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到底看高壓重要,還是看低壓主要?有什麼區別?

醫學小偵探


我們每次測量血壓的時候,都會測到兩個血壓值,一個是收縮壓(

高壓)和舒張壓(低壓)。總所周知,血壓不能超過140/90mmHg,其實血壓只要超過115/75mmHg,高壓每升高20mmHg、低壓升高10mmHg,卒中風險就會翻倍。

不管哪項高,都是高壓,卒中風險就會翻倍。都會危害心、腦、眼、腎等重要器官,只是危害側重點不一樣!在年齡、發病原因、臟器損傷方面有一點的區別。


高血壓的人可以分為三種情況:單純低壓高、單純高壓高和高壓低壓都高。高低壓之間的差距叫脈壓,主要取決於血管彈性的好壞,彈性越好,脈壓差越小;反之,彈性越差,脈壓差越大。

低壓高

這是所有高血壓中相對較“好”的情況,多見於高血壓早期。血壓異常一般是從低壓升高開始。低壓升高多是由於工作緊張、壓力大、精神焦慮、肥胖少動、熬夜、吸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中小動脈收縮,尤其是腎臟血管收縮更明顯,長時間,導致腎臟萎縮,腎功能減退,腎臟受損後血壓更難控制,形成惡性循環。因此低壓傷腎。

高壓高

高血壓、低壓不高或反而變低常見於老年人,這是比較危險的類型。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硬化,彈性變差,大血管射血壓力過大,無法回到正常狀態,就導致血壓升高。

高壓和低壓差值比較大時,就像瀑布的落差,差距越大,對臟器的衝擊就也大,對血管內部的損害也越大,很容易發生如腦出血能意外事件。但是冠狀動脈的供血主要靠低壓,當低壓特別低時,很容易導致心臟供血不足。

因此,這種情況的高血管治療比較難,既要降低高壓,又要維持低壓正常。所以老年人高壓高,低壓低,傷心腦。

高壓高,低壓高

高壓高,低壓高的人,是大血管硬化和小血管肥厚並存,由於二者的差值不大,對臟器的衝擊影響比較小。




不論是哪種高血壓,不良的生活方式對血壓的影響貫穿高血壓發病全過程。無論是哪種高血壓都應該先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監測血壓,按醫囑服用降壓藥物。


藥學小蟲


血壓到底看高壓重要,還是看低壓重要?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高壓,什麼是低壓呢?



平時大夥說的高壓就是收縮壓,當人的心臟收縮時,動脈內的壓力上升,心臟收縮的中期,動脈內壓力最高,此時血液對血管內壁的壓力稱為收縮壓,90<收縮壓≤130mmHg稱為正常。

而低壓則是舒張壓,人的心臟舒張時,動脈血管彈性回縮,主動脈壓下降,在心舒末期動脈血壓處於最低值稱為舒張壓,

成人正常的舒張壓為60~90mmHg。

當人體的血壓同時符合收縮壓90~130mmHg,舒張壓60~90mmHg,人體的血壓即為正常值。那麼高壓重要還是低壓重要呢?

  1. 年齡小於50歲的人,低壓是心血管事件即高血壓、冠心病危險的最強預測因素;
  2. 年齡小於60歲的人,高壓和低壓對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價值相同;
  3. 年齡≥60歲的人,高壓是心血管病病死率和併發症發生率的最重要的預測因素,在≥60歲的病人,高壓和危險呈正相關,低壓和危險呈負相關。

總結:單純低壓升高的高血壓患者往往比較年輕,臨床上也比較少見。而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則多為高壓增高或高壓、低壓平行升高。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覺得寫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識,關注我,私信為你解答!


醫療工作者張


如果單論危險性,那麼血壓中的高壓升高要比低壓升高的後果更危險。因為高壓升高,往往意味著大動脈硬化的情況更嚴重,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一般來說,單純的高壓升高是動脈本身發生病變,無法逆轉,而單純的低壓升高,動脈彈性正常,是可以逆轉的。

一、血壓中的高壓與低壓

1、高壓:我們平時所說的高壓又稱為收縮壓

,指的是心臟收縮泵血的時候,血液對動脈血管的最大壓力。人體動脈血管在彈性正常時可以正常擴張,心臟可以輕鬆將血液泵出,血壓正常。但由於年齡、遺傳、飲食、肥胖等因素,動脈血管彈性會降低。這時心臟為了可以正常泵出血液,就需要加大收縮力,這時收縮壓就會上升了。

過高的血壓會損傷血管內膜,導致血液中的脂質進入內膜中形成粥樣硬化,而硬化的血管會進一步加重血壓的升高。所以說動脈硬化與高血壓互為因果,不加控制會形成惡性循環。就會累及心、腦、腎、眼、血管等諸多器官發生問題。

2、低壓:我們平時說的低壓又稱為舒張壓,指的是心臟在舒張期的時候,動脈血管對血液的最低壓力。在心臟收縮的時候,依靠心臟收縮的壓力推動血液流動,大動脈擴張容納血液。當心髒舒張的時候,主動脈瓣關閉防止血液迴流,大動脈彈性回縮推動血液繼續向前流動。

精神緊張、肥胖、腎素水平過高等因素,會引起外周的小血管收縮。此時大動脈在心臟舒張期進行彈性回縮時,阻力就會增加,引起低壓升高。所以說低壓升高會導致舒張期時各器官供血下降,引起頭暈、心悸、胸悶等症狀。

二、高血壓與心腦血管疾病

收縮壓與舒張壓組成了推動我們人體血液持續向前的動力,一刻不停,循環不息。無論收縮壓升高或是舒張壓升高,對人體都會造成傷害。心臟:血壓升高會加重心臟負擔,引起心室肥厚、心臟擴大,繼而會出現心力衰竭。腎臟:會升高腎小球內壓力,損傷腎單位,造成腎衰竭。大腦:高血壓可致腦部小動脈痙攣,引起頭痛、頭脹,會引起腦出血和腦梗死。高血壓還會造成視網膜病變及動脈粥樣硬化。

從對疾病的誘發因素來說,血壓越高,傷害越大。血壓中的收縮壓永遠高於舒張壓,所以收縮壓的升高對人的危害更大。收縮壓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警作用遠大於舒張壓,所以單論危險性與重要性,血壓中的收縮壓更重要一些。

三、不同年齡的不同血壓特點

老年性高血壓特點,為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這是因為老年人動脈硬化嚴重,心臟泵血的時候,動脈擴張有限,所以心臟加大了收縮力。當心髒舒張時,因為動脈彈性減弱,擴張不足,回彈力就會不足,導致了舒張壓降低,脈壓之間的差值加大。

所以說脈壓之間的差值越大,就意味著動脈硬化程度更嚴重。而動脈硬化是無法逆轉的,只能長期用藥控制。

中青年高血壓特點,為舒張壓升高,收縮壓正常。這是因為中青年人的動脈彈性正常,心臟泵血的時候,大動脈系統可以正常的擴張,心臟受到的阻力不大。但是由於外周小動脈收縮,所以在舒張期大動脈回彈的時候,阻力加大,導致舒張壓上升,脈壓之間的差值變小。

單純的舒張壓升高,多是因為精神緊張、肥胖或是遺傳因素造成。動脈沒有發生病變,彈性良好,經過治療可以逆轉。如果不加控制,就會逐漸發展為收縮壓與舒張壓都升高的經典高血壓,之後再發展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預後不良。

總結一下,血壓中的高壓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警作用大於低壓,單純的高壓升高比單純的低壓升高對人體危害更大也更危險。但無論高壓升高或是低壓升高,都需要及時控制。控制血壓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用藥,在用藥過程中發現問題請諮詢醫生或是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讓我成為你身邊的藥劑師。


藥師華子


血壓要綜合看:高壓也要看,低壓也要看,高壓與低壓的差值也要看!這些都重要!

心臟在收縮的時候,會有大量的血液湧入動脈系統內,此時會形成一個動脈系統內較高的壓力值,這個就是測血壓結果中的高值:收縮壓;心臟在舒張的時候,血液不再從心腔往動脈系統中湧入,但是由於收縮期大量的血液在動脈內會引起動脈血管的擴張,而舒張期擴張的血管會因為彈性而回縮,從而繼續推動血液向動脈末端運動,這時血管內仍保有一定的壓力,但壓力值較低,這就是測血壓結果中的低值:舒張壓;而收縮壓減去舒張壓的差值,則被稱為:脈壓差。

為什麼說血壓的高壓和低壓都要看呢?我們看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就知道了。

高血壓的診斷和分級標準都是同時基於收縮壓和舒張壓來進行判斷的:如果舒張壓在正常範圍內,而僅僅是收縮壓升高,則被視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而當收縮壓和舒張壓都高於正常值時,高血壓的分級是以收縮壓或舒張壓任一所達到的更高級別來定義的,舉個例子,一位患者的收縮壓145mmHg,屬於輕度高血壓水平內,但舒張壓103mmHg,屬於中度高血壓水平,那麼這位患者的高血壓診斷分級就是中度高血壓。因此,在測量血壓時,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是很重要的。

有人常聽說:脈壓差越小越好,脈壓差越小代表血管彈性越好。這在一定的條件下是有道理的,這個條件就是外周血管阻力正常且心率正常。因為,當外周血管阻力比較大時,舒張壓會上升,因而脈壓差減小;而當心率過快時,心臟的每次跳動沒有達到足夠的收縮時間和收縮強度,因而會出現脈壓差減小。


家有好醫


略談,高血壓;中醫認為,高血壓病症,是因肝腎陰虛,而使肝陽肝旺,肝陽上亢造成。肝陽肝旺者,一般高壓偏高。肝陽上亢者,一般低壓偏高。低壓偏高者,說明體內存在的病患和併發性疾病因素較多,更容易發生如中風一類的心腦血管疾病。但是,從中醫治療來講,低壓偏高比高壓偏高,更容易治療。


郗金民新號


血壓值分為兩個指標,收縮壓和舒張壓,也就是我們所稱的高壓和低壓。其實,不管哪個指標,超過診斷界限,都對身體健康有害,不管是高壓還是低壓。

舉例說明,正常成人血壓值標準為140/90mmhg,如果高壓超過140,而低壓超過90都是可以考慮診斷為高血壓的。

有研究數據表明,不管是高壓升高還是低壓升高,都對身體健康有所損害。對於不同人群來講,可能高血壓的表現不同,比如說一些老年人往往以高壓升高為主,而中青年呢,往往以低壓增高為主。

而多數高血壓患者。高壓和低壓也同時升高,在降壓治療的時候要兼顧高壓和低壓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高血壓患者壓差較大,比如高壓很高,低壓很低,如180/80mmhg,這個時候在降壓的時候需要兼顧低壓的水平不能過低,因為過低的低壓水平對健康也有影響。


惠大夫在江湖


血壓的高壓(收縮壓)和低壓(舒張壓)同等重要,無論是收縮壓升高,還是舒張壓升高,達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都應診斷為高血壓。大部分患者朋友都有一個錯誤的觀點:收縮壓升高對我們身體的影響較大,舒張壓升高無所謂。曾經就有一個患者這樣說過:舒張壓高無所謂,不管它有多高,總沒有收縮壓那麼高。實則不然,舒張壓明顯升高以後,也會明顯增加缺血性心肌病、腦卒中、終末期腎病的發病風險。

影響收縮壓高低的主要因素

收縮壓是心臟在收縮時,血流對我們的大動脈側壁產生的壓力,它的高低主要與心臟每搏輸出量的多少、動脈管壁硬化有關。心臟每一次搏動,射出去的血液越多,收縮壓越高,反之,收縮壓則降低;動脈管壁硬化以後,動脈彈性減弱,收縮壓也會明顯升高,這種情況多見於老年人,所以,老年人高血壓大約60%-70%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舒張壓較低。

影響舒張壓高低的主要因素

舒張壓是心臟在舒張時,殘留在大動脈的血流對動脈側壁產生的壓力,它的高低主要與心率的快慢、外周阻力的高低有關。心跳增快,舒張壓會明顯升高,多見於長期緊張或焦慮的患者,心率一直處於較高水平,導致舒張壓明顯升高;外周阻力增加,舒張壓也會明顯升高,多見於肥胖、缺乏運動、嗜好菸酒、長期熬夜、喜暴飲暴食的患者。

老年性高血壓,主要表現為收縮壓升高,在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藥物選擇以利尿劑、ACEI(沙坦)、ARB(普利)、CCB(地平)為主,不建議選擇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

青-中年高血壓,主要表現為舒張壓升高,以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為主,如增加運動、控制體重、戒菸限酒、避免熬夜、規律作息、規律飲食等,經過數月的生活方式干預,舒張壓往往可恢復正常。如果是心率長期偏快的患者,在排除禁忌症以後,可使用β受體阻滯劑控制心率,可有效控制舒張壓的升高;其次,舒張壓升高的患者中,針對外周阻力升高的患者,ACEI或ARB也是不錯的選擇。

綜上,高壓和低壓同等重要,無論是誰升高,明顯升高以後,都會造成心、腦、腎靶器官損害,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其中,影響收縮壓的因素主要為心臟每搏輸出量、動脈管壁硬化;影響舒張壓的因素主要為心率的快慢、外周阻力的高低。


醫學莘


高壓重要、低壓也主要!

不管是高壓高、還是低壓高,都會被定義為高血壓!

高壓——收縮壓:≥140確診高血壓,<120為健康值。

低壓——舒張壓:≥90確診高血壓,<80為健康值。

有什麼區別?

1,高壓高

多為高齡人群,原因在於動脈血管的老化,年紀大的人各項身體機能都會開始下降,體現到血管上,就是彈性的喪失,逐漸發生硬化,這樣血液在心臟收縮時,進入主動脈時會因為彈性變差,而出現血管承受不住,發生破裂的現象。

由於此類患者的特殊性,多為動脈硬化的高齡患者,所以在治療時需要注意其他併發症,更需要搭配其他抗凝調脂類藥物,但一切的前提是醫囑而非擅自服藥,首選噻嗪類降壓藥。

2,低壓高

多為年輕人群,原因在於交感神經的紊亂,這些人平時的工作、生活壓力較大,更可能會因此而頻繁應酬,長期加班熬夜,如此發展的直接後果就是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血管痙攣,不僅會發展為多種心臟類疾病,更可能導致血脂、血糖升高。

由於此類患者的特殊性,臨床上對其的風險重視度不高,多為保守治療,也就是控制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樂觀情緒等,只有在藥物治療無效時,才需要考慮藥物治療,首選普利類或沙坦類降壓藥。

人體非常奇妙,任何一個異常如果置之不理,都可能引發多種不良後果,與其將精力放在低壓和高壓哪個重要的問題上,不如杜絕一切不良習慣,預防高血壓的出現。


(我是羅民,三甲級醫院在職主任醫師,有著三十多年臨床一線工作經驗的“老”醫生,我的努力只為收穫大家的認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希望您能點贊、關注,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或私信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

羅民教授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專注體重管理和疾病營養治療二十年。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高血壓人群,每四個成年人就有一位高血壓患者。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高,對於高血壓也越來越重視。但是血壓不是一個數值,而是由收縮壓和舒張壓兩個數值,老百姓習慣稱為高壓和低壓。有些高血壓患者只是收縮壓升高,有些則只是舒張壓升高,大部分高血壓患者是收縮壓和舒張壓同時升高。那麼收縮壓重要還是舒張壓重要呢?



我們先來看看血壓為什麼會有收縮壓和舒張壓兩個數值。血壓就是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心臟收縮的時候將血液泵入主動脈,動脈會擴張已緩衝壓力,這個壓力就是收縮壓。心臟舒張的時候,血壓下降回調,這個壓力就是舒張壓。在安靜的情況下,收縮壓的高低取決於動脈的彈性,舒張壓的高低取決於動脈的緊張程度。老年人動脈彈性下降,收縮壓往往比較高。單純舒張壓升高的高血壓,往往出現在工作壓力比較大的中青年身上。

大部分人都認為收縮壓對健康的危害更大。確實,當收縮壓非常高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血管承受不了壓力破裂出血的情況,例如腦出血、主動脈夾層分離等。這些疾病發病突然,危及生命,給人的感覺就是收縮壓高危害更大。

其實這是片面的理解。表面上血管破裂是收縮壓高引起的,其實是高血壓長期作用下動脈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之所以很多人不重視高血壓,是因為高血壓本身沒有明顯症狀。高血壓的危害是損傷血管內膜,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和小動脈病變,結果就是血管強度下降破裂出血,或者血管狹窄堵塞。嚴重的腦卒中(出血性和缺血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高血壓腎病、心功能衰竭等等都是高血壓的長期後果。不管是收縮壓高還是舒張壓高,都會造成這些高血壓併發症,血壓越高,併發症出現的越早。

因此,只要血壓高於正常值,不管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哪怕只是高血壓臨界狀態,都需要加以重視,積極控制血壓,防患於未然。


福爸聊營養


心臟發動機在整個做功過程當中有兩個時期來完成,包括收縮期和舒張期,這兩個時期相互協調完成了心臟搏動射血的過程,予以維持全身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這兩個時期所對應的血壓,我們稱之為收縮壓(高壓)和舒張壓(低壓),應該說二者對我們同等重要。

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高壓呈一個逐步升高的趨勢,而低壓是呈一個逐步下降的趨勢,二者之間的差值是越來越大,稱之為脈壓增大。因此,如果非要說哪個更重要,應該說收縮期血壓(高壓)對人身體的影響呈一個顯著增加的趨勢,所以高壓更重要,低壓次之。

下面徐醫生跟大家說說高壓/低壓升高降低所帶來的影響

1. 高壓過高所致急性損傷

高壓≥140mmHg,稱之為高血壓。如果患者高壓長期處於180mmHg以上,並伴有心、腦、腎等相應臟器的損傷,就會出現高血壓急症。高血壓急性損傷是發生嚴重心血管事件和重要臟器損傷的關鍵因素。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腎功能損傷、主動脈夾層、腦溢血等,這些兇險的疾病均與高壓密切相關。

2. 高壓過高所致慢性損傷

高血壓患者在做心臟超聲檢查的時候,會在心臟超聲的結論中提示:高血壓性心臟病。這是由於長期血壓增高所導致的左心室被動性肥厚。與此相類似的問題,包括慢性腎臟的損傷,腦梗塞以及視網膜病變。高血壓慢性損傷往往是潛移默化對身體的影響,大家可能並沒有明顯的症狀,由此而導致重要的器官出現了不可逆損傷,尤其是是目前冠心病發病率呈逐步增高的趨勢,高血壓就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導致心肌缺血的始動因子,因此,降低血壓,是維護和避免心血管併發症的重要措施。

3. 高壓過低所致損傷

當高壓低於90mmHg的時候,稱之為低血壓,長期低血壓就會導致重要臟器灌注不足,猶如我們住在6樓出現水壓不足,無法獲得水解壓的,而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生活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身體亦如此。

身體的臟器如果長期存在灌注不足,就會出現繼發性功能障礙,人體當中對缺血最敏感的器官是腦部,如果腦部持續性缺血達6秒鐘,我們就會出現黑蒙暈厥的症狀。長期低血壓狀態還會給身體帶來疲乏無力,嗜睡,精神狀態欠佳等各種症狀和體徵。

女性人群的高壓通常比正常數值要低,大約在90mmHg左右,甚至部分女性還低於這個水平,如果平時並沒有出現上述症狀,說明機體已經適應的低血壓狀態,臟器功能可以正常運轉,這種低血壓狀態是無需特殊處理的。我們重點需要關注的是,血壓突然下降所致出現的低血壓狀態,這需要高度的警惕情況。

4.低壓的臨床意義

低壓超過90mmHg,同樣也屬於高血壓病的範疇,需要進行積極藥物干預,避免長期高血壓對身體產生的急性及慢性損傷,但是這個發病的人群較高壓增高是明顯降低的。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老老年性高血壓的特點往往是以收縮壓增高,低壓降低為顯著特點,低壓增高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

此外,我們還需認識到:人體冠狀動脈的血液供應是由心臟舒張期血壓來完成供應,如果低壓過低就會對冠狀動脈的血供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人體在正常狀態情況下很少會出現低壓對冠狀動脈的影響,這個無需擔心。

總之,人體的高壓和低壓對身體生命活動的維持都非常重要,大家平時都需注意。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