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农业生产单干包产到户还是否能行得通?你怎么看?

李新平莹


这个问题提得很不妥,忽略了其时其地的背景,完全是引入歧途。当时的组织起来,大概出于学习苏联还是其他政治需要,无视客观存在。从54年提倡,55年全面推广,58年登峰造极,实行人民公社化 斩断一切私有制尾巴。除人之外,一切都是集体的。从59年开始到61年你是知道的。62年开始分了自留地 ,农民的饥饱,可以用瓜菜代,改善生活。到分田到户之前农民的温饱一直没有解决。分田到户 ,温饱解决,多余劳力可以自由外出打工。事情到了今天,工业大量需要劳力,农业机械纷纷出台 ,大量剩余劳力找到了出路。现在才到了土地集体化的时候。不要盲目搬用。


老卞


农业生产包产到户也叫联产责任制,今后能否行得通?我们可以结合历史与现实来分析。

一,当时的小岗村人均4—5亩地,全村要饭且还饿死人,说明他们不会种地或不愿种地。笔者所在地人均不足1亩地,还要交公粮,购粮,牲猪和鸡蛋,确实很苦但没饿死人。事实上,从1964年起,我们当地的农民不仅有自留地,还有饲料地(给国家交牲猪),生产队公有的旱地所剩不多,而且鼓励社员开荒种地,归社员所有,农民生活应该比三年自然灾害时有较大改善,特别是劳动力比较多的家庭,开荒地较多,生活改善的程度更好些。附带说一句,土地改革时就是分田单干,只是一些家庭出现了返贫才实行互助组。小岗村只是恢复了土地改革时的作法。

二,分田单干后的基本状况。分田单干40多年了,全国情况我不敢妄言,我们这里的情况是:1,国家給了大量的种粮补贴,有些农民不种地也得补贴,种地的也只是满足自己生活所需,有些农民买粮吃,致使国家大量进口粮食。2,分田单干,因田地贫瘠和水利优劣各异,为了平衡,农民把大块分成小块,有一户8亩地分成11处,更有一户3亩地分成11处,没法机耕,效率低下,耕地很苦。4,农民一家一户农业生产资料用量少,没有议价优势,往往卖出去的农产品价格低,买进的化肥,种子,农药价格高,买假货者并不鲜见。还有一些人把除草剂误当肥料给秧苗噴洒。5,很多粮田盖了住房。过去盖房必须经全体社员同意才能盖房,分田到户后,盖房只要给政府交钱并同意就可盖房,不必经全组成员同意。6,相当部分农民文化低,年龄大,缺少技术,成本高,产出少,水稻一般在400——500千克左右,有些会更少些。

三,我认为,对分田单干不可简单肯定或否定。1,分田单干和集体经营,只是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不同,没有所有制的差异。小岗村,南街村,大寨村,华西村都是公有制。有些专家吹捧小岗村,贬损南街村,华西村,这是知识贫乏或另有自己的小九九。2,小平同志教育我们要大胆试,我们的改革也允许摸着石头过河。农民种地只要不破坏公有制,不违法,他们分与合随他们自愿,没必要划圈圈,安上个紧箍咒?4,以分田到户为标杆的小岗村模式不宜全国推广,更不能长期全面实行,除非都能像小岗村那样安排财政局,财政厅的干部当村支部书记!


用户花果山搬运工


我个人认为行不通。理由是

一,中国这么大,靠单干搞农业只能是一盘散砂,根本没有一个发展目标,谁种谁的谁干谁的,各行其事没有一个共同目标怎么能壮大发展农业呢?

二,单干只能锁定在几亩地一块田的范围内,一家人东一块西一片,怎么能向高科技机械化和现代化提升呢?

三,单干和包产到户只能造就了一批老弱病残的农民,年富力強的农民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远走高飞,他们己经从包产到户这种小打小闹不死不活的现实中看不到农业強大的希望。

四,单干和包产到户从目前看只能是留守农民,老弱病残农民,老龄农民的唯一希望和精神寄托。

所以,以后行不通。








用户董永华


单干就是到退!


自在207796718


很浅显的道理,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个人的力量,一家一户单干的力量能有多大?因此,单干是没有出路的。


用户周百通


农业农村部已经做出决策,土地承包再往后延长30年不变。你提出的问题大可不必担心,肯定能行得通啊。

现在各地农村,由于人口都流向了城市,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已经无能再操作农田,就算能操作,投入与产出根本不划算,种植粮食作物虽然不能说亏本,但是一亩地的净收入,还跟不上在外打几天工的工资多,所以各地农村的土地,都转租给了土地承包大户,腾出时间再到自己适宜的单位打工挣钱。

所谓的转租给承包大户,其实并没有脱离联产承包制的性质,一些土地管理权限都在农民手里攥着,比如说承包3到5年,期限到了之后农民可以收回,再继续转包,比较随意,也可以承包给大型农场,常年让农场主经营,这样双方都达到了互利共赢的目的,所以说联产承包制度是一项常年不变的政策,根本不用担心行通与行不通的问题。

再延长30年不变,这一代老人没有了之后,可以有儿女继续继承,也就是说到了2050年,承包期限到了之后,国家会做出另一轮的调整,到那个时候,也可能继续承包,也可能归于集体,今后的发展谁也看不透。


农人心田


包产到户是某一时期的产物,只是稳定农村的短期方式。从长远看,肯定不利于现代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不包产到户,或让农民把土地集中到大户、公司手中,时间一长,农村就容易不稳定!如果不集中,那就很难发展,也容易被抛荒!也许,真正的合作社是比较理想的一条出路。


三秋叶子


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包产单干,在风调雨顺年景,可以解决吃版问题。所以农业要发展,包产单干死路一条。


卢凱1


包产到户与分田到户纯属两个概念 包产到户依然是集体经济的另一种管理方式 而分田到户则是土地私有化的土地政策 从包产到户到分田到户是土地政策中性质的变化 是逐步私有化的进程 到了目前还谈包产到户是才睡醒吧? 不但早已实施了分田到户 且已实施了土地确权 包产到户早已成为历史 还谈什么包产到户今后能否行得通 提出这样的标题一定是才睡醒 起来去尿一下继续睡吧


浪迹147660673


社会在前进生产力也同样要发展,六七拾年代农村大合唱,粮食产量低农民收入低,到八拾年代改变单干土地到户,调动了农民种田极级性,日子也好些。

如今形势又改变了,农民不种田由于国家搞建设须要大量人力,种田不如打工,所以说社会在前进生产方式要改变,这就须要政府改变农村的现壮,不要让大片地没人种一片谎无,靠进口粮食,谎自已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