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学习书法,为啥有人一年就成为了书协会员、全国拿奖,而我还是渣渣?

好好写汉字


书协就是书画圈子!如果你想加入他们!就要给他们认识,相互来往!向我长年累月在外地工作,没有时间,混书画圈!










聂文振


曾经有刚上北京大学的学生对我说,想不到大学比高中累多了,回想上高中原来是在享福啊。


现实中确实有这种人,边玩边学,一不小心就玩到北大、清华去了。

曾经见过一个小伙子,从摸毛笔到加入中国书协,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专业艺术院校,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很多学校的书法专业,绝大部分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加入了中国书协,他们在训练方法上确实系统而高效,能让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书法创作方法。


我们都是社会人,虽然我们口头上都很清高,可在面对荣誉时,往往还是不能免俗。写书法的人,不管他们嘴上对中国书协是如何不屑,但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梦,那就是加入中国书协。

在展览中获奖和加入中国书协,除了要有一定的天赋和正确的训练方法外,取法对象也很关键。


有资料显示,写二王一路的中等大小行草的人是最多的,可以想象,这一类也是展览中竞争最激烈的。

书风的流行是一阵一阵的。有段时间写章草的入展较多,有段时间写小楷的入展较多,有段时间写魏碑的入展较多。


所以想在展览中取得好成绩,天赋是父母给的,我们没法改变,但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可以多听听有经验的人的介绍,尽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多关注书坛的信息,关注展览的数据分析,依此确定创作方向,提高入展概率。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1、满纸唐诗宋词,自己却没有文化。文化是书法的根,很多人今天来个“厚德载物”,明天来个“宁静致远”,后天又来个“真水无香”。书法遒劲刚健,但是这些人知道这些词的出处吗?

2、遍地都是“书法家”,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书法家”这三个字,不仅代表了会写毛笔字,真正的称之为家的书法大师,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有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境界。而不是整天嚷嚷我是学王羲之、赵孟頫的,什么玩意儿呀!

3、满街都是书协会员,却少有好作品。中国现在有数万计的书协会员,看看他们的简历。穷的只能用作品集充数。你说你对书法有多么高深的领悟,为啥不著书立说流芳百世呢?很多书法家,让他们写字,那是挽襟提笔,跃跃欲试,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但问问他们,写过什么正儿八经的理论文章,谁敢站出来?有的写了不少,却都是七拼八凑,可能连自己都看不懂、不相信。

4、到处都是书法大师,却撑不起一个家。会写几个毛笔字,今儿找各大媒体做宣传,明儿东拼西凑出本书,还非把一些书法名人拉上。事先也不跟人家商量商量?喜欢书法无可厚非,但必须理智,自己掂量掂量自己有几下子三脚猫功夫。老百姓都是***?您的钱都让那些黑心出版社赚了,您还惦记着明年带您出国的展览?这些钱省下来,给家里老婆孩子、父母置办点东西,自己多买点文房用品下下功夫临临帖多好,您非要“扶贫”,你说谁有啥办法?瞎子都能气冒眼珠子。

5、天天都是创作出新,可就是不临帖。每天绞尽脑汁创作、出新。美其名曰:符合新时代的书法。创新是在嚼透旧的以后才能谈的事儿,传统都不会,创***啥新哪!走还没学怎么地道呢,就要玩马拉松了;头朝上没整明白呢,就开始弄倒栽葱了。您多久没临帖了?不瞎叫唤行吗?总是天天嚷嚷:我的字你们根本不懂,咋都这么没眼光呢?我这书法是创新,只有几百年后才会有人理解。我......呸......!快滚一边儿咪一会儿吧!恐怕您的字比垃圾桶里的垃圾烂的都早。还是少叫唤多临临帖吧。

6、人人都是书法家,书法学者却一个不见。书法写得不错的在民间确实不少,可在当今各级书协里真正写的好的却一个看不见。心态不对,整天忙着和一些书法大佬拉关系入展,入展了、获奖了就开始四处奔走,到处留字。真正留给自己研习书法的时间根本没有。这种状态如果真出了大师才真正奇怪呢!真正的大家,是学者!在乡下、在田野,在民间,在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一眼就会发现他的不同。

7、满纸的《心经》,却少了心性。书法家往往对《心经》都情有独钟:“一看落款:沐手抄经... 佛在心里,不在手上。”佛是心性,不是手上的细菌。看这样,就差做个桑拿、来个马杀鸡了。

8、字字都是“真情流露”,却没有灵魂。书法之所以“神”,是因为她是艺术家性情表达的载体。但现在却有很多人为了迎合市场、迎合某个群体,整天写的东西甚至连自己都感觉恶心,但却趋之若鹜、乐此不疲。各位说,是不是瞎子得眼病——没治了。

现在的书法家大都是炒作的,自封的,掏钱卖得头衔,书法是艺术作品,是让欣赏的,不是让够看的,有的书法家的作品有点像狗扒拉的样子,正因为你觉得你的作品像渣渣,说明你还觉得你的作品还不成熟,你还有进步的余地。


河南老刘


圈层很重要,你要去交流,认识人,进入这个圈子,至少办个展得通知到你吧。我爷爷在世时做过省文联主席,我姑父现在是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就是文联的下级单位,我也喜欢书法,我的老师也在省文联有一号,这样就很容易在书协挂个号,基本有活动就参加,反正文无第一,别写的太差就行,轮流拿个奖很容易。你啥人都不认识不交流,写的再好没有用,最多就是邻居同事找你要个对联。




誓屠东京


你好!

首先您自嘲渣渣大可不必哦

一,学书法的确实有一年进各种协会,还拿奖的,也有书写十几年不见经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能完全说明没有拿奖的就写得完全不行。

二,一年获奖,入书协的,可能他的悟性很好,练习勤奋,审美修养高一些。更重要的是风格去了评委的法眼。

三,多年没入书协,没拿奖的,可能本身没太当回事,或者虽然时间长,但是练的少。或者眼界上不够开阔,书法水平的提高少不了开阔眼界这个环节。

四,书法艺术太抽象,经常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看淡名利,入会获奖就不重要。但不管怎么样,继承传统,表达自我,格调高雅,这三者的结合是没有错的。





流云艺朵


一年學不好的,只是投巧,給了評委的錢,善於經營,再說學書法為了錢嗎。請不要學了。學不好的,不如幹別的來錢快。



徐抱璞704202654


书法的水平高低与其个人的文化修养、理论知识水平、天赋、勤奋,学书的路子是否正确,是否有明(名)师指导等因素有关,有的学几十年也进展不大,有的学几年却是突飞猛进,成为凤毛麟角的佼佼者。其次有的是学书法的格调低,必须取法乎上。再有评委方面也有问题,有的评委艺术水平低下,导致真正的书法艺术水平高的选手选不上来,反而水平低的选手入选获奖,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总之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导致主题所述的这种现象出现。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妥之处请朋友们批评指正![祈祷]








锦业书法56662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不是渣渣,可能是你的字或者宣传自己的方式不对路。

古来有“学好文武艺,献于帝王家”之说,即然要献于帝王家,那就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如何选出好文章就是帝王之家说了算。不按帝王的喜好做文章纵然自以为才高八斗最后也是怀才不遇,这在古代并不少见。

书法家写字,画家绘画,作品完成,只相当于工厂工人在车间组装完成一件成品,要从消费者手里换回钱和认可,还需要销售一个环节。如何推销、推广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是许多书法家和画家面临的课题,“王婆卖瓜自卖的夸”不算张狂,接近权威,找人代言也是应该,“酒好不怕巷子深”只是一厢情愿的被动销售,往往就会看到不如己的却风生水起而失落。

综上所述,就是一要目标准确,你在为谁写字?想取悦谁?要有一个定位。二是要主动出击,推广自己。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让人知道自己的实力。





白桥518


越是看着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难度越大,这个问题就是如此。

这个渣渣问题,涉及书法训练,书法比赛,书协会员入选资格,学习目的,社会生态诸多方面,我就捡重点回答。

一,感觉自己是渣渣,只是就社会地位而言,书法水平如何,未曾见识,不敢妄评。如果自觉书法写得也渣渣,那就没啥好说了。估计还得渣上十几年。

二,有些人练了一年就得奖、进书协,排除他爹妈是什么啥啥之外,有可能人家自小练就童子功,只是未加显露,参展入会之前,突击一下时流,就能拿奖入会。就像范曾,从小几段三字经,几篇楚辞背得烂熟。大了以后,随口嘟囔两句“人之初”,“兮呀啊”之类,人家就把他当做国学大师看待。其实,真正的国学大师是录音机或MP3.。

三,这句话说出来,现在难免令人不屑。但我还是要说:学书为何?不为发财,不为出名,只为做个堂堂中国人!把老祖宗的精神血脉承接起来,流传下去。

四,磨破铁砚,从物理学上讲是笑话,但作为劝学而言,却是金句。但是,不要相信现在一些人说的,自己磨穿了十几方砚台之类的鬼话,这种话只能说明这人选砚没眼力,买的砖砚没烧透,用的石砚是滑石。

四,勤学苦练,多交师友,最好这些人都是书协会员,大奖评委。

五,祝你成功!


徐榴堂


所谓的书法,在历史上主要是为记事和抒情。那些书法大家,都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没有专职的书家,也不存在什么协会,什么名头会员。而当今却有了这个会。办展览主要是为交流,却也可以得什么奖,授什么号。热爱书法,就好好的学,好好的临,好好的写。去争那个名与利,有何用处?书法,书法,对个人而言,就在于修心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