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考好了就給你買電話手錶”,這樣帶孩子,可能會掉進兩個坑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陷入兩難境地的爸爸,他遇到的問題是自己的孩子想要電話手錶,結果孩子媽媽要孩子考試滿多少分就給買,結果孩子成績出來後發現只差一分。

媽媽為了踐行約定,決定不買,而孩子大哭找父母說我下次“多考一分還給你們”。媽媽行不通就去哭求爸爸,於是這位爸爸陷入了維護約定還是安撫孩子的兩難境地,並向大家求助。



“你考好了就給你買電話手錶”,這樣帶孩子,可能會掉進兩個坑


其實,考試成績好壞和買電話手錶這是兩碼事,本身把它們掛在一起就不可取。

先滿足題主提出的要求,電話手錶買不買。電話手錶的主要功能計時、打電話、父母可以掌握孩子的安全性,有的電話手錶還開發了講故事、拍照、計步、養寵物等功能。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要給孩子買電話手錶?

先說說我買電話手錶的目的,家有倆娃,老人因為身體原因幫不上、也不想讓他們太累,所以老大上、放學經常自己走——出於安全考慮,給他買了電話手錶,方便路上聯繫。

其實小學一般不允許孩子帶手機或電話手錶去學校,所以兒子戴手錶電話是我將實際情況告訴老師後報備過的。


“你考好了就給你買電話手錶”,這樣帶孩子,可能會掉進兩個坑


之所以老師反對孩子戴電話手錶還是有原因的:

1.分散孩子注意力。

孩子有次回來跟我說同學也有戴手錶電話的,可以拍照,而且同學之間會比計步,有個同學為此搖手搖到4萬多步。這些如果說不影響學習,我都不信。

2.影響別人學習。

兒子專門囑咐我,讓我給他開啟上課免打擾,因為他說,之前有個同學戴錶,上課時手錶不斷報信號情況,給班級同學帶來不良影響。


“你考好了就給你買電話手錶”,這樣帶孩子,可能會掉進兩個坑


3.助推攀比心理。

孩子們到了一定年齡,會有比較心理,誰的手錶有什麼功能,他們也會想要。

但是作為學業為主,但自制力尚待養成的孩子而言,對這些東西關注的越多,越容易導致攀比心理失控。

所以對於電話手錶,儘量按需配置,同時功能越簡單越好。

再來說第二個問題,考好了是不是可以作為買電話手錶的前提?

孩子的考試成績是對自己學業的檢驗,但卻並不代表孩子學習的整個過程。

如果單單將孩子的考試成績與獎勵劃等號,那麼孩子就會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到結果上,這就產生了幾種可能性。


“你考好了就給你買電話手錶”,這樣帶孩子,可能會掉進兩個坑


一是可能成為打擊孩子積極性的原因。

孩子明明很努力了,但是沒有達到相應的分數要求,努力成了泡影。

畢竟單次考試可能會有難易程度的差別,以及孩子對題目題型的適應程度等。可能孩子已經比之前努力了,但是客觀因素影響,分數沒有達到父母預期,於是得不到獎勵,年齡小的孩子很容易會陷入沮喪情緒,從而導致“破罐破摔”。


“你考好了就給你買電話手錶”,這樣帶孩子,可能會掉進兩個坑


二是不在乎方式,只在乎成績。

家長一味的強調成績,讓孩子將成績看成終極目標,有可能會為了考試成績而選擇抄襲。如果一旦嚐到甜頭,孩子有可能會將注意力放到如何繼續“輕而易舉”獲得高分上,從而忽視了學習的真正目的,以及努力過程所帶來的成就感。

三是容易讓孩子對“為誰而學”產生錯誤的概念。

問這個問題時,糾結中的爸爸已經表明孩子說“下次我考298把這一分還給你們”。


“你考好了就給你買電話手錶”,這樣帶孩子,可能會掉進兩個坑

這其實就已經釋放了一種信號,用孩子上學的主頁與父母的權威、親子間的約定等混在一起,很容易就讓孩子陷入混亂之中,從而將“為誰而學”的答案變成了“為了給你們考高分”。

都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一件事情的目的性,直接決定了對於一件事情的態度,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學習是為了讓父母滿意和高興,那麼到了孩子叛逆期的時候,學習和成績很有可能就成為了孩子對抗父母的砝碼。

如何面對已有的約定

既然將孩子的成績和電話手錶掛鉤並不是最好的決定,那麼一分之差的“父母尊嚴”就變成了面子問題。

其實對於孩子期待電話手錶和成績這件事,解決起來並不是特別的困難。

第一種選擇,就是夫妻需要進行一致性溝通。

對於這件事,先和孩子的媽媽進行相關溝通,達成一致,很多事情對於孩子的傷害不是如何選擇,而是陷入猶豫,讓孩子在不確定中左右搖擺。


“你考好了就給你買電話手錶”,這樣帶孩子,可能會掉進兩個坑


所以作為父母可以先權衡利弊,確定自己的選擇,夫妻觀點一致起來,帶著愛接納孩子的情緒,或者採用接下來建議的辦法。

第二種選擇就是在講清楚原則的情況下,告訴孩子規則,同時通過別的方式給予孩子電話手錶。

這就要分幾步走了。

首先要學會共情,接納孩子的情緒。盼望已久的東西失之一分之差,其中的傷心、懊惱、後悔、自責自不必說,所以可以選擇和孩子共情。

“我知道,因為一分之差沒有得到自己盼望那麼久的東西,一定非常難過。”

其次,再次確認之間的約定。

等孩子情緒發洩之後,約定就是約定(當然如果孩子當初一起協商的更好說,如果是媽媽規定的,孩子接納的也可以說“媽媽說了,你同意的”),雖然只差了一分,但是在考試成績的約定方面,你的確不應該得到電話手錶。


“你考好了就給你買電話手錶”,這樣帶孩子,可能會掉進兩個坑

如果電話手錶是必須品的話,那麼久和孩子區分必需品和願望清單,承認用必須品做這樣的約定,不太合適,出於安全考慮會給孩子配電話手錶。

但如果電話手錶不是必需品,如果父母商量後,同意給孩子買,也可以強調雖然孩子的成績沒達到約定,不能得到電話手錶,但是父母看到了孩子這個學期的努力學習、認真做題、善於思考等具體的進步,所以決定給予孩子這方面的獎勵。

這樣既避免了約定被破壞,同時還能夠引導孩子看到過程,從而更加努力。

——————————

我是晨光微曉,學英語、愛繪本、專注育兒心理、育兒經驗分享的倆娃媽,歡迎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