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那麼軟,寫出的字為什麼可以行雲流水,又可以入木三分?

我來陪你玩GOOD


書法是因毛筆書寫而產生的一門一藝術。蔡邕說,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毛筆書法的魅力,就在於筆毫的柔軟,使毛筆的運動形態豐富多彩。在水平運動中產生使轉的筆法,在垂直運動中產生提按的筆法。

同時,勤於練習,方法得當,還能使筆毫凝聚,產生萬毫齊力的效果。

當然,還可因書法家的個人愛好、審美追求,產生仕女簪花的流麗風格和壯士橫刀的雄強特色!








柏夫文藝


正是因為毛筆的軟,成全了它在書寫中的豐富變化。

中國的書法和西方的書寫,是非常有意思的兩個取向。

中國書法在記錄思想和存儲語言的時候,還不忘表達自己的藝術特點,時而端莊俊秀,時而粗獷奔放,時而流雲行水,時而盤整如石。

而西方人從一開始用羽毛頭,到後來的鋼筆頭書寫,只是為記錄而記錄,筆只停留在工具的使命上,所以,它無法上升為書法藝術。

再看中國實用中的硬筆書法,因為它的筆頭是硬的,能變的,只有紙張的厚度,用筆壓迫紙面,而求得有限的粗細變化,這也侷限了硬筆書法的發展。

毛筆峰迴路轉時,

紙傳行雲流水聲。

當然,正是因為這由軟而生的豐富多彩的線條呈現,使初學者如騎上還未馴服的馬兒,東奔西竄,難以駕馭。

一直要經歷數年,甚至數十年的苦練,才能將這柔軟的筆頭如馴服的駿馬一樣,聽命於書者,自由而瀟灑地奔馳在紙面,成就一篇篇書文並茂的藝術品。


雲中一擊


長期不斷的練習,撐握了筆的性能,熟練了用筆技巧,穩定了控筆的力量,使心力,臂力,腕力,指力協調配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71b39eb86c2d440c92ced887d0526495\

書香中華643


毛筆軟,是相對於現在人的書寫硬筆而言。民國前幾千年中國人都用毛筆,已然發展成熟。至於為什麼寫出的字能行雲流水,入木三分。一是毛筆通過幾千年的書寫和改進已經成為很好很成熟的書寫工具。,二是,不是每個人寫字都可以筆走蛇龍,行雲流水。需要一定的書寫功底。有的人窮且一生都在追求書法造詣。

在古代書法作為很高的藝術追求存在,是上層藝術。流傳下來的也是書法大家之筆。所以我們今人看到大多是他們的字。看著都用入木三分之功力。

再有,我們現在人用硬筆寫字習慣了,突然拿起毛筆寫字就感覺軟趴趴的。這是我們用現在用筆的姿勢和力道去用毛筆寫字,當然會感覺很軟[靈光一閃]

另外,毛筆也有硬豪軟豪哦⊙∀⊙!










拂塵浮生


無論是“行雲流水”還是“入木三分”,其實都只是一種形容。

行雲流水是形容一幅書法筆意連貫,一氣呵成,這是建立在通篇佈局成竹在胸,運筆控筆遊刃有餘的基礎上的。

而“入木三分”是形容筆力剛勁,筆法凝練,這是由於長期的紮實練習而達到精神與身體的完美統一而形成的。

所以,“行雲流水”固然是一種抽象的表達,而“入木三分”也並不是真的把筆墨沁入木板中三分深。

試想一下,我們寫書法,把筆墨沁入這麼深有什麼意義呢?我們是寫字還是刻字?同理,“力透紙背”也是一種形容而已。

當然,如果真想實現“入木三分”也很容易,只要選擇疏鬆一點兒的木材,比如泡桐或者松木,然後用比較稀的墨汁,把筆蘸飽墨汁,寫的時候慢一些,別說入木三分,入木一寸也不是不可能。

總之,入木三分只是一種形容,並不是真實的情況,也不是學書法需要追求的效果。自然與毛筆的軟硬也沒有關係。

最後貼幾幅我自己寫的書法作品,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省思齋


拙筆



趙軍書法


書法家的高底一般看寫出的字在運筆上有沒有勁力。如果勁力淺,書法中顯露圓滑飄逸之感。勁力十足,書法中暗藏堅木硬骨之氣勢。

這就和氣功大師發力推物一樣,柔和挺進。

木入三分難能到達,紙透三張不是不可能。

書法家多有,木入三分不妄虛名。待見!






郭璽清


書法,其實是一種思想的作品化,毛筆是中國文房四寶之一,古人用其書寫文章,承載的其實是人精神活動的產物。

在中國哲學中,有“精氣神”之說。精,其實代表的是物質,氣代表的是無形中流動的力場,神,代表的是精神。

而書法,其實就是通過毛筆這一物質,表達精神面貌的創作過程。

而毛筆的柔軟,恰恰是老子道德經的精髓,以柔克剛。

而書法寫出的字行雲流水,是一種貼近自然狀態流淌的心態,而入木三分,便是力道力透紙背的功底和氣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