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驿马岭隧道修建时被传牺牲不计其数铁道兵事件的真实回忆


我是原振侠

我的家乡在艾河村,从小就听爷爷奶奶念叨我们这儿修铁路时,打通了“海眼”,解放军为了堵住“海眼”,一个连一个连的往里开进,只见进,不见出,死了不下千人。后来有听年迈的父亲讲起这段往事,一脸表情凝重,才知道不是传说。一直对这件事不能释怀,机缘巧合下翻看县志及一些文史资料,才揭开这件事的神秘面纱。

原来说的这条隧道是驿马岭隧道,这件事就是修建这个隧道时发生的。村里老人说是打隧道打到龙脉上了,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不足以相信。后来听一个以前的先生讲我们乡的香山寺的典故,才知道这个迷信说法的由来。

香山寺位于北石佛村北的的香山东麓。据考北周时期曾有僧人在山上摩崖造像三百六十九尊,故名“镶山”。山前的村庄名为“石佛村”,为区别后来从北石佛分化出去的几个村,把东庄称为“东石佛”,南庄称为“南石佛”,而原来的石佛村改成了“北石佛”。相传,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平定江山不久,派刘伯温遍访大江南北,了解各地风物和民情。刘伯温来到北石佛香山玉皇梁下,发现此山逦迤如卧龙。刘伯温通晓黄老之学,他发现,玉皇梁正向拒马河源头方向不停移动,如果到达拒马源头与荷叶山相连,那么会天下大乱,那时涞源就会出一位真龙天子,与朱明王朝争夺政权。为破此地风水,于是刘伯温下令,在香山东麓修建香山寺予以镇压,同时在荷叶山修建镇海寺。果然寺庙建成之后,两山不再生长,而是紫气相接,呈现出了祥瑞之象。原来这就是打穿龙脉的迷信说法的由来。

真实的情况根据史料查询是这样的:

驿马岭铁路隧道位于艾河-招柏间的京原铁路(北京-原平)上。 西起山西省灵丘县东部驿马岭,东至河北省涞源县境。 1967年4月始建,1969年建成,1972年交付使用。 隧道在直线线路上,横断面的高、宽分别为6.75米和5.10米,最大埋深为500米。隧道内线路坡度自北京端向原平端为2‰、3‰的单向上坡。其中修建在河北涞源县与山西灵丘县交界处的驿马岭隧道长达7031.9米,为京原铁路最长的隧道。

驿马岭铁路隧道经由线路区间:京原铁路的艾河站到招柏站区间

该隧道西边一半在山西省灵丘县境内,东边一半在河北省涞源县境内

隧道道床类型:混凝土浇注整体道床

隧道类型:非电化单线铁路隧道

是否有人看守隧道:是

隧道编号:京原隧-108

隧道东洞口距线路起点里程:约204公里

隧道地层类型:奥陶系石灰岩

今日驿马岭隧道西道口(位于灵丘县境内)

建造史

施工中根据石质情况分别采用全断面法和上下导坑漏斗棚架、上导坑先拱后墙等方法开挖。隧道衬砌采用就地灌筑混凝土,少部分地段有仰拱。隧道内线路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承快式整体道床及无缝线路。在距线路上坡方向左侧20米处设有贯通的平行导坑。平行导坑未衬砌,曾因局部塌方而堵塞,以致水流倒灌入正洞,1973年起就造成病害。1976年对平行导坑进行了清理,并疏通水沟和补做部分衬砌。正洞中心水沟因排水不畅,使整体道床基础有几处下沉。后改修双侧水沟,洞内的水可经横通道由平行导坑排出,隧道运营通风采用洞口风道吹入式。

修建时发生的故事

驿马岭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涞源县与山西灵丘县之间,是晋冀两省的必经通道。

60年前,这里曾发生了平型关战役的白羊铺阻击战,八路军大获全胜,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60年代末,在昔日古战场,又进行了一场人与大自然的搏斗。当时我们国家到处都在“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为了防止不测事件的发生,国家大兴三线建设,在京、冀、晋三省市间修筑了一条京原铁路。此路始自北京,止于山西原平,北与同蒲路接轨。为备战起见,此路跨桥穿洞,工程十分艰巨。

晋冀通道驿马岭隧道全长8千米,站在隧道中间,极目远眺,十来米高的洞口只有月亮牙那么大。如此长的隧道都不见多少碴石,碴石哪去了?

西洞口向里凿到20米处,铁道兵14师8740团的一个工兵班正紧张施工:钻炮眼的、往小推车上装碴石的、往炮里装炮药的……突然一声惊天动地的轰隆巨响,白烟翻滚,50人的工兵班连人带设备都落入8米见方坍塌的地洞里。

事故发生后,铁道兵司令部派来了专家组,进行考察和善后处理。一专家建议用探照灯往下看,他没想到,山洞不是竖直的而是神工鬼斧般的自然弯曲,只能照十来米,无济于事。专家组议来议去,无计可施。最后一专家说:“把我放下去看看。”他带着手电、刀子、背着电话机,由上面的人用粗绳慢慢往下放。耳机里不时传来:“这里发现一具尸体,挂在石壁上……”人们揪着心,绳子慢慢往下放,放着,放着,听筒里突然大喊一声:“别再放了!”人们轻轻地把探险家提上来,不容他喘气,急问发生了什么情况。他说:“原来洞底是条河,流着湍急的黑水,光线太暗,也许不是黑水。再往下放我就到了水里,顺黑水钻入黑水洞,我就要‘光荣’了”。之后,近8千米长的隧道碴石就全填在洞里,洞也没填满。

至此,事故真相大白,是设计人员疏忽所致。假若设计人员把隧道水平面向下测几米,施工时就能发现洞在眼前,避免出现这么大的事故;若隧道水平面向上升几米,则完工后也发现不了此洞,但将来通车后是个重大隐患。后来,铁道兵重新设计了这座隧道,把隧道位置向北移动了近100米,并且为了来往列车的安全,把钢轨焊成网状,筑成了整体道床,才使得隧道建设之后能够平稳运行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