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礦區的歷史

雞西礦區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完達山下,穆稜河畔,東臨興凱湖,西望鏡泊湖,恰似鑲嵌在偉大祖國版圖金雞項下的一粒黑珍珠。

礦區煤田面積3078平方公里,已開發728平方公里。現生產和在建礦井地質儲量21億噸,可採儲量11.5億噸。有31個直屬單位,其中煤礦13個,在冊員工54122人。年設計生產能力1625萬噸,核定生產能力1496萬噸,洗選加工能力1290萬噸。產品以主焦煤、1/3焦煤和動力煤為主,煤質以中低灰分為主,低磷、低硫。


雞西礦區的歷史


雞西礦務局現經過股份改製為: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雞西分公司和黑龍江龍煤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雞西礦業集團。主要從事煤炭生產和深加工。


雞西礦區的歷史


雞西礦區已有一百多年的開採歷史。1906年,在九曲迴腸的穆稜河北岸的魚亮溝,有人發現煤炭,旋即投入開採;之後幾十年間,先後有俄商、英商以及南洋華僑來此勘探開礦。日本侵略者進入東北後,實行掠奪性開採,資源遭到嚴重的破壞。


雞西礦區的歷史

日本佔領雞西煤礦


雞西礦區的歷史


1945年,隨著東北的解放,雞西礦區回到人民的手中,開始煥發出勃勃生機。1948年7月15日成立雞西礦務局。

1949至1952年期間,年產量已達到250萬噸。

1953至1957年“一五”期間,共生產原煤2170萬噸。


1958至1978年的20年間,礦區加快了建設速度,在原有恆山、滴道、麻山、城子河、穆稜等5個老礦的基礎上,先後建設投產了小恆山、二道河子、正陽、大通溝、張新、平崗等6個礦。其間,北大荒轉業官兵建設的東海礦移交給雞西礦務局。至此,形成了12個礦生產的礦井佈局。


雞西礦區的歷史


上世紀70年代以後,雞西礦區進入快速發展階段。1975年原煤總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同時依靠科技進步,大量引進先進的綜採綜掘設備,實施大規模的礦井改造工程,極大地提高了生產能力。


雞西礦區的歷史


雞西礦區的歷史

雞西礦區的歷史

1978年雞西火車站

雞西礦區的歷史

70年代的雞西立井

雞西礦區的歷史

70年代的礦總院住院部

雞西礦區的歷史

70年代的滴道夜校

雞西礦區的歷史

1982年的礦務局辦公樓

雞西礦區的歷史

1984年張新礦歌詠比賽

雞西礦區的歷史

1985年礦務局首屆運動會

雞西礦區的歷史

1985年的煤礦機械廠

雞西礦區的歷史

80年代的建市紀念塔

雞西礦區的歷史

80年代的礦區平房

1986年以後,新建成的杏花礦接替了資源枯竭的麻山礦,並先後建設了新發礦、榮華礦;

雞西礦區的歷史

1986年雞西火車站

1991年原煤總量達到2000萬噸,成為全國第二大煤炭生產基地,進入全國500強企業行列。之後,由於進入市場經濟後諸多因素的疊加,礦區生產經營陷入困境,1998年,產量下滑到520萬噸。


雞西礦區的歷史

雞西煤機廠


20世紀末,由於資源萎縮,部分礦井被關閉破產,恆山礦、穆稜礦、小恆山礦、大通溝礦、滴道礦先後被重組的梨樹礦、東山礦、滴道盛和礦所替代,現仍保持12個礦生產的礦井格局。

在長達10年的困難歲月裡,原雞西礦務局的46萬員工、家屬,發揚“拼搏創新,自強不息”的企業精神,團結奮進,勵精圖治,於2001年,成功地實行了企業改制,重組為雞西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現了與現代企業制度的對接。


從2003年開始,原煤總量又突破1000萬噸。 而後,煤炭產量每年以100萬噸的幅度遞增。特別是2008年,創下了大井原煤產量1489萬噸、全年商品煤外銷1080萬噸、精煤外銷量完成376萬噸、員工年均收入21062元、上繳稅費6.3億元、全年安全投入達4.2億元等六項歷史新高。


雞西礦區開採的百年間,尤其是建局以來的60多年的時間裡,共生產原煤近7億噸,為國家各個歷史時期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雞西礦區的歷史

80年代初建設中的雞西礦業集團辦公樓

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逐步成為精神財富的富有者。“一分錢掰成兩瓣花”的節儉精神”、“多出一鍬保一頓、多出一噸保一戶”的奉獻精神、“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抗爭精神、“一點也不能差,差一點也不行”的嚴細精神、“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的實幹精神、“企業把員工舉在頭上,員工才能把企業放在心上”的人本精神,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已經深深地植根於員工心上,形成了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雞西礦區的歷史

1990年滴道礦運動會

雞西礦區的歷史

穆稜礦1990年藝術節

龍煤礦業集團在2009年末在新疆成立了龍煤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和龍煤礦山建設有限公司,並在烏魯木齊西山購買了煤礦進行焦煤生產。龍煤礦山建設有限公司更是成立了四個建井工程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