己喜歡的配菜,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清朝時候,《隨園食單》記錄了人們吃春餅時候的畫面:薄若蟬翼,大如茶盤,柔膩絕倫。春病例面最常見的菜,是芹菜、土豆、胡蘿蔔等乾爽脆口的蔬菜,因為人們取了芹字的諧音——勤,寓意在新的一年裡勤勞豐收。吃春餅的時候講究的是一張餅吃完,絕不能剩,把餅和菜包在一起,從頭吃到尾,寓意有頭有尾。

後來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春餅被改制成了春捲,端上了宴席。所謂春捲,就是將卷好的春餅,下鍋煎至金黃再上桌,這一道油炸的工序,不僅讓春捲更方便食用,也讓食材的味道和煎餅的酥脆融合在了一起。

雖然現在大飯店裡也有春餅,而且所卷的食材包含了山珍海味,但是實際上,春餅最好的材料還是時鮮蔬菜甚至是野菜,因為只有這樣,這一味美食,才還原了最本來的面目,那是一份來自於山野和農家,去往新的一年的每一個角落裡的期望和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