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净资产大于股价可以买吗?

曾经的涩郎


商业模式:虽然大体的商业模式都是吸储放贷,但每家银行的侧重点差异明显,各具特色。比如,招行的零售、民生的小微、兴业的同业、农行的县域、建行的基建、工行的综合金融等等。银行作为百业之母从经济整体中收益是很正常的。


负债结构:银行经营的产品是资金,一种毫无差异化的大宗商品,所以进货(负债)成本决定了一家银行的生存和利润空间。银行负债端的资要金来源多样,按成本从低到高主要分成这几类:a) 客户存款 b) 同业拆借c) 发行债券。所以,客户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占比越高的银行,负债成本也就越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说如果能在资产端控制好风险就是一门稳赚不赔的好生意,这里有一个吸收储蓄拿到的存款,即银行的负债和银行放出去的贷款,即银行的资产,两者之间的利差就是银行的利润来源了。这种匹配性取决于银行的经营能力。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巴菲特说一家可以控制风险的银行就是印钞机,所以我们投资银行股一定要选取经营稳健,风险很小的企业。


我们首先要考察资产的质量,看看银行的不良资产的认定是不是严格,关注银行的新生不良趋势。我们还要关注银行为了自己的可能坏账留出来的拨备水平怎么样,通过考察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判读银行多元化的发展。


非息收入中含金量高的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无信用风险,也不占用资本,主要项目包括银行卡手续费、基金保险代销佣金、资管产品托管费等等。而其他收入中往往包含一些波动较大的投资或汇兑损益,或保费收入,含金量很低。


判断完银行的质量后我们还需要评估银行的发展前景,这既取决于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因为银行是强监管行业嘛,还取决于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回报率,即银行的整体经营创造价值的效率。


纵观银行的数据,现在买入可以有三重收益,一部分是折价买入的便宜,以后估值回归会有收益,一部分是银行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还不错,有十几个点,比绝大多数的行业都要好,银行的净资产还是在不断地增加,最后一部分收益来自于银行持续而稳定的分红,现在买银行股息率也有四个多点,比买房收租、存定期和买国债强多了,然后用分红再买入就可以实现持续的复利增长了。


选择一家资产质量高,发展前景好,估值合理的银行买入,一定会有不错的收益。


贫民窟的大富翁


不少股票都是每股净资产大于股价,比如钢铁、银行类股票就经常是处于这个状态。

以宝钢股份为例,宝钢现在的每股净资产是7.54元,现在的股价却只有6.19元。(以2019年7月22日的股价)这是明显的每股净资产大于股价。也就是所谓的股价跌破资产。但是宝钢却是一个好公事,是钢铁行业的龙头。它在世界钢铁业中排名前三,并且有自己的领先于国际的技术。宝钢现金流充裕,公司业绩也不错,去年利润200亿。分红率达到50%左右,股息率比当下的理财产品都高。这样的公司当然是可以买的。

股价低于净资产并不等于公司不好甚至公司要破产。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是周期性行业的一个常态。表明人们认为这家公司的业绩未来前景不好,所以抛售的人多,主动买的人较少,才会股价比净资产还要低。但是人们的判断并不总是对的,不少每股净资产大于股价的股票以后都可能会大涨。

每股净资产只是表明了公司基本面的一个数据。分析公司的前景必须要综合多种数据和各个方向才能做出可能正确的判断。在投资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每个人都希望在股市中赚钱,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这份机遇。努力是我们在生活中对股市的学习与理解,一个人如果不动脑子什么钱都赚不到,所以如果你想在股市中赚钱,你得多思考多学习。那么努力是学习,什么是机遇呢?在股市里机遇就是指标,一个好的指标可以让你更直观的看到股市的走向和对股票的分析。但是好指标却也不是那么好找得,也许很多股民都用过不少指标,但能遇到适合自己指标的人,我想应当是少数。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目前认为最适合出手的主图《猎取主升浪》和《买点确认》副图指标,红买绿卖,出现“放心买”“逢低买”等信号,果断入手买入,副图指标出现“撤退信号”及时抛出。下面截图给大家展示一下。

“放心买入”信号

“逢低买入”信号

可能有朋友会问,如果一只个股主副图都出现买点信号,是否是最佳的买入位置,这个当然是正确的

大家可以看到,同时出现主副图指标买入信号的时候,个股涨幅是多么恐怖,在高点还会提示撤退信号,是不可多得的入门性指标。

买入固然重要,但卖出却也不可小觑,一个好的卖出信号是让我们拿到最大点位的保证。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觉得我说的正确,可以关注我,并评论点赞转发!

我是简金看股,更多股市资讯请关注!


简金看股


本人已有二十年股龄了,投资不多,却也是七亏二平一赚中的那个"一",先后七次盛情难却替人炒过股,每次都取得很好的收益。

每股净资产是指公司总资产减去负债除以总股本,净资产是公司优劣的重要体现,当然也是选择股票的重要参考指标,但不能完全凭信净资产,因为有的公司净资产里面有个很容易爆雷的含量一一商誉。所谓商誉是指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产生的溢价。比如某公司以十亿收购一家净资产为零的公司,产生的商誉资产即为十亿,如果收购的这家公司通过经营资产增值五亿,那么商誉资产风险减少了五亿,如果收购的公司倒闭,那么商誉就要减值十亿,公司净资产同时也要减值十亿。我们在F10中查看到的公司净资产,并未注明商誉多少,所以存在爆雷的风险。

影响公司股价的核心指标还是主营业务收入。亦即每股收益及收益率。如贵州茅台,片仔潢,云南白药,长春高新等大牛股,都是主营业务突出,长期稳定增长。

另外想说一句,要想成为股市的赢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可以参考别人的推荐,但千万不能盲从偏信被别人主宰!题材股当然可以炒,但价值投资才是成为股市赢家的不二法则。


我是殷当生


如上图股价低于净资产,即每股售价低于每股净资产,也就是股价跌破净资产。

一部分股票的净资产大于股价可以买吗?正常情况下股票价格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向股票价值回归的表现。笔者认为至于投资值不值,是否安全,不要拿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相比较,而应该以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为基础,看每股分红多少,是否有增加分红的可能,即看其股票市盈率的高低并且与其他股票的市盈率相比较。总之,投资值不值不能以每股净资产为主要依据,

每股净资产只能作为一个判断企业财务指标参考,不能作为是否买入的主要依据。

  • 市场跌得惨烈的时候,投资者多数持有悲观的态度,风险偏好较低,估值也被杀得很低,当破净股数量达到历史高位时,基本上可以判断市场到了大周期的底部区间。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股价很少低于每股净资产,市场具备价值发现功能,自然会有足够多的买盘使得股价维持在每股净资产之上,但是遇到行情低迷时,交易活跃度大幅下降,买盘不足,就会使得部分个股的价格跌破净资产,所以,破净股数量越多,反映行情越低迷,越容易触底。

  • 行情回暖,整体估值有所修复,必然会有一部分破净股的股价回到每股净资产之上,但这类破净股的股价上涨,是由于跌破净资产而产生的修复,还是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带来的修复呢?在大周期的底部,除了观察破净股数量,还可以看低价股的数量,牛市有个特点,就是消灭低价股,10元以下的股票很少见到。

  • 生产力低下急需更新换代的被淘汰型高估值生产线;或者是含有大量的账面价值高但实际价值接近于零的库存商品。这几种类型的净资产虽然账面价值高,但真正的价值接近为零,所以并不能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笔者统计截至2019年11月28日收盘,A股已有375只股票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破净率超过10%,数量和比例都已接近2005年以来的历史高点。有分析人士结合以往市场走势认为,这或许是A股估值中枢下移,市场已经接近底部的标志。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基层财政所工作人员甲,很高兴和大家交流财经知识,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

基层财政工作人员甲


我是老龚金算盘,这个我们就是专业的了,分享一下

我们的回答是不一定,为啥呢?

首先,每股净资产是公司总资产减去公司负债后的净额,比如公司总资产100亿,负债50亿,公司净资产就是50亿元,这个很好懂没有问题。用公司净资产除以总股票发行量,就是每股净资产。那么,每股净值产比股价高,市净率小于1,那不是很便宜吗,为啥不能买呢?从一般意义来讲,市净率低于1,代表每股净资产低于公司股价,比较便宜?

然而,也不完全是这样,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下。

第一,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数,是截止过去某个时间节点的数字,比如12月31号等等,财务报表的数字有一定的滞后性,股价而是最新的数字,二者的比率来衡量股票价格是高还是低,这个本身有一定的缺陷。

第二,财务报表中,每股净资产有可能是有水分的,这个就看你有没有火眼睛就的。一般来讲,净资产这个数字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调节,还有部分科目可以注水,这个要主要。

所以,综上分析,答案是不一定,需要详细的深入分析。欢迎探讨


超级企业家


破净一般出现在一个长期走熊的市场中,2018后熊市,2015后期都出现过大量破净股,可是这些股净是破了就一定有投资价值吗?这可不一定,原因有几种。


第一,垃圾股,因为投资者或机构看不到希望纷纷撤离导致股价一跌再跌,直至破净还可以无止境的继续跌下去,这样的个股即使下一个牛市到也会是起步最慢的一批,人家强势翻上几番它还可以晃悠晃悠的才上几十点,这样即使你有足够的耐心持股到了那个遍地开花的时候也会经不住诱惑把它抛弃,守也就白守了,白守还不如不守。

第二,夕阳股,产品单一,产业老化跟不上时代需要脚步已经步入晚年期,整个企业已经看不到多少新兴发展前景,这种在熊市出现破净也比较多。这种股个性呆板,没人关注半死不活,人涨它不涨,人跌它不跌,就如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这种也很难守到出头之日。

第三,超级大盘股,这种个股盘子大太重,运作起来需要大量的资金抱团,即使牛市到来它依旧会慢条斯理的我行我素全然不顾市场行情走势,让你急得跳脚却无可奈何,在一般行情中这类型的个股一分钱可以晃几天,每天重复着画心电图,十足的僵尸一个。



第四,本身资产就临近淘汰一毛不值的个股,这个比较不好理解,意思就是当初投入的资产价值在当前市场中已经变得不值钱了,因为这种早期的投资在当前已经很难为企业创收创造财富,就如10多年前花花8000买入一部滑盖诺基亚,现在它的价值已经50都不到,即使公司每年进行资产减值也不会那么快的速度,所以破净不见得就是超值。

当然破净也不是全无价值,其中也不乏一些优质股,因为在沙石具下的洪流中被误伤吞没,被深深的埋在地底下,一旦下场大雨把覆盖在身上的淤泥冲开立即就会露出他闪闪发亮的本色。



雪狐财经


股价低于净资产,俗称“破净股”,听起来十分安全,因为很多人会有这种想法:

就算不赚钱,至少不会亏钱,因为变卖资产也能够安全。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股价的下跌往往有其自己的理由,股价的上涨也有其道理。但凭净资产大于股价这一条就买入是十分不明智的。因为导致每股净资产大于股价的原因有很多:

1)资产的高估

比方说,有的公司高估自己的无形资产或者存货等,可是到时候迅速贬值或者根本卖不出去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被骗了;

2)债务的低估

总债务是一个问题,但是债务的利率往往更加重要,这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风险的大小。有的公司可能会面临着高利率的债务;而利率在债务计算时反映不充分;

3)进入行业下风

如果企业没有什么上涨空间,甚至是夕阳产业,那么这些资产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


总之,投资股票是投资未来,破净值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决定依据


以股易金


每股净资产大于股价可以买吗?


我是谦秋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这个一定是没有肯定的回答。关键来说,净资产大于股价,不一定代表低估,所以需要区别对待的。

首先,我们发现银行股蛮多有跌破净资产的,但银行股有一定的杠杆效应,也就是盈利及亏损都会被放大,所以市场一般只会给银行股10-15倍的估值。目前行情下,跌破净值的蛮多。另外从估值角度来说,当下5-7倍的市盈率,我觉得应该是低估很多的。所以可以买。

其次,重资产的周期性上市公司,比如在钢铁行业,机械行业,煤炭行业等等。也有蛮多跌破净资产的情况,但公司的估值水平可能比较高,我觉得超过15倍以上都需要小心了。毕竟将来能不能涨,主要还是看未来公司能不能创造大量的现金流。

最后,延伸一下,净资产很少,股价很高,也不见得就高估。

综上所述,每股净资产跟股价上涨不是正相关,没有必然性。


谦秋说


截止2019年12月25日,合计326家A股上市公司市净率大于0且小于1。他们的股价都比净资产高,显然不是所有的326家股票都能买,因为里面已经有很多雷了。

比如众泰汽车(0.37),东旭蓝天(0.41),供销大集(0.46)等等。

当然也有很多不错的龙头股票,部分银行股和钢铁股。

所以,市净率这个指标一定要动态的看,静态的看会产生很多误解,踩雷。


首先,什么是市净率呢?

市净率就是股价/每股净资产

比方说,老李现在有个水果摊,每年可以赚100块钱,现在隔壁老王要来购买这个水果摊。老李说1000块钱就卖,老王认为1年赚100,10年回本,后面都是纯赚钱。所以,这买卖可以做。于是老李和老王就在10倍市盈率(1000/10)上成交了。

当然老李另外一个方法,是估算一下这个水果摊的珍珠宝贝、水果库存、锅碗瓢盆,房间桌子的价值,然后减掉欠杂货铺的货款大概净资产500块,然后1000块卖给老王。老王觉得自己再搞一套东西又麻烦又消耗时间,不如买现成的,于是也答应了。老王和老张在2倍市净率(1000/500)上成交了,这个就是市净率。


但是,并不是说市净率低股票泡沫就小,市净率高的股票泡沫就大。为什么?因为各家公司之间资产的质量不同。同样是水果摊,里面的桌椅可能是宜家买的,也可能是再也买不到的紫檀木。里面的水果可能是坏的,也可能是新鲜的。市场给了这些资产不同的估价,有的1块钱的资产市场觉得只值8毛,有的可能就值10块。于是不同的市净率就产生了。

同样是小龙女,版本都有4个,何况是资产呢?


为什么银行股破净,常年市净率0.8、0.9? 因为市场上很多机构怀疑大银行有藏坏账,因此不可能1块钱去买它1块钱的净资产。市场不傻的,市净率低大部分都是有他暗藏的道理的。


所以,看着市净率低的股票就买入是不可取的。今年1倍市净率你觉得便宜,明年资产一减值,净资产一减少,市净率变成今年的10倍。

炒股要结合多方面信息来看,只看一个两个指标,很容易被套牢。附表是小编整理的A股市场中PB比较低的股票,整理不易,希望大家喜欢。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财经多知道


每股净资产大于每股股价,从概念上来说,这就是所谓的破净股了,从长期价值投资分析的角度上看,破净股的确是一个值得重点考虑的方向,因为破净股往往出现在周期性行业的身上,而这些行业通常又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所以,当破净股大幅增加的时候,往往经济处于相对明显的低谷,但是,破净股的投资价值也不能一概而论。

易于出现破净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行业周期不景气

2、成长性较弱

3、夕阳产业

4、宏观经济紧缩冲击

上市公司的表现中,受到经济周期影响属于相对突出的形态,也就是第4点,根据美林时钟来看,经济通常有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而破净股往往出现在周期性行业,比如钢铁、煤炭、银行、证券、化工、有色等,这些行业大多体现在制造业上,换言之,参与这些行业的投资,必须要会分辨经济周期处于哪个阶段。

比方说2019年12月份,A股上市公司中破净股的数量达到10%,这意味着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出现股价跌破净资产的现象,这其中部分属于夕阳产业,比如煤炭、钢铁等,也有成长型较弱的产业,如化工类、有色金属类,再比如像银行,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不管是揽储还是放贷,都会相对变差,成长能力也会随着周期性变动而变动,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并非破净就可以买。

从历史数据来看,当上市公司破净股数量大幅增加的时候,往往就已经到了经济走势最弱的时候,比方说2005年,A个破净股比例达到了13%,而当时的体量还没有现在这么大,前文提到上个月A股破净股达到10%,从体量上说,事实上还没有达到2005年的程度,然而在经济复苏的时期,率先独立于市场的除了证券,就要数这些破净的周期性标的了。

所以我们认为,单一的靠着每股净资产大于股价来判断是否值得买入,这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充分分析破净时期的经济周期处于什么范畴,也需要分析上市公司净资产质量,重点在于分析行业未来的机会。

1、经济周期处于什么范畴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这四个阶段还能再度细分,比方说经济下行之后才会出现衰退,繁荣及萧条之后会出现走平,这些细节往往被投资者所忽视。

而经济衰退之后不一定就得出现萧条,从上世纪至今,美国经济大萧条也就两次,分别是1929年、2008年,我们通常称1929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是百年难遇的,所以,经济周期处于什么范畴很重要。

不同的标的出现破净的时间周期不同,也有一些成长性较差的行业,在经济表现不错的阶段依旧有可能出现破净,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的阶段,部分标的将率先迎来破净。

比方说制造业,如器械制造行业,如果这个阶段你就认为其可以买入了,那一定是不够客观的,因为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展开,未来的股价可能走出更低的水平。

比方说九州电气2018的每股净资产是5.6元左右,股价已经跌破了净资产,但是随后依旧再度下跌了20%以上,所以,全球宏观经济不明朗的时候,贸然根据每股净资产大于股价来决定是否买入,那一定是不客观的。

2、上市公司净资产质量

这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试想一下,假如一家上市公司每一个会计年度的净资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否能够说明该公司的资产质量不过关?再比如折旧、垃圾资产尚未核减冲销,甚至还有垃圾资产被认为是优质资产从而认定被低估的情况,那么这样的净资产质量就算高于股价,能作为买入的理由吗?

比方说钢铁企业中的重庆钢铁,其每股净资产从2010年到2016年逐年下滑,并且在2015年加速下滑,2016年更是跌为负值,现目前也处于每股净资产大于股价的状态,那么请问,这家企业现阶段如果要找买入的理由,你能凭借每股净资产大于股价的指标去客观判断吗?

很明显,资产的质量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也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来判断,比方说资产中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等指标。

一个总市值不到100亿的上市公司,有存货没什么值得说的,但是在经济下行阶段,企业商品价格逐渐走低,是不是有减值的情况?再比如一家上市公司连自身的主营业务都做不好,还具备大额的长期股权投资,是不是说自己做生意不行,投资反而更厉害?又如固定资产,总市值100亿的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就超过100亿,恐怕大多都是厂房吧,还包括制造设备,这样的固定资产还能否值得起一百多亿?最后如无形资产,几十亿的无形资产明细是什么?

上述这些资产能否成为优质资产?如果不能,又如何凭借每股净资产大于股价就判断值得买入?这样的数据既不客观,也不具备说服力。

3、分析行业未来的机会

前文就提到了夕阳行业,那么对应的自然就有朝阳行业,产业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而所谓的夕阳产业,自然就已经处于衰退阶段了。

随着全球日新月异的发展,夕阳产业的劣势也逐渐凸显,并且数量在不断增加,比方说产能过剩的煤炭钢铁、被互联网逐渐淘汰的纸质印刷、逐渐被新零售赶超的传统零售行业、再比如被数码相机替代的传统相机、胶卷行业等等。

这些行业都存在一定的供需不平衡,与此同时,这些行业往往是最先出现每股净资产大于股价的行业,所以,站在行业未来机会的角度,出现盛世的可能性逐渐降低,走向衰亡的可能性逐渐增加,比方说曾经耳熟能详的柯达相机。

高新技术行业逐渐替代传统制造行业,虽然同为制造业,但是其资产质量变得不可同日而语,当科技开始大幅发展,逐渐替代一些落后产能的时候,落后产能出现破净的几率也就变大了,事实上如诺基亚曾经的老总说过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我们已然被时代淘汰了。

所以,夕阳行业虽然在经济下行周期出现破净的情况,但拉长时间周期看,这绝对不是投资的首选。

换言之,我们应该去找寻更多的朝阳行业,以时间换空间,价值的增长是需要时间的,仅仅一个每股净资产大于股价的指标不足以成为我们筛选标的是否值得买入的唯一理由,我们需要更多的分析,从经济周期到行业周期,再到具体的基本面,每一个步骤都缺一不可,找到真正优质的资产,跟随企业的成长而成长,方有望实现“戴维斯双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