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祝福》中祥林嫂的三聲笑,看人物神態描寫的妙用


從《祝福》中祥林嫂的三聲笑,看人物神態描寫的妙用

祥林嫂是魯迅小說名篇《祝福》中的主要人物,祥林嫂年輕時嫁與小自己十歲的祥林(猶如是做童養媳)。孰料祥林是個病瘓子,早早死去,祥林嫂也就守寡。為逃避被賣掉的命運,祥林嫂孤身一人來到魯鎮,在魯四老爺的家中作女工。不多久,祥林嫂的婆婆找上門來,強行帶走祥林嫂,為了給小叔子籌辦結婚的彩禮,竟然將祥林嫂強行嫁給第二個丈夫賀老六。厄運又一次降臨在祥林嫂的身上,先是丈夫死於風寒,接著她的兒子又慘死狼口,生活的重創徹底擊垮了祥林嫂。第二次來到魯四老夜家打短工,就精神萎靡,力不從心,常遭人嫌棄。她到土地廟捐門檻以贖“罪孽”,但仍被魯家趕出去,最終在飢寒交迫下,死在了漫天風雪中。

從《祝福》中祥林嫂的三聲笑,看人物神態描寫的妙用

祥林嫂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她的每一次出場都是帶著些抑鬱氣息的,因而文中關於她的“笑”的描寫就特別能觸動讀者的神經。

從《祝福》中祥林嫂的三聲笑,看人物神態描寫的妙用


第一次“笑”:(以下內容選自《祝福》)

從《祝福》中祥林嫂的三聲笑,看人物神態描寫的妙用

試想,一個新寡的女人,當擺脫了束縛之後,靠自己出賣勞動力獲得生活基本保障,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忘記了傷痛,流露出笑容也是極為正常的,這恰恰是祥林嫂對於生活要求不高,對生活懂得知足且充滿著希望的最真實的流露。

回顧祥林嫂的不幸婚姻,對於比她小十歲的前夫祥林離開並非有著刻骨銘心的傷痛的。其一,他們之間一定是因為某種家庭既得利益而形成的事實婚姻;其二,比她小十歲的祥林與祥林嫂究竟有多少情感共鳴?也是毋庸置疑的;其三,祥林年紀很輕,卻很早離世,文本中並沒有交代因何而死,只是說“春天上沒了丈夫”,我們也可以推斷祥林身體並不好,這樣的男人是很難給一個女人安全感的。

通過上述分析,在沒有感情基礎又沒有自由的祥林嫂,逃到了魯鎮做起了女工,也是舒心和快意的,這樣,我們就覺得人性迴歸到祥林嫂身上,祥林嫂便可觸可感起來。

從《祝福》中祥林嫂的三聲笑,看人物神態描寫的妙用

第二次“笑”,(以下內容選自《祝福》)

從《祝福》中祥林嫂的三聲笑,看人物神態描寫的妙用

這一次祥林嫂的“笑”,魯迅可謂是寫到祥林嫂靈魂深處去了。

結合語境,不難看出祥林嫂對於談話的內容是欲言又止,這裡面顯然是含著羞愧、藏著尷尬,那畢竟是祥林嫂最不願提及的傷痛,可是柳媽卻不懂得同情,以一個底層受迫害的女性去肆無忌憚地傷害另一個比她命運更為悲慘的女人。

這裡不再是一種制度禮教的缺失,更應該是一種人性的冷酷與麻木。然而祥林嫂究竟是在回憶起關於再嫁給賀老六後的往事時笑了,有人說這裡依舊是一種淒涼的笑,悲苦的笑,可是,聯繫上下文,我以為此處的“笑”是一種在語境中祥林嫂心緒的最為順暢的流露,難道我們不可以從一個女人的角度來思索這就是一個女人因為生命中唯一出現過的一段幸福時光而羞澀與幸福的“笑”了嗎?此時,那個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眷戀的溫情的女人就那麼曇花一現般出現在了讀者的視野裡,哪怕是回憶裡,也多少能夠撫慰這個命運悲慘而現實中卻無人關懷的弱女人。

而柳媽的“笑”裡分明帶著審時度勢甚至鄙夷的內心,這便是對人性中美與醜的對比了,同時為下文柳媽將人死後兩任丈夫分搶她的屍體的封建迷信灌輸於祥林嫂這一情節張本,這樣前後情節的落差也確實考驗讀者心臟心臟的耐受力。

從《祝福》中祥林嫂的三聲笑,看人物神態描寫的妙用


第三次“笑”:(以下內容選自《祝福》)

從《祝福》中祥林嫂的三聲笑,看人物神態描寫的妙用

這一次“笑”,祥林嫂在聽信柳媽建議後,用所有積蓄捐了門檻,認為就此贖了罪且可以與所有正常的人一樣參與勞動,甚至可以參與祝福時候的各種祭祀勞作了,釋然後的祥林嫂是那樣的輕鬆與愉悅。

從《祝福》中祥林嫂的三聲笑,看人物神態描寫的妙用

然而,我們不要忽略作者的措辭,“高興似的”,是真高興?顯然不是,這裡的祥林嫂只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封建迷信來消解自己所謂不貞的罪過。這是一種自我安慰,同時也是向魯鎮人宣告,我,祥林嫂,是個贖了罪的女人。此時的祥林嫂還依舊對生活充滿著希望的。這不也還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嗎?可是,殘酷的是,這僅有的一點美好,最終被魯鎮人冰冷而急促地摧折了,祥林嫂在一片寒冷與熱鬧中落寞而逝。

三次笑,猶如是對祥林嫂內心世界的三次解剖,令人叫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