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市場操作量價齊鬆 LPR下行將水到渠成

一邊是超常規投放流動性,一邊是順勢調整逆回購利率。2月3日,春節後首個工作日,公開市場操作量價齊松,成為貨幣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的有力證據。

專家認為,央行此舉有助於確保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流動性充裕、降低融資成本、提振市場信心。繼年初降準後,短期央行流動性投放保持較大力度,加上操作利率變化,使後續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變得順理成章,流動性將維持充裕之勢。

逆週期調節發力

央行2月3日發佈的公告顯示,為對沖公開市場逆回購到期和金融市場資金集中到期等因素的影響,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3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萬億元逆回購操作。

其中,9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4%;30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55%,中標利率雙雙較前次操作降低10個基點。

分析人士介紹,這是繼2019年11月和12月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再次出現下降,且降幅比上一輪擴大5個基點。

“央行3日開展大額逆回購操作,且中標利率下降。這表明,在防控疫情的背景下,貨幣政策正在從量價兩方面同時發力,逆週期調節力度明顯加大。”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稱。

專家認為,疫情對宏觀經濟運行僅構成擾動,但短期內對總需求的影響不能忽視,宏觀政策有必要進行調整和對沖。央行2月3日“天量”逆回購操作向市場釋放了保障流動性充足供應的清晰信號。央行逆回購操作利率順勢下降,進一步表明當前貨幣政策操作靈活適度。

穩定市場預期

在研究人士看來,此次公開市場操作量價齊松,至少可起到三方面積極作用:一是確保當前一段時間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二是穩定各方預期,平抑金融市場異常波動;三是鞏固前期降準等政策的降成本效果,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馬駿表示,往年春節後伴隨現金回籠以及流動性需求下降,央行一般不會再開展逆回購操作。今年春節後第一個交易日,央行開展1.2萬億元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淨投放1500億元,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非常充裕。

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認為,及時充足的流動性投放體現了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的取向。平安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表示,公開市場量價齊松,有助於緩解市場擔憂情緒。

馬駿進一步指出,公開市場操作中標利率下降帶動市場整體利率下行,有利於降低資金成本,緩解企業財務壓力,支持實體經濟,緩解疫情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對小微企業的影響。

LPR有望下行

“央行超預期流動性投放對整體市場利率都會產生向下的推動力。”馬駿認為,央行按慣例於月中進行的MLF操作中標利率也有望下降。

馬駿稱,在1月初央行降準後,可能部分銀行已根據資金成本變化下調了自身報價,但尚未達到使LPR整體下調的閾值,前次降準效應加上此次央行超預期流動性投放推動整體市場利率下行,LPR下降概率明顯增大。

王青認為,若2月LPR報價跟進下行,則企業貸款利率有可能以更大幅度下調。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企業貸款需求,預計一季度新增社融、人民幣信貸規模將較大幅度超過上年同期水平,有助於緩解疫情給宏觀經濟造成的短期影響。

中金公司分析師陳健恆認為,當前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和工具充足,視疫情防控需要可出臺進一步寬鬆舉措。

丁安華預計,一方面,MLF“降息”近期有望落地,將帶動1年期LPR同步下行;另一方面,在1月初全面降準落地後,近期仍存在針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今年有望再降準兩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