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棺材裡只有陪葬品沒屍骨,爺爺說不義之財不可取,拿不得

小說:棺材裡只有陪葬品沒屍骨,爺爺說不義之財不可取,拿不得

三十六行,盜墓為王,掘墓倒鬥,卸嶺最強。能打出關中盜洞的難道是卸嶺力士?

卸嶺力士始於漢代亂世,鼎盛於唐宋,沒落於明清,至民國時期,突然消失,卸嶺力士介於綠林和掘丘兩種營生之間。

有墓的時候挖墳掘墓;找不著墓的時候,首領便傳下甲牌,嘯聚山林劫取財物,卸嶺門據說創始人得異人傳授,有令人力大之法。

所以卸嶺門門人,多是力大無窮,通曉武功之人,因此被稱為力士。據說當年威震九州的呂布也曾是卸嶺門傳人,為董卓籌備軍餉,曾挖掘過多位漢皇墓葬。

這條盜洞直通主墓室,就著手電筒一看,看到室內地面鋪著打磨平整的正方形花斑紋石板,正中央有棺床一幅。

這裡的棺木是放在棺床之上的,棺床是石制的,與地面上鋪設的石板紋飾相同,但周圍以漢白玉邊,棺床上中央部位留有一個方形的孔,裡面還塞了黃土。

方孔之中塞有黃土,這在風水術數之上就叫金井,葬墓的風俗中,有一個過程就稱之為開金井,傳統的葬墳民俗中,先選墓地,也就是尋龍點穴,選好建墓的地址之後再建墓。

所謂的金井,就是在為了安放棺木,要修建棺床,挖去棺床上多餘的泥土沙石,將其置入棺床內,一般都是在棺床上開孔,將泥土沙石置入其中,再將棺木置於棺床之上。

“爺爺,裡面有棺床。”

我的聲音微弱地傳出去,好一會爺爺沙啞的聲音才響起:“下去看看。”

我二話不說鑽進去,來到棺木前一看,好傢伙!

棺臺之上的是一幅金絲楠木棺!

金絲楠木為楨楠屬樹種,楠木在國內約有三十四種,金絲楠木名氣很大,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木材,但絕大多數人只是聽過沒有見過。

因為自古以來金絲楠木就是皇家專用木材,歷史上金絲楠木專用於皇家宮殿、少數寺廟的建築和傢俱。

古代封建帝王龍椅寶座都要選用優質楠木製作,民間如有人擅自使用,會因逾越禮制而獲罪。明清兩代均嚴格禁止除皇家以外的建築使用金絲楠木。

《博物要覽》記載,金絲者出川澗中,木紋有金絲。楠木之至美者,向陽處或結成人物山水之紋。木質堅硬耐腐,自古有“水不能浸,蟻不能穴”之說。

金絲楠的紋理豐富多變,加上它特有的移步換影,其價值與紋理是成正比的,紋路越漂亮和稀少,其價值就越高。最珍貴的是珍品紋路,屬於珍品紋路中的龍膽紋。

眼前這幅棺木正是金絲楠木中的上品——龍膽紋,這墓主人非富即貴!

不過!子孫釘開,棺蓋翻轉,棺材裡面留有腐臭,屍骨卻不見了!

咯吱!

我正看得入神,這道怪聲響起,驚得我寒毛倒豎!

深幽幽漆黑的地下,這種突然響起的聲音最令人驚懼,冷汗沿著我的後背蜿蜒,我的頭髮絲兒都倒豎了,除了屍骨,別的東西都在!這就詭異了。

要是盜墓人的話,沒道理放著陪葬品不要只拿著屍骨走人,我腦海裡劃過一個念頭,但不想在這種陰森森的地方久留,把手電筒含在嘴裡後手腳並用爬出去先。

當我爬出去的時候,老白頭先迎了過來,紅著眼睛,啞著聲音:“怎麼回事?楊小爺。”

我喘著粗氣道:“底下是座古墓,看制式是明朝的,陪葬品還在,但棺材裡的屍骨沒有了,爺爺,盜墓的不是一般人。”

這話一出,老白頭和李哥不約而同地望向爺爺,老白頭還鬆了一口氣,要是村子裡的人下手,這得結下多大的仇,以後時不時見面也尷尬。

“原來如此!”爺爺咧嘴笑了:“小子,辛苦了。”

李哥迫不及待地問道:“老楊頭,這到底怎麼回事呀?”

放著大把的陪葬物不拿,只弄走了屍骨,任何人聽了都只會覺得詭異,爺爺面對質問也只是笑笑:“這是有人想要洗骨。”

一般在家裡不平安、多災多禍時,就會想到將已故親人改葬,認為可能之前葬到了凶地,或是那地方的生氣被毀,不再有福廕後代的作用。

而復葬的屍骨必須經過一項特別的形式——洗骨。

洗骨葬會將埋葬多年的死者屍骨從墓內挖出,用水洗刷後另行安葬。這可不是盜墓,但這種葬法駭人,不少人難以理解,也無法接受。

其實這種葬法有巫術的成份,一般也是家人有病,或是遇到不幸時,才會想到給已故親人洗骨,認為其在陰間作祟,洗骨便是除祟。

可以基本可以判斷為洗骨葬,但也只是我和爺爺的猜測,但這個結論讓老白頭鬆了口氣,看向我的眼神也多了幾分信服。

其實爺爺只說了一半,洗骨葬確有其事,但一般下葬後三五年後就會動,直至現在,二次葬還在不少地區盛行。

有的地區要等到與死者同輩或同年出土的人全部死完擇其洗骨,一同入土安葬,還有些地區則奉行人死下葬三五年後開棺撿骨埋葬。

洗骨葬後一二年內,如果家中沒有發生什麼不幸,則不須再洗骨遷墳,否則還要洗骨重葬,洗骨葬其實帶有洗骨以除祟的色彩。

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沒有相隔幾百年再來挖骨重葬的!

說是洗骨葬,但其中還有幾分不確定的意味,爺爺故意淡化了其中細節,只給出最主要的結論,打發老白頭和李哥的疑慮!

不過,就連古代的大人物也葬在這個穴裡,說明我的眼準,李哥也鬆口氣,一把奪過老白頭手裡的斧子:“白叔,怒氣消了吧,你怎麼這麼晚還過來?”

敢情送走了所有客人,老白頭又一個人獨自返回這裡燒香,這才發現多了個洞。

“老楊頭,你說這裡怎麼辦?”老白頭嘆氣道:“這事兒就你們幾個知道。”

老白頭也是村裡少有的明事理的人,剛才起了氣血,恨不得活剝了挖墳的人,現在馬上冷靜下來,忙著處理後面的事。

“不聲不吱地把洞掩了吧,有句醜話我說在前頭,死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不義之財和橫財都要有福消受才行,今天的事就我們幾個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