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戒中心到豫章书院,伤害孩子的是父母还是游戏

近日,一则“临沂网戒中心十三号室”视频在微博上传播开来,瞬间登上了微博热搜,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从网戒中心到豫章书院,伤害孩子的是父母还是游戏

从网戒中心到豫章书院,伤害孩子的是父母还是游戏

其实说起网戒中心大家一定第一时间想到杨永信,但是近日“临沂网戒中心十三号室”的视频(已被河蟹)让“戒网中心”一词又成了关注的焦点。

从网戒中心到豫章书院,伤害孩子的是父母还是游戏

视频中可以清晰地听到视频中的孩子撕心裂肺哭着喊妈妈,哀嚎声越来越大,之后传来了非常激烈的“砰砰砰”的声音,我们都无法想象那孩子经历了怎样遭遇。

从网戒中心到豫章书院,伤害孩子的是父母还是游戏

根据拍摄这条视频微博博主@IADSER龙徒的爆料,所谓“十三号”是“临沂网戒里折磨人的一个房间”,平时堵得很死,密封效果惊人。拍视频时窗户开着。而他拍视频之前,在楼道里遇到一个跟同期的盟友。该盟友一进门,门还没关严实,他就急着跟看门的家长说有人来了。视频发微博之后,就有个女护士把窗子拉上了。

从网戒中心到豫章书院,伤害孩子的是父母还是游戏

该博主表示,进过十三号室的人都惊讶于它的隔音效果。但也有例外。十三号只有一扇窗,窗外是一片空旷的场地,再远点是居民楼。“我拍那视频的时候,场地里很多人,但都对这种惨叫充耳不闻。”

网友们评论道:“视频中孩子的惨叫听的让人心里不是滋味,都8102年了,为什么还有这种事?是谁给他们的权利对孩子使用酷刑?

我们知道,孩子们在青春期的叛逆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沟通,痴迷于网络更是跟家庭环境、校园氛围、社会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听话”选择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仅给他们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让他们失去了自我、成了真正的只会“听话”的木偶。

关于此事,央视记者柴静也曾做过调查。

在柴静的采访里,她问这些父母,为什么会把孩子送进来呢?他们说,自己逼不得已,有这样的孩子,想死的心都有了。

柴静又问,即使这个治疗里有暴力,你们也可以接受吗?他们说,可以接受,通过暴力就可以救孩子一命。

柴静指出,在这个治疗中心里,电击是最核心的一个环节。

他们说,我们不认同,电击是最小的一个环节,最主要的环节是心理大课堂。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里的孩子变得不再信任任何人,就连自己的父母,也成为了随时让自己陷入危险的一员。

父母们根本不清楚“电击”对孩子来说,究竟是一种何等痛苦和恐怖的存在,甚至还有家长主动要求杨永信对自己的孩子施行“专场治疗”。

他们只看到了孩子的顽劣和不堪,只看到了孩子的哭泣和懦弱,却看不懂他们背后的无助和绝望。

他们把孩子送进来的原因很多,因为他们爱打游戏、同性恋、晚婚、自卑自闭、自慰频繁,甚至还有高考志愿违背了父母意愿的。

家长是多么无奈啊,孩子是多么卑劣啊,但为什么原因永远只出在孩子身上?

柴静最后在大讲堂上问了在座家长几个问题:

曾经对孩子使用过暴力,因为自己太忙而不顾及孩子的,常用言语刺伤过孩子的,不懂得怎么跟孩子沟通的,认为孩子属于自己,可以随意支配的,请举手。

每个问题后,在场的父母几乎都举了手。

接着,柴静又反问了孩子几个问题:

在你们以往的想法当中,是否认为父母不爱你们,认为自己在家庭中很孤独,认为父母太忙而不顾及自己,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以及非常想跟父母沟通,非常想要爱的。

而孩子的回答,也同样是密密麻麻举起的双手。

这些手,是杀死每个孩子的凶手。

不难看出,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教育与关爱的缺失是导致孩子误入歧途的主要原因。这些家长平时不关心教导,却愿意把孩子送来电击治疗,这种速成的方法真的奏效吗?确实效果显著,但那还是你的孩子吗?家长们是杨永信的坚定的拥护者,可是孩子们的权益谁来保护呢?

“一想到为人父母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