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慈禧垂帘听政的时期,光绪帝到底有没有机会去掰倒慈禧呢?

mmymmy74488


导语:

光绪和慈禧不是一个档次的对手,所以光绪不可能也没有任何机会可以扳倒慈禧。即使慈禧曾经放权,让光绪管理国家一段时间,可是因为她在这个帝国根深蒂固的关系,光绪皇帝真正接手的时候,已经无能为力。

慈禧给光绪的权力是有限的,即使光绪等到了亲政的那一天,也没有十足的权力可以指挥这个帝国中的每一个人。大人物还是听从慈禧的调遣,所以这种亲政等于还是个娃娃皇帝。

01慈禧掌权48年,在清王朝早就已经是权威的象征。

咸丰皇帝去世的时候,曾经册封了八位顾命大臣。可是伴随着咸丰皇帝的遗体运回去的档口,慈禧太后已经连同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夺取了清王朝的政权。

  1. 顾命八大臣被除掉以后,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奕䜣也得以在短时间里成为帝国的核心人物。不过慈禧并不满足于此,尽管慈安太后并不跟她争夺权力,可是恭亲王奕䜣是实权派。
  2. 为此慈禧找了个借口将奕䜣的所有职务撤掉,从此慈禧真正开始了自己独揽大权的执政之路。这个时候的慈禧不过才30岁的年纪,已经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头号人物。
  3. 伴随着同治皇帝的成长,慈禧本打算卷帘归政,可这个档口上同治皇帝却意外去世了。无奈之下的慈禧只好重新执掌大权,并且找来了自己妹妹的儿子继任皇位,也就是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当时才5岁大,所以慈禧太后当时执掌所有权力,是清帝国最有权威的人。一直到15年以后,光绪皇帝亲政,慈禧才假装放弃了权力。

及文宗末造,孝贞、孝钦两皇后躬收政柄,内有贤王,外有名将相,削平大难,宏赞中兴。不幸穆宗即世,孝贞皇后崩,孝钦皇后听政久,稍稍营离宫,修庆典,视圣祖奉孝庄皇后、高宗奉孝圣皇后不逮十之一,而世顾窃窃然有私议者,外侮迭乘,灾祲屡见,非其时也。---《清史稿》

而这个时候的慈禧太后已经执政25年之久。她对这个国家的影响,可以说比任何人都要大,所以光绪怎么可能有机会扳倒这么一位执政25年的政治家呢?

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慈禧太后培养了一大批只对自己忠诚的大臣,这帮人在朝中左右着政局,哪里有光绪皇帝发挥的机会呢?

02慈禧太后假意放权,实则牢牢掌控大权。

光绪皇帝亲政以后,权力是相对的。因为小事情他可以自己解决,一旦遇到大事,他就必须要请示慈禧太后。

  • 群臣在大事上是不会听从光绪的意思的,很显然,这个帝国的核心人物并不是光绪这个皇帝。这也难怪,毕竟慈禧经营了这么多年,如果这么简单光绪就夺权成功,那说明慈禧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政治家。
  • 比如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光绪皇帝并不能调动李鸿章,而慈禧太后又一味地支持李鸿章的所有决定,最终李鸿章全军覆没,而慈禧太后却一点责任都没有。
  • 光绪24年的时候,他打算变法改革,并且启用了一大批新人。这里面包括谭嗣同、康有为等人。不过这帮人的官位实在是太低了,最大的谭嗣同也只不过是四品官,根本起不来什么大作用。

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慈禧太后更是将光绪皇帝给囚禁了起来。从此长达10年的囚徒生活,成为了光绪皇帝人生最后的写照。

不幸与德宗意恉不协,一激而启戊戌之争,再激而成庚子之乱。晚乃壹意变法,怵天命之难谌,察人心之将涣,而欲救之以立宪,百端并举,政急民烦,陵土未乾,国步遂改。综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呜呼!岂非天哉?岂非天哉?---《清史稿》

尽管光绪皇帝曾经多次努力摆脱这种枷锁,可是慈禧在归政之前,就已经将一切给安排好了。重重障碍之下,光绪皇帝彻底亲政的道路一直被堵塞着,这才是最无奈的地方。

无法真正亲政的光绪皇帝,所作的任何决定,都无法彻底实施。慈禧太后甚至还吩咐光绪皇帝每天下朝都要给她请安,告诉她朝中大局,看看光绪是否真的听话,他说的如果跟慈禧通过其他渠道得来的不一致,那就说明光绪在说假话。

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慈禧太后虽然是放权给光绪皇帝了。但是这种权力是相对的权力,光绪始终都是一个傀儡,虽然有决心,却得不到最高权力的支持。

03光绪皇帝唯一可以扳倒慈禧的机会,那就是戊戌变法的时候。

皇帝终究还是皇帝,他当了34年的皇帝,总归能够培养一帮可以为自己做事的人。虽然这速度有些慢了,但这是事实。

尤其是在戊戌变法的时候,戊戌六君子那可都是愿意为光绪皇帝牺牲性命的一帮人。所以说如果这帮人真的掌握了实权,那慈禧太后可就完了。

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然功名之士,险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济,言之可为於邑。洎垂廉再出,韬晦瀛台。外侮之来,衅自内作。卒使八国连兵,六龙西狩。庚子以后,怫郁摧伤,奄致殂落,而国运亦因此而倾矣。呜呼,岂非天哉!---《清史稿》

但是事情为什么没有按照预计的发展下去呢?因为光绪皇帝错过了夺权的机会,他的行动确实晚了一步。

  1. 改革变法不是一件小事
    ,当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不惜得罪了秦国所有的贵族,商鞅这才胆敢彻底实行变法。
  2. 现在光绪皇帝既然要变法,那就要有敢于得罪天下人的决心和执行力才行。商鞅为什么能成功?那是因为他有百分之百的执行能力,就算是秦孝公的兄弟犯罪,也一定要受到处罚。
  3. 有实权人物作为支撑,商鞅在变法时才能毫无保留。可问题是当时的光绪手里并没有实权。他还没有夺取实权的时候,就想着准备变法了。

这是什么?这是无脑操作,我认为这个时候的光绪,并不是为了国家大计而想要变法,他是为了从慈禧手里夺取权力,这才支持变法的。

结果很显然,变法失败,光绪皇帝遭到囚禁,戊戌变法的核心成员要么被捕杀,要么流亡海外,没有做成什么大事。

总结:光绪真正掌权,对天下未必也是好事。

光绪皇帝这个人生性懦弱,一直以来都被慈禧太后给压制着,已经形成了一种卑微低调的性格。这样的人如果真的掌权,我觉得还真的未必有慈禧干得好。

慈禧虽然误国,可是在她手里平定了太平天国,在她手里收复了新疆,还是做了几件实事的。如果换成没有骨气的光绪皇帝,未必就会做成这些事情。

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慈禧从来没有哪一天是真正希望光绪掌权的。何况权力对一个人的吸引力,是超越亲情的,参考唐太宗、唐玄宗以及朱棣等等。所以让慈禧完全放权给光绪皇帝,那也是不可能的。

既然没有权力,光绪又能够拿什么去跟慈禧太后斗呢?手里没有武器的话,那么光绪皇帝就彻底没有打赢这场战争的任何机会。


江湖小晓生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光绪和慈禧不是一个档次的对手,所以光绪不可能也没有任何机会可以扳倒慈禧。即使慈禧曾经放权,让光绪管理国家一段时间,可是因为她在这个帝国根深蒂固的关系,光绪皇帝真正接手的时候,已经无能为力。

慈禧给光绪的权力是有限的,即使光绪等到了亲政的那一天,也没有十足的权力可以指挥这个帝国中的每一个人。大人物还是听从慈禧的调遣,所以这种亲政等于还是个娃娃皇帝。

01慈禧掌权48年,在清王朝早就已经是权威的象征。

咸丰皇帝去世的时候,曾经册封了八位顾命大臣。可是伴随着咸丰皇帝的遗体运回去的档口,慈禧太后已经连同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夺取了清王朝的政权。

顾命八大臣被除掉以后,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奕䜣也得以在短时间里成为帝国的核心人物。不过慈禧并不满足于此,尽管慈安太后并不跟她争夺权力,可是恭亲王奕䜣是实权派。

为此慈禧找了个借口将奕䜣的所有职务撤掉,从此慈禧真正开始了自己独揽大权的执政之路。这个时候的慈禧不过才30岁的年纪,已经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头号人物。

伴随着同治皇帝的成长,慈禧本打算卷帘归政,可这个档口上同治皇帝却意外去世了。无奈之下的慈禧只好重新执掌大权,并且找来了自己妹妹的儿子继任皇位,也就是光绪皇帝。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 ▄ ▅ ▆ ▇ █ 谢谢关注█ ▇ ▆ ▅ ▄ ▂



清风说史


这个问题有点拧巴,不要说慈禧垂帘听政时期,就是光绪亲政后,也没有机会板倒慈禧

虽然光绪亲政后,贵为“一国之主”,但归政后的慈禧仍然把控着朝中大部分权力。每逢要事,朝臣们的奏折在得到光绪帝的批准后,仍然要报奏慈禧核准,方才奏效。

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丧权辱国的清政府,只求皇权永固,居然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山东与辽东割让,并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消息传到国内后,来京参加科举会考的18省举子,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上书光绪帝,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1000多人签名上奏,史称“公车上书”。

在群情的感召下,在一部分清朝高级官员的支持下,已亲政几年的光绪帝,下定决心,变法图强。为此他不顾慈禧及一帮保守势力的反对,毅然决然的说道:“太后若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他利用手中有限的权力,积力支持康有为实行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事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诸方面实行变法,旨在挽救国家危亡。

可谁知好景不长,这场自上而下的全国改良运动,一开始便遭到了地方上大多数顽固派及慈禧的阻挠与破坏,新政在中央及地方根本无法贯彻与执行下去。

百般无奈之下,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与慈禧为首的后党,矛盾日益尖锐,各种传言甚嚣尘上。破坏改良,一心复辟的慈禧,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废黜光绪。

生死关头,光绪帝才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弱小,仅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几支秃笔,外加谭嗣同等人的几张利嘴,是斗不过手中握有枪杆子的慈禧的。

此时康有为脑洞大开,建议皇帝在上海建立新都,剪掉辫子,改换服装,采用新国号,以示与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分廷抗礼。同时改革派临时抱佛脚,主动接近掌控新军的袁世凯,光绪帝也两次接见袁世凯,暗示他择机行事,可都被圆滑的袁世凯搪塞了过去。最后书生意气的谭嗣同,不顾各人安危,夜访袁世凯住处,晓之以理,也没能打动老奸巨滑的袁世凯。

老谋深算的慈禧,从种种迹象中获知了帝党的意图,杀伐果断,提前发动了政变,将光绪拘禁在中南海的瀛台。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历经103天的维新运动,最终在光绪帝被囚,康梁二人亡命海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喋血京城而草草收场。

由此可见,既使在光绪帝亲政,实行维新运动的高光时刻,都没有机会板倒慈禧。在老谋深算、权势熏天的慈禧眼里,光绪帝就是一个傀儡,手拿把攥,一推就倒。


方城阙


实事求是的讲,如果光绪皇帝能够和慈禧保持相对良好的关系,光绪皇帝手中最大的机会就是时间。

慈禧比光绪皇帝年长近四十岁,事实上在光绪皇帝第一次亲政,慈禧从种种状态看来都有放权的趋势。无论是甲午的和与战很多时候都是光绪皇帝在前台,慈禧在幕后。而且,基本上在戊戌变法之前,光绪和慈禧两母子之间的关系还算融洽。不过,光绪皇帝本身的治国理政能力确实存在问题。包括在甲午战后,意图延请伊藤博文来中国做高参,还有在戊戌变法中的种种轻率行为,都显示出他在治国能力上存在欠缺。在慈禧第一次垂帘过程中,光绪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接掌政权,慈禧很可能就会想历代太后一样终老后宫。但可惜天不遂人愿,自光绪亲政之后,大事一件接一件,清朝积累了数十年的矛盾就在光绪帝亲政后爆发,可以说是时也命也。

慈禧太后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政治家,而政治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时刻都有自保的能力。慈禧退居颐和园后,朝廷中还有很多亲信大臣。比如在戊戌事变中自荣禄、袁世凯之下的各级大臣都对于慈禧太后忠心耿耿。所以,无论在什么时期,通过强力手段都是无法扳倒慈禧太后的。唯一的方式就是依靠时间消耗慈禧太后的光阴,同时与她保持良好的关系,才是唯一的道路。试想,如果没有戊戌变法,母子关系便不会破裂。慈禧更不会囚禁光绪帝,乃至于暗杀光绪帝。因而,光绪帝的一生实际上在戊戌事变中就已经结束了。


经典守望者


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光绪是扳不倒她的,因为慈禧太后有自己的旧势力和在朝廷的威望,她只给光绪一小部分权利,在刚亲政时,所批奏折都得经过慈禧太后过目,方能下放,后期权力逐渐放宽,但大的事情还需慈禧太后同意,从历史上看,到百日维新的时候,光绪帝的权利还不是很大,那时都不能和慈禧相太后抗衡,被囚瀛台,可见,扳倒慈禧太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孙立国


光绪是有机会扳倒慈禧的!而且机会不止一次!

一、第一次机会:慈禧归政,光绪亲政之时

1889年,慈禧太后归政于光绪,此时距离光绪在位已经过去了14年,对光绪来说,利用慈禧归政之时这是他扳倒慈禧的第一次机会。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看到了洋人坚船利炮的利害,在反思自己之后,开始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及武器制造,自上而下大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归政以后,光绪在洋务运动中表现不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建立了北洋水师,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支海军舰队,他代表着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成果,也代表着光绪的脸面!

然而,北洋水师只是昙花一现,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黄海海面,号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北洋水师的覆灭,洋务运动的失败虽然归咎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政治体制,但是当时的北洋水师实力还是与日本水师不相上下,可是它还是失败了,但是北洋水师哪些英魂却永远了也原谅不了光绪帝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甲午战争时,光绪已经亲政,本来用于给北洋水师购买军舰的军费也挪用给慈禧太后过寿。虽然这种荒谬的做法不完全归与光绪,但是这说明了光绪确实没有实权,他无能为力!

如果在亲政以后,他能够利用洋务运动壮大自己的实力,暗地里发展属于自己的军队,那完全有机会扳倒慈禧。

慈禧一等人属于守旧派势力,他虽然没有公开反对洋务运动,但并没有真正的去支持国家的发现,因此光绪可以从这点下手!

二、第二次机会,光绪“兵围颐和园”计划失,最有可能扳倒慈禧!

光绪帝亲政以后,虽然被慈禧把持的朝政,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寻求摆脱慈禧魔掌的时机。

作为皇帝他很想有一番作为,一国之君的他还是有点皇帝的抱负!

光绪喜欢西方的新鲜事物,他乐于学习国外的知识与政治,这一点与他的珍妃有相同之处,可能也是这个原因,珍妃遭报复被杀!

大家都知道戊戌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资本主义,维持清朝的统治!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变法势必会触及清朝旧势力贵族的利益,遭到这些守旧派势力的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势力大肆捕杀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壮烈牺牲,康梁出逃,光绪帝被慈禧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戊戌变法失败!

通过戊戌变法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光绪皇帝的无能。

本来,戊戌变法可能改变中国历史走向,改变光绪帝,但是光绪帝在变法中用人不当,变法过于急躁!

再加上,戊戌变法后,慈禧感觉光绪帝越来越不听自己的话,军国大事都可以自己决定了,许多守旧派官员也深感被冷落!

最重要的一点是,光绪把戊戌变法的重任最后交给了投机人物袁世凯,他指望他的新军为表达做后盾力量,然后袁世凯辜负了光绪,辜负了戊戌变法!

光绪接受了康有为与谭嗣同等人的密谋,计划于9月19日在颐和园发动兵变,逮捕慈禧。

康有为的这个计划甚好,如果成功可以除掉慈禧,光绪就可以真正的做一个皇帝。

但是这个计划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魄力的军事将领去执行。最后没有政治头脑的光绪选择了袁世凯!

当谭嗣同把这个计划告知袁世凯后,然而袁世凯是个投机分子,他却一扭头把此等机密大事泄露给了慈禧,3天后便遭到了慈禧的血腥报复!

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三、后记

不管光绪那个时期,他自己没有血腥,没魄力和胆量去做扳倒慈禧这件事,因此他虽然有机会但不可能成功的!


南山居史


光绪皇帝即 爱新觉罗·载湉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zǎi tián)(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光绪帝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掌控,未曾掌握实权。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葬于清西陵的崇陵。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让大家了解一下当时慈禧手中的朝政大权掌握情况:

其一、当时的总理衙门的大臣们,大都是慈禧一手提拔的亲信要员,她对他们都是了如指掌,而且,提拔的大臣们都会坚决支持和听从慈禧的差遣;

其二、当时的直隶总督荣禄相传是慈禧的老相好,荣禄掌管着京畿重地的军权,整个京畿地区势力范围都在他的直接绝对控制下;

其三、湖广总督张之洞、四川总督岑椿萱等一大批实力派地方大员也都是慈禧一手擢拔重用的,深受慈禧厚恩,因此,是慈禧的忠实拥戴者;

其四、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原有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坐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清朝的政治舞台后,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慈禧通过洋务运动将国家的财政以及工矿企业尽数收入囊中,从此,光绪帝便失去了财政权。

其五、在人事权方面,光绪帝只拥有一小部分,即三品一下的他可以做主,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必须由慈禧点头。康有为七次上书,也只得了个五品的小官,戊戌六君子最大的官是只有四品的谭嗣同、刘光第等四章京,相当于中央办公厅秘书。

其六、慈禧也是打着维护祖宗基业旗号的,并不说自己废掉了皇帝。戊戌变法后慈禧再次执政,但是每次上朝光绪还是坐在旁边议政的,八国联军侵华时的几次御前会议光绪都曾参加并反对向八国宣战。只不过每次下朝后,他就会被送往瀛台而失去人身自由。

综上所述,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军权、行政权、财政权、人事权,这样的皇帝能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皇帝吗?他只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傀儡皇帝,自保尚且困难,又何谈去掰倒慈禧呢?








价值投资思维智库


首先,光绪想要杀掉慈禧很难。慈禧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从她发生政变夺权到慈禧去世这二三十年之间,慈禧就是另一个武则天。清朝末期已经是四分五裂了。外国列强正虎视眈眈的盯着腐朽的清朝,清朝内部有各种农民起义和各怀鬼胎的权臣,但是清朝仍然能够维持清朝不被分裂,可见慈禧的能力和手段还是非常高明的。

光绪在众多平庸之辈中被慈禧选中。光绪是慈禧养大的。慈禧对于光绪的培训,就像今天的特种兵一样,慈禧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光绪对慈禧还是有感情的。慈禧作为一个政治家,为了扫除障碍,她可以不顾亲情。但是光绪却不能,因为他从小就非常懦弱和胆怯,这是常人无法理解的。虽然光绪没有权力,但如果他想要杀了慈禧,他有很多种方法。但是,他没有胆量,也没有任何理由要杀了慈禧。

慈禧能够篡权成功,她身边肯定有很多能人志士。反观光绪,慈禧本来就是一个阴谋家,光绪所玩儿的阴谋都是慈禧玩过的。

光绪想刺杀慈禧,可以说比登天还难。但作为大清的皇帝,他有权在大内招募死士,可以和慈禧太后拼死一搏。但是问题是:光绪杀掉慈禧之后要怎么办?

慈禧死了还有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曾国藩等慈禧的亲信,光绪能够压得住这些大臣吗?这些大臣能够饶了他吗?如果光绪真的那样做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就会提前发生。光绪在没有绝对把握下,去刺杀慈禧,那就是自掘坟墓。

有很多学者,为了贬低慈禧,故意将光绪的身价抬高。从历史上光绪的所作所为来看,就算没有慈禧,戊戌变法也不会成功,他不过是想通过戊戌变法的力量来掘取皇权罢了,他也不会建立君主立宪。

光绪作为大清封建王朝的皇帝,他和唐宋元明那些末代皇帝一样,无论他做什么,都无法改变清朝灭亡额事实。因为封建王朝的本质没有改变变,其他的都是空谈。


公元前


没有机会

无论从哪个角度,光绪都没有扳倒慈禧的机会,二者不是一个级别的。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原因:

原因一:光绪自身能力不足

光绪自身的能力就无法与慈禧相比,这体现在四个方面:

(光绪)

1.没有担当

这体现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朝战败。作为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加之甲午中日战争中,光绪也进行了一定的指挥,可以说,无论如何,光绪帝都应该承担有相应的责任。

然而,光绪不仅在签订《马关条约》时磨磨叽叽,最后更是索性撒手不管,把一堆烂摊子全部交给了李鸿章,而自己躲进了深宫。

可以说是相当没有担当,面对国家如此大的乱局。光绪居然就能撂挑子,所以凭这一点,说他没有担当一点都不为过。

2.没有决断能力,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这一点体现在光绪与康有为的交往中,作为一个皇帝,自己没有主见。完全是康有为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自己没有决断。

(康有为)

一个合格的皇帝,固然要听取臣子的意见,但绝不能让臣子牵着鼻子走。而很不幸,光绪帝对康有为几乎就是言听计从。居然就听信康有为,怀着一腔热血,迎着保守派的强大势力与保守派针尖对麦芒的对立了起来。

早知道,保守派的势力极其庞大,仅凭刚刚发展起来的维新派根本不肯定与之对抗。一个合格的皇帝应该是想着怎么与保守派斡旋。而不是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将底牌全部掀开。将矛盾全部摆在明面上。所以从一点来看,说光绪没有决断力,不为虚。

3.没有识人之明

这体现在光绪拿袁世凯当救命稻草这一点上。

一个亲政近十年的皇帝,手下居然没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居然没有自己的班子,反而去相信一个外臣。这一点比起他的祖辈,也就是康熙可是大大的不如。

康熙在鳌拜势力如此之强的时候,都能组建自己的班底,扳倒鳌拜。而光绪在面临相同情况的时候,居然只能依靠一个自己不怎么接触过的袁世凯。

二者一比较,凸显出光绪是有多么的悲哀。亲政多年,周围居然都没有一个可以真正帮到他的人。说他不识人,亦不为过。

4.没有政治格局

这一方面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从以上三点中也可见一斑。

尤其在其对待维新派上,其政治方面的幼稚更是表现了出来。

这些维新派虽然整天在皇宫和光绪皇帝对话,但是他们没有既没有金钱,又没有地方支持,特别是没有军事力量,所以失败是必然的。而光绪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而给予维新派相当的信任。

光绪皇帝总是做梦希望改革是大清王朝强盛起来,过分相信维新派,但是他忽略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力量,结果变法失败。

光绪希望改革,但他自身却从未深刻的理解改革,了解中国的政治形势。把改革看得过于简单。因此,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原因二:光绪没有强有力的帮手

1.掌握朝政的人反对

这一波真正掌握朝政大权的人,也就所谓的保守派。

保守派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光绪唱对台戏也就成了必然。

光绪没有争取到保守派的支持,自然就会成为保守派的敌人。

2.康有为靠不住

康有为名为想通过变法救中国,而事实上,康有为对权力的欲望,远过于他对变法的热衷。

也正是因为康有为对权力的渴望,在他对光绪的建议中,所想的,更多的是让自己以及变法派掌握朝政。也正是因此,造成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甚至连合作的可能都丧失。

另外,康有为所谓的变法思想,有很多都极为荒诞幼稚。

比如,早在戊戌变法开始之前,康有为预感中国即将在列强的侵略下灭亡,他“中夜屑涕,仰天痛哭,为免瓜分之祸,保中华之种族”,想出一个救世妙方:

“中国人满久矣,美及澳洲皆禁吾民往,又乱离迫至,遍考大地可以殖吾民者,惟巴西,经纬度与吾近,而地域数千里,亚马孙河贯之,肥饶衍沃,人民仅八百万,若吾迁民往,可以为新中国。”

依靠迁民到南美洲来保全中华民族,这样的想法竟然出自当时的维新派领袖。试想,这样的康有为,如何能靠得住?

3.袁世凯靠不住

这一点不用多说,光绪在紧要关头将身家性命托付给袁世凯,然而袁世凯转头出卖了了光绪。

从一点就可以看出袁世凯是多么不靠谱了。也反映出光绪没有识人之明。

(袁世凯)

原因三:对手,也就是慈禧实力太强

慈禧从咸丰皇帝时期就已经一定程度上参与政事。而咸丰去世后,更是与慈安一起,两宫并尊,垂帘听政。

在时间相当长的参政生涯中,慈禧太后磨炼出了极为丰富的政治经验。其手下也有像荣禄这样的亲信大臣。

而光绪不过亲政几年而已,慈禧的权势根本上并没有衰落。既然能归政给光绪,自然也能在让光绪还回来。

光绪一个只有理想,却没有实力的年轻皇帝,对上一个执政多年,权势极深的太后。自然,讨不到任何便宜。

(慈禧太后)

总之,从这三个原因来看,光绪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太可能扳倒慈禧。这限于他自身的种种缺点,以及慈禧的过于强大。

另外,即使光绪扳倒了慈禧,光绪自身的能力有限,想让他带领早已腐朽不堪的清王朝重见天日,也实在不现实。充其量,不过另外一个崇祯罢了。


我怕是个史人了


光绪即使扳倒了慈禧,又有何意义!最多让清苟延残喘几年而已。一个不合理的制度,需要的不是改良,而是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