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農業生產單幹包產到戶還是否能行得通?你怎麼看?

李新平瑩


這個問題提得很不妥,忽略了其時其地的背景,完全是引入歧途。當時的組織起來,大概出於學習蘇聯還是其他政治需要,無視客觀存在。從54年提倡,55年全面推廣,58年登峰造極,實行人民公社化 斬斷一切私有制尾巴。除人之外,一切都是集體的。從59年開始到61年你是知道的。62年開始分了自留地 ,農民的飢飽,可以用瓜菜代,改善生活。到分田到戶之前農民的溫飽一直沒有解決。分田到戶 ,溫飽解決,多餘勞力可以自由外出打工。事情到了今天,工業大量需要勞力,農業機械紛紛出臺 ,大量剩餘勞力找到了出路。現在才到了土地集體化的時候。不要盲目搬用。


老卞


農業生產包產到戶也叫聯產責任制,今後能否行得通?我們可以結合歷史與現實來分析。

一,當時的小崗村人均4—5畝地,全村要飯且還餓死人,說明他們不會種地或不願種地。筆者所在地人均不足1畝地,還要交公糧,購糧,牲豬和雞蛋,確實很苦但沒餓死人。事實上,從1964年起,我們當地的農民不僅有自留地,還有飼料地(給國家交牲豬),生產隊公有的旱地所剩不多,而且鼓勵社員開荒種地,歸社員所有,農民生活應該比三年自然災害時有較大改善,特別是勞動力比較多的家庭,開荒地較多,生活改善的程度更好些。附帶說一句,土地改革時就是分田單幹,只是一些家庭出現了返貧才實行互助組。小崗村只是恢復了土地改革時的作法。

二,分田單幹後的基本狀況。分田單幹40多年了,全國情況我不敢妄言,我們這裡的情況是:1,國家給了大量的種糧補貼,有些農民不種地也得補貼,種地的也只是滿足自己生活所需,有些農民買糧吃,致使國家大量進口糧食。2,分田單幹,因田地貧瘠和水利優劣各異,為了平衡,農民把大塊分成小塊,有一戶8畝地分成11處,更有一戶3畝地分成11處,沒法機耕,效率低下,耕地很苦。4,農民一家一戶農業生產資料用量少,沒有議價優勢,往往賣出去的農產品價格低,買進的化肥,種子,農藥價格高,買假貨者並不鮮見。還有一些人把除草劑誤當肥料給秧苗噴灑。5,很多糧田蓋了住房。過去蓋房必須經全體社員同意才能蓋房,分田到戶後,蓋房只要給政府交錢並同意就可蓋房,不必經全組成員同意。6,相當部分農民文化低,年齡大,缺少技術,成本高,產出少,水稻一般在400——500千克左右,有些會更少些。

三,我認為,對分田單幹不可簡單肯定或否定。1,分田單幹和集體經營,只是生產經營的組織形式不同,沒有所有制的差異。小崗村,南街村,大寨村,華西村都是公有制。有些專家吹捧小崗村,貶損南街村,華西村,這是知識貧乏或另有自己的小九九。2,小平同志教育我們要大膽試,我們的改革也允許摸著石頭過河。農民種地只要不破壞公有制,不違法,他們分與合隨他們自願,沒必要劃圈圈,安上個緊箍咒?4,以分田到戶為標杆的小崗村模式不宜全國推廣,更不能長期全面實行,除非都能像小崗村那樣安排財政局,財政廳的幹部當村支部書記!


用戶花果山搬運工


我個人認為行不通。理由是

一,中國這麼大,靠單幹搞農業只能是一盤散砂,根本沒有一個發展目標,誰種誰的誰幹誰的,各行其事沒有一個共同目標怎麼能壯大發展農業呢?

二,單幹只能鎖定在幾畝地一塊田的範圍內,一家人東一塊西一片,怎麼能向高科技機械化和現代化提升呢?

三,單幹和包產到戶只能造就了一批老弱病殘的農民,年富力強的農民隨著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進程遠走高飛,他們己經從包產到戶這種小打小鬧不死不活的現實中看不到農業強大的希望。

四,單幹和包產到戶從目前看只能是留守農民,老弱病殘農民,老齡農民的唯一希望和精神寄託。

所以,以後行不通。








用戶董永華


單幹就是到退!


自在207796718


很淺顯的道理,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而個人的力量,一家一戶單幹的力量能有多大?因此,單幹是沒有出路的。


用戶周百通


農業農村部已經做出決策,土地承包再往後延長30年不變。你提出的問題大可不必擔心,肯定能行得通啊。

現在各地農村,由於人口都流向了城市,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已經無能再操作農田,就算能操作,投入與產出根本不划算,種植糧食作物雖然不能說虧本,但是一畝地的淨收入,還跟不上在外打幾天工的工資多,所以各地農村的土地,都轉租給了土地承包大戶,騰出時間再到自己適宜的單位打工掙錢。

所謂的轉租給承包大戶,其實並沒有脫離聯產承包制的性質,一些土地管理權限都在農民手裡攥著,比如說承包3到5年,期限到了之後農民可以收回,再繼續轉包,比較隨意,也可以承包給大型農場,常年讓農場主經營,這樣雙方都達到了互利共贏的目的,所以說聯產承包制度是一項常年不變的政策,根本不用擔心行通與行不通的問題。

再延長30年不變,這一代老人沒有了之後,可以有兒女繼續繼承,也就是說到了2050年,承包期限到了之後,國家會做出另一輪的調整,到那個時候,也可能繼續承包,也可能歸於集體,今後的發展誰也看不透。


農人心田


包產到戶是某一時期的產物,只是穩定農村的短期方式。從長遠看,肯定不利於現代農業在我國的發展!不包產到戶,或讓農民把土地集中到大戶、公司手中,時間一長,農村就容易不穩定!如果不集中,那就很難發展,也容易被拋荒!也許,真正的合作社是比較理想的一條出路。


三秋葉子


農業的出路,在於機械化!包產單幹,在風調雨順年景,可以解決吃版問題。所以農業要發展,包產單幹死路一條。


盧凱1


包產到戶與分田到戶純屬兩個概念 包產到戶依然是集體經濟的另一種管理方式 而分田到戶則是土地私有化的土地政策 從包產到戶到分田到戶是土地政策中性質的變化 是逐步私有化的進程 到了目前還談包產到戶是才睡醒吧? 不但早已實施了分田到戶 且已實施了土地確權 包產到戶早已成為歷史 還談什麼包產到戶今後能否行得通 提出這樣的標題一定是才睡醒 起來去尿一下繼續睡吧


浪跡147660673


社會在前進生產力也同樣要發展,六七拾年代農村大合唱,糧食產量低農民收入低,到八拾年代改變單幹土地到戶,調動了農民種田極級性,日子也好些。

如今形勢又改變了,農民不種田由於國家搞建設須要大量人力,種田不如打工,所以說社會在前進生產方式要改變,這就須要政府改變農村的現壯,不要讓大片地沒人種一片謊無,靠進口糧食,謊自已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