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肝癌的检查,甲胎蛋白指标有多大的意义?

skysky栋栋栋


肝癌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确诊时间较晚,治疗效果差,导致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对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尤为关键。研究表明,肝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病理学、影像学及组织活检对肝细胞肝癌进行确诊,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等用于肝癌的辅助诊断。对于肝癌的检查,甲胎蛋白指标有多大的意义?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什么是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甲种胎儿蛋白的简称,是一种糖类蛋白质,主要由胚胎肝细胞所产生,但卵巢囊细胞及胃肠道上皮细胞也可产生。在胎儿出生之后,便不再继续产生,所以,应该除孕妇和新生儿之外,人体内不应有甲胎蛋白的存在。1964年就有人发现肝癌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查得到甲胎蛋白,以后的研究使人们知道肝细胞癌变之后会恢复产生甲胎蛋白的功能,如血中查到一定数量的甲胎蛋白应当考虑有患肝癌的可能性。

甲胎蛋白指标对于肝癌的检查有多大的意义?

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已被医学界公认,其水平变化与是否患原发性肝癌具有高度相关性,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合适的标志物,在肝癌患者中通常作为首选的血清学指标。当甲胎蛋白含量大于400μg/L时,应当考虑患者患原发性肝癌的可能。

目前认为甲胎蛋白检测对于肝癌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监测复发等价值,可使50%到80%左右的肝癌患者得到诊断,其可靠性仅次于病理学检查,使肝癌早期患者的发现率显著提高。

但是目前认为肝癌患者中约有10%~20%甲胎蛋白可为正常(转移性肝癌细胞和原发性胆管细胞型肝癌细胞都不会产生甲胎蛋白),并且不能因甲胎蛋白正常而否认这些类型的肝癌。另一方面,甲胎蛋白也可能出现假阳性,用作诊断依据时应排除肝炎和肝硬化、胚胎源性肿瘤、其他癌症等的假阳性干扰。

因此,单一依据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来确诊肝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肝癌的确诊最好结合影像学诊断(B超、CT等)和病理学检查等共同确定。


药师方健


你好,作为一名医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我们健康的癌症,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全世界每年新发的肝癌,有一半左右都发生在中国。肝癌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只有12%左右,肝癌只有在早期发现,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手段。

对于慢性乙肝,丙肝,长期喝酒,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都是肝癌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体检,及早的发现肝癌。做过体检的都知道,每次去检查,医院的医生都会给你抽血查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什么?

甲胎蛋白的英文为AFP,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由胎儿的肝脏和卵黄囊分泌。所以,成年人的体内,甲胎蛋白含量是非常低的。AFP升高可见于妊娠期,性腺来源的肿瘤,有慢性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患者,AFP都会升高。

甲胎蛋白多高可以诊断肝癌

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外周血中甲胎蛋白≥400μg/L,同时可以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性腺来源的肿瘤,那么,你罹患肝癌的可能性很大,还需要结合患者的肝脏彩超,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AFP升高同时有一种影像学检查符合肝癌的表现,就可以临床诊断肝癌。

肝癌是少数几个可以临床诊断的肝癌,而不需要取活检,不需要病理诊断的癌症。但是,甲胎蛋白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只有70%左右的肝癌,甲胎蛋白会升高,还有30%的肝癌,甲胎蛋白是正常的。

甲胎蛋白还可以评估严重程度

患者首次就诊的时候,血清中 甲胎蛋白的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及范围有关系,有一些研究显示,肿瘤直径越大,甲胎蛋白的水平越高,肿瘤直径超过5厘米,甲胎蛋白的水平可以增加至1000以上。

肝癌患者,经过手术,介入,射频消融,靶向治疗等方式治疗之后,如果治疗有效果,甲胎蛋白会不断地下降,如果手术将肝癌完全切除了,那么甲胎蛋白水平应该会降至正常。

术后不断监测甲胎蛋白水平,如果甲胎蛋白水平不断下降,逐渐降至正常,说明手术很成功。如果经过短暂的下降,甲胎蛋白又上升了,说明治疗效果很差,肿瘤复发了或者没有切除干净。

判断预后

有一些研究显示,甲胎蛋白水平是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与诊断时甲胎蛋白小于200的患者效果比,甲胎蛋白大于10000的患者,生存期明显更短。

用于随访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肝癌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医生需要定期监测甲胎蛋白水平,判断治疗效果,同时监测肿瘤有没有复发或者转移。术后的每一次随访,都需要抽血查甲胎蛋白。


普外科曾医生


甲胎蛋白作为肝癌特异性较强的一种肿瘤标记物,是很多体检项目以及肝癌确诊患者的必查项目。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这种蛋白在胎儿出生以后两周左右就会迅速下降,正常人血液中只有微量的甲胎蛋白,但在肝癌患者中,有60%以上的患者会伴随出现这项指标的升高,所以临床上常常根据甲胎蛋白的检测结果,协助判断肝癌的诊断,或者是根据这项数值的升高或下降,作为肝癌治疗后疗效判定的参考依据。

如果甲胎蛋白的数值超过400ug/L,同时肝脏的核磁或CT符合肝癌的特征,二者同时具备时,可以作出肝癌的临床诊断。

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并不会出现甲胎蛋白的升高,也就是说甲胎蛋白正常并不意味着不会有肝癌,这时,如果肝脏的影像检查发现肝内有肿瘤病灶,就需要做肝穿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病理也是肝癌诊断的金标准。

所以,甲胎蛋白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辅助参考依据,需要根据肝脏的CT或核磁,综合判定。


深蓝医生


肝癌可以说是目前消化道肿瘤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大,肝癌的发病率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而肝癌因为起病隐匿,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很多肝癌患者确诊的时候已经是晚期或者出现远端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导致治疗难度也加大了。那么,如果能进展确诊肝癌,也可以为肝癌患者延长生存期和生活治疗。确诊肝癌的指标有哪些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我们都知道肝癌的发病和肝炎病毒的感染有着莫大的关系,50%的患者有肝炎病史,所以,有肝炎的人群尤其需要注意,防止病情严重和加重,以免导致引起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而在常规体检和肝脏疾病的检查中,都脱离不了一项检查指标,也就甲胎蛋白(AFP),如果这项指标升高了,一定要注意了,它是确诊肝癌的指标重要的一项,对于我们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AFP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它来自胚胎的肝细胞和卵黄囊,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就从血液中消失了。血清AFP是确诊肝癌的指标中重要指标和特异性最强的肿瘤标记物,国内常用于肝癌的普查、早期诊断、术后监测和随访。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μg/L,如果这个指标的持续升高,则是提示肝癌的危险因素。对于AFP≥400μg/L超过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也可以结合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等异常增高,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癌和活动性肝病,应该高度怀疑肝癌。

当AFP低度升高的患者,应作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如果AFP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如彩超、CT或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必要时还要肝穿刺以取得细胞学的诊断。

肝癌的指标中血清AFP的检测有很重要的意义,另外,对于疾病的确诊,也不能仅仅凭血检指标的升高而判定,还需要综合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制定治疗方案,积极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美中嘉和肿瘤科普


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的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肿瘤,它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我们说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片排名第三,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平均有25万人死于肝癌,而我国占有其中的45%。

对于肝癌的筛查非常重要,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肝癌的早期诊断手段有很多,其中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

甲胎蛋白全程为甲种胎儿球蛋白,简称甲胎蛋白,是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球蛋白,胎儿出生后不仅即逐渐消失,成人有肝脏合成,但是合成量极低。当肝细胞发生癌变的时候,细胞中合成AFP的基因又重新激活,以至于在血液中检测出的AFP升高。所以对肝癌来说,血清甲胎蛋白(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

诊断标准:AFP≥400μg/L,排除慢性或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怀孕等。AFP低度升高者,应作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约30%的肝癌病人AFP水平正常,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其它常用的肝癌诊断分子标志物:包括α-L-岩藻苷酶、异常凝血酶原等。

那么除了肝癌是AFP升高,妊娠、胚胎癌比如睾丸癌、卵巢癌和极少数胃、胰、胆管、结肠直肠癌是也可以升高,但升高的程度都没有肝癌高。


健康浩声音


我国是癌症的高发区,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在逐渐的升高,肝癌因其进展较快,死亡率很高。在临床中,对于怀疑患有肝癌的患者,必定会给予化验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一种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属于一种糖蛋白,这种糖蛋白主要由胚胎的肝细胞产生,当胎儿出生后就很快下降,成人体内含量极少,但是一些孕妇化验甲胎蛋白会阳性,这是由于胎儿发育的影响。

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癌的特异性指标,对于早期肝癌的诊断意义很大,但也不是只要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可以诊断肝癌。由于甲胎蛋白是由未分化的肝细胞分泌的,所以在正常的成人中,甲胎蛋白的含量是很低,但是当肝癌发生的时候,由于肝癌中的癌细胞就是未分化的肝细胞,所以其可以释放出大量的甲胎蛋白,可以用于肝癌的诊断。甲胎蛋白的出现要早于肝癌,所以在肝癌的早期,癌灶的体积很小不能被肝脏彩超发现时,那么甲胎蛋白的化验就意义重大,可以发现早癌肝癌,为肝癌的治疗赢得了时间,一般早期发现的肝癌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但是对于一些肝炎、肝硬化及一些消化道肿瘤的患者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升高,但是其升高的程度较小,肝炎、肝硬化患者在甲胎蛋白升高的同时,常常合并转氨酶的升高,而且当肝炎、肝硬化病情好转后,甲胎蛋白也会相应的下降,所以要注意鉴别,不能认为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是肝癌。除了甲胎蛋白之外,诊断肝癌还可以通过彩超、核磁等检查,肝脏穿刺行病理活检是诊断肝癌的金标准。在临床中,对于肝癌的诊断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辅助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的,不能单单只看甲胎蛋白的指标来诊断肝癌。

本期答主:韩文莉,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甲胎蛋白增高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

平时经常遇到一些病人拿着CT片子来找医生看病,想必很多网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假如CT可见肝脏肿物,职业的敏感性让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病人有没有乙肝甲胎蛋白高不高?”,如果甲胎蛋白高及患有乙肝,十有八九肝肿物就是肝细胞肝癌了。


甲胎蛋白(AFP),是胚胎时期肝脏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是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约为70%。若AFP≥400ug/L,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

一、最常见的情况:发现甲胎蛋白增高,进一步检查发现肝癌。

这个病人为男性,49岁,因发现AFP增高就诊我院,当时AFP:581.2ug/L,进一步查增强CT提示:肝IV段包膜下肿物,结合患者有乙肝小三阳病史,手术前就基本确诊肝细胞肝癌了,手术后的病理检查进一步确定诊断,因为属于非常早期的肝癌,治疗效果很不错。

二、少见的情况:甲胎蛋白增高,不一定是肝癌引起的。

一些疾病会导致甲胎蛋白增高,比如说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瘤,所以,不要一发现甲胎蛋白增高就惊恐,进一步行彩超或是CT甚至磁共振检查明确原因。

三、少数情况下,肝癌病人的甲胎蛋白不一定高。约30%肝癌病人AFP不升高。

这个病人已经确诊肝癌并且做了手术,但术前的抽血检查AFP并不高。

四、既然如此,凭什么还要检查AFP?

AFP增高,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而不是其他癌症,而其他肿瘤标志物,比如说癌胚抗原(CEA)增高,可能是胃癌、肠癌、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等,所以,AFP对于肝癌的指向性远远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对于某个肿瘤的指向性。

肝癌之所以被称为“癌症之王”,根本原因不在于无法治疗,恰恰相反,肝癌的治疗方法尤其多,但因为肝癌很难发现,有了腹痛的时候,肝癌往往已经是中晚期了,治疗效果不佳,这才是肝癌被称为“癌症之王”的原因,所以,任何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的检查均是值得的,虽然肝癌不一定会有甲胎蛋白增高,但甲胎蛋白增高往往能早期发现肝癌,或可挽救一命甚至一个家庭。


头号在线医生


意义非常重大,如甲胎蛋白大于200持续1个月或大于400诊断为肝癌的准确率在70-90%左右,如结合影像学如CT 明显的强化,合并乙肝、丙肝等肝脏病史,则可临床诊断肝癌,准确率在98%左右。我们在门诊对于乙肝或者丙肝等肝病病人花20元作此项检查,如升高再作CT,很难见到一个漏诊的。非常准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