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别人对我太好,是缺乏什么品质?怎么改正?

柳双龙


缺安全感,怕以后对方对不好了我会接受不了,我会伤心难过会哭。所以我乖乖呆在家不出门,尤其是是这期间。天天睡衣而还不梳头。[捂脸]



2020事事如意幸福安康


产生题主的这种心理现象可能有三种原因:

(1)害怕亏欠

别人对自己很好,自己会觉得很窘迫,会觉得自己亏欠对方,担心自己能力有限,不想回报或者没有办法报答对方。

比如,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一直都是给予别人帮助的那个人,从来没有奢求别人一定要平等的回馈给我们,更别说我们成为受助者了。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会让我们不知所措,会让我们感到不安,别人给予我们一点好处我们都想立刻回报对方,这时候别人对自己太好,自己会心神不安,否则自己的良心会把自己逼疯。

(2)害怕失去

当我们知道有一个人对自己特别好,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受他的这份好意,我们其实都是很开心的,但是开心的同时我们又在担心,我们担心自己可能不能够维持这段关系,担心自己可能会做一些事让对方难过。

比如就像我们的父母,我们都会担心总有一天会失去他们,会失去他们的爱。同样,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同事也会面临分别,我们担心那一天的到来。

(3)担心对方别有所图

在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案例都是一些阴险狡诈的人假装对一个人好,提供竭尽所能的关心和帮助,实则是别有所图。我们担心这样的事情会发生会发生自己的头上,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变得非常警惕,以至于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对自己好的人。

那么我们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1)相信自己值得“这份好”

有时候我们去帮助别人,并没有想着一定要获得回报,我们的可能想的很简单,他值得帮助。我们自己也是一样,别人对自己的好的时候,他(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己值得,我们值得接受正当的馈赠。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却一在拒绝,我想这才是亏欠对方吧。

(2)享受“此时此刻”

我们可能会有一些自卑,产生一些不配感,担心自己得到的总有一天会失去。这种担忧没问题,确实会这样,所有的东西都会消失掉,我们人类也早晚会消失掉,但是尽管事实这么“残酷”,影响我们去过好每一天吗?当然不影响!同样,与其每天活在对未来的担忧中,不如去活在当下。

(3)进行善恶的判断

我们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年的社会生存经验早就让我们能够对是非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如果别人图谋不轨,我们是能够感受到的。

(4)做自己就好

有时候面对别人的馈赠,特别是我们还不能够很好地接受这种馈赠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不知所措,甚至会做出我们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事:我们会特别崇拜对方,支持对方,甚至我们会打听对方喜欢和什么样的人相处,我们也朝着对方的期待去做“不真实的自己“。其实完全没必要,我们就做自己就好。


欧文亚隆小迷弟


害怕别人对自己太好,是不想跟别人有过深交往,根源是怕麻烦和牵扯。这种一感到不对劲就想马上断绝来往,掉头就跑的架势很像受过惊吓的小动物。而这样的人常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情感上受过伤害

有些人因为对父母或朋友失望,潜意识里决心要与人维持距离,什么时候不想跟他们有来往了,就可以断得干干净净。

有心理学家说过,中国人所受到的语言暴力80%以上都是来自父母。



看过一个纪录片,一个女孩子在家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温暖,她更喜欢跟朋友待在一起。因为晚归,她被父母辱骂,扇耳光,让她滚,去死。等她真的要出门,父亲又冲上来连扇她几个耳光,她的尊严被父母扔在脚下踩。她不顾一切冲出家门,直接跳了河!


父亲马上去把她救了上来,又说,“如果女儿死了,自己活着也没意思了!”

心里有爱,却偏要带来伤害!

这样畸形的关系下成长起来的人,会形成一种认知,只有跟人没有亲密关系就不会受伤害,所有他们不跟任何人有深度交往,自己带着心里的伤痕过余生。



2. 不喜欢亏欠别人

百人百脾性,有的人喜欢把人情来往都放在称上称量。日常收了礼物就要马上回礼,就怕占了别人便宜。这样的人自己往往没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有什么不妥,这种行事风格跟家教有很大关系。

老一辈的人讲究做人要有风骨,不可贪小便宜,让人瞧不起。矫枉过正就成了,要频繁还礼。


我的几个女性朋友都是这样的人,如果她觉得占了你的便宜,一定会当场道谢,然后找机会还回来。我买到了不错的大米,想着也送给她尝尝,结果她一收到,就马上寄了好茶叶来。

君子之交淡如水,凡事都要清清楚楚,也不是什么错。

自己是这样的人也不要觉得自己不正常,人和人本来就不是一样的,互相尊重就好。


钟十一


害怕,是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对自己好,自我否定。所以别人一对自己好,就会排斥、惶恐,拼了命一般的回馈来减少自己的亏欠感,是不自信、缺乏自我的表现。一般宁愿自己受伤,也不会去伤害别人,不懂得保护自己。

要改变就是要培养自信,培塑自我,人这一辈子就是自己成全自己的过程。

结语:要自信,争上游。


燊思语


这是一种畏惧和自卑的心理,你不敢接受别人的好,就像难以承担他们的好在你身上带来的责任,或者是你太自卑畏惧,怕他们给你的好突然消失。其实你心里也是很想去爱很想得到别人的关心是吧~不要害怕,人生在世只有一铭心刻骨,恐怕临死之时都无可留恋了呢。你要坚强要勇敢,要敢于接受别人的爱也敢于为别人付出,这样你会更多的体会到活着,活在人群中的快乐呢,加油吧。


用户2800671892069


看到这一个问题:“为什么别人对我好,我会不自在,会害怕?”刚看到这个问题,就被吸引住了。还有人说“别人给自己一个红包,我恨不得要给两个回去才会安心。”(这也是心理因素)

其实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翻译成很多表达方式,比如:为什么我得到一样东西之后会焦虑?或者为什么我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之后会不安?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来访者对于开口表达自己的需要,感到非常焦虑,总觉得自己的需要给别人带来了负担。

也有一些来访者,一旦感觉到咨询师或生活中其他人对自己很好,就会有一种不自在的感觉,有时候甚至会有罪恶感,仿佛自己不值得拥有那些好东西一般。

这两天,跟6岁的小侄女呆在一起,发生了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因为玩具的事情,她和表妹争执起来,都拉着那个玩具不松手,小侄女坚持对小表妹说:“你家里也有一个,我妈妈买了三个,有一个是送给你的。”

小表妹也坚持说“我家里没有”。听到这里小侄女很伤心地哭了起来,表妹也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赶紧过去哄她,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妈妈本来买了三个,说要送给表妹一个。如果表妹家没有,妈妈一定会让我把我的送给她的!”

我不禁心疼起她来。

我心疼小侄女,因为我太了解她妈妈了,如果小表妹问自己能不能把这个玩具带回家,小侄女的妈妈一定会让她把玩具让给表妹的。

在妈妈心里,助人为乐、照顾别人的需求是一种美德,她希望把这些美德教育给她的孩子。

所以,在回答“为什么别人对我好,我会不自在”这个问题时,有部分其实是我们的集体文化带来的影响:我们的文化过去推崇的“奉献精神”,宣扬某某为了他人利益不顾自己利益等等做法。

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己的需要去满足别人的需要,是一件非常高尚的事情。

久而久之,在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中,满足自己,渐渐变成了一种“自私”的事情。

03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这种“需要照顾别人的需求,不要总是要这要那”的观念告诉给孩子,时间一久,孩子容易形成“我不值得别人太多关注,不值得对我好”等的心理。

因此在一旦感受到别人的更多关注或好意时,会感觉很有压力,甚至觉得“不自在”、无所适从等。

另外,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别人对自己好,自己就不自在/害怕。可能有这样的原因:潜意识里很担心,接受了别人的好之后,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回报,而如果不回报,关系就会受到影响。



另类感觉


是怕别人对我太好,我无力回报,会对我失望,总是会感觉亏欠别人的,心里总是怕对别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的,所以别过份的好



广百南卓


1、要少一点联想。敏感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爱联想,想的越多,越觉得是有很多事情很让人难受。而实际上生活中你能够联想的事情太多了,少想点,该干啥干啥,就事论事也挺好。

2、不要太关注细节。比如别人的表情,别人说话的方法,这些细节尽量的少去关注,你只关注,这件事情进展到什么程度,你需要再做哪些努力就可以了,关注的细节越多,你受影响也会更多。

3、尽量的放下自己。凡是敏感的人,会对生命的思考格外多,总是想生命的意义还有社会责任等等,其实这样的人生活的很累,总是想弄清楚一些问题,而实际上,这个世界是弄不清楚的,所以,多行动少追究。

4、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完美主义者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总是想多做一些,总怕自己活的不精彩,这样的要求会导致自己很敏感,总是用外界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就怕别人说不好,所以,凡是不要太完美,对自己要求也别太严格,内心就会少纠结


霞姐衣美馆


害怕别人对自己好是因为小时候的教育缺失,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正确的关爱和呵护,导致长大了也不敢接受别人对自己太好,一味地以卑微的姿态存在,尤其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导致了别人对自己越好,自己越不自在!改变这种状态只有自己从不自信的心境里走出来变得更加优秀,学会爱自己和接纳自己。


ly小久久


别人对你好说明你人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