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人為什麼和其他山東人不一樣,無論是語言,文化還是習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s大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又養一方語言、文化和習俗。

筆者正是膠東人,且開過多年工廠,工人遍及山東各地,在這個問題上自然有發言權。

受齊魯文化和儒家思想雙重影響,山東人普遍恪守八德,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但魯西地區更偏重孝、悌,魯南地區更偏重忠、信,魯中地區更偏重禮、廉,膠東地區則更偏重義、恥。

下面通過發生在膠東,跨越2000多年的兩個故事,解讀這兩個字。

第一個故事:2000多年前的“義”

公元前202年,西漢統一全國。漢高祖劉邦聞田橫義薄雲天、深得民心,擔心日後為患,便以封王為誘,詔田橫來京受降;田橫為保島上五百人性命,只帶兩位隨從離島赴京。

行至離京城約三十里處,田橫因不堪受降之辱,寫下遺囑後自刎而死。隨行部下按田橫遺囑,將其人頭交給劉邦,劉邦大為震懾,欲按王禮厚葬田橫,並封兩位隨從為都尉,但在安葬田橫時,兩位隨從雙雙自殺殉葬。

當劉邦派人赴無名海島招降田橫餘部,島上五百壯士得知田橫已自刎後,拒不投降,紛紛蹈海赴死。

司馬遷感慨地寫道:“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

為了紀念田橫和五百壯士,後人將該島取名田橫島,現屬青島市即墨區田橫鎮。

第二個故事:知恥而後勇的海爾——真誠到永遠!

1984年12月,張瑞敏出任青島電冰箱總廠廠長(海爾前身)。

翌年某天,朋友要買一臺冰箱,結果挑了很多臺均有瑕疵,最後不得不勉強拉走一臺。朋友走後,張瑞敏派人將庫房400多臺冰箱全部檢查一遍,發現76臺存質量問題,遂召全廠職工研究對策。

當時一臺冰箱800多元,相當於一名職工兩年的工資。於是,大家紛紛建議,將這些雖有瑕疵但不影響使用的冰箱,低價處理給職工。

聽完大家的建議,張瑞敏擲地有聲地說:“如果我允許你們賣掉這76臺冰箱,就等於我允許你們明天再造760臺這樣的冰箱。”說完,掄起大錘就砸!

在張瑞敏的帶動下,許多職工雖心有不甘,也不得不操起大錘,一邊砸冰箱一邊流眼淚。

接下來的一個月,張瑞敏頻繁召集全廠職工開會,討論的主題非常鮮明:如何知恥而後勇,從我做起,提高產品質量!

三年後,海爾人捧回了中國冰箱行業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三十年後,海爾入選《財富》世界500強。

當然,滴水穿石,繩鋸木斷。膠東地區所特有的語言、文化和習俗非一日形成,而是經過數千年碰撞、融合、昇華、淬鍊而成。


紀材尚


這些地方我都待過一段時間,我是濰坊人。先去的煙臺,剛去煙臺的時候發現煙臺話跟濰坊話差很多根本聽不懂,不知道說的是啥,但也奇怪不出半年煙臺話我就全部聽懂了,偶爾還能說兩句!後來去了青島我發現青島市區的話跟濰坊話根本沒差別!所以我在青島說的都是濰坊方言,他們也都聽得懂,但是平度和萊西那邊有點菸臺話的音調,也有濰坊話的音調!今年又去了趟威海,我覺得威海話跟煙臺話沒區別!

後來我在大連也待了半年,大連話和煙威話很相近,大連人很熱情,他們一聽到我是山東過來的,都親切的說:"哎呀,這是家裡人來了啊!"。這也就是所謂的 "山東省大連市" 的原因吧。

所以說膠東半島跟標準的山東話有區別是不對的。半島上的煙臺威海大連方言相近,而青島濰坊方言相近,臨沂日照方言相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地理因素,濰坊與青島(嶗山除外)處於平原之上,地勢平坦!而煙威處於山脈之中,阻礙了人的流動!

目前在上海已經待了10年了,上海話仍然聽不懂,很是苦悶,周圍上海人每當用上海話交流的時候我就跟不存在一樣。在上海的山東老鄉們以青島臨沂濟南泰安老鄉居多,一般都是老人來上海幫年輕人帶小孩,他們幾乎都不會說普通話!所以他們經常在一塊交流,可以暢快的說山東話!但我感覺泰安濟南話還是跟濰坊話有點區別,但是溝通無障礙!

每當收到山東打來的陌生電話時,如果電話歸屬地顯示是(濰坊青島臨沂日照)四個地方,我會潛意識的用濰坊方言先說兩句,若有障礙再切換回普通話!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普通話裡的 "喝水" 二字,在山東絕大多數地區就是"哈水"

所以山東省內的話雖然有音調的差別,畢竟屬於一個語系,都是山東話,溝通完全沒問題!如果跟上海人用上海話溝通那就跟學一門外語一樣

以上僅僅代表個人觀點





野狼14672


膠東人,特別是煙臺、威海兩市的人,給人的直觀感覺是跟山東其他地方的人大不相同。膠東人身材普遍高大,臉形偏長,甲字臉比例高;膠東土話自成體系,其他山東人聽不懂。

我覺得造成膠東人與其他山東人有較大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膠東較多地保留了他們起始民族的特徵,後來又率先遭遇了西方文明。

膠東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龍山文化時期的東夷人。東夷人又分成幾個分支,以古青州為中心,向南是淮夷,向東是萊夷,也就膠東人的純正祖先。

隨著歷史的演進,純粹的淮夷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山東青州以西和以南的地方,開發較早,歷史上多戰亂,人口流動頻繁,曾經發生過人口的大規模遷,留下的空白由北方其他地方的人或北方民族填充,因而民族融合程度很高。

而青州以東,也就是現在膠東一帶,開發較晚,相對比較安定,歷史上較少受到外民族的大規模入侵。比如五胡亂華這樣的重大民族融合,基本沒有影響到膠東,從而保持了它的封閉性和完整性,東夷人的血統保持得較好。

現代分子人類學證實:很多膠東男性有一個Y染色體突變,這個突變可能是萊夷人獨有的,而且這個突變越往膠東半島越集中,說明很多膠東人的父系是萊夷人。

龍山母系基因mtdna的N型,極北基因,是泛歐亞白種人特有的,也就是說,東夷人母系基因裡面有白人成分。山東是唯一一個龍山母系N高頻的省份,比例超過51%,膠東地區超過60%,其身材普遍高大也就不奇怪了。

有很多膠東人認為自己的祖先來自雲南,有鼻子有眼的。可能其中的一部分的確是來自雲南,但肯定不是主流膠東人,影響不了膠東人是東夷人的整體性質。

清朝末年,煙臺開埠,讓膠東人率先體驗到了海洋文明,從而使膠東地區實現了對山東其他地方的“彎道超車”。東夷文化加上外來文化,讓膠東人顯得更加與眾不同。

大家可以看看下圖,這是復原的古東夷人容貌。膠東人是不是還有很多他的影子?



不立翁99


我是煙臺人,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山東方言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膠東、冀魯和中原。

膠東方言主要是煙臺、威海、青島等地。

冀魯方言主要是:濰坊、淄博、東營、濱州、聊城、泰安、萊蕪、德州等地,這些有大量的河北移民。

再就是中原,主要是菏澤、濟寧、棗莊等地主要是山西等地的移民。

既然問的是膠東,具體說一下膠東吧

膠東靠海,在古代靠海的地區往往不發達。原住民不多。膠東地區是哪裡的移民,現在不好說了。但是在我老家都流傳著我們是四川人的後代的說法。在有家譜保存完整的,可以表明祖先。我們招遠縣誌裡也有類似的記載,至於是什麼時間遷移過來的移民,大多都說是明朝抗倭和清朝四川一帶遭災遷移過來的。據說我們的腳趾的小拇指還保留著四川人的特徵。

我覺得這個說法是靠譜的,可能是膠東方言是四川、雲南一代的移民跟山東方言的混合變種吧。

其實,膠東方言之間也不一樣,我是招遠人,我聽萊陽方言沒問題,但是棲霞方言我聽的就有些費勁,跟煙臺其他縣市也不大一樣。


東東歷史


兩地的差別首先就在於兩地的地理環境的不同:海洋與陸地的差別。

膠東半島主要的三個地方:青島,煙臺和威海,都是在黃海與渤海灣沿岸,海洋給膠東人到來了豐厚的自然資源,捕魚與海產養殖業都是當地老百姓重要的收入來源,當地人的飯桌也離不開海產品,同時海洋又給膠東帶去了適宜居住的自然氣候。而魯西屬於內陸,氣候環境相對就要乾燥很多,自然資源相對也要匱乏一些。

海洋與陸地的差別可以說是兩地文化風俗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世界其他地方,我們也可以明顯看到海洋與陸地環境給居住地社會帶來的不同。

除了地理環境,兩地的人種也有所不同,魯西之地多為中原漢人,而膠東人種則有多種說法,雅利安人,高加索人等說法都存在,雖還沒有直接的DNA證據,但膠東人並不是純漢人是確定無疑的。

在歷史上,魯西之地是孔孟發源地,儒家思想佔據主導地位,在膠東雖然也受儒家思想影響,但早在秦朝,秦始皇就多次來到膠東以求仙丹,膠東也成為後來道教文化的一個發源地,道教在膠東之地也有很大影響。


雖然膠東和魯西的差別也不小,但在世界各地,山東人這個稱謂還是很有號召力,魯西和膠東都是山東老鄉。

你還知道膠東和魯西哪些區別?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老李有刀


首先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膠東具體是指哪一區域,很多人一般認為山東半島伸向海里的區域都是膠東半島,也有很多人一般都把青島、煙臺、威海稱之為膠東三市,其實準確的膠東地區是指膠萊河以東,膠萊河北起萊州灣,南至膠州灣入海,以這條河為界線東部的地區都稱之為膠東,其實膠東也是包含濰坊昌邑一部分區域的。


膠東人的確和山東魯中以及魯西南有很多不一樣,不管文化還是風俗語言或者是飲食習慣上都是不一樣的。在古代,魯中以及魯西南所在地區是傳統意義上的偏中原地區,文化影響上更趨向於中原文化,語言上與河南中原地區、皖北地區、河北南部地區都十分相似,飲食習慣、風俗文化也有很多共同點。

而膠東半島偏居東方一隅,在東部半島區域,東夷文化自成一體。因為古代的中國朝代閉關鎖國,不注重海洋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心更集中在中原地區,古代膠東是東夷文化所在地,與魯國地區有很大不同。並且山東雖然稱為齊魯大地,但其實魯文化更加具有代表性,所以在秦國統一六國後,傳統上的魯泛指山東,而齊文化逐漸只泛指膠東半島區域,這就使得後期膠東文化加上海洋文化更加獨樹一幟。



獨特的文化風格即便到了當代也仍然是獨具一格,以我所在的煙臺為例,吃飯稱之為“逮飯”,原因與沿海逮魚文化有關。並且膠東人在長相上也與山東其他地區有些許區別,一直有山東大漢的說法,山東大漢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但其實膠東人長相併沒有像傳統那種寬臉廓。此外在飲食習慣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山東傳統名吃是煎餅卷大蔥,但其實作為地道煙臺人的我在成年之前從來都不知道正宗煎餅什麼樣子,更別說能以煎餅為主食。膠東地區更多的主食是饅頭和麵條等麵食。



山東的魯西南和膠東的文化差異比蘇南蘇北差距還要大得多,但媒體宣傳方面山東比較特殊,例如江蘇省的媒體差不多以南京為基調,哪怕河北河南衛視的價值觀也是以鄭州,石家莊等經濟政治地位為首的城市人口作為主要受眾。單就是山東衛視齊魯衛視等省臺,他既不體現濟南特色,也不表達青島和膠東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價值觀,偏偏以魯西南為基調。如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在八幾年長島發現一個七八千年的墓葬,是當地一個小孩撿到一個面具被遊玩的一位考古人員發現的。面具是陶的,墓葬人是高鼻樑深眼窩,在當時膠東半島和遼東之間退潮後水淺,尤其是蓬萊到長島之間是大水灣人能走過去,分析是一支白種人從新疆方向繞內蒙南邊沿渤海西南岸往東,來到現在的膠東地區,集中在北部,也就是現在的煙臺威海地區,這也是為什麼膠東這邊種植小麥很早的原因,在當時中原地區還沒有小麥,是種黍類作物的,從古流傳的膠東大漢可能是1有外來基因加入,2較早的種植技術,3靠近海邊有充足的蛋白質來源。在歷史記載中有過描述,萊人善種麥,具體是哪個記載的我忘了,還有就是地名帶萊字的多,蓬萊,萊州,萊陽,萊西等等。西遊記不是還說過東萊國嗎。我是蓬萊人也喜歡這些話題,我感覺從老輩人流傳一些話裡能估計出膠東過去是一個有別於山東其他地區的,比如有個詞:西萊子,這個詞有一點點貶義,是指煙臺地區以西的人,威海老話裡也有這個詞,當然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人,不該有不和諧的話哈😄,只是就這個話題誰便說說供大家一看而已。瞭解歷史才能看到未來。


蓬萊明偉


亂認祖宗,也是一奇。所謂的族譜大部分都是明清時候攀比偽作的。儒家化的產物。姜姓鞠姓曲姓等十幾個姓氏是膠東的土著姓。根就在膠東。現代的基因圖譜也表明膠東人種超級純。膠東的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秦始皇漢武帝幾次東巡膠東,元明清都有皇帝東巡膠東。人少他們來看風景啊?榮成以前號稱不夜城,舊址就在榮成埠柳鎮,有多批不同時期出土文物。至於說什麼日本人殺光膠東人,更是扯淡,膠東的抗戰是國內較早的,殺的日本鬼子不敢出據點。出來了26.27.38.39.41等王牌勁旅。就日本人那小雞仔的體型,膠東大漢一鍘刀劈一個,連劈七個。沒有招遠的黃金,沒有膠東根據地,一些事還真挺難說的。一戰二戰朝鮮戰爭,膠東人都是頂樑柱。


豆包716


山東地區的居民裡,膠東人確實和其它山東人不一樣。首先是方言,其次是意識,膠東人不戀家,願意移民他鄉或者外出謀生。再次是身高體格明顯高大。古代山東地區是東夷民族,來自南方,體格矮小,皮膚黑。後來混合了北方南下的東胡部落(萊夷),這些人擅長漁獵和弓箭,有戰鬥力。最關鍵的是還有西方遷來的羌戎,陸續進入山東,他們是高個子的種族。到了周滅商時,姜子牙的部族有功被封到山東,建立齊國,更是人高馬大。在以後的戰亂變遷中,古羌族(齊人)逐漸退到海邊,混合各路居民,形成現在的膠東人。這就造成膠東人與其他山東人的地區差異。


華庭鶴唳


東東歷史,請你閱郝桂堯先生《俺是山東人》後再回看你的回答!

當下的山東人歷史上分別為齊、魯兩國,大致上以鄒平為分界點,東為齊,西為魯。

齊以膠東原著民口音為主,即威海、榮成、龍口、煙臺、青島等,以陝西姜子牙帶來的現在淄博、博興口、臨沂、臨朐等為輔。東營、濰坊、濱州則是明以後逐漸混雜了原齊並山西口音。當下東營、濱州囗音最雜,甚至於每個鄉鎮都有區別。

魯西、魯西南地方人的口音較為單純,菏澤、聊城、濟寧較相似。泰安、濟南、德州較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