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的"非典"疫情中,在前线采访的柴静,大家还记得吗?

网上看到"柴静去哪儿了"这个话题的时候,想起17年前那个在"非典"前线采访的姑娘。

那时候,27岁的柴静,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和7个非典病人面对面真实接触,其瘦弱身影和苍白的面容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17年前的

2013年柴静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引起热议,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

2014年,她从央视辞职。

2015年,柴静推出了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后来便没有了踪影。

她到底去了哪里?

01

柴静是谁?

"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这是柴静对自己名字的介绍。人如其名,清秀的脸庞,白皙的皮肤,清澈的眼睛,齐耳的短发,瘦弱的身材,安静的气质。然而,安静的外表下却是她不断突破自己、冲出舒适圈、探寻新闻调查背后真相的坚韧而倔强的灵魂。

17年前的

柴静1976年出生于山西临汾,父亲是位医生,母亲是位校长。

她4岁就和其他7、8岁的孩子一起进入了小学,15岁她考到长沙上大学,那一年,她做了第一个节目是——《另一种声音》。

19岁时,她创建了一个名叫《夜色温柔》的节目,用一颗真诚的心,打动了那些打电话来倾诉苦闷和烦恼的人和线外的听众。

17年前的

22岁时,升职做了综艺部副主任,成了湖南台最著名的主持人之一,事业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顶峰。

此时,她又辞职到北京广播学院学习,一边主持湖南的《新青年》,一边兼职《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业务逐渐驾轻就熟。

北广毕业后,她又入职央视《东方时空》节目。

2003年,《北京"非典"狙击战》播出,她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和7个非典病人面对面真实接触,其瘦弱身影和苍白的面容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非典"之后,柴静离开演播室,从主持人成为了一名调查记者。

17年前的

2006年起推出的《柴静两会观察》,11年已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品牌栏目。

调查做的多了,她不再轻易地对事件做出褒贬,只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执着于探究事实的细节和挖掘幕后真相,学会了宽容和体谅。

她坚信:

"除非亲身抵达,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努力发掘,否则就不可能认识事实真相。"

"做新闻要有笨拙的精神,不要不假思索,要对真相有洁癖。"

昔日的文艺女青年,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新闻斗士,永远独立地思考,永远与真相站在一起。

02

当初参加央视面试时,陈虻问柴静:"如果你来做新闻,你最关心什么?"

柴静回答说:"我关心新闻当中的人。"

陈虻在烟雾里眯着眼看了她一会儿:"你来吧。"

2003年的那场非典,至今都让人心惊胆战。

太多的未知,太多的不可控,让人恐慌、害怕。

然而,真正的非典是怎样的?真正的抗击非典的现场又是怎样的?真正的非典患者是怎样的?得了非典之后一系列的就医流程是怎样的?

"因为无知而大意"、"因为无知而恐惧"在国人心中形成了两个极端。

这种情况下,谁替大伙儿看一看?谁代大伙儿瞧一瞧?

柴静。

17年前的

非典现场,柴静和一个一个的人物对话,他们有医生、有护士,有病人、有家属,他们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让"非典"变得具体起来:

医护人员封闭隔离管理,下班不能回家,在规定的宿舍休息。

非典隔离病房中有一位护士,刚刚婚检,准备结婚,结果非典来了,一下子好长时间,新郎还在家里等着新娘回来结婚呢……

有一位患者,来的时候昏迷不醒,什么都不记得了,来了之后慢慢的好起来,在治疗期间,随着自己身体逐渐健康,渐渐的看透了一些东西,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还有一群医生护士,冲过他们,追到一辆消毒车前,大声地拍着引擎盖,绝望地哭……

一个病人被问,出院后最想干的是什么?病人哽咽说不出话,想干的事情太多了……

《北京"非典"狙击战》播出之后,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个名字——柴静,记住了这个文静、瘦弱的《新闻调查》出境记者。

17年前的

03

柴静曾说:“真正的调查报道就是探寻未知的过程,是不断遇到障碍、克服障碍的过程。没有未知就没有调查。调查是以已知为起点的,不需要还原已知,而是探寻未知是什么。”

2015年,在央视辞职后的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这个演讲式的纪录片是关于雾霾的。

促使她展开调查的原因是,女儿还没有出世便患有肿瘤,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

柴静说:

这是一位母亲对生命的呐喊。

这部纪录片一播出就引发了全民关注,可6天的时间,就被下架了。

自那以后,她就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17年前的

柴静曾说: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不轻易评价别人,是一个人的美德。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

柴静,去哪儿了?

也许她在某个地方过着自己舒适的生活,也许她还在某个地方继续战斗着,也许……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

不管她在哪里,不管她在做什么,她一直是我们心中那个战斗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