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長到5片葉,可以割苗嗎?割了之後會增產還是會減產?

劉秉福


夏玉米長到5片葉,可以割苗嗎?割了之後會增產還是會減產?夏玉米出苗以後,割掉幼苗,不會產生積極的生物效果,而是產生消極的生物效果。這個問題,在農村是人人都懂得的問題,不會有人為了增產去割玉米幼苗,而是通過加強田間管理,增施肥料,保肥保墒,防治病蟲害等等措施增加產量。“割苗助長”與“揠苗助長”又有什麼區別呢!這是殺雞取卵,標新立異,是砍樹捉雀,緣木求魚的做法。


舉個例子,大家就會知道。在農村,夏季種玉米後,有些人家由於農忙,家畜沒有管理好,如牛羊等等,偷吃了人家的玉米苗,道德修養好的戶主,睜隻眼閉隻眼就算了,哪一家沒有忙的時候?家畜沒有管理好是有原因的。道德修養欠佳的農戶,必須鬧個底兒朝天,魚死網破,說“戰馬偷吃莊稼有殺頭之罪”。這就說明玉米苗被馬牛羊偷吃了,沒有挽救的地步,必減產無疑。玉米苗長出5片葉子的時候被馬牛羊吃掉了葉片,等重新生長出葉片時,周圍玉米苗沒有被馬牛羊吃掉,早就抽穗開花授粉了,玉米穗已經膨大灌漿,高過被馬牛羊偷吃的玉米一大節,擋住了矮小被吃的玉米苗的陽光雨露,造成生長不良,而減產。被馬牛羊吃掉玉米苗後,種植戶還要追施雙倍的肥料,也趕不上原先的玉米了。當玉米收穫時,被馬牛羊偷吃的玉米仍然在加速生長,若是寒流一到,北風一吹,氣溫驟降,玉米停止生長,結果這些玉米顆粒無收。


玉米生長髮育分三個階段,幼苗階段、花粒階段和成熟階段。幼苗階段主要是完成根、莖、葉的生長,是屬於營養生長階段。這個階段,生理需要的營養物質是氮元素肥料,是花粒期的重要營養基礎。玉米在幼苗期,葉片被割掉了,玉米怎樣進行光合作用嗎。只有玉米葉片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為玉米花粒期積蓄豐富的生物能量,供抽穗揚花授粉以及灌漿之用。另外,玉米生長髮育所必須的內源物質,赤黴素、乙烯、蛋白酶類等等物質,都在葉片上通過光合作用的協助而完成的。割掉葉片越多,玉米失去生命物質起多。連玉米生命物質都缺少時,怎麼能有能力完成玉米的生殖生長過程,更談不上產量了。


因此,玉米整個生長髮育期的每個生理環節,是緊緊相扣的,每個生理階段都是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玉米生長和發育,關鍵是葉片,只有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產生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才能合成蛋白質、氨基酸、脂肪,以及生物生長髮育所必須的活性物質。否則,玉米就會失去生命源泉。玉米的生命源泉,蛋白質氨基酸都來源於葉片。所以徹底割掉了玉米的葉片,恐怕葉片的再生能力也是非常難的,甚至會失去玉米的生命,導到死亡。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農民朋友在種地的過程中,總結了很多關於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方法和經驗,比如給玉米割苗打葉就能有效提高產量。不過,在我的家鄉皖北農村,還真沒見過5片葉就割苗的,也沒聽說過這樣可以提高玉米產量,我認為這樣會影響玉米生長,降低玉米產量。

如何提高玉米產量?

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玉米產量。

一,在玉米抽穗時,玉米的旺長會使玉米杆及頂部吸收大量養分,這時候有必要給玉米打矮大壯來控制玉米旺長。及時控制玉米旺長,有利於根部營養對玉米穗的供應,能促進玉米飽滿生長,棒大粒大。所以,對玉米控旺能夠促進玉米生長,提高玉米產量。

二,在玉米快要成熟的時候,割掉玉米頂部秸稈,這樣做的目的,也是阻止頂部秸稈繼續吸收營養,提高產量。另外,割掉頂部秸稈還有利於玉米採光,能使玉米粒顆粒飽滿,最終提高產量。

三,在玉米灌漿成熟期,可以把玉米底部大葉老葉打掉,這樣可以促進玉米通風,促進玉米採光,減少養分消耗,讓玉米穗充分吸收營養。在玉米穗灌漿成熟期,對玉米的合理管理能大大提高玉米產量。這些都是農民的經驗總結。

夏玉米長5片葉割苗會產生什麼影響?

我們瞭解了促進玉米生長,提高產量的三個技巧,現在回到題主的問題,夏玉米5片葉割苗會帶來什麼影響?

玉米5片葉的時候喇叭口剛開始展開,這時候正是需要對喇叭口施殺蟲藥的時機,預防玉米芯的病蟲害。另外還需要追加肥料,促進玉米生長。如果這時候對玉米割苗,勢必會對玉米生長產生影響,別說提高產量,很有可能大大減產。玉米在拔節生長期,應該大水大肥供應,以滿足玉米對營養的需求,過早割苗不利玉米生長。



綜上所述:在玉米5片葉的時候割苗不利玉米生長,會造成玉米大幅減產,農民有很多方法來提高玉米產量,種植玉米應該科學正確管理,對道聽途說得方法,應該理性看待,不要盲目試驗。


牧野小志


恕我孤陋寡聞,我們老家這邊還真沒有看見誰家,將生長茂盛的玉米苗割掉一截。在我們北方地區,不管是春玉米還是夏玉米,從未有過割苗的現象。也或許這玉米割苗也分南北地區。玉米割苗,我想唯一的好處就是,能夠緩解玉米苗的增高,可以減輕以後的玉米苗倒伏現象。說到能增產還是減產,我們這裡沒有做過這樣的實驗,所以我不敢妄言。


只是我想,將生長茂盛的玉米苗割去葉子以後,就好比人受傷一樣,需要一個養傷療傷的過程。在療傷期間,也跟人的身體一樣,抵抗力減弱,很容易被細菌感染。再加上眼下天氣越來越熱,可以說中午的時候,太陽光是毒烈的,受傷的玉米苗跟沒有割苗的玉米相比較,抗熱抗旱能力都會相對減弱,這樣勢必會影響玉米苗的生長。需要一段時期,玉米苗才能恢復到原來的生長狀態。



在這段恢復過程中,跟不割苗的玉米相比,毋庸置疑,那些沒有受過傷的玉米苗,肯定在這期間會竄出老高,等到那些割苗的玉米恢復過來以後,很難追上這些沒有割苗的玉米。無形當中,這也就等於晚種玉米了。玉米生長週期比較長,北方農民特別講究搶播夏玉米。為了能夠及時抓緊時間種上夏玉米,農民們幾乎把家裡所有的事情,都排到種上玉米以後。假如給玉米割苗,耽誤了玉米生長,這不就跟沒有及時播種一個道理嗎。

玉米的生長期一般也就七八十天,整個生長過程季節性很強。北方地區的夏玉米一般是在夏至前後種上,現在差不多也有一紮多高了,如果不割苗的話,用不了幾天,就會長到齊腰高。伏季裡雨水多溫度高,趁著雨天給長高的玉米苗追施上一次尿素,吃飽喝足的玉米苗,在伏季裡會一天一個樣子的長高。如果怕玉米出現倒伏現象,完全不必要給玉米割苗。用農具在玉米壟中間,豁上一道溝渠,將豁出來的泥土翻向兩邊的玉米根部,這樣就增加了玉米根部的深度,可以防止出現倒伏現象。所以,根本不需要給玉米割苗,那不是沒事找事嘛。


靈子


前兩天剛剛看了一篇關於玉米割苗的文章,文章裡說,玉米割苗以後可以使它的根部更為發達,能夠起到抗旱、抗風、減少病蟲害、減少禿尖的效果,還能每畝地增產20%以上。

說實話我對玉米割苗的看法和這篇文章正好相反,我不太造成玉米在長到5片葉子時通過割苗可以獲得高產的說法,我為什麼這樣說呢?主要因為以下幾個方面。


1 現在正值七月初,老家種的玉米差不多已經長出五個多葉子了,此時正是需要打除草劑除草的關鍵時期,如果這時候強行割苗,只會給玉米苗帶來創傷,令除草劑無法噴施,田間的雜草無法清除。

等到玉米苗再次長到五葉大時,雜草已經過於旺盛,此時再噴施除草劑已經不能很好的起到防除的效果,只能人力去進行拔除,這樣一來費時費工又費力。

2 玉米苗是最容易受到病菌侵害的一個時期,此時的玉米苗抵抗病菌的能力相對較差,特別容易感染苗枯病、頂腐病、矮花葉病等一系列的病害。

強行割苗以後使傷口暴露於空氣中,更是給了病菌侵害的機會,使本不健壯的玉米苗更加虛弱,無法正常的生長。


3 文章說給玉米苗割苗可以避免蟲害(把害蟲侵害的葉子割掉可以避免蟲害嚴重化),但是真的會避免蟲害嗎?強行割苗只會使玉米苗的“元氣”大傷,處於虛弱的狀態,一旦再次受到病蟲的侵害,只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

4 夏玉米的生長週期一般比較短,如果給玉米進行割苗會不會造成它的生長緩慢,會不會趕上成熟期,生長期間如果雨水較少不能及時的進行人工灌溉,會不會使虛弱的玉米植株長勢越來越差,最後造成減產呢?

綜合以上四點我不認為夏玉米長到5片葉子時可以割苗,我更不認為玉米割苗可以增產的說法。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果有的朋友想要嘗試一下,可以先用幾十棵玉米做下實驗,看下效果如何,不必剛開始就大動干戈,對所有的玉米進行割苗。

如果您滿意我的回答,請多多關注我吧,並且評論、點贊、轉發。謝謝

妍小捌


很早就聽說玉米割苗好,在玉米生想到五片葉,進行機械割苗留一兩片葉,其實一開始我請不怎麼相信,後來通過翻閱資料,確實學習了割苗對產量提高的作用!所以我認為割玉米會增產,但是也應該科學的割苗!


夏玉米割苗有什麼好處

降低玉米整體高度,增強抗倒伏能力

夏玉米長到五片葉的時候,用機械割苗留一到兩片葉,能夠有效減少玉米高度,使玉米高度直接降低,有利於增強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有效縮短玉米前三節長度


經過查找資料,由具體種植例子可知,割苗後的前三節高度比每割的更低,這樣能夠使玉米底部能加強壯,玉米果也能夠有效降低高度,使玉米重心降低,增強玉米抗倒伏能力!

怎樣進行割苗管理

切記不能早割、晚割、多割


玉米長到五片也收割是有道理的,這個時候玉米已經能夠自我生長,根部已經能夠提供良好的水分、養分。

如果玉米沒有想到五片葉就收割,一定會導致玉米死亡率增加,因為它的根部還不足以提供足夠的養分。

晚割更不利於玉米生長,會嚴重影響玉米產量,玉米一旦超過五片葉,玉米植株已經對光合作用有大依賴性,這個時候我們再去割苗,會導致玉米植株光合作用不足,嚴重會導致死苗,最起碼也會影響玉米植株的生長!

提前補充養分和水分




在割苗之前我們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提前一週施加氮肥等有機肥,能夠促進植株生長髮育,補充水分是為了植株根部更加發達,保證玉米植株在割苗後也能生長!

總之個人對玉米割苗還是報以積極態度的,割苗雖然能夠提高產量,但是它對環境等管理因素要求高,在沒有技術成熟的情況下,我們還是不要自己動手!你認為呢?你怎麼看?


阿坤鄉野說


提要:玉米割苗增產30%?是騙局還是農業新技術?

自去年媒體就廣泛掀起了所謂的玉米割苗技術,並在部分媒體的宣傳下,甚至有實現增產30%的潛力,那麼這個所謂的玉米割苗技術是真正的農技還是騙局呢?下面科學興農就來帶大家一同瞭解一下玉米割苗技術。

玉米割苗

所謂的玉米割苗就是在玉米生長至3-6葉期時候,將玉米的葉子隔斷,阻斷玉米強壯的生長勢頭。不過過小或者過大的玉米則不推薦割苗了,割去玉米葉子大致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三的長度。一般來說在玉米4-5葉時候割苗最好。這也是目前有農民最常採用的階段。

玉米割苗真的能增產30%?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陰雨吃飽飯”,這樣的話卻可以說是農民多年生產總結出來的實踐性經驗。那麼是不是有科學道理呢?敲重點:不少地區農民夏糧生產基本上是在五月份初種植而五月份乾旱則確保糧食作物苗期階段根系深扎,有助於根系發達,大大減少弱苗,而六月份植物進入生長旺盛階段,此時對於水分需求畢竟大,如果有陰雨天氣的話,則可以確保有一個不錯的年景。

而玉米割苗則是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割苗之後玉米的頂端生長優勢也就被打破了,而且割苗基本上都是在玉米的苗期階段,這樣的話能夠抑制苗期快速生長實現壯苗、壯根的目的,起到了“控上促下”的效果,大大減少玉米生產後期倒伏,提高抗病蟲害能力。

不過所謂玉米割苗能夠增產30%的說法,可能顯得有些誇張,從理論上來講,玉米割苗技術確實具備很強的實踐可操作性,而且也確實能夠增產,但是30%的說法可就顯得有點誇張了,據瞭解38%的農民覺得在割苗之後有效果,能夠起到增產的效果,另外62的農民則認為沒有什麼效果,甚至還有減產。可見該方面農民的可接受程度還是比較有限,30%的增產效果就更加值得懷疑了。在田間比較好的地塊預計增產10%還是很有可能的。

割苗的優點

玉米割苗之後很好的起到了“控上促下”的目的,而且在玉米根系發達之後,對於乾旱的抵禦能力相對更強了。其次,根發達的好處是在玉米田遭遇大風之時,大大提高玉米抵禦風害的能力。其三、玉米苗期葉子容易遭受蟲害,而在割苗的田塊,通過割苗減輕了蟲害的發生;其四,田間玉米長勢更加均衡。割苗機械化的操作,統一時期的處理,可以使得田間玉米更加整齊,避免田間弱苗,光合利用較低的問題。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玉米割苗技術應該有了一個充分的認識,玉米割苗作為最近幾年不少地區農技推廣站推廣的技術,肯定是做了相關實驗的,而且目前河北地區已經推廣了割苗機器,這樣也提高了作業相率。不知道大家對於該技術怎麼看待呢?歡迎大家討論。


科學興農


玉米長到5片葉可以割苗,同時也能增產,要是長到7片葉以後就不建議割了,下面我就介紹一下割苗後的幾點益處。

一、可抗倒伏,玉米割苗後,整株玉米高度與未割苗玉米高度相比平均矮25釐米左右,矮一點能實現玉米植株的抗倒伏。


二、可減少蟲害,玉米植株處在幼苗時,一些蟲子🐛就會趴在玉米葉片上吃幼葉甚至產卵,蟲子對玉米的危害大家都是知道的,當把玉米苗的葉片割掉後,蟲子便變會失去了生存的環境最終死亡。

三、可增加產量,事實上,割苗是人為的控制玉米的植株生長和根系生長的養分分配,從而達到“控上促下”的效果,使根系更加發達,正所謂“人靠心好,樹靠根好”。根系發達使得玉米授粉更充分,使玉米灌漿更充分,從而減少突尖,增加穗粒數,最終實現增產的目的。



所以,我從以上這幾點描述了玉米要割苗,最好是長到5片葉子的時候割,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


小汪自媒體


我就是一個農村長大的,家裡有5畝地經常下地,還是有所瞭解的。現在已經進入7月份,3至5葉是打除草劑最佳時期,現在一般都是5至6葉期正是割苗期,割苗我們這都是人工一顆一顆的匹下的,彎著腰很累,速度很慢,往往幹一天晚上都直不起腰來。

那為啥割苗呢?有啥影響?我也是聽長輩講大概知道一點。割苗以後根系會更加發達,因為去掉一部分頸和葉營養肥料都會供給根部,根系發達漲勢會更加茂盛,根系發達牢固龐大就會抗旱,玉米割苗以後對應的玉米節間明顯縮短,結穗部位高度降低,使玉米重心下降,抗風效果更好。割苗以後整齊劃一高度一致消除大苗吃小苗的現象使玉米授粉期一致,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等等這些只是我們這一地區的做法,不代表別的地方僅供參考。謝謝!


投資者王先生


玉米長到五片葉時,可以割苗嗎?割了之後可以增產還是減產?看到這個題目使我想起了70年代的趣事,也就是知識青年下放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年代。我十幾歲吧也記不清了,我們村來了好多男男女女的青年人,是城裡的學生20歲左右,這些娃有文化大多被分到大隊部和學校,城裡姓精而且有文化一年時間不但學會了自個的行當還大部分取代了老農的權威,村上小幹部如各隊正負隊長、保管員記工員由知識青年領導群眾,大隊有油房、電磨房、小商店、等都給換成了文化人,就連大隊的實驗田全權交給了知識青年。用人糞、牛糞、豬糞人家自個燒製土肥料,還真煉成功了,實驗田小麥單產上了7百斤,把桐樹根截成小段育了好大一片泡桐苗,喜得革委會老主任和大隊成天往公社跑。夏天怪事出了,實驗田說是被地主分子破壞了,一大晴早召開大隊會,革委會辦公室押出好幾個帶牌牌的男女老地主,說是把革命試驗田的玉米苗給全破壞了。這還得了沾上“革命”二字那年代是重罪!正鬧的不可開較,革委會副主任夏知青來了,他看了幾眼低頭帶牌碑的老人們對大隊長大聲吼道:你們有沒有王法!幹麼捆人!革委會主任見夏知青真生氣了連忙上前解釋,這一解釋把個夏知青夏副主任給氣出笑來!原來實驗田的玉米割頭打尖是玉米增產科研新項目!夏知青說了他們東北人個頭小,咱這玉米杆子太高成熟了不好扮玉米棒棒,咱這玉米長杆不長大棒棒,他這方法是給玉米放水,讓玉米不長高杆結大棒棒!事實他們做到了,公社給了兩代化肥和他們的自制肥料使打了頭的玉米突破單產九百多斤!今天我想明白了那年代玉米最高產量五六百斤怎麼就上九百斤呢,是化肥和自制有機肥搭配起的作用,玉米苗被牛羊吃半拉是常事不還是照樣長棒棒麼!玉米是喜肥又喜水的樁稼,化肥剛開始用只要跟上水高產是肯定的。現代新品種玉米週期90天左右比過去提前最少是20多天,你腹膜密植還是傳統化種植,施肥料起溝壠一氣而成,它高產量抗倒伏沒得說!地膜密植玉米單產二千斤,傳統玉米種植不下千斤早已不是神話,何必要割頭打尖呢!割頭打尖要不要投入人工呢?有如此的投入順便多上一兩代肥料足矣!


星辰191549800


親,可以的哦!我家就有割,最明顯就是增產。

具體割葉技術如下:

一、割葉時間:玉米長到5-6個葉時;長到7個葉以後就不建議割了(這是重點)。

二、割葉方法:把玉米苗在從根部起第一個葉片以上全部割掉。

三、割葉的優勢:

1、抗倒伏

玉米割苗後,整株玉米高度與未割苗玉米植株高度相比平均矮20-30釐米,玉米的穗位也比未割苗玉米植株穗位平均矮20-30釐米,在不噴灑矮壯素的情況下,就能實現玉米植株的抗倒伏。

2、抗旱

在乾旱年份,割苗玉米植株的根系長度比未割苗玉米植株的根系長出10釐米,割苗玉米植株的根系數量比未割苗玉米植株的根系多出15%左右。割苗玉米根系發達,營養水分消耗少,營養生長轉化為生殖生長的養分多。

3、增產

割苗玉米與未割苗的玉米產量相比,可實現20%-30%的增產幅度,具體表現為(割苗玉米的玉米穗壯的比較飽滿,禿尖少,並且割苗玉米適用於任何地力、品種和不同播期。)第四,減少蟲害。玉米幼苗時,玉米蟲害的蛾子就會在葉片上生卵,當把玉米苗的葉片割掉後,蟲卵便隨即失去了生存的環境隨著葉片的乾枯而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