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走在岁月斑驳的高德三街,如果你为李桃栏的晚清民居侧目流连,那么,你也一定在那两幢“洋楼”面前忘记呼吸。
这两幢残旧的洋楼被北海市文物局列入“文物点”来管理,一幢授牌名高德三婆庙,另一幢名旧高德小学。但我想说的是,如此挂名争议较大。高德老人都知道,三婆庙就是旧高德小学,旧高德小学就是三婆庙,那么,另外一幢究竟是什么?
是否好奇,一座乡间古庙宇为何被整容成洋不洋、中不中的模样,而“旧高德小学”为何也穿上了西装外套?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为何让解放前高德乡长冯定祺的长孙冯纬纮先生谈及过往时,笑意不止;又是为何,当李裕芳这位旧时高德小学学子再次回到母校时,脸上写满怀念与无奈?
这一次,我与两位前辈同行,打开高德小学尘封已久的门,唤醒斑驳木门里深藏的那一段温情岁月。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站在三婆庙前,李裕芳(后称“李叔”)记忆堆叠涌起,指着挂牌告诉我,这里原本是三婆庙,旧时高德人非常信仰鬼神,先后建很多神庙,三婆庙是比较出名的一座,供奉妈祖。北部湾沿海一带称妈祖为“三婆”,是海上保护神。路过的高徳人都会进庙烧香跪拜,祈求三婆的庇佑。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辛亥革命后,全国兴起一股建学堂的热潮,高德也不例外,三婆庙被改成为私塾学校。高德人认识到,靠菩萨不如靠科学。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不管外表多么洋气,里面依然是古色古香的中国风,青砖绿瓦,大大小小对称的拱门、圆月状窗洞、木瓦屋顶,尽显风雅。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庙宇改成学校后,为了隔音,大部分门窗都用砖头或者木板封了起来。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里间没有屋顶,阳光肆无忌惮照进来,万物自由生长,不似其他废弃学校那般阴森恐怖。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1925年,私塾学校正式被政府承认为“高德小学”,是北海历史悠久的小学之一。当时这所小学开办4个班,学生91人,教职员工5人,原名为“合浦县第二区第二初级小学”。
“我的八奶奶以前就在这间教室上课,她经常通过这扇窗偷看班里学生有没有认真学习,学生给她起了个外号叫‘曾公嫛’(高德话‘偷窥’的意思)。”
冯纬纮先生现场模仿了当年他八奶奶的偷窥姿势,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在他记忆中,八奶奶一直在教一年级,号称“一年级专家”。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李叔也曾在这里念两年书,在校最美好的时光,就是下课之后在沙池里的嬉笑打闹。沙池的位置就在学校正后方,靠近海边。
我们走进后门,那里零零乱乱堆满杂物。听李叔说,这里原本是教务处,墙上还能看到黑板残缺的痕迹。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穿过教务处的门,里头也是教室,可以容纳两个班级上课,现在看到的这些柱子、水井,都是后来添加进去的。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求学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百多平的地方对高德小学来说太狭窄。抗日战争期间,小学对面的北海普仁医院高德医疗所遭停办,政府就把它改为高德小学的教室和校舍。
三婆庙对面这栋洋楼的真实身份就是北海普仁医院高德医疗所。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老北海都知道,人民医院的前身就是北海普仁医院,1886年,由英国“安立间”教会的传教士柯达医生创建。但很少有人知道,十年之后,柯达和其夫人在距离北海3英里的高德创建了一个门诊部。
据《大英传教会医疗传教史总章》记载,在高德门诊开业后的8个月里,就有2000-3000个病人来就诊,柯达医生也在附近的村庄行医……很快,医院里建起了教堂、女子学校,因为看病、读书全是免费的,老百姓蜂拥而至。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创始人柯达工作时的照片)

根据《大英传教会年报1900年》记载:
1899年4月,高德开设了医疗站和一个传教中心;
1902年,又在高德新开了一个女子学校,找到一个叫王太的人来管理;
1905年,高德女子学校办得很成功,接着新办了一个男子学校。
这里曾经出现过教堂华籍教职人员被杀案。1920年左右,高德福音堂一位华籍教士与一位当地已婚女信徒在教堂里偷情被抓个正着,教士被砍杀。这桩发生在中国南方小小高德的教士被杀事件,不仅惊动全北海,也惊动了大英帝国。


后来随着中国掀起“非教”风潮的深入,到处出现砸教堂、驱洋人事件,高德也受其影响。抗日战争时期,这所洋医院遭停办。
医院停办不久,北海普仁医院所建的高德医疗站、教堂、男女学校用房,由政府接管,旧高德小学得到政府的同意,将医院改成教室和校舍。以此同时,也把三婆庙的门面参照这座洋楼,改造成西式门面。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学校因此增至6个班,学生200名,称为“合浦县高德乡中心国民学校”。据1950年中共合浦县北海公社委员会档案馆所编撰的《北海历史(油印本)》记载,解放前高德小学是北海各类小学中除了一、二、三小外,学生最多的小学。
冯先生聊到当时一个趣闻:有一名一年级学生迟到,老师问其迟到原因,那个学生说,我老婆病了。可想而知,当年该校学生年龄跨度有多大,七岁和十五岁竟然在同一个屋檐下念小学一年级。


我们可以看到,这栋西式建筑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屋顶为二面坡瓦顶,长13米,宽12米,高7米。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外墙大体完好,用料应该是非常考究的,只是经受风雨剥蚀后,显得斑驳陆离。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一楼前后建有券廊,正房前后各有大门通向外面,两侧墙头各建有两个门口以通东、西房。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房屋里面,空间略显狭窄,估计在20平米左右,但采光还是不错的,设计了很多窗户。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东面有楼梯,可以直上二楼。我们拾级而上,却发现房门紧闭,无法进去探查一番。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二楼的结构与一楼是一致的,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里面的木质地板。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二楼是校舍,冯先生的八奶奶以前值班的时候,就在此处休息过。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这栋建筑的后方,原先是一个小操场。这里曾经种有一棵大榕树。夏日炎炎,树下笑声阵阵;打波子、车界、打陀螺,孩子们无忧无虑,无心无肺,玩得不亦乐乎!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高德小学新建了校舍,才整体从这幢洋楼中搬出。之后,这里成为高德镇文化站;再往后,成了高德镇渔业公司的用房。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我忍不住问李叔,当时学费贵吗?
李叔脸上划过一丝得意:“上学都不要钱,只收课本费,高德小学非常有钱!”

高德小学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以下这几方面:
首先是白泥钱。高德多白泥,非常值钱,经常有东兴、芒街的人来高德运白泥,由高德小学收钱。
其次就是地方政府拨的田产,以及地方出现财产诉讼,判不下来的,都归小学使用。
然后就是过桥费。建校不久,高德小学开始向社会捐建桥,过桥费由学校来收取。过桥收费的方式很古朴,桥头一木桶,过桥人自觉将一枚铜板投进木桶,船舶进出港也是非常自觉投钱的。
李叔所指就是桥的位置,这座桥曾是高德一道亮丽的风景,对面外沙的女子来南岸这边挑水都要经过这座桥,走到桥中间的时候,山枣木吊板会轻轻弹起,软板随着脚步有节奏地起伏,那些窈窕女子扭着腰肢,摆动柔手,袅娜多姿,不知迷醉多少船上的打渔郎。这样动人的情景天天上演,直到1958年搞大跃进,筑土石堤坝围港造田,这座外沙木桥被拆弃。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最后就是市场摊位费了。看得出地方政府非常支持高德小学,把来自民间的大部分收入都留给了这所学校。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站在学校后方,破旧的渔船在夕阳余晖下打发寂寞的时光。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两位前辈的目光,竟然同时落在了高德大桥那一边,我问缘由,两人的答案如出一辙:拜风鱼!
他俩感慨万千,庆幸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年代,才可以看见一生最壮观的景象。那个年代,每到五月份,海边最迷人的风光就是看“拜风鱼”,也就是海豚,高德人都争着去看。


五月是西南风季节,随着潮涨,成群结队的海豚进入海湾,从现在高德大桥那个位置一直游到高德小学这边,在阳光下跳跃翻滚。候在岸上的孩子们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它们仿佛被这份热情感染,不停地用尾鳍拍打水面,开心地跟孩子们打招呼。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当地人把拜风鱼称作神鱼,认为它们会预测台风。拜风鱼一旦飞出海面,没有人会伤害它们,遇上有搁浅的,人们还会自觉施救,帮助它们退回水中。”


台风到来前,上百条拜风鱼跃出水面,伸出扇子样的尾巴在水面一摇一摆,仿佛在说:“拜拜!再见了朋友!风暴就要来了,多多保重啊!” 只要拜风鱼大尾巴一摆,渔船就像收到讯号,赶紧驶回海港。
“当年高德的生态真的是好啊,北海没有哪个地方比得上的,除了海豚,还有大量的红牛蟹、鲎、跳狗鱼、油鳝、隐鱼……在高德,没有一个孩子不捉红牛蟹玩的。直到1958年,高德内港被拦腰截断,围成鱼塘,从此鲎少了,红牛蟹也绝迹了,当年的乐土难以再现。”一想到此,李叔无奈至极。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1954年,北海市文教科买下“金四园”作为高德小学新校址(即现址),扩大校园。校园面积2万平方米,校舍面积3000平方米。学校搬迁到“金四园”。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文革期间,新校区的教学楼非常破旧,存在危楼,学校决定拆了李桃栏的大夫第,用那里上好的青砖来重建。


李叔哈哈大笑地说,那时候,学生上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每天从大夫第那里选一块完好的砖,搬到学校里。
早年间的新高德小学是出了名的“戴帽”学校。1956年9月附设初中班1班,校长赵从云。学生在那里念完小学,就可以直接升到初中部。
学校还采用了“复式教学”的模式,意思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老师来上课,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所以当时的情况是,一名老师在教二年级学生的时候,同班的三年级学生就自习做作业,之后再教三年级,又轮到二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尴尬的教学模式是与当时的贫穷落后挂钩的。

庙宇变教室,医院变校舍!揭开北海旧高德小学那些尘封趣事


从庙宇变成学校,再到后来占用医院,搬迁新校区,高德小学的成立,是高德人的思想认识从封建文化逐渐向科学文化的转变,是时代的一种进步。乡政府竭尽所能为该校提供办学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对北海后来的兴学重教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旧高德小学是文化古迹,是承载了丰富历史信息的文化载体,也是高德老街特色旅游的名片。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学术研究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但愿旧高德小学能在社会各界的保护下,以更好、更完整的姿态,向人们展示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其价值和真正效用,让城市建设与文化古迹互相促进,共存共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