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吗?为什么?

美的视界一一书画赏析


行书是行书,楷书是楷书,笔法、结构、章法都不一样,并不是简单的快些慢写之分。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常人只需要把字写好就可以,在写好的基础上再追求美感,这一点只要稍加练习,大部分人都能做到。想要尽善尽美,就交给书法家们去写吧。



何勝美


行书只是楷书的快写吗?没那么简单。不少喜欢书法的朋友楷书写的不错,到了写行书的时候,总认为只要把楷书写得快一点,笔画连贯一点,自然就会写好行书。其实,并不是想的那么简单,行书和楷书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不同。

楷书和行书最大的区别,除了字型上的差别外,还在于笔法上的差别。

我们中国文字,从仓颉造字开始,现在有据可考的文字大致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这样一个演化的过程。

楷书属于静态书体,讲究的是一丝不苟,合乎法度,我们学习楷书主要是取法古人的用笔技巧和结体规律。以唐楷为例书写的时候要求笔画精到,结体严谨,法度要求森严,给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

而行书呢,他的笔画从写法上就和楷书有很大的区别。从上图的示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行书笔画的起笔更加直接多变,露锋为主,虽然也要求含蓄内敛,但在藏头护尾上并不过多强调。收笔处的变化更加明显,为了体现行书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很多行书的笔画都做了折笔出锋的处理,并且出锋方向不固定,主要依据下一笔画的起笔位置而定。

不光是基本笔法的写法有区别,在行笔速度上也有的差异。楷书书写要求工整,再加上笔画之间的引带不明显,所以书写速度相对行书慢一些,以工整为主。行书由于笔势的要求,所谓缓则失势,所以行笔速度相对快一些。不过大家不要误会,楷书虽然书写速度慢,但同样讲究果断干脆,不可拖泥带水。行书要求快,但也要在可控范围之内,笔力要控制住,一味的强调速度是不可取的。

最后来说一下结体上的区别。在这一点上,楷书和行书的区别就很明显了。同楷书相比,行书的结体更多变,没有太多的法则限制,可以更多的凸显书家的个性,如果和楷书一样,写的过于平正,则会有一种呆板无趣的感觉。


瘦金体花间書


初入行书,楷书功底越好可能上手会越快,各书体之间虽形态各异技法有别,但义理大致相通。有楷书的底子,入行书不是很难办的事情,而且一上手就不会写得很难看。但是,这只是在行书的初级阶段,行书的艺术深层十分繁杂宏阔,它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书体,因此,说楷书是行书的基础,或者楷书好行书必然好,或者行书好必然楷书过硬等等,都是不准确的。

行书的“快”,一是因为部分点画被简写,二是用笔结字技法不同,三是节奏感更强更快。这是由行书本身的书写特点决定的,并非只是“楷书快写”这么简单。行书入手不难,要想写好并不易,中国只有一个书圣,而王義之的最硬招牌是行书。隔行如隔山,书法各体式之间亦如此,书法毕竟是长期的修行,术业有专功,毫末之差往往就是数十年的修行。

很多朋友把楷书水平与行书水平简单画等号,这是不客观不准确的。楷书水平高,一般写行书不会太差,但也决非一定很好。田英章卢中南的楷书都很知名,他们的行书也不错,但并不算拔尖的,甚至在行书圈根本排不上号。我们熟悉的苏黄米蔡宋四家,都是行书,但他们的楷书并不十分出众。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1. 传统的毛笔书法. 如果从书法史来看,楷、行书体在东汉后期己萌芽并发展起来,魏晋南北朝直至唐代,楷书往往与隶书混称为隶书,未加区別,同时又把汉末,魏晋时期规范工整、装饰化的碑刻隶书专称为“八分书”。

曹魏时期的钟繇是最早专注于这两种新书体的代表性书家,历来都认为他是楷书之祖,从钟的传世《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存古拙方扁之气,尚存隶意,但点画圆润,楷法规范。钟的行书千字文用笔以纵势为主,取消波挑。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但不同书体之间对书家的影响是存在的,包括钟的楷、行风格对魏晋时期的日常官方文书手写书体也产生了影响。

2. 硬笔书法. 今人对苏轼的“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有个错误的理解,认为学好楷书是基础,然后在楷书上牵丝映带,便写出行书,所以从今人的硬笔书法角度来看,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更准确,尤其是在以实用性为目的培训上,体现更为明显。

附上作者随机在白纸上写的楷、行书,望方家指正。


寸耕文艺


准确说,行书是楷书的"连续流动"书写。古人说过"楷如立,行如行",就是说行书如同人步行。

说楷书的快写也有道理。有些一很繁琐的笔画,经过行书简化,就写得较快了。比如下面的"法,朝"字,行书的简化书写,就能让它比楷书更块一点。


再从书法艺术角度看,行书是书法更高难度的书写。写过行书的人都能体会,行书入门容易,提高难。

正因为入手容易,看着写得快,有些写行书的人,认为行书就是连笔字,像平时写钢笔字一样,龙飞凤舞的潇洒写一回,结果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习气,出现病笔,诸如"竹结笔,丁字头,扫把尾"等等纰漏,甚至被称为"江湖气,硬笔体"。

所以要正确认识行书的书写,扎扎实实先临帖,按照传统的经典法帖如《圣教序》《祭侄稿》《兰亭序》,认真学习行书笔法,先按照笔顺,象临摹楷书那样,一笔一划临习,熟练了,再提高书写速度,

这一点上,书法术语叫行书是"积点成画,连画成字"。要笔笔能立住,开始反而要"慢,稳,准"的书写,才能写出中锋运笔的要求,达到"锥画沙,屋漏痕"的极深功力。


张劲逸


这个说并不全面。我们都知道,初上学时,我们都是一笔一划写字的,到高年级时,就写起了连笔字。等到接触了“行书”这一概念时,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写的就是行书。后来发现自己写的字跟字帖里的行书,相差甚远,不但字不好看,而且好多字的写法都不一样。这才正视起行书的书写来。等你的行书写得较顺眼时,再试试写楷书,你会发现,你的楷书其实还很蹩脚。如果真把行书当成楷书的快写,充其量也只能是“行楷",快也快不了,也没那么飘逸灵动。


闲云244462405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吗?这个问题本来答案似乎是很明确的,但是所谓的历史记载显示却又让我们不能下定论。

刘德升,生卒年月不详。传言为行书的创立者,而钟繇作为楷书的创立者曾经师从刘德升学书三年,到底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烧脑不?不过既然是传言,也许不靠谱,然而从历史出土的文字文物资料及相关资料来看也无法断言行书一定在楷书之后出现或者说行书就是楷书的快写形式。

但是,从隶书到章草的前车之鉴以及文字发展的正常规律分析,必然是形成统一的正体字样之后才会形成该整体的快写形式。所以,疑罪从无,行书就是楷书的快写,不纠结了!


老陈聊书法


从一般的情况来讲,行书是可以看作是楷书的快写。但是,行书包括行楷和行草这两种字体。而楷书的快写只能把行楷当做是楷书的快写,而行草已经摆脱了楷书快写的这一范畴,行草是草书笔法多于楷书笔法的,它是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因此把行草也当做楷书的快写是需要按照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分析的。

为什么说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快写,要从字体的演变这个角度来进行加以分析。

我们知道中国的书法艺术迄今为止一般默认其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五种字体。而在隶书字体之后,字体是朝着草书和楷书这两个方向同步演变。

草书可以分为章草、大草或者叫狂草以及今草或者叫小草这三种字体。

而演变成楷书字体之后,在其基础上又演变出行书和小草或者叫今草这两种字体。

行书中的行楷字体,特别是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准。而行草字体若是结合着狂草或者叫大草的笔法来书写,那就偏离了楷书的快写这一个层次。但是它若是结合着今草或者叫小草的笔法来书写,还是可以认为其是楷书的快写字体。

因此,

从大的方面来讲,行书是可以看作是楷书的快写字体,但是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我们是需要对行草这个字体加以细分,如果它是结合着大草或者叫狂草的笔法来进行书写,那就不能当做是楷书的快写字体,若结合着小草或者叫今草的笔法来进行书写,我们还是可以把它当做楷书的快写字体。


书法有云


从习惯来看,先有笔法严谨的楷书,然后再有随意的行书,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先且不说先有行,还是先有楷,毕竟每一种字体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一定的继承,和借鉴。所以行书与楷书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也很正常。所以我不完全认为行书就是楷书的快写,只是楷书比行书变得更规矩而已。


翰墨江南


应该说行书还是区别于楷书,行书不讲究笔笔到位,行书与楷书笔画之间都是笔断意连,但行书的意可以说在字体的笔画间体现的非常明显,而楷书则体现在空笔中。二者相同的是架构,重心,我想这也是如有字体的共同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