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小A是一個剛工作兩年的青年,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營銷公司。公司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為客戶提供網絡營銷方案。小A的工作是為客戶寫寫文案,在工作上給予她指導的是一位有七、八年經驗的“老專家”。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但是前段時間小A在跟我聊天的時候,總說自己感覺在工作上面提升不大。原因是那位“老專家”平時太忙了,顧不上對小A進行業務上的指導。而小A由於缺少單獨負責一個業務的時間經驗,導致自己的業務能力成長速度跟不上公司和“老專家”的要求。

在放假之前,公司方面已經與小A進行多次單獨談話,希望小A能夠儘快成長起來,這樣能夠幫助“老專家”完成更多工作。但是小A也覺得挺委屈,自己也想提高個人能力。但是卻有種老虎吃山,無從下口的感覺。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很多人在剛進入職場的時候,都會面臨小A這種情況。一方面是想提高個人能力,但是不知道該從哪方面提高。另一方面是面對公司現成的“老專家”,不知道該如何從他們身上學到成功經驗。

今天,我們就藉著小A的經歷,來談談如何用邏輯思維能力和結構化思維能力,從“老專家”身上學到更多經驗。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加速學習

邏輯的表現形式有兩種,根據已知條件推導事件結果的演繹法,以及從眾多案例中總結普遍經驗和規律的歸納法。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首先,運用演繹法,從“老專家”的處理過程中掌握問題的發展規律。職場中人之所以會對出現的問題感到手忙腳亂,原因就在於不瞭解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當我們不知道問題出現的原因時,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解決。

舉個栗子,我曾經的一個同行。他在一傢俬募基金公司工作,負責網站的關鍵詞自然排名工作。在2015年的時候,國家頒佈了一項對私募基金的利好政策,導致網站流量大幅上漲。然而在2017年下半年的時候,私募基金行業流量突然下降,降幅達到80%以上。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這個同行面對流量下降,有點不知所措。為了提高網站流量,也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他開始對網站進行調整。

但是由於沒有確定導致網站流量下降的根本原因,這讓他的所有努力都白白浪費。後來他在交流群裡說起這件事,經過我們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導致流量下降的原因是國家又公佈了另一項政策。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之所以會導致我的這個同行工作失敗,原因就在於他沒有仔細調查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如果他在一開始就先從政策方面開始分析,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對於小A來說,從“老專家”在處理問題過程中的各種方式,來收集可能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並加以總結。這樣等到自己需要處理同類問題時,就會做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其次,運用歸納法,及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整理和歸納。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解釋了什麼是歸納法。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總會面對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掌握前面提到的運用演繹法尋找事件發展方向後,我們會發現儘管很多問題看起來不一樣,但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

也就是說,很多問題只是換了一層皮。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想解決也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在完成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之後,對同類型的問題進行歸納和整理。找到普遍規律就行了。

就拿小A的文案工作來說,不同類型的受眾,對於文案的偏好是不同的。寶媽可能注重性價比,文藝青年們喜歡看小資的內容等等。只要找到他們的痛點,就可以寫針對性很強的文案以及營銷策劃。

如何在學習過程中培養結構化思維能力

結構化思維能力,說白了就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具象化。如果說邏輯思維能力是我們在規劃前往目的地,那麼結構化思維能力就是具體的交通工具。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比方說小A的文案工作。在明確了受眾是誰之後,就要開始寫文案了。

關於文案,是從受眾一個細微的關注點開始嘗試切入。就像前面提到的,針對寶媽群體的文案。如果在寫的過程中,一味強調自家產品質量好、物美價廉,那這篇文案只能算合格。

這時我們可以通過拆解好的文案,來培養自己的結構化思維能力。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在看到一篇好的文章之後,我們先不要著急看內容。通過轉述和介紹,來揣測作者想要表達什麼。之後再去想作者可能出現的觀點,再想如果換成自己來寫的話,會從哪幾個方面去寫。

在完成這個過程之後,在開始閱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來驗證自己的想法。這時可以琢磨作者的切入點,為什麼作者要選這個切入點?這個切入點或者案例是否合適?是否還有更好的切入點和案例?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在讀完文章之後,要開始分析文章了。比如文章是否吸引你?為什麼吸引你?文章吸引你是因為觀點新穎,還是表達有趣?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你所不知道的知識,還是作者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解釋老舊的觀點等等。

這些都是結構化思維能力,在寫文章時的具體應用。

把經驗轉化成為能力的高效方法

說完了如何用邏輯思維能力和結構化思維能力提高工作能力,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已經明白了。但是等到實操過程時,又會陷入不知道如何上手的問題。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還是拿小A來舉例說明。

小A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就在於“老專家”沒時間細緻指導。公司沒有一套合理的制度,完成傳幫帶。小A想要學習前輩的工作經驗,但是不知道該如何學習。

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也不難,可以嘗試對前輩經驗進行復盤。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首先要拿到“老專家”的工作日誌,如果沒有的話,可以嘗試協助前輩完成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在協助過程中,對整個流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同時記錄下事件的產生和解決過程。記錄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最初目標,分析問題的過程,運用了哪些解決方案以及找誰協助等等。

總之就是一個原則,越詳細越好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第二步,是對整個流程進行復盤。覆盤時間可以是完整的項目週期,也可以是一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要搞清楚到目前為止解決了哪些問題,如何制定解決方案。如果最初的解決方案不止一個,那要搞清楚為什麼選擇A方案而不是B方案。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最初目標是否發生變化?導致目標發生變化的原因有哪些?是內部原因還是外部原因?如果仍然按照原計劃去執行,會產生哪些後果等等。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這樣做覆盤,是遵循MECE的原則,讓自己不遺漏任何關於項目的重要信息。

最後,是將“老專家”的經驗總結昇華成為自己的工作能力。就像前面提到的,很多導致問題出現的深層次原因大致相同。只有掌握了這些深層次原因,才能避免自己被問題的表象迷惑,從而快速的解決問題。

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老專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很多人在工作之後,與同齡人拉開差距。原因就在於掌握了一套科學的工作方法,儘管工作內容不同,但是其中所蘊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結構化思維能力卻是相通的。所以儘管在剛實施這個方法的時候會比較困難,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讓自己的能力優質的飛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