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否會同意將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擴容到15個國家?

lierenhuichang


笑話,美國打下來的戰利品,怎麼可能讓其他的人來瓜分自己的勝利成果,二戰後建立的聯合國其實就好比一塊大蛋糕,已經被分成五份,原本都不夠分,現在還有人進來想把原本的五份分成15份,原本的五個國家的蛋糕只能拿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對於國與國一直都講利益至上的原則來說,傷害自己的長久利益去滿足別人,這種事情怎麼可能會發生。

當然現在的國際社會是一個相互之間都有利益糾葛的,所以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到巨大威脅時,基本上是不會真正的翻臉得罪對方的,表面上的笑臉是必須的,但是暗地裡捅刀子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國與國之間存在的只是利益之間的關係,所以只有在雙方都有好處的情況下才會相安無事,如果損害一方的根本利益的情況下什麼承諾都是虛假的。

想要進入已經定型的五常,這是基本上不可能的,地球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充滿武林紛爭的江湖,現在五大門派擁有對江湖的絕對話語權,要讓五個門派放棄自己的權利增加一群跟自己享受同樣資格卻是實力不如自己的門派進來瓜分江湖地位,這怎麼可能呢,除非五大門派腦子抽筋被驢踢了,或者說通過戰爭從新洗牌。

說實話就算真正的通過戰爭從新洗牌,結果還是一樣,老美這個是非常奸詐的,表裡不一的一個國家,對自己有利的會拼命的拉攏做好人,對自己不利的會拼命的打壓,但是涉及到根本利益的方面,美國從來都是不會退讓的,五常改革這個事情就是如此,不只是美國會這樣,其他的四國都一樣,這是五國少有的默契。

但是政治之間的交流並不是直接得罪死,五國在那些方面比較默契呢,第一就是五常地位上面,五國非常的默契,第二就是在核武器擴散上面基本上也是非常默契的,當年的伊核問題就是,中美俄三國配合的相當默契,而在五常改革問題上,五國之間的默契在於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有人唱黑臉,不管是什麼臉,基本的條件是要有一個不同意就不行,所以這個規定已經把聯合國改革的路子堵死。

美國是最講保全自身利益的國家,想要讓美國付出自己的利益來成全別人,導致自己的利益受損而且又沒有任何好處,這種事情美國根本不可能做出來,要是其他四國都同意了美國絕對跳出來反對,美國知道其他四國不可能同意的,所以美國先做一個好人給別人看,自己表示同意,但是美國知道其他四國會有人不同意,所以自己做假好人讓別人去做惡人。

想要讓美國主動傷害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別人門都沒有,除非有哪個國家能靠自己的實力把美國幹趴下,不然美國怎麼可能會真的願意呢,向來以自己的利益至上的美國怎麼會一反常態呢,其實這就是五國心照不宣的默契配合的結果,輪流來做好人輪流來做壞人,在制定之初就已經直接把後面所謂的改革路子封死,這也是當時非常有遠見的做法,知道以後會遇到這種問題,所以先把路堵死再說。


無法超越的足跡


聯合國安理會有5個常任理事國,10個非常任理事國,如果全世界一致同意常任理事國增加到15個,為了得到剩餘的10個名額,各國將會再次大打出手,爆發戰爭。其中德國和日本一定是最積極的,所以為了世界和平,包括美國在內的五常都不會同意增加名額。


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和法國,除了以上五國,國力、影響力大的國家主要有德國、日本、印度、巴西、意大利等國,其餘基本不值一提,即使是以上五個國家,還有三個是二戰軸心國,由於聯合國的特性,不可能讓軸心國成為常任理事國。

想要挑出10個國力影響力強大的國家還真的不容易,那麼應該怎麼辦?


現在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是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做出的貢獻選出來的,美蘇英中都是各個戰場的主力,因此幾乎沒有任何懸念。法國雖然僅僅抵抗了6個星期,但是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仍然在非洲戰場抗擊德國和意大利,而且法國是老牌殖民國家,在非洲西部擁有大片殖民地,具有很強的影響力,20多個國家以法語作為官方語言,為了維持聯合國內各國勢力均衡,法國也被拉入常任理事國名單。

要再選10個國家成為常任理事國,最公平合理的方法還是戰爭,打輸了沒話說,如果比較經濟,印度不服,印度經濟總量雖然不是特別高,但是軍事實力強大,而且13億人口,誰能比?如果只比較軍事實力,歐洲國家又不同意,俺們早就進入文明社會了,誰還整天耀武揚威的?


如果只是單純的選舉,那就便宜了美國,因為美國的盟友最多,世界上經濟實力和經濟實力靠前的國家多數是美國盟友,如果選舉,歐洲國家可以佔有更多的名額,俄羅斯的議案,以後基本上就不用通過了。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15個常任理事國,以後聯合國開會不用幹別的了,因為議案稍微出點問題就不會通過,原本已經失去威望的聯合國將會變得更加無用。

不僅五常不會同意增加常任理事國,世界各國也不會同意,為了維護小國的利益,避免大國專權,於是聯合國在常任理事國之外,增加了10非常任理事國。

非常任理事國由選舉產生,名額按地區分配,非洲3個,亞洲2個,美洲2個,東歐1個,西歐及其他國家2個。非常任理事國任期只有2年,每年更換5個,非常任理事國與常任理事國的區別只是沒有一票否決權。

目前10個非常任理事國為德國、南非、多米尼加、印尼、比利時,以上5個國家任期為2019年到2020年,愛沙尼亞、越南、尼日爾、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突尼斯5國任期為2020年到2021年。

任何國家都不會同意產生新的常任理事國,因為常任理事國除了一票否決權以外,更是國際地位的象徵,如果常任理事國數量增多,不僅會稀釋現有五常的權力,同時也會是五常的頭銜變得不值錢,五常怎麼可能任由其他國家爭奪自己的利益?

愛沙尼亞女總統慶祝當選非常任理事國

加入五常最積極的非印度莫屬,但是如果看到五常的利益本質,印度還是早日放棄為好,以免被美國和俄羅斯耍的團團轉。


視野新觀


沒什麼不可能,只要滿足兩點:

1)符合一定的加入條件;2)符合美國的利益。

如果這兩點都沒問題的話,美國當然支持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甚至將常任理事國擴容到15個國家。

很多人以為常任理事國就一定要有否決權,這是不對的。

聯合國改革雖然還沒有一份正式文件出路,路徑和線路圖也並不明確,但其實聯合國在過去曾有過一些討論,只是分歧太大,就擱淺了。

在討論中有媒體透露,改革的方案裡對安理會擴容的意見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各國對新成員國權力和義務的規定有差別。

主要是兩方意見分歧比較大——

1)有的希望新加入安理會的國家和如今五常一樣,有否決權。

2)有的則認為,新加入安理會的國家只是永久在安理會擔任理事國,不用再選下去了,但是不能給否決權。

基本上是這兩種說法左右了改革安理會的局面,並且沒有一個大多數都同意的藍圖,因此這個問題長期擱置。

2005年印度、巴西、日本、德國四國組成了一個G4,提出的一個改革方案就是安理會擴容4-6個常任理事國,並且都具有否決權。

結果如何?

2005年至今快15年了,聯合國也沒有出臺官方的改革文件,並且也沒有官方的任何時間表和路線圖,所以很明顯G4的方案沒有獲得主流的支持。要不然早就被推動實施了。

對G4國家而言,沒有否決權加入安理會的話,意義也大打折扣,因為否決權代表著一國對國際問題的一種有價值的決策權。

沒有否決權的話,這些國家也僅僅是在國際場合表達自己的態度和觀點罷了,不能更好地維護涉及到本國安全和利益的相關權益。所以,他們對沒有否決權的安理會擴容提議,是持否定態度的。

由此可見,安理會改革的關鍵問題不在於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擴容到6個還是15個,而是,新人是否擁有否決權的問題。

所以,題目所言——

美國是不是贊成未來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擴容到15個國家?需要滿足的條件就是沒有否決權。

沒有否決權的話,擴充到20個美國也不擔心,當然不會不支持。因為只要有否決權,再多的國家進入也不會影響到美國的利益。


木春山談天下


聯合國是現如今國際最為權威的國家,與曾經的國聯不同,聯合國對於會員國是有很大的約束權利的,其間聯合國五常又是聯合國主要權利機構安理會的實踐掌舵者,自二戰至今,五常的國號雖有變化,可是實踐的國家主體卻從未變動。近些年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日本,巴西,印度等國也對常任理事國垂涎欲滴,那麼美國會答應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座位增加嗎?

答應與否實踐上不太好說,因為國際政治是很複雜的,而且美國也不是當年的一家獨大,同為五常的我國和俄羅斯就一直在挑戰美國的霸主位置。在當今的聯合國理事會,事實上美英法三國為一集團,中俄則出於戰略需求常常抱團,雙方根本勢均力敵,美國雖稍占上風,可是也沒有什麼壓倒性的優勢,所以如果說美國為了尋覓一些自己的盟友而把日本印度推動常任理事國也是有或許的。

但必定的是,美國絕不會同意新入圍的常任理事國具有現在五常平等的位置

現在的五常都是聯合國的開創國之一,是在二戰中為了解放全人類,對抗法西斯實力做出巨大貢獻的國家,比如美英法蘇打垮了德國,我國拖垮了日本。可以說常任理事國的座位是對他們短兵相接的褒獎,其他的國家就算入圍,也肯定不會具有一票否決等權利,美國不會答應這種狀況呈現,五常也不會答應。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指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否增加,增加多少這都不是美國一個國家可以決定的。而是五大常任理事國共同同意之後才會增加。有一個不同,這個增加席位的決議都不可能通過。因為現在五大國每人都有一票否決權。事實上聯合國“五大國”之間早就有打算增加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成員了,因為現在五大國一致認為現在的很多事務光靠五大國是處理不過來的。但是目前常任理事國成員增加多少還沒有具體決定下來。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增的成員國不享受原有“五大國”的待遇。也就是說原本“五大國”的一票否決權和不受“聯合國制裁權,新增的成員國是不具備的。而且新增成員國在會費等更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也就是說多交費,然後你還得必須在某一地區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度。這對於新增成員國來說肯定不是什麼好事。他們想進入常任理事國席位就是因為常任理事國的特權。一旦特權不具備。那麼這個常任理事國也沒有什麼意義。

目前最為熱衷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國家有日本,印度,德國,巴西。德國和日本作為二戰之後的戰敗國,本身在和其他國家相比就存在一定的劣勢。而且日本在最新一年的聯合國會費中又降低了一些,這無疑證明日本離那個席位越來越遠了。因為對聯合國的貢獻也在是否能夠成為常任理事國的評定標準之一。德國方面,也有來自英國和美國的反對聲。本身現在德國身為歐洲的領頭羊就對美國影響歐洲有著重大壓力。而且英國因為自己的沒落而看著德國崛起,心裡也是一萬個不同意。而德國勢力越強對於美國影響歐洲就越不利。所以美國對德國入常持有否定態度。


印度一直叫囂著要入常,本身身為人口大國,軍事實力也在逐漸增長,再加上印度是俄羅斯的第一大軍火購買商,俄羅斯方面肯定支持印度。而美國也深怕印度和俄羅斯在聯合到一起。一直也在拉攏印度。其他三國對於印度入常也沒什麼太大異議。但是印度人自己不爭氣。幹啥啥不行。常任理事國對於本國的軍事能力是要有評估的。而印度的軍事力量說起來確實挺愁人的。本身有實力,但就是研究不出我武器。

再說巴西,首先美國就不可能同意巴西入常。入常意味著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而在美洲美國不希望除了自己出現第二個強國。這對於美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巴西入常美國極力反對。

總之之前五大國就有過表態。全部支持增加常任理事國成員席位。但是新增成員不享受原有五大國特權。否則特權多了也就不值錢了。至於增加多少成員我認為應該是雙數。因為常任理事國必須要保持單數,否則投票的話都投不出結果。但不管增加哪些國家必須五大國全體同意,否則根本不可能實現。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我認為,如果世界上沒有重大的事情發生,(比如,美國經濟崩潰,發生核戰)等等,美國不會同意聯合國現有的組織結構發生改變,特別是安理會五常的組織結構。

現在,安理會各方屬性非常清楚,美國,英國,法國為一方。(有時利益衝突,觀點不一致也有),俄羅斯為一方,中國為一方,(俄羅斯和中國在很多問題上觀點和利益有相近的地方)。這種均勢的保持,對五常來說,最希望不要改變。

目前,世界上有巴西,印度,日本和德國提出要想進安理會當常任理事國,從而取得一票否決權。但一直沒有得逞。美國儘管口頭上說支持印度等國進入安理會,但僅僅是虛晃一槍而已,並不真正同意這些國家進入安理會,從而打破現在的五常均勢。


叢中笑6603


在聯合國安理會,最不可能同意常任理事會擴容的大概就是美國,不要說15個常任理事國了,就是現在的5個,美國大概都嫌多吧,站在美國的立場,美國其實更希望他一個國家是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安理會現在一共有15個理事國,其中5個常任理事國,10個非常任理事國。當然,最關鍵的是這5個常任理事國,尤其是5國手中的一票否決權,往往可以決定一些國際大事的發展方向。

聯合國剛成立的時候,安理會原本的構想是三個常任理事國,即美英蘇三巨頭。不過,當時的英國還比較有影響力,同時也並沒有像現在這樣依附美國。所以,美國為了制衡蘇聯,拉攏了民國進入安理會,成為常任理事國的一員。而不甘人後的英國,也堅持把二戰中已經亡國的法國,也勉強拉進了安理會常任熱理事會。這就是安理會五常的由來。

到了上世紀後半葉,隨著一些國家影響力的擴大,以及全球化的深入,國際上對聯合國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大,其中就要求對安理會進行改革。當然,安理會的改革重點之一就是常任理事會擴容。而目前已經正式申請進入安理會常任理事會的國家主要有印度、日本、巴西、德國四國。

對於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擴容,美國在表面上一直都是支持的態度,甚至在眾多場合表示要支持印度進入安理會常任理事會。不過,在實際上,美國卻並沒有做出什麼實際的行動,美國的所謂支持,也一直停留在口頭上。

美國在實際上是不願意常任理事會擴容的,因為常任理事國的增多,也就意味著美國權力的相對減弱。在這一點上,五常的認識幾乎是完全相同的。所以,美國不可能真正允許常任理事會擴容,更不會允許擴容到15個國家。


蘇綻


肯定不會啦!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即常說的五常)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五位創始成員國,即二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4大國和參加反德同盟的法國。

別說15常了,現在吵著的要6常短期都是不可能的!雙數怎麼投票啊,再說了15個都能一票否決還有什麼事兒能統一意見呢,一句五不同意就熄火了!說直白點五常的權力和權益還有影響力誰會與他國共享呢?現在比較熱鬧的就是在亞洲的日本和印度入常就是中國或俄羅斯背鍋,南美洲巴西入常就是美國背鍋,德國入常就是英法俄背鍋!!

現在的印度入常其他四國都做順水人情同意了,就等中國來背鍋了!!!


戎城小哥


美國總統特朗普、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黑莉

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由來及作用

聯合國是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首先提議創建,是為了取代原有的國際聯盟,建立一個新的全球性國際組織。聯合國一共有6大下設機構,其中安理會是最為重要的機構。根據《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安理會負有維護世界安全與穩定職責,是聯合國各大機構中唯一有權利對主權國家採取軍事行動的機構。因此,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含金量非常高,理論上可以稱之為“世界警察”。經過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蘇聯領導斯大林的博弈,最終確定美國、蘇聯、英國、中國、法國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聯合國安理會採取“大國一致”原則,即五大常任理事國都具備一票否決權。

介紹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由來與作用,就是為了讓大家明白聯合國安理會的重要性。下面,從歷史與現實兩個角度來解析,美國為何不會同意將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擴容到15個國家。

美國不會同意安理會擴容到15個常任理事國

首先,安理會5大常任理事國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都為世界反法西斯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美、蘇、中、法、英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法理基礎。可能有人會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僅僅抵抗了3周就宣告投降,是不具備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資格。但是,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歐洲強國,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也從未停止與德國法西斯的鬥爭。美國是聯合國建立的倡議者,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每年分擔22%的聯合國經費。從某種意義上,聯合國代表著美國身為世界霸主的法理基礎!安理會從5個常任理事國擴容到15個國家,是不是太兒戲?將聯合國成立的法理基礎置於何地?難道要那些沒有對二戰作出貢獻的國家是、甚至是二戰戰敗國擴容成安理會理事國?

再者,目前的安理會構架對美國有利,擴容到15個,對美國反而不利。在美國眼裡,中、俄自然是刺頭,在很多事情上與美國格格不入。不過, 英國與法國都是美國的盟友,安理會,依舊就是3:2,美國佔優。然而中俄都是世界性大國,國家政策具有延續性、穩定性,不會在安理會濫用一票否決權。如果將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擴容到15個,也就是增加10個常任理事國,每一個國家都具備一票否決權。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聯合國安理會無法在形成一個有效決議,總會有一個國家用一票否決權,安理會的權威性不再;安理會權威不再,聯合國的權威自然也不再了。聯合國的權威不再,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所以,美國豈會同意將安理會擴容到15個常任理事國,來攪亂聯合國及安理會的正常運行?

歡迎大家討論,您認為安理會有沒有可能擴容?


美國觀察室


1,改變聯合國五常體制意味著改變二戰後世界格局,中國的強大和國際影響力還不足以在新格局中產生核心作用,總體講時機不成熟。

2,增容十國只會擴大西方陣營,G7集團可佔大半壁江山,現在的五常三比二,有可能變成十常七比三。跟美國的佔大多數,中俄(印?)永遠是少數!中國絕對不會自找麻煩。

3,聯合國改五常為十常,肯定要改變一票否決制,否則十常達成一致的機率很小。這種改變意味著減少中、俄兩國的話語權,並對聯合國的重大決策失去可控性。

4,美國對改五進十也是進退維谷,舉棋未定。西方陣營早己不是鐵板一塊,在氣侯變化,貿易多邊化等問題上很可能失去多數,美國第一在國際舞臺很可能成為歷史和笑料。

5,俄羅斯幫助印度入群是出於自身利益。俄印是鐵桿兄弟,尤其是俄在西方聯合制裁下需要印度的大筆軍火,科技買單。但俄從來不提五常改革,只提印入常,有點實用手法,哄著印度大叔掏錢買買買。。

6,英法推德意入常,多半是為了歐盟國家在聯合國的話語權,鞏固歐洲一體化進程。這點美國是堅決反對的。中國也是有疑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