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從五代十國的“牙兵制度”,看閩國迅速滅亡的原因

自“安史之亂”結束後,唐朝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節度使,大者割據十餘州,小者也能兼併三四州。這些節度使為了擴充領土、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就不斷地擴充軍隊,組建自己的私人武裝部隊來達到目的。

在這些軍隊中,節度使或者將領會挑選一些驍勇善戰的士兵作為自己的親兵、心腹,視為自己的爪牙,形成忠於自己的護衛隊。稱這些領導護衛隊的將領為“牙將”,親兵為“牙兵”。這就是唐末到五代十國時期“牙兵制度”的由來。

“牙兵制度”其實就是一支忠於領導者的親兵衛隊。為了區別於其它軍隊,它們都有專屬的番號:以“都”或者“軍”來命名。

以史為鑑:從五代十國的“牙兵制度”,看閩國迅速滅亡的原因

前蜀王建雕像

前蜀皇帝王建曾是唐末“忠武軍”一員,也是“忠武八都”、“陪駕五都”的重要將領。在黃巢攻陷長安後,忠武軍監軍楊復光率隊進攻黃巢,並將部隊分為八部,任命牙將王建、鹿晏弘等八人為都頭,號稱“忠武八都”。楊復光去世後,鹿晏弘率領剩下軍隊前往蜀地護衛唐僖宗。途中,鹿晏弘攻城略地,佔領地盤後自稱留後,與王建等人分道揚鑣。

於是,王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等各率一都軍隊到蜀地迎接唐僖宗。唐僖宗大喜,收編五人及所率的軍隊為親兵,編入宦官田令孜麾下,號稱“陪駕五都”。

僖宗得之大喜,號“隨駕五都”,以屬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令孜以建等為養子。(選自《新五代史·前蜀世家》)

有了此番經歷,王建知道“牙兵制度”的好處,也知道親兵的重要性。所以在稱帝后,大肆收養功臣作為養子,組建成為自己的親兵護衛隊。

除了前蜀皇帝王建外,其它政權的創立者也紛紛建立自己的“牙兵”護衛隊。諸如:南吳政權的楊行密,在擊敗孫儒後,挑選降兵中驍勇善戰者五千人,組建自己的親兵衛隊,號稱“黑雲都”。

孫儒降兵多蔡人,行密選其尤勇健者五千人,厚其稟賜,以皂衣蒙甲,號“黑雲都”,常以為親軍,使之先登陷陳,四鄰畏之。(選自《十國春秋·吳太祖世家》)

從上述可知,“牙兵制度”有利的保障了主將或君主的安危,既可以作為親兵宿衛於身邊,也可以作為精銳部隊衝鋒陷陣。

這些牙兵雖驍勇善戰,但也恃寵而驕,桀驁難馴,屢屢成為朝政動亂的元兇。

以史為鑑:從五代十國的“牙兵制度”,看閩國迅速滅亡的原因

親兵護衛隊(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閩國的“二都”之亂

閩國是王審知建立的割據政權。從唐末黃巢之亂以來,王氏三兄弟就跟隨王緒一路南下來到閩地。經過王潮和王審知的努力,他們所率領的光、壽二州軍民在此安家落戶,成為閩國的開拓者。閩惠宗王延鈞繼位後,將當初跟隨王審知征戰的光、壽二州軍隊調集至福州,組建成“拱宸都”和“控鶴都”。

二都長期駐紮福州,成為王延鈞的直屬親兵護衛隊。王延鈞死後,他創立的拱宸和控鶴二都就開始主宰了閩國皇位更迭的大事。

古語云:“一朝天子,一朝臣”。閩康宗王繼鵬繼位後,為了培植忠於自己的武裝力量,就召市井之徒建立了“宸衛都”。

初帝募勇士二千人為腹心,號宸衛都,賜予給賞獨厚於拱宸、控鶴二都。(選自《十國春秋·閩世家·康宗本紀》)

因召市井屠輩別立宸衛軍名,衣以羅褥銀帶,飲食之器悉皆中金,所給俸賜數倍於威武(即拱宸、控鶴二都)。(選自《五國故事》)

出於對二都的不信任,王繼鵬通過奢侈的賞賜來培植“宸衛都”對自己的忠誠,擺脫對“拱宸、控鶴”二都的依賴。此外,王繼鵬還屢次在公開場合侮辱二都首領(即拱宸軍使朱文進、控鶴軍使連重遇),甚至揚言要將二都移出福州,分駐泉州、漳州二地。這讓盤根於福州的二都將士怨恨不已,便起了作亂之心。

以史為鑑:從五代十國的“牙兵制度”,看閩國迅速滅亡的原因

公元939年,連重遇率二都士兵入宮作亂,焚燒宮殿,趁機擁立王審知少子閩景宗王延羲繼位。又率部和逃往宸衛都的王繼鵬交戰,最終絞殺了王繼鵬。

雖然擁立了王延羲,但是王延羲對二人非但沒有感恩戴德,反而是心懷不滿。同樣,朱、連二人自從發生兵變,擅自擁立王延羲上臺後,也整日惶恐不安。當得知王延羲對二人有殺心時,便再次發動兵變,唆使拱宸都馬步使錢達刺殺了王延羲。

王延羲死後,連、朱二人不再擁立王氏族人為帝,改由擁立朱文進上位,自稱閩國國主。雖然閩國後來又有王延政實現了短暫的統一,但是王延政的統治並未讓閩國“起死回生”。在南唐大軍的壓境下,閩國最後一位國主王延政兵敗被俘,宣告閩國滅亡。

這兩次兵變就是“牙兵制度”的副作用。王延鈞在位期間,二都尚能聽命於君主,也能受到厚待。但從王延鈞去世後,朱、連二人執掌拱宸、控鶴二都大權。出於繼位皇帝的不信任,二都將士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在朱、連二人的挑撥下,先後兩次發動政變,終結了閩國幾十年的統治。

所以說,閩國的滅亡和“牙兵制度”有著因果關係,兩次“親兵護衛隊”的兵變是導致閩國滅亡的直接原因。

朱、連二人滅亡閩國的“幫兇”

朱、連二人之所以能通過兵變更立皇帝,並非全是拱宸、控鶴二都的功勞。在閩國滅亡的道路上,還有不少因素成為朱、連二人的“幫兇”,一起加快了閩國滅亡的步伐。

  • 奢侈無度的生活。

閩國早年在王審知的執政下,尚能保持勤儉節約的精神,凡事勞民傷財之事,王審知能避則避。但從王審知去世後,後繼之君拋棄了王審知的節儉風尚,過起了奢侈風靡的生活。閩國先後歷經王延翰、王延鈞、王繼鵬、王延羲及王延政五主。這些君王都生於富貴之中,整天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在登基大位後,更是奢侈無度。

在閩國,除王審知外,其餘君主都熱衷於修建宮室。王延翰在西湖(福州)修建了綿延十里的宮殿群,名曰“水晶宮”;王延鈞發動工匠萬人,修建極其奢侈的“東華宮”和“寶皇宮”;王繼鵬則是修建“紫微宮”,並用水晶作為裝飾,另外又為道士修建了“三清宮”。

僅這些列出的宮殿就耗費了無數的人力和財力,還有未列舉出的宮殿,也是多不可數,可見閩國君主的奢侈程度。

以史為鑑:從五代十國的“牙兵制度”,看閩國迅速滅亡的原因

福州西湖

  • 朝政昏庸。

修建宮殿耗資無數,給閩國財政帶來巨大壓力。雖然靠著海外貿易創造了巨大的利潤,但還是不夠讓這些君主揮霍。所以,在朝政上,這些君主為了能夠滿足自己的私慾,就想方設法的創造出另類“生財之道”來供他們揮霍。

王延鈞時期:

1、王弓量田土第為三等......科取之法,大率效唐兩稅而加重焉。

2、以中軍使薛文傑為國計使......文傑以聚斂求媚......建州土豪吳光入朝,文傑利其財,將求光罪治之......


王繼鵬時期:

命吏部侍郎、判三司蔡守蒙納賂除官......令醫工陳究以空名堂牒鬻(yu)官。


王延羲時期:

加國計使陳匡範禮部侍郎,匡范增商算之法,請日進萬金......匡範貸省務錢足之。(以上史料均選自《十國春秋·閩國世家》)

從史料可知,閩國幾任君主為了斂財,各種花式手段層出不窮:增加稅賦、賣官鬻爵、抄家等等,讓閩國上下都處在烏煙瘴氣之中。

此外,幾位閩王在處理問題上,都酷信神仙之術,尤其是王延鈞、王繼鵬父子 ,對於這些更是深信不疑。

巫者林興傳神言宗室將為亂之兆,帝(王繼鵬)乃命興率壯士殺叔父延武、延望並其五子......政無大小皆興傳寶皇命決之。(選自《十國春秋·閩國世家·康宗本紀》)

以史為鑑:從五代十國的“牙兵制度”,看閩國迅速滅亡的原因

源於閩國的閩南建築(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 手足相殘,自斷雙臂。

政令昏庸、生活奢侈是使閩國一步步走向衰亡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朱、連二人發動兵變的藉口。

本來陷入困境的閩國尚有挽回局面的機會,只可惜在閩國君主的內鬥中,幾位君主大肆誅殺宗室良將,將掌握實權能控制地方的宗室剷除,這雖能短暫穩固君主的個人統治,卻從根本上削弱了閩國統治者對下屬藩鎮的控制,導致後來兵變時,閩國內部缺乏一支能夠駕馭全局的宗室力量,最終讓朱、連二人有了可乘之機。

從王延鈞繼位後,閩國內爭繼起,宮廷政變不斷。先是王延鈞死於兒子王繼鵬發動的宮廷政變;接著是王繼鵬被拱宸、控鶴二都指揮使朱文進、連重遇發動政變殺害;最後是王延羲在和王延政分庭抗禮時,被拱宸都馬步使錢達刺殺。

在這一系列的宮廷政變中,有兩場是由兄弟相爭引發的悲劇,也是閩國宮廷政變的禍亂根源:

其一,是王延翰執政時期,建州刺史王延稟和泉州刺史王延鈞各自率兵進攻福州。王延稟搶先一步進入福州,殺掉王延翰,控制政局,迎立王延鈞成為閩王。

其二,是王延羲執政期間,建州刺史王延政不滿王延羲的所作所為,便與他刀兵相向。後來兩兄弟雖有短暫的和好,但是在利益面前,王延政拋棄了兄弟情誼,在建州稱帝,改國號“殷”,與王延羲分庭抗禮。

以史為鑑:從五代十國的“牙兵制度”,看閩國迅速滅亡的原因

王延羲和王延政分庭抗禮地圖

兄弟相爭、骨肉相殘讓閩國的國力迅速分化和瓦解,也讓別有用心之人有了可乘之機。所以,閩國的滅亡是幾位君主咎由自取的結果。

綜上所述,閩國君主的奢侈和昏庸是挑起閩國內亂的根源,兄弟相爭分化了閩國實力,而朱、連二人分率的拱宸、控鶴二都發動的政變直接導致了閩國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