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是你去山东后才知道的事情?

完颜半壶纱


我是山东枣庄人。

关于说磕头磕出优越感的,我要说几句不该说的,因为说了我怕被喷,但既然说了我也不用匿名了。

山东磕头文化

磕的是为繁衍生息努力的先辈,跪的是塑造一身肉体难以回报的父母。磕的是家乡一片苍天,跪的生养自己的土地。磕的是逝者,跪的是生人。不跪权势,不磕恶人。是山东人忠义挺直的脊梁。

磕头的礼法繁琐却有根有据,不是单纯双脚跪下,头朝地就是磕头。

脱离历史和实际情况批判别人的文化带来的优越感,和将自己胜利的喜悦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没什么区别。还有以偏概全不好,幸存者偏差无时无刻不存在。现在真正懂得磕头文化内涵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不会使用互联网。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真理啊。

为什么越往乡下磕头文化越盛兴,不是农村文化不发达没有各种高大上理论支持。而是农村人生活不容易,直到改革开放前,生与死便是农村主要的主题,面对这个主题的不是两鬓白霜的老人,而是所有人,包括乳臭未干的孩童。你生存下来到青壮年需要多少亲戚长辈帮助,需要多少父母白天黑夜的养活。跪的是恩,磕的是情。

农村是曾经历史的遗留地,在农村记录时间的节点是家族长辈去世的时间。

不经历过生死的人不会明白人在伟大的背后也很脆弱。

当然你不磕头没人强迫你磕头,山东人在省外感觉磕头是山东特有产物,这个标签不是我们自己想贴的,是省外网络贴的。就像自己习以为常吃煎饼卷大葱,哈啤酒吃海鲜突然有人说煎饼和啤酒不是这样吃的,这个我自己吃什么东西还用你管吗。可能刚开始是新奇,慢慢的突然发现山东经济这么落后,怪不得吃法和我们不一样。那么我们是因为吃煎饼哈啤酒才穷的,还是因为穷吃煎饼哈啤酒才被别人感觉很落后那。慢慢的新奇就变成鄙视了(举个栗子有点不太妥当)。

谁都没有能力代表近一亿父老乡亲,可往上找找你的先辈,磕头行礼是先辈在曾经做过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历史才有了今天的山东,最让我感觉触动的是《闯关东》里传武他娘离开朱家峪前,在山上的路上,让几个孩子向着家的方向跪下。这是数亿山东人,中国人脚下土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他不应该被遗忘,更不应该被鄙视。他应该值得被尊重,这是那个时代留下记忆,表达感情最朴实的方式。

这是历史,磕头下跪礼放在现代有它的局限性。因为科技的发展人民再也不用双腿下跪,头恳土地表达深情、再也不用此时一别,担心再无相见,用腿下的黄金表达恩情。便捷的视频通话,随手可拍的图片,总能在你思念故土、想念亲人时唾手可得。

在我看来磕头行跪礼代表了曾经亿万中国人,抛头颅洒热血所背负的乡愁和成长,他是历史的产物,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被历史消灭。

可他值得被历史所记住。

金钱的热浪,带来的不止是琳琅满目的物质生活,还有不明白自己从何而来要往何处去的空虚。

男女坐席吃饭

关于流传已久所谓,男性吃饭,女性不能上席面是大错特错的,就我们附近习俗而言,女性吃席饭(婚喪娶嫁摆的宴席)没有特殊要求都是可以随便组合,因为山东酒文化特别盛兴,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属于自己的酒厂,男的吃饭要喝酒,有女性在谈吐不方便导致女性往往不和男性一桌。这个也是出于双方互相尊重。

我们这里女客人简称女客(kei)

男客人的叫男劳力。

看见没女的是客,男的就是劳动力。所以山东歧视成年女性估计大家都有误解。

所以我们(枣庄)往往设立女客专席,方便喂孩子。至于这个先进性和国家鼓励设立哺乳室有异曲同工之妙。就男女习惯区分这一块,从吃饭就能看出来山东人的胸怀绝不会在区区席面上容不下异性,估计更多的是在私房钱上容不下。

但不可否认我们爷爷奶奶辈的,多多少少还是受过这个委屈的。

(四更)看了《挺好的》其实女生在农村受得委屈真是我们男生无法想象的,说个现实的事情我们小学当时一个年级40多个同学,到我高三的时候很多小学女同学都结婚了,我大三的时候,孩子都三岁了。一边感觉小学成绩挺好的女生真可惜,但其实她们受得委屈无法想象!

当然这个事情也绝非山东独有的,整个中国都这样情况啊。穷养儿,富养女。这个事情在现实往往是相反。

山东人请教问题叫老师

我看到网络上对鲁中地区谈及对他人叫老师的叫法,还有鲁其他地方陌生人尊称师傅的做法很好奇。

我来强行解释一波

关于老师的叫法“让我想到高中语文的一篇文言文——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所写的《师说》”有这样一句话。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孔子以及韩愈对师者的看法是“既要请教问题,便不分年长辈分。明白道理有前有后,专业能力各有专长。人皆有短处长处,以己短处,请彼长处,便为师”

同样韩愈也对老师这个角色有个定义“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

这样考究山东人叫老师的习惯的历史可能已有千年了。

那么寻物问路,是否也属于请教问题那,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因为孔子的存在,山东人对老师这个角色有着跨越历史的理解。

至于音调也是方言所致,大家感觉好听就好了。

说到大明湖我就想起一首跨越历史的诗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大明湖》

趵突泉,泉趵突,

三个眼子一般粗,

三股水,光咕嘟,

咕嘟咕嘟光咕嘟。

《游趵突泉》

是不是很传神,这首诗的是曾极力组建山东大学(世一大)的军阀张宗昌所做。



九八年后生


我来说一说吧,就说饭桌上的事,上个月去西安出差,晚饭时,点完菜几个人开始喝酒,酒过三巡,每个人喝了差不多半斤白酒了,感觉菜咋还没上完,而且上来的菜都是凉菜系列的,没有一个热菜,问了下服务员,怎么热菜还不上啊?服务员说你们没有通知上热菜啊。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原来在这边喝酒,是先上凉菜,属于喝酒的菜,啥时候喝到该吃饭的时候,再通知服务员上热菜,意思也就是喝完酒了该吃饭了。这一点和在山东完全不一样,在山东是点完菜之后陆续的全部上完,不分哪些是喝酒时上的菜,哪些是该吃饭时上的菜,在山东酒局差不多的时候,主陪会主动问一下主宾,看需要准备哪些主食,等待主食上桌后,主宾带一杯酒,习惯性叫“全家乐的酒”,然后大伙才开始吃些主食,结束酒局。


向阳的窗777


读书时期在山东济南呆过几年,后来定居烟台。还是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1、山东银真的很高,我160,每天基本上只能不停地仰视别人。大街上经常看到迎面走来5、6个初中生,都180的,黑压压地一片压过来,能体验到从未有过的窒息感和压迫感。

2、大家真的很喜欢吃馒头,他们说米饭吃不太饱。很多次宴请,都是只有菜,没有米饭,不太习惯。

3、出于环保的因素,北方这边火葬比较多,而且弄的比较简单。也没什么宴席。我们小区好像发几个馒头,几瓶水,简简单单的。

4、山东人的素养普遍比较高,人也很热情,如果问路,基本上都会很友好的告诉你。南方习惯认路是前后左右,这里是东西南北,真的需要好好适应下。

5,下面这条估计烟台的男孩子想打死我。哈哈 普遍,女孩比男孩俊很多。我经常去大悦城火车站一块,感觉大部分女孩子身材高挑,穿着时髦,妆容精致。而男孩子感觉都很粗犷,像彪形大汉。

6.这里的老人都很勤劳,一般像退休了,很多也会闲不住去做做别的不累的工作,南方的基本上都养老去了。

7大部分的山东人都比较能喝,我们都是点瓶啤酒,有的女孩直接一件件的上。牛逼哄哄的。

8、山东人普遍大气,好爽,山东人很好,但是山东台不好,略显土气。可能是因为老家做的综艺比较好,连观众都是加了滤镜的,感觉山东台节目太写实了,哈哈。

9山东人爱说倒装句,可以吧,我觉得。

知不道。

说什么啊,你。

吹牛吧,你是。

没问题吧,这个。


橙橙31971116


山东人爱吃水饺,吃水饺蘸着醋吃,这是标准的搭配。为什么吃水饺要吃醋,这是因为水饺不易消化,醮着醋吃,能够助消化。

多年以前,去湖南的张家界旅游。在游览了武陵源的美丽风景之后,便在市区里逛街,顺便找点顺口的面食吃,毕竟光吃米饭,对我们这些山东人来说不太习惯。终于找到一家“水饺馆",我们一行人甚是高兴,一下就要了10斤,店主人大惊,说:"没那么多,要现包。"为了饱口福,只好等吧。

终于水饺上来了,店家顺便端上了一大盘辣椒酱。心中纳闷没要这个呀?经打听得知,原来是让醮着水饺吃的。这才知道湖南人是水饺配辣椒酱吃的。不过一想,这也难怪,南方潮湿呀!不吃点辣椒怎行呢?这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半个南山人


我可以和大家透露一个秘密,我妻子就是山东人,只是他在十多岁就投奔他的哥哥来到东北,我与他哥是战友,因此便认识她,我们恋爱便成为了夫妻。

因为清末民初的“闯关东”,大多数的东北人都是山东人的后裔,实际上山东人“闯关东”,从清末开始到改革开放一直都没停止过,大多数的山东人不是往南方沿海地区谋生,而是来到东北寻求出路,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闯关东”的传统,东北有亲戚,有熟人,有大型的国有企业,因此,现在的东北还有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说着一口山东话。

在人们的印象中,山东人的性格耿直、爽快而倔强,做事认真,吃苦耐劳。确实很像《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一样讲义气。因为东北是个工业化的地区,大多数来自外地的人在东北生活都比较开放,但与其他地区人相比,凡是在山东长大后来到东北的女性,她们比东北本地人更质朴,更有家庭观念,我的妻子就是这样一个贤妻良母型的山东女性。

不过,在我和妻子认识之初,真的不知道山东人与南方人和东北人都不同。山东人有别于东北人和南方人的地方,首先是饮食上,山东人离不开面食,一天三顿馒头,一年三百六十天吃不厌。在东北,无论是南方人还是山东人,似乎都放弃了原有的家乡风俗而入乡随俗。因此,东北的生活习俗很简单,常规的人情礼往,婚丧嫁娶都不复杂,我还以为山东也是如此。

二十年前,当我去到山东后,我才发现,山东人与东北人和南方人都不一样,他们不但一天三顿离不开馒头,而且有很多规矩,比如有客人来时,女人是不允许同桌吃饭的,过年过节也是如此。婚丧嫁娶的酒席上一般都是男女分坐。大年初一早上,村里的晚辈必须起个大早给村里的老人拜年,拜年是要磕头的。这样的礼节在到山东之前,我并不知道。

由于山东的岳父母已经去世十几年了,我和妻子再也没有去山东了,也不知道那里是不是还和以前一样。不过,无论怎样,我都祝愿山东的父老乡亲们平安幸福。


若愚趣谈


两千年与老婆和另一对小两口去上海玩,住在梅陇,在宾馆旁边小饭店吃饭,先点了四个菜八瓶啤酒,没一会吃干喝净,又要了四个菜八瓶啤酒,吃干喝净后再点啤酒饭店里已经没有啤酒了,只能吃饭,没菜了,又点了八个菜四碗米饭,然后就不停的要米饭,一共要了十八碗米饭,服务员开始上酒的时候眼神就很怪异,吃饭结账的时候,服务员问我们,你们房间到底几个人,我说都在这呢,一共两男两女,服务员惊到了,说从没见过我们这么能吃能喝的,四人吃了十六个菜,喝了十六瓶啤酒,干掉十八碗米饭。😂


二两不倒1


山东,一个遍布大高个的神奇省份

在山东上大学的第一天,我就笼罩在了山东高妹的阴影里。

同宿舍的两个山东人,身高都逼近170cm,隔壁寝室更吓人,六个全都是山东人,身高全在170cm以上。当时心里一串弹幕飘过……我现在回去复读考个南方学校还来得及吗??山东人都辣么高的吗?


爱生活爱笑


感觉太多了,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地处平原地带,现在在福建工作,要说很多东西和接触的事物,真是不同的,特别是南北差异上,更是明显,来自山东一个小县城,没打工之前,几乎没出过我们县,也算没见过世面吧,印象中应该都是一样的,出了门才知道,太多的不同了,现在说说我自己的感觉?

以前在家的时候,没见过蟑螂,来到这里才算是真正认识了小强的厉害,绝对是打不死的小强,这点确实有点受不了,有点恐惧,

不同的地方太多,馒头可以是甜的,河里原来是有水的,水稻原来是泡在水里的,老鼠是可以大摇大摆过马路的,买菜都是一个一个买的,真是太多了。感慨啊


股票学堂


到了山东才知道的事还真不少,举几个栗子,大蒜和咸菜是当零食吃的,有个山东同事,抽屉里放着一咸菜疙瘩,没事咬一口,八十年代以前是吃玉米为主食的,面条是当米饭`馒头一样吃,不放任何配料包括油盐酱醋都不放的,用毛巾擦擦身子叫洗澡,还有人大夏天 吹嘘说,他都是隔天洗一次澡,不然不舒服。几乎任何蔬菜都可以吃生的,肉菜一定要放足够多的酱油弄成黑乎乎的。山东是孔孟之乡,可四五十岁以上的女性文盲率不要太高,简直惊人,而且其中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我不识字,我是文盲,一点不害羞的样子。还有,山东女性普遍高大,能干,到山东可能山东大汉感觉不明显,而山东大嫚明显突出。


宁静致远kkk


出了山东才知道别人以为山东人都五大三粗,山东人都能喝酒。去苏州游玩,的哥问老公哪里人,他说山东的,他说你们那里能喝酒啊!问我老公能喝多少白酒,老公说一杯就醉了。把那的哥笑的啊,说以后出来别说你是山东人就,喝半斤白酒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山东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