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有哪些演义里被抹黑,正史里却很牛的人物?

影视国漫堂


三国中被抹黑最明显的,我觉得应该是周郎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此句写尽了周瑜的雄才伟略才略和英姿气度,雄浑苍凉,大气磅礴,这才是东吴大都督的气质。

周瑜自幼和孙策交好,年少时更是雄姿英发,才能绝伦,跟随着孙策东征西讨,助其开疆扩土。建安四年,孙策起兵攻打荆州,此时的周瑜任“中护军”兼“江夏太守”,十二月周瑜攻破皖城,接着又进攻寻阳,大败刘勋,第二年春,随军征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庐陵等郡,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江东的千秋基业立下了赫赫功劳,孙策称赞道:“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君臣感情日深,这时的周瑜才二十五六,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周瑜声望真正达到巅峰,威震华夏的是“赤壁之战”,此战奠定了东吴三分天下的局势,曹操都无力挽回。孙策遇刺身亡后,孙权接过江东重任,管理军国大事,而孙权也不负众人所望,择贤纳士,励精图治,统御六郡,东吴在他的治理下,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百姓安居乐业。建安十一年,周瑜率兵讨伐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敌万人,而后又平定黄祖之乱,收揽了甘宁大将。建安十三年,曹操举兵南下,八十万大军威压东吴边境,刀锋直指孙权,其一统南方的野心暴露无遗。生死存亡之际,周瑜力排众议,喝退主和派,冷静分析敌我间的形势,周瑜认为:首先,曹军远道而来,兵马疲软,粮草不济,北方人更是不适应南方的气候,水土不服;其次,北方士兵马战、步战很强,但是水战不堪一击,东吴多江河湖泊,占据了地利;最后,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使其不敢背水一战。

不得不说,周瑜的战略眼光很老道、很锐利,那种临危不乱,遇敌不惊的大将风范,实在令人倾佩。真正想出火烧连环船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三国演义里把周瑜写成了心胸狭隘之人,处处算计诸葛亮,想要胜其一筹。事实上相反,周瑜是个心胸开阔之人,像鲁肃、吕蒙、甘宁这些人才,哪个不是他带过来引荐给孙权重用的?他岂是妒忌贤才、刚愎自用之人,周瑜为国尽心竭力,为民鞠躬尽瘁,对待君主恭敬有礼,对待属下更是随和亲切,完全不输诸葛亮。

赤壁之战后,周瑜又建议孙权软禁刘备,然后计划带兵出征益州,拿下汉中,和曹操一南一北平分天下,再视机而动,蚕食吞并北魏。周瑜之谋不可谓不深远呀,可惜,他在行至江陵巴丘时,突然病卒,一代儒将就此陨落,后面才有了刘备夺汉中的好戏。


文化百说


三国里,有一个人一直被误解,甚至在后世当中一直当做失败的典型。这个被黑的最惨的人就是——廖化。

为何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前锋”。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是否蜀汉无人,廖化才有资格披挂上前锋的战袍?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我们都误解了这句话,同时也误解了真实的廖化。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廖化在历史当中的记载并不太多,毕竟作为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的历史中有太多可圈可点的猛人,在这些强人面前,廖化自然分量不够。但是,这并非说明他实力不济,而只是没有那些人更加光辉耀眼而已。

廖化原本落草为寇,后来因为寨主抢掠了刘备的夫人准备纳为己用,和大寨主杜远闹翻。一怒之下救了两位夫人后投靠了蜀汉阵营。从此,对蜀汉是忠心耿耿。哪怕是为敌军所俘,依旧是跋涉千山万水,回到蜀营。

廖化亦可算的上文韬武略。

他曾经在关羽主政荆州的时候担任其主薄,也就是出谋划策的角色,属于智囊团中的一员。要知道,关羽作为蜀汉集团仅次于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能辅佐他治理荆州,就足以说明其才干。

另外,公元219年,关羽伐魏,担任前锋的就是廖化。而公元238年,廖化率兵攻打曹军,在两路军马的夹击之下,斩广魏太守于马下,立下了赫赫功劳。

而蜀汉建立之后,随着刘备拼杀出来的大将接二连三去世,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此时年纪老迈的廖化顶着古稀的高龄,不得不重新披上前锋的战袍,为蜀汉奋战。

这才有了那句世人皆知的名言。然而,这句话却道出了一员老将的悲凉,并非是如大家所想,廖化百无一用。


Crazy历史


徐荣,绝对就是徐荣,徐荣是被黑的最惨的没有之一。因为像魏延、周瑜、孙坚等这些在演义中确实被抹黑,但是虽然抹黑这些人基本事迹都在,而且演义中的表现其实不赖,也都是优秀人才,而演义中的徐荣直接就是一个三流废将,属于连黄盖、丁奉这种都可以吊打的存在,历史上很厉害的徐荣硬生生成了出场就被杀的路人甲。

演义中的徐荣

演义中的徐荣是以董卓的部将存在的,是个最普通的酱油角色,很敷衍,篇幅都不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那六个龙套多。

演义中徐荣之死:曹操被董卓大军击败,徐荣追杀曹操,危急时刻,夏侯惇赶到仅数合便将徐荣刺死。

数合就被夏侯惇刺死了,你说徐荣是啥定位?三流武将里面都算渣将。

其实演义中董卓的将领都写得很谜,比如胡轸明明是董卓的大将,胡轸带领大军讨伐孙坚的时候吕布还只是胡轸的副帅,而华雄只是胡轸属下众多部将之一。结果演义中胡轸成了华雄副将,而且干脆斗不数合被程普刺中死于马下,也成了路人。

当然演义和历史要分开,演义中的徐荣太普通,读书粗的人估计都想不起还有这么一个角色。

历史中的牛人徐荣

徐荣,东汉末年的一个优秀统帅,担任过董卓的中郎将,在关东群雄讨伐董卓的时候表现优秀,曾经连续击败过孙坚和曹操。

一败孙坚:群雄反董,孙坚的部队就是先锋,一路攻略所向无前,于是董卓便派遣徐荣率军与孙坚作战,结果徐荣和孙坚在梁这个地方相遇,徐荣大破孙坚,孙坚败逃,而颍川太守李旻被俘虏,徐荣战后将李旻和战俘全部烹杀,手段残忍。

二败孙坚:战败后的孙坚在梁东一带休整,渐渐恢复了力量,徐荣本着痛打落水狗的原则追击孙坚到梁东,结果孙坚再次大败,逃到了阳人城。不过到阳人城后,董卓派胡轸带领五千人马去讨伐,吕布为副帅、华雄为部督,孙坚这次可算是打赢了,胡轸、吕布败逃,华雄被杀。

大败曹操:公元190年,各路诸侯会盟推举袁绍为盟主,举兵聚义,誓言消灭董卓。战争前期,同盟军虽然连克汜水,虎牢,占据洛阳,但由于内部各自为战,争权夺利,各路人马停滞不前,坐观成败。当时还很忠于汉室的曹操自己带兵五千前往追击董卓,结果曹操和徐荣军队相遇,双方正面展开大战,曹军大败,曹操的战马也被射死,多亏从弟曹洪将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曹操才得以逃脱,而曹操带去的五千人马大部分都折损了。

徐荣两次击败江东猛虎孙坚,大败曹操。现在不少人将徐荣获胜解释为兵力优势,其实是错误的,历史上董卓的部队并不多,董卓派大都护胡轸讨伐孙坚时也不过五千人马,而且当时封了侯的吕布才是这五千人的副帅,官位比胡轸、吕布都低的徐荣能带多少人马?

徐荣击败孙坚、曹操兵力不可能占优,靠的就是优秀的统兵能力。

历史上徐荣之死

徐荣死得比较憋屈,徐荣本来就不是西凉人,史料记载是辽东襄平人,所以虽然勇猛但不属于董卓嫡系。

董卓死后,徐荣不是西凉人,所以被王允信任,西凉旧将原本地位在徐荣之下的胡轸成了徐荣手下,但是徐荣统率的部队大都是西凉兵,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之时,徐荣与李傕、郭汜交战,结果一交战胡轸带领部队投降,徐荣战死。

徐荣是个很优秀的名将,可惜未遇明主,才华没有尽展而死,很可惜。


我家的猫叫皮蛋


前面的大部分回答都提到了周瑜,曹操和鲁肃。这的确是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最惨的三个人,我就不再重复了。不过除了这三人以外,也还有一些被黑的很惨的人物。

1.蒋干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在三国演义里赤壁之战时,表现的像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超级大白痴。 其实,正史中的他是个风流名士,并不是个白痴。曹操南征,强征蒋干入他的幕府,随后又命他去劝降周瑜。蒋干明知周瑜不是可以以名利言语打动的人,但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方面是因为寄人篱下,不得不为之,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被称当世名士的周瑜进行近距离的观察。 周瑜确实是如演中所写的,一听蒋干来访,就知道了他的来意。便带着蒋干巡营一周,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志愿。蒋干在整个过程中,也都只是"但笑而不语\

来吃土豆吧


我说一个。

此人在《三国演义》中出场一次,结果刚一出场,就被诸葛亮一阵怒骂,活活骂死了。

这个人就是王朗。


曹真迎战诸葛亮,王朗主动请战。当时王朗七十六岁高龄了,不在家享受退休生活,遛遛狗,溜溜鸟,跳个广场舞啥的,非要跟着曹真去前线。

王朗非常自信,对曹真说:“明天迎战诸葛亮,你们不用劳神费力了,老夫只消一席话,保管让诸葛亮知难而退。”

曹真乐了,这老爷子真会吹牛,你真要这么厉害,还养这么多兵干嘛,但曹真又不好驳老爷子面子,就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两阵对圆,王朗打马出阵,大喊道:“请诸葛亮出来答话。”

诸葛亮乃舌战专家,当年在东吴,凭一张利口驳倒十几个大臣,哪里会怕了王老爷子。


一声炮响,诸葛亮坐着四轮车飘然而出,羽扇纶巾,手摇蒲扇,大冷天的,东北风呼呼的,也不知装哪门子蒜。

王朗施了一礼,开始了说教,大体意思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诸葛亮不自量力,螳臂当车,还是投降为妙,来了之后,我担保你做大官”。

王朗不失君子之风,说话彬彬有礼,有礼有节。

诸葛亮抚掌大笑,也说了一番话,大意是“你这老贼,厚颜无耻,狼心狗肺,猪狗不如,我恨不能生吃你的肉”。

王朗听罢,一口气没提上来,活活得气死了。

诸葛亮这番话,和泼妇骂街没有什么区别,言语粗鄙,行为粗野,风度尽失,形象全无。


怎么着,王朗也是七八十的老人,你一个后生晚辈怎么如此不尊重老人呢?

退一步讲,你就算骂死了一个王朗,你能骂死这么几十万的曹兵吗?

当然,上述情节是罗贯中虚构的,真实的历史上,根本没这么一档子事,不过王朗确实招降过诸葛亮。

蜀汉刚刚建立不久,王朗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劝他弃恶从善,改邪归正,王朗之所以写这封信,是因为诸葛亮是他老乡,两人都是琅琊郡,即现在的临沂人。

诸葛亮收到了信之后,直接把信交给了刘备,并当众烧了这封信,已示忠心。


估计罗贯中写读了这段史料,觉得挺有意思,于是就添油加醋,肆意发挥了一把,编造了莫须有的骂战,把王朗黑成了跳梁小丑。

其实,当时的王朗身居高位,何况已七十六岁高龄,怎么可能和一个后辈打嘴仗呢?

王朗不是被骂死的,而是寿终正寝。


一半秋色


1.公孙瓒;

在《三国演义》里头,公孙瓒成了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完成是为了衬托刘关张而存在的。然在真实历史上,公孙瓒可是一个玩命打仗的猛人。

公孙瓒出身贵族,早年在辽西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中,屡立战功,还打造出一支战力爆表的骑兵部队——白马义从,最终逐渐成为北方颇具实力的一方诸侯。

公孙瓒对游牧民族用兵,素以勇猛强硬著称,每次听到敌人来袭的消息,他便会马上声疾色厉,作战时像是在打自己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到夜深。在与张纯、丘力居等势力的作战中,公孙瓒仅以数千精骑便打得张纯抛下妻儿,逃入鲜卑境内,从此威震塞外。

2、鞠义;

与公孙瓒相比,鞠义显然被黑得更惨!鞠义可是能在袁绍和公孙瓒两股势力的大战中,硬碰硬的将公孙瓒主力部队击退的猛将。结果在《三国演义》第七回中,却被赵云一枪刺死,以至于人们都习惯性的认为,鞠义就是一个战五渣的三流角色。

然事实上,鞠义绝对是袁绍阵中首屈一指的大将,战力丝毫不亚于颜良文丑。鞠义能征善战,悍勇骁锐,常年在凉州与西羌作战的他,更是精通羌人战法,其声威在河间四将之上。此外,他手下还有一支三国时期的著名精锐——八百先登死士,这可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重甲部队,战力强悍

最后,小编还需要澄清一下,在真实历史上,那就是人家鞠义可不是被赵云干掉的,而是因为他自恃功高、骄纵不轨,后来被袁绍诛杀的。

3.张绣;

张绣在《三国演义》中的出场机会也不多,而且还被刻画成一个首鼠两端的“废柴:将军。

但在历史上,张绣可是三国时代以为武艺高强的名将,世人称之为“北地枪王”。他可是武学宗师童渊的徒弟,而这位童渊后来还收了个关门弟子,那就是赵云。所以,张绣可是赵云的师兄。因此,张绣既然能被称为“北地枪王”,而且又是名师之弟子,其武艺应该也不在赵云之下。

4.蒋干;

在《三国演义》中,一代才子蒋干被刻画成一个胆小无能,被周瑜等人愚弄的小丑形象。即便是在《三国志》系列游戏中,蒋干也都是一个资质平庸的废才。但在历史上,人家蒋大才子可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名士、辩论家,有雄辩之才。

《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这段描述的意思是,蒋干不仅长得英俊潇洒,并且素以辩才著称,在江淮一带可是出类拔萃的存在,无人能与他论辩!

然而,如此厉害的文人,结果到了《三国演义》里头,就成了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人,也是够悲剧的了。



这些历史要读


那些被演义抹黑,历史上却很牛的人物,那确实很多啊,比如徐荣,正史上也是一方豪强,但在演义中成了董卓的白痴手下;再比如东吴张昭,小霸王孙策临终遗言“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张昭的地位和人品,但演义中,张昭成了个投降派猥琐老头;跟张昭一样,周都督风流倜傥,足智多谋,也被写成了小肚鸡肠的人。

但是,徐荣在演义中毕竟只是个龙套,张昭存在感也不高,周瑜虽然气量小,但智谋还是有的,要说最被抹黑的人,我首推蒋干

演义中的蒋干

大多数人对蒋干的了解,都来自于演义,事件无非是曹操派他到孙吴打探军情,顺便劝降周瑜,结果被周瑜反间,一场群英会,偷了一封造假投降书,屁颠屁颠回到曹营准备邀功,结果坑死了蔡瑁、张允这两个曹军的水军大都督。

本来曹操水军不强,面对水上生活的吴军,曹操非常头疼,好不容易遇到蔡瑁、张允,结果被坑死,周瑜开心地掀了桌子,曹老板还死要面子不能承认,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第二次他又去东吴,也不知道曹老板怎么想的,上了一次当还敢用这个人,结果蒋干同学带回个庞统,凤雏先生来了,多牛啊,结果带回家的不是智多星,而是个连环计,直接导致曹军被一把火烧成狗。

演义中的蒋干,简直是曹操的灾星,我们读者看来,也不过是个跳梁小丑,让人嘲笑,然而你不知道的是,正史上的蒋干,绝对是个人才。

历史上的蒋干

蒋干,蒋子翼。说起他,就是劝降周瑜不成,群英会,偷了假书信,回去坑死了蔡瑁张允。二次去东吴,带了庞统回来,设了连环计。简直是曹操的灾星。

首先,周瑜是个有才的美少年,曹操确实想游说他,也确实派了蒋干去做这个事儿,但历史上蒋干之才不让周瑜:

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有仪容,就是长得好看,而且以辩才著称,在江淮一代,就找不到个对手,你看,周瑜是有才的美少年,蒋干也是个有才的美少年。

这是大家公认的。

蒋干到周瑜军中后,两强相对,周瑜自然知道他的目的,直截了当指出你是来做说客的吧?蒋干打得一手好太极,说公瑾啊,你想多了,我就是来叙叙旧。然后两人一起弹琴去了。

在周瑜军中呆了几天,大吃大喝不亦乐乎,和演义中描述的差不多,周瑜带蒋干参观军营,表示吴主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有君臣之义,有骨肉之恩,所以子翼啊,你别废口舌了:

(周瑜)因谓幹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幹但笑,终无所言。

周瑜请蒋干喝完酒、吃完肉、参观完军营、掏心掏肺叙了旧、也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蒋干笑了笑,没说话。

蒋干为什么不说话,不是他不如周瑜,而是通过周瑜的做法,他已经知道了周瑜是不可能被游说的,聪明人之间的谈话就是如此,点到即止,不用多费口舌,这正是蒋干之才的体现。

假如换个笨蛋,周瑜这样说了还不放弃,非要缠着周瑜,那最后的结果,往轻点说,朋友之情没了,往重点说,你在别人家,激怒了别人,结果只能是被干掉。

回到曹营后,蒋干对曹操只是夸赞周瑜,说这个人不可能被游说:

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这是非常有风度的表现,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这次出使,蒋干没能成功游说周瑜,只因为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而蒋干自己并未因此忌恨,反而是夸赞对方。

劝降虽然不成,但蒋干并未丢曹军的脸,还保持了自己翩翩君子的风度,这是多么难得的外交。

再看演义,真是替蒋干同学鸣不平啊!



也可自话


曹操和周瑜就是如此,他们遭到《三国演义》的严重抹黑和丑化。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狡诈凶残还背负篡汉骂名的奸雄,周瑜则是自作聪明,多次遭诸葛亮戏耍的小丑。

实际上在正史里,曹操和周瑜都是牛人,翻一番《三国志》就会发现,曹操和周瑜是多么牛逼。

曹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洛阳北部尉的身份踏入仕途,南征北战,平袁绍、败袁术、诛吕布、讨张绣、战马超、扫韩遂、定刘表,征匈奴、降乌桓。基本上平定了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了整个北方,为后来西晋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乱世之中,群雄并起。各路军阀争来斗去,完全不顾百姓死后,人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是曹操凭借一己之力,逐个消灭了那些割据一方的军阀,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的痛苦。

就像曹操自己说的那样,“设使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深知战乱中的百姓,遭受了太多困难,他对百姓也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就像他自己在诗里写的那样: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同情老百姓的遭遇,有志于结束三国乱世,统一天下。虽然没有做到,但他至少统一了北方。而他也终生以汉臣自居,从未称帝。

周瑜

周瑜是东吴定国安邦的重臣,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孙权不遗余力,可以说是东吴的诸葛亮。

周瑜具有高超的军事才华。赤壁之战前,周瑜极力促成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周瑜是孙刘联盟军队的统帅,他看到曹军的战船“铁锁连舟”,于是设计火烧赤壁,大败曹军,开创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周瑜性格宽和,非常有容人之量,极有雅量。周瑜的同僚都很欣赏和喜欢周瑜,以与他交友为荣。

周瑜还就精通音律,留下了周郎顾曲的美名。

什么“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诸如此类对周瑜的丑化,在《三国演义》中非常多,但完全不符合史实,正史里根本不存在。


袁卫宇


基本上,在三国里的魏国将领全部被拉低了个遍,甚至还有几位被抹黑了。当然在我说出这话的时候,肯定会有一群人先说三国志尊魏贬蜀,呵呵 这种人先忽略掉。

那么咱们来说一下,先说一位曹氏尊亲叫曹真。

曹真(?—231年),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养子。

幼年丧父,力大勇猛,授虎豹骑。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封为灵寿亭侯。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参与汉中之战。曹丕继位后,拜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负责镇守西北边境,进封东乡侯。迁使持节、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地区。率军包围江陵,击破吴国将领孙盛,迁中军大将军、给事中。曹丕病重时,接受遗诏,成为辅政大臣之一。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拜大将军,进封邵陵侯。率军抵御蜀国诸葛亮进攻,迁大司马。

曹真非常有才华,数次抵挡住诸葛亮。在之前的岁月里 也是非常强悍履历战功。最后想带大军出征运气不太好,又因为陈群等人背后捣乱才导致不能实行。

在演义里,曹真在前半期基本没有出现,即使在后半期出来,也被刻画成了呆子,而正史诸葛北伐几乎全部被挡住 ,而且算出了诸葛的谋略。电视剧里更别说,纯属二笔一个。

曹操也能算一个被拉黑的人物,但这个不用说,因为大家都知道,而且曹操被姓罗的加了许多不是人的事。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就是于禁。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原为鲍信部将,鲍信战死后被王朗引荐给曹操,之后便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因为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且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被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

于禁是五子良将里地位最高的,在三国志里的战功也很多。不一一说了,但是在演义里他差不多就是个单挑对比起。而且罗作者还专门拿他去跟蜀国的一个大将马超单挑对比, 几个回合就败了,在他笔下于禁几乎单挑没赢过,其用心可想而知。

最后,于禁救援曹仁。是遭遇了惨败。你说跟关羽其实也没多大关系,屯了几年田,不敏锐了,自己驻军低洼处被淹了,关羽捡了个人头不说了。演义里,关羽挖开水渠淹了于禁,于禁还非常可怜的乞求关羽饶了他,而且打架的时候怕庞德拿了功劳,收兵简直呵呵。所以于禁真的是被黑了个遍


万恶之源105142421


三国被黑的最惨的人当属吕布。

张飞所骂:“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

《三国演义》中的吕布不怎么样,有勇无谋。虽然是第一战将,但是让人不齿。张飞就骂他:“三姓家奴”,这也让吕布抓狂。

吕布第一次出场是在董卓进京宴饮王公大臣。期间董卓说出废立之事,荆州刺史丁原怒骂,“你董卓是个什么东西,也敢谈废立之事。”卓拔剑欲杀丁原。

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出道就是巅峰,吓得董卓谋士李儒连说:“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

之后丁带兵发难,董卓大败。

于是董卓用李肃离间丁原吕布。

吕布得了赤兔马,又得到了李肃的引荐于是杀义父丁原,用他的头颅换来锦绣前程。

布提刀径入丁原帐中。原正秉烛观书,见布至,曰:“吾儿来有何事故?”布曰:“吾堂堂丈夫,安肯为汝子乎!”原曰:“奉先何故心变?”布向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级。布持丁原首级,往见李肃。肃遂引布见卓。布纳卓坐而拜之曰:“公若不弃,布请拜为义父。”

就这么着吕布又拜董卓为义父。

之后王允用美人计离间董卓吕布,因为貂蝉吕布又杀董卓。

卓衷甲不入,伤臂坠车,大呼曰:“吾儿奉先何在?”吕布从车后厉声出曰:“有诏讨贼!”一戟直刺咽喉,李肃早割头在手。吕布左手持戟,右手怀中取诏,大呼曰:“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不问!”

这就是“三姓家奴”的由来。

历史上的吕布

弃暗投明古已有之,比如说韩信,先是在项羽帐前后来又去了刘邦军营,如果骂韩信“三姓家奴”估计有人打我,因为不符合事实。

《三国演义》中吕布之所以形象很差不是因为身侍二主而是因为“背叛”义父。

拜丁原为义父,后来杀之。又拜董卓为义父,后来又杀之。

曹操擒住吕布,吕布要投降并认曹操做义父。曹操很高兴,吕布战斗力在哪里摆着,三国第一战将,人中吕布。

刘备却说:“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曹操顿时没了兴致,杀吕布杀完就后悔。

其实这中说法跟历史上的吕布形象差很多。

第一:吕布并没有认丁原做义父。《三国志》只字未提吕布与丁原的父子关系。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吕布杀丁原有卖主求荣之嫌,但够不上弑父。

第二:吕布并没有主动认董卓为义父。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是董卓主动提及,而不是吕布主动认贼作父。

第三:吕布不是因为女人杀董卓。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因为董卓要杀他,所以吕布才先下手为强,伙同司徒王允等人结果董卓。

所谓的三姓家奴不过是演义戏说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