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走在歲月斑駁的高德三街,如果你為李桃欄的晚清民居側目流連,那麼,你也一定在那兩幢“洋樓”面前忘記呼吸。
這兩幢殘舊的洋樓被北海市文物局列入“文物點”來管理,一幢授牌名高德三婆廟,另一幢名舊高德小學。但我想說的是,如此掛名爭議較大。高德老人都知道,三婆廟就是舊高德小學,舊高德小學就是三婆廟,那麼,另外一幢究竟是什麼?
是否好奇,一座鄉間古廟宇為何被整容成洋不洋、中不中的模樣,而“舊高德小學”為何也穿上了西裝外套?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這裡曾經發生了什麼?為何讓解放前高德鄉長馮定祺的長孫馮緯紘先生談及過往時,笑意不止;又是為何,當李裕芳這位舊時高德小學學子再次回到母校時,臉上寫滿懷念與無奈?
這一次,我與兩位前輩同行,打開高德小學塵封已久的門,喚醒斑駁木門裡深藏的那一段溫情歲月。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站在三婆廟前,李裕芳(後稱“李叔”)記憶堆疊湧起,指著掛牌告訴我,這裡原本是三婆廟,舊時高德人非常信仰鬼神,先後建很多神廟,三婆廟是比較出名的一座,供奉媽祖。北部灣沿海一帶稱媽祖為“三婆”,是海上保護神。路過的高徳人都會進廟燒香跪拜,祈求三婆的庇佑。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辛亥革命後,全國興起一股建學堂的熱潮,高德也不例外,三婆廟被改成為私塾學校。高德人認識到,靠菩薩不如靠科學。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不管外表多麼洋氣,裡面依然是古色古香的中國風,青磚綠瓦,大大小小對稱的拱門、圓月狀窗洞、木瓦屋頂,盡顯風雅。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廟宇改成學校後,為了隔音,大部分門窗都用磚頭或者木板封了起來。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裡間沒有屋頂,陽光肆無忌憚照進來,萬物自由生長,不似其他廢棄學校那般陰森恐怖。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1925年,私塾學校正式被政府承認為“高德小學”,是北海歷史悠久的小學之一。當時這所小學開辦4個班,學生91人,教職員工5人,原名為“合浦縣第二區第二初級小學”。
“我的八奶奶以前就在這間教室上課,她經常通過這扇窗偷看班裡學生有沒有認真學習,學生給她起了個外號叫‘曾公嫛’(高德話‘偷窺’的意思)。”
馮緯紘先生現場模仿了當年他八奶奶的偷窺姿勢,逗得我們捧腹大笑。在他記憶中,八奶奶一直在教一年級,號稱“一年級專家”。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李叔也曾在這裡念兩年書,在校最美好的時光,就是下課之後在沙池裡的嬉笑打鬧。沙池的位置就在學校正後方,靠近海邊。
我們走進後門,那裡零零亂亂堆滿雜物。聽李叔說,這裡原本是教務處,牆上還能看到黑板殘缺的痕跡。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穿過教務處的門,裡頭也是教室,可以容納兩個班級上課,現在看到的這些柱子、水井,都是後來添加進去的。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求學的人越來越多,這一百多平的地方對高德小學來說太狹窄。抗日戰爭期間,小學對面的北海普仁醫院高德醫療所遭停辦,政府就把它改為高德小學的教室和校舍。
三婆廟對面這棟洋樓的真實身份就是北海普仁醫院高德醫療所。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老北海都知道,人民醫院的前身就是北海普仁醫院,1886年,由英國“安立間”教會的傳教士柯達醫生創建。但很少有人知道,十年之後,柯達和其夫人在距離北海3英里的高德創建了一個門診部。
據《大英傳教會醫療傳教史總章》記載,在高德門診開業後的8個月裡,就有2000-3000個病人來就診,柯達醫生也在附近的村莊行醫……很快,醫院裡建起了教堂、女子學校,因為看病、讀書全是免費的,老百姓蜂擁而至。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創始人柯達工作時的照片)

根據《大英傳教會年報1900年》記載:
1899年4月,高德開設了醫療站和一個傳教中心;
1902年,又在高德新開了一個女子學校,找到一個叫王太的人來管理;
1905年,高德女子學校辦得很成功,接著新辦了一個男子學校。
這裡曾經出現過教堂華籍教職人員被殺案。1920年左右,高德福音堂一位華籍教士與一位當地已婚女信徒在教堂裡偷情被抓個正著,教士被砍殺。這樁發生在中國南方小小高德的教士被殺事件,不僅驚動全北海,也驚動了大英帝國。


後來隨著中國掀起“非教”風潮的深入,到處出現砸教堂、驅洋人事件,高德也受其影響。抗日戰爭時期,這所洋醫院遭停辦。
醫院停辦不久,北海普仁醫院所建的高德醫療站、教堂、男女學校用房,由政府接管,舊高德小學得到政府的同意,將醫院改成教室和校舍。以此同時,也把三婆廟的門面參照這座洋樓,改造成西式門面。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學校因此增至6個班,學生200名,稱為“合浦縣高德鄉中心國民學校”。據1950年中共合浦縣北海公社委員會檔案館所編撰的《北海歷史(油印本)》記載,解放前高德小學是北海各類小學中除了一、二、三小外,學生最多的小學。
馮先生聊到當時一個趣聞:有一名一年級學生遲到,老師問其遲到原因,那個學生說,我老婆病了。可想而知,當年該校學生年齡跨度有多大,七歲和十五歲竟然在同一個屋簷下念小學一年級。


我們可以看到,這棟西式建築是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屋頂為二面坡瓦頂,長13米,寬12米,高7米。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外牆大體完好,用料應該是非常考究的,只是經受風雨剝蝕後,顯得斑駁陸離。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一樓前後建有券廊,正房前後各有大門通向外面,兩側牆頭各建有兩個門口以通東、西房。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房屋裡面,空間略顯狹窄,估計在20平米左右,但採光還是不錯的,設計了很多窗戶。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東面有樓梯,可以直上二樓。我們拾級而上,卻發現房門緊閉,無法進去探查一番。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二樓的結構與一樓是一致的,透過門縫,可以看到裡面的木質地板。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二樓是校舍,馮先生的八奶奶以前值班的時候,就在此處休息過。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這棟建築的後方,原先是一個小操場。這裡曾經種有一棵大榕樹。夏日炎炎,樹下笑聲陣陣;打波子、車界、打陀螺,孩子們無憂無慮,無心無肺,玩得不亦樂乎!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高德小學新建了校舍,才整體從這幢洋樓中搬出。之後,這裡成為高德鎮文化站;再往後,成了高德鎮漁業公司的用房。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我忍不住問李叔,當時學費貴嗎?
李叔臉上劃過一絲得意:“上學都不要錢,只收課本費,高德小學非常有錢!”

高德小學的經費來源主要是以下這幾方面:
首先是白泥錢。高德多白泥,非常值錢,經常有東興、芒街的人來高德運白泥,由高德小學收錢。
其次就是地方政府撥的田產,以及地方出現財產訴訟,判不下來的,都歸小學使用。
然後就是過橋費。建校不久,高德小學開始向社會捐建橋,過橋費由學校來收取。過橋收費的方式很古樸,橋頭一木桶,過橋人自覺將一枚銅板投進木桶,船舶進出港也是非常自覺投錢的。
李叔所指就是橋的位置,這座橋曾是高德一道亮麗的風景,對面外沙的女子來南岸這邊挑水都要經過這座橋,走到橋中間的時候,山棗木吊板會輕輕彈起,軟板隨著腳步有節奏地起伏,那些窈窕女子扭著腰肢,擺動柔手,嫋娜多姿,不知迷醉多少船上的打漁郎。這樣動人的情景天天上演,直到1958年搞大躍進,築土石堤壩圍港造田,這座外沙木橋被拆棄。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最後就是市場攤位費了。看得出地方政府非常支持高德小學,把來自民間的大部分收入都留給了這所學校。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站在學校後方,破舊的漁船在夕陽餘暉下打發寂寞的時光。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兩位前輩的目光,竟然同時落在了高德大橋那一邊,我問緣由,兩人的答案如出一轍:拜風魚!
他倆感慨萬千,慶幸生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年代,才可以看見一生最壯觀的景象。那個年代,每到五月份,海邊最迷人的風光就是看“拜風魚”,也就是海豚,高德人都爭著去看。


五月是西南風季節,隨著潮漲,成群結隊的海豚進入海灣,從現在高德大橋那個位置一直游到高德小學這邊,在陽光下跳躍翻滾。候在岸上的孩子們歡呼雀躍,手舞足蹈,它們彷彿被這份熱情感染,不停地用尾鰭拍打水面,開心地跟孩子們打招呼。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當地人把拜風魚稱作神魚,認為它們會預測颱風。拜風魚一旦飛出海面,沒有人會傷害它們,遇上有擱淺的,人們還會自覺施救,幫助它們退回水中。”


颱風到來前,上百條拜風魚躍出水面,伸出扇子樣的尾巴在水面一搖一擺,彷彿在說:“拜拜!再見了朋友!風暴就要來了,多多保重啊!” 只要拜風魚大尾巴一擺,漁船就像收到訊號,趕緊駛回海港。
“當年高德的生態真的是好啊,北海沒有哪個地方比得上的,除了海豚,還有大量的紅牛蟹、鱟、跳狗魚、油鱔、隱魚……在高德,沒有一個孩子不捉紅牛蟹玩的。直到1958年,高德內港被攔腰截斷,圍成魚塘,從此鱟少了,紅牛蟹也絕跡了,當年的樂土難以再現。”一想到此,李叔無奈至極。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1954年,北海市文教科買下“金四園”作為高德小學新校址(即現址),擴大校園。校園面積2萬平方米,校舍面積3000平方米。學校搬遷到“金四園”。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文革期間,新校區的教學樓非常破舊,存在危樓,學校決定拆了李桃欄的大夫第,用那裡上好的青磚來重建。


李叔哈哈大笑地說,那時候,學生上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每天從大夫第那裡選一塊完好的磚,搬到學校裡。
早年間的新高德小學是出了名的“戴帽”學校。1956年9月附設初中班1班,校長趙從雲。學生在那裡唸完小學,就可以直接升到初中部。
學校還採用了“複式教學”的模式,意思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編成一班,由一位老師來上課,在同一節課裡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所以當時的情況是,一名老師在教二年級學生的時候,同班的三年級學生就自習做作業,之後再教三年級,又輪到二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這種尷尬的教學模式是與當時的貧窮落後掛鉤的。

廟宇變教室,醫院變校舍!揭開北海舊高德小學那些塵封趣事


從廟宇變成學校,再到後來佔用醫院,搬遷新校區,高德小學的成立,是高德人的思想認識從封建文化逐漸向科學文化的轉變,是時代的一種進步。鄉政府竭盡所能為該校提供辦學和生活的基本條件,對北海後來的興學重教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舊高德小學是文化古蹟,是承載了豐富歷史信息的文化載體,也是高德老街特色旅遊的名片。如何處理好保護與利用、學術研究與旅遊開發的關係,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但願舊高德小學能在社會各界的保護下,以更好、更完整的姿態,向人們展示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發揮其價值和真正效用,讓城市建設與文化古蹟互相促進,共存共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