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怪象,在农村好多人不去熟人商店买东西,什么原因造成的的呢?

农村老俗话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也逐渐有了一定的购买力,因此农村的商店或者超市也逐渐多了起来。时间久了以后,有人发现了这样一个怪象:有许多人不去熟人的商店买东西。其实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并非多数,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现象。


其一,可能是出于商品价格和面子考虑。生活在一个村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明知道商店里这个东西卖的贵了,但是却不好意思去和商店老板讲价。于是有的村民选择从镇上的批发部购买商品,这样就绕过了熟人,避免了讲价的尴尬,也让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障。这种情况应该是挺常见的。

其二,看熟人生意太好眼红。我想在农村做生意的都知道,农村的生意真的不好做。我有一个朋友是做蛋鸡的饲料和疫苗的,其中的利润非常可观,几年下来也赚了不少钱,在省城已经偷偷买了房。但是他却一直开着一辆二手的破车,就连买房这事也不敢在村里声张,因为之前就有村里人眼红,偷偷坑害过他。所以也有村民可能觉得商店主人赚钱太轻松太多了,就刻意不去他那里给他创收。


其实我家也开过几年的商店,所以对这个现象其实挺熟悉的,甚至有村民宁愿去别处花高价买烟买酒买礼品,也不愿意在熟悉的人的店里买。但是多数人还是图个方便,就近就把生活的必需品买了。不过无论怎么样,那是别人的自由,不需要太去在意。

我是【农村一颗小草】,希望能和大家做个朋友,谢谢阅读与支持,我们有缘再见。


皖农


在农村好多认不去熟人商店买东西,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是,这绝不是怪现象,而是有原因的。讲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来分析。

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有一次买夏天的袜子;夏天的袜子很薄,也很便宜。到一个熟悉的人摊位前,摊主是位同姓的长辈,我说明来意,她递给我一把袜子,计十双,说十五元,卖给别人二十元,给我只拿个本钱;我买了十双袜子,花了十五元,然后到别的摊位买其他的东西。和这位摊主讲价时,旁边过来一个妇人,说现在的东西真便宜,十双袜子五元钱,我回头看了一下,见她和我买的袜子,一样的颜色,一样的款式,问她在哪里买的,她指向卖袜子的摊位,那个摊主正是我买袜子的同姓长辈。

立时就有了一种受骗的感觉;但从此以后,没有再在她的摊位上买过东西。

农村好多人不到熟人商店买东西,原因也是类同;细想起来,无非以下几种:

第一,在农村买东西,无论商店还是摊位,都会讨价还价,有些店家货物价格虚高,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顾客能够买到心理预期价位的东西;而到熟人店里买东西,一般不好意思讲价,遇到黑心的店主,白白被宰,还没话说。

第二,有些店主抓住熟人的这种心理,见有熟人来买东西,故意说高价格,也就是所谓的“宰熟”;买东西的人多花了钱,还不好意思说什么。

第三,有些店主,把有质量问题的货物,便宜一点卖给熟人,熟人虽然不情愿,但还是不好意思不买。

因为以上原因的存在,不到熟人那里买东西,几乎成了共识。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谢谢!


老农说乡村


这个现象并不为怪,越是熟人越宰你,我去市场买了颗白菜(平时我很少买菜)结果碰见了个熟人卖菜,我就买了他一颗白菜,1·8元一斤卖给我的,我又去别的地方买东西,一问白菜多少钱一斤,1元钱3斤,我当时很气愤,拿起白菜给了他,转身走了,我说钱我不要了,算我买了个脸。所以说买东西别买熟人的。


631651000145


我村有个卖烧鹅烧猪的,九十年代能自己当老板,证明家里环境不错,在市场要了一个档口,那时她家做的也挺不错,味道好,人缘又好,生意自然兴旺,我家也喜欢光顾她家生意。

后来她爸不做,交给她两夫妻打理,虽然她爸不做,但我家还是信赖她爸,去她档口买。

有一次,我只带了一张五十元去买烧猪,买了十几元,找回三十几元,当时想着熟人也放心不细看,接过就走,去买别的东西,给了一张十元给店主,谁知他讲不要这张要另一张,我好惊奇:这张假的吗?但我还是换过给他,一边走一边想,熟人不会骗我吧,一定是那店主太小心看不清楚不敢要。

又去第二间买,不信邪拿出来,终于我信了,这张钱又回我身边,我问真的是假的吗?店主好老实,是。我当时好怒,为什么要骗我?我折返她档口问她,她还讲是别人的吧!我讲只带五十,来你这里买第一才打散……后来她同我换过。

自此之后再沒有再光顾她了。


笑语柔和


我们这里有句俗话“不见熟人不发财”,意思是说开店的生意人遇到了熟人会狠宰一刀。来到了熟人开的商店,不好意思讲价钱,店主说多少就是多少,许多人认为会被宰。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家开了多年商店,如果有熟人来店里买东西,我几乎不赚钱,“有钱难买回头客”,不比价格比质量,熟人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就会四下里替我做广告,一年下来省去了许多广告费。不过,我也遇到过烦恼的时候,比如熟人来店里买东西,价格已经放到了最低,有人仍“抹地还价”,够本的生意能做,亏本的生意难做啊。现在赚钱很难,大家要相互理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一下,不要时时处处总是以我为中心。


江山165940261


实话实说,我在九几年开了几年商店,刚开始生意不好,没有人去。你卖便宜了,他说你质量不好,和别人卖一个价他又不买,又跑到熟人那去买。那个时侯好多人不知道,确实是专杀熟人。因为生人第一次去买东西都会便宜,等你熟了以后再杀你。就像超市导购员专给你介绍质量不好的,或者是快过期不好卖的。实际上到哪里买东西都是一样


用户2080955581492


小时候最喜欢跟爸爸去村口的商店买东西了,因为爸爸除了买东西也会顺便买点零食给我吃的,而去的那三个商店就是在外婆村村口的,离我们家也不远,大家都认识的,算是熟人,不过他们跟我们家、外婆家也不是亲戚,而去他们那里买东西的人也是本村、附近村的人,但要说关系比较亲的熟人也有,但是比较少;在我们那边有句话叫“熟人的生意难做”,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我们那边有集市,不过一般是隔2天才是赶集日,才会有很多东西卖,而且离集市比较远,以前的道路又不好行走,人们一般赶集的时候会买好所需要的物品,但是有时候非赶集日的时候,家里正好没有那件急需用的物品了,就去村下的商店买,所以,商店的生意也不是特别好;后面修路了,人们也买摩托车/电车等出行工具了,去街上集市也方便了,很少人在村下商店买东西了,现在外婆村那里就剩一个商店了,平时也没什么人买东西,就一对老人看店,他们的孩子出去打工了。

跟爸爸/妈妈去那里买过东西,也是有一些了解的,至于不去熟人商店买东西,一般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买到次货,只能自认倒霉

就我爸妈的经历,在农村生活几十年,去村下商店买东西的次数也是超过一百次的,也有买到过不好的东西;有一次,爸爸去买几个鸡蛋回来煮汤喝,鸡蛋是商店店主捡的,而不是我爸爸自己挑选,然后回家煮,五个鸡蛋,有一个是烂,发臭的,后面去跟那店主说,他说我都是挑好的给你呢,怎么会有烂的......,跟他争论到最后也没有个结果,只能自认倒霉;后面不去那家买东西了。

二、买东西,不能自己挑选

因为是村下的商店,平时人们去街上买东西不方便、急着用才会在商店买的,所以平时买的人不多,商店囤货也不多,去买的时候,不能自己挑选的,都是店主拣货拿给你;有一次阿姨来我家,我家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给她带回去,后面妈妈就让爸爸去商店买些糖,一颗颗的那种。

我跟爸爸一起去的,我想挑些外包装比较好看的一些颗,然后伸手去抓那个装糖的纸箱,那个店主不给,他说都一样的,大家都这么买,然后他就自己抓到袋子里然后称;我心里挺不爽的,街天上街买的都可以自己挑好了人家给称的,他们这里就不行;后面回家翻那些糖拿来吃,发现有两颗糖的外包装是有点黏黏的,里面的糖块有些软融了。

三、不给讨价还价

去街上集市买东西,村里的人都是习惯讨价还价的,少几毛钱也行,人们之所以讨价还价省下那几毛钱一块钱的,一般是顺便买些零食带回去给家里的孩子吃的,而在村下的商店买是不能讲价的,都是明码标价的卖,亲戚去买也是没得讲价的,也不好意思讲价,更何况是附近村的一般熟人,或许在商店店主看来,本来买的人就不多,明码标价的卖,每次能多赚一块几块钱也是钱啊。

四、不能赊账

农村商店卖的东西虽然种类不够集市上的多,但平时村民要买的一般都有的,而村民买的一般都是些小件物品,价格便宜的,在以前那年代,买超过10块钱的东西特别少;而几块钱的东西,商店是不给赊账的,他们也怕那钱不好收回来,特别是遇到那些经常买烟酒的男性。

外婆村就有一个离异的男子特别爱喝酒,经常买酒喝,刚开始的时候他买酒就直接付钱的,后面有一次他家里来了一帮男的一起喝酒,买的酒比较多,然后就要求赊账,后面商店店主见他经常买酒喝,而且之前也都是买就付钱的,也就同意了;后面那男的还是去那里买酒喝,几块钱的也叫说一起记下,到时候一起还;因为都是同村的,店主也同意了,但后面,赊欠的钱够50块了,店主催他还时,他却老说下次还,下次还,其实拖着没还。

所以说,在农村,人们不去熟人商店买东西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那些原因有买主方面的原因,也有商店店主经营方面的原因,而从农村商店的没落、村民们更偏向到集市买东西来看,商店的经营是主要原因。


乡居小菜


有个怪像,在农村好多人不去熟人商店买东西,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老婆今年3月份在我们镇上开了家茶叶店,到现在也有半年多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亲戚邻居基本上没看到过来买茶叶,只有少数几个来过,这也说明这种情况确实存在。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熟人商店不好意思讲价。

其实,不管在哪里。买卖双方都是对立的,买东西的人始终认为卖东西的人赚得很多,所以很多人在买东西时都喜欢讲价。当然了,卖东西的人想多赚一点,而买东西的人想多省一点,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在熟人商店买东西,却不好意思讲价了。因为大家都很熟悉,开不了这个口。而事实上,有些人看到熟人来买东西,套路可能更多,也许跟你说这个价格是最低价,却可能卖给别人更低价,这也导致很多人对到熟人商店买东西有种排斥心里。



其次,人情冷暖的改变。

这一点可能说的有点消极,但事实上是存在的。我在网络上看到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过去的亲戚是希望你过的比他好,而现在的亲戚是希望你过的比他差”。有点夸张,但也不是没道理的。

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就好比我丈母娘和小舅子一样。平常小舅子帮我做点什么都要讲条件,而他家要我帮着做什么就是理所当然了。

而熟人呢?很多也是这种心里,就怕你赚钱,过的比他好。为什么现在的邻里关系没有以前好呢?就是因为这一点。你多赚点,人家就眼红。表面上一团和气,私下里却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总的来说,很多人不愿意到熟人商店买东西是因为不好意思讲价,而在别人那里却可以使劲讲价。再一个就是人心的改变。

当然了,我个人认为在熟人那里买东西没什么不好的,只要不是卖的比别人贵。还能得一份人情。


打工仔的农村生活


我觉得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真的算是常见现象了,具体应该有以下原因吧!

在农村,大家都可以看到很多人没事的时候喜欢距离在农村的小卖部聊天,尤其是七大姑八大姨最喜欢聚集在那里讨论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我的发小也是去买东西,刚买完出门就听后面的人在议论她找的男朋友如何,说什么条件差,总之这样的事情她不止第一次遇到而是多次遇到,我也买东西的时候也遇到过,说实话我想没人愿意成为别人的饭后谈资吧,所以后来我发小别说去那个小卖部买东西了,每次路过都是绕道走。



其次,还有个情况就是被杀猪了,有次我家洗手间想买块塑料的防滑垫回来,我爸爸去买的时候那个叔叔跟我家交情还不错,他主动拉过我爸爸就给我爸爸介绍说反正都是朋友便宜给你,我爸爸也是马大哈开心的付了钱就买回来了,下午我哥在不知我爸爸买了的情况下他也买了快一模一样的防滑垫回来,结果一问价钱直接是我爸爸买的一半,我爸爸那个生气呀,这就是被人当猪杀了,而且还不好撕破脸皮去说,所以只能以后不去这个熟人叔叔店里买东西了。



然后还有一点,去熟人的店里买东西不好还价,一般去买东西,别人都说我给你友情价很便宜的,你要是别人我就不止这个价格,说的好像老板真的有很大让利,但是作为买家自己也会分析东西值不值得这个价,因此想还价又不好还,等下又高价买回去东西,因此就会觉得还是不要去熟人店里买比较好,所以这也是不愿意去熟人店里买东西的原因之一。

不知道您还有其他不去熟人店里买东西的原因不?欢迎您在下方评论区互动讨论!


小雏菊姑娘


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了呗。

讲讲我在村子里卖日用品的经历。刚开始图个人气,亲戚熟人来买东西,想着放着也是放着,按进货价收个成本钱别让赔本就行了,大家把话说开。一来二去,有些亲戚不给钱,只管拿东西,于是记帐,一月两月,再不来了,去要吧,钱也不多,几十元,慢慢人家象不知道有这事似的,你找机会说,人家早忘了,还给你一种不认识一样的眼光,仿佛穷途未路了一般。于是不再记帐,有钱了给货,没钱不给。好了,商店多了去了,离了你,哪些买不到需要的东西。所以不是逼急用,一般人家也不来你店里买。即然这样,别人卖多少我也一样,挣钱才是王道。

农村亲戚圈子做生意,情面拉不开,根本不适合开店。诚信经营,价格大众,老少不欺。千万不可欠帐,欠帐只能换来仇恨。

人与人心理也悄悄开始攀比,仿佛陌生起来了,怎么都不自在,于是避开,换取一个新的圈子,其实跟本没啥不一样,有时还更麻烦多一些。

有时候,想着帮人,反倒让人觉着你是看不起,多了去了,不管卖买,一视同仁,才是生意做下去的最好准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