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我們做錯什麼了嗎?

緣來此行


叛逆的孩子大都缺失愛和關懷

平時不要喊孩子,錯了也不能大喊大叫的教育,否則長大了他也會大喊大叫。父母越恩愛孩子越不叛逆



陳翔醫生


做錯了肯定是做錯了,我家的孩子也一樣,特別的不聽話,家裡就一個孩子,四個大人毎天圍著一個孩子轉,多多少少肯定是要慣著的,但是我感覺只要不出格都是可以接受的,一般這樣的孩子不會對外人怎樣的,只會對家人比較沒有大小之分,家人不好管教而已,那我就想辦法交給別人管。就像我家的寶寶,不聽我們的話,但她聽老師的話啊,她剛上學那會不願意寫作業,我就給她找課外輔導老師,誰知道她特別聽老師,學習也還不錯。我們不應該糾結於自己對錯,就是錯了也很難改了,孩子也一樣。我們要想辦法解決與引導,讓孩子往好的發展。只要孩子尊紀守法問題都不大,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脾氣,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李迎迎


孩子的逆叛並不是說做家長的做錯什麼,個人覺得和環境有很大關係,本人從小生活在貧困家庭 都說窮人孩子早當家,懂這個意思嗎 但是我旁邊親戚就有個別的,從小就比較愛玩也比較叛逆、應該是和家長有一點點關係吧!孩子叛逆不能包庇要適當的溝通,不能因一時衝動而害了他(她)一生…


重生之路慢慢來


孩子叛逆,事實上是孩子和父母的衝突,他並不是一個負面情緒,而是在表達一個信息——在你們家裡,有一些東西需要改變了。這不意味著爸爸媽媽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改變孩子,而是你們整個家庭都需要改變了。

首先,這個衝突,不是吵架的打架的衝突,而是說需求的衝突

衝突是人際關係中不可避免的,就是很多人是這非常非常害怕衝突的,要不然就是忽略它,要不然就是委屈自己避免衝突,要不然就是,憋著憋著忍不了,然後就會發生破壞性的衝突。事實上,衝突是檢驗關係健康是否健康的一個試金石,它可以增加危機的,帶來怨恨,但是也有可能讓雙方更為互相理解,更為親密。

因為我們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靈地圖,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經歷,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想法,千差萬別。跟孩子之間也一樣,雖然他是孩子,但是,他也是個人,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有自己的需要。沒有衝突,難道就是好事嗎?不一定的。

比如說,一個丈夫在家裡非常的專橫,而一個妻子對他百依百順,這樣的關係是一個健康的關係嗎?或者說,一個孩子非常非常的害怕家長,就像老鼠見了貓似的非常的順從。

這是一個好的關係嗎?這是一個對雙方來說有成長的關係嗎?不一定。這反而是不健康的關係。

比如說,我們看青少年犯罪,很多調查顯示,很大一部分的青少年犯罪,當父母知道真相的時候是非常的震驚的,父母會難以相信,在家裡非常聽話非常的順從的孩子,怎麼都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其次,不是衝突本身有問題,不是說不能有衝突,衝突是常態,關鍵是衝突是如何解決的

面對衝突,你是靠暴力,靠鎮壓,靠忽略,然後去避免衝突,還是其他的有更有建設性的方法去化解,從而達成一致,這才是關鍵。

我記得有一個例子是說,有個家庭中,家裡是不允許有負面情緒的,所以這個家的孩子,有了一點點不開心或者是負面的委屈、害怕,他們都不想回家了,而是先在外面把自己情緒先穩定穩定,好一點點了,然後再強顏歡笑再進家去。也讓我想起了一部叫《黑天鵝》的電影,一個非常經典的心理學電影,那裡面那個女孩就是被要求是這樣的。

所以很多心理疾病,到了疾病這個狀態,就會呈現出表裡的極端矛盾,因為我們有這樣要求或者被要求:不許衝突,或者是衝突是要被鎮壓的。如此種種,在我們周遭的環境裡不斷地被重複。

再次,中國家庭最大的問題是,喜歡用指責和爭吵解決問題,這樣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對方

在以往的育兒講座中,電視節目裡,我會經常聽到一部分人是這樣說的:你和孩子之間,要跟孩子鬥智鬥勇,那是權力的鬥爭,是智力的鬥爭,是意志力的戰爭,你要你要知道他這些小傢伙他們是怎麼想的,然後你要怎麼去對付他,我甚至在某親子節目裡面,看見專家教家長怎麼對付自己的孩子。

所以當我們把孩子和父母變成了是一種對立的角色,那這個角色裡面總要有贏的一方,總要有輸的一方,總要有一方是需求被滿足的,讓另一方是不被滿足的,那麼,當孩子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時,最大可能就被貼上了“叛逆”的標籤。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雙方的需求都可以被滿足呢,那到底在衝突中誰應該輸,誰應該贏呢?具體要如何做呢,我在我的專欄“寶媽讀書會”中有過的分享。如果您有興趣,歡迎您的加入。


Mr禾


對於這個問題我自己有同感,因為我是經過叛逆期的過來人,而且我現在也是為人父母,那為人父母的做錯有幾點呢?

一.榜樣

榜樣是什麼東東呢?就是思想、行為、行動都被公認的。那為什麼我們為人父母要做好榜樣呢?孩子從出生懂事前都是一張白紙來的,如果你不是以身作則表現出來的三觀是正確的,可以說大部分的方向都是從你身上學的。到現代社會竟然有家長開著電摩載著孩子衝紅燈,這種行為就是教育孩子是可以衝紅燈的。除了一些家長還有就是90、00後的十大幾歲的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大部分都是衝紅燈,我個人呼籲教育局除了文學教育之外,要注重一下品德教育還有安全教育。

二、生活行為

生活行為就是指平時生活一些細節上的注意,比如說吃飯,小孩吃飯他是挑合口味喜歡的來吃,而且是挑這塊那塊的,在碟子裡翻來翻去的,小孩喜歡吃做家長的是挺高興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是在朋友家裡也是這種行為我相信是大部分人不高興的,甚至是討厭的。為人父母我們制止並告知正確的方向,最起碼我是這樣做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小孩想什麼就買什麼,家長都照做,只要孩子開心就好,家長不買小孩就鬧,一鬧就買,家長痛愛小孩是不錯的,有能力就買,甚至是八九千的蘋果手機照買,買回來只是為了顯擺炫耀玩遊戲。等有一天你給不起或者是不想給了就已經後悔莫及了,因為他們只知道一鬧就會給,他們只懂得用這個方法索取了,如果你不給他會對家長做出什麼來!反正我是不敢往下想,現在還有很多家長孩子是90後已結婚了,生活費各開支都是父母親給的,如果你是這類型的家長該反醒一下,自己為人父母到底做錯了什麼!

三、行動

這一點其實有很多面的,我說的是按照正確方向行動起來,網絡時代生活細節點滴基本在網上都可以找到的,比如扶老人過馬路這類型,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有時自己孩子碰上這種情況需要幫忙的就鼓勵孩子去幫忙,為社會付出正能量,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是最棒的,而不是選擇冷漠逃避看不見,能幫助別人自己是最開心的。

以上三點只是我個人觀點,如果認同的話點個關注與轉發,謝謝。





木田造型vlog


叛逆,這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一個特徵。這個問題我在我的上一個問答中說的很明白了,這裡我就不闡述了,如果你有些方面的問題,可以看看那個回答。如果非要說我們做錯了什麼,我就說下面幾條。1我們讓孩子做了不喜歡的事!孩子不喜歡的儘量不要強迫他去做,我說的是強迫,儘管你的出發點是為他好。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2我們過早干預孩子的青春懵懂!青春期避不開的一個話題早戀。或許他們只是相互喜歡,僅僅是喜歡很純潔,或許她們只是相互欣賞,或許他們只是想互吸引,僅僅是走的近而已!記住你是過來人,記住堵不如疏。家長反應過激,孩子會反彈的很厲害。3我們培養了孩子一個惡習!玩手機,打遊戲時間太長,家長拼命絮絮叨叨,使勁吼,一點都不管用,這是一個習慣養成的問題,這個習慣是你給養成的,手機是你丟給他的。你再培養他一個好的習慣,讓他慢慢不再依賴手機遊戲,就會好起來。這個有點難度,再難也抵擋不住你愛孩子的心,加油。4我們喜歡吼孩子!孩子有時會激怒你,記住一句親生的。壓住🔥冷靜過後再溝通,講你的大道理。就說這四點,如果對你有幫助,我很高興😄






酒罈子有兩個


孩子不叛逆,題主才需要考慮做錯了什麼!

叛逆,是人類成長曆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青春期,有幾個孩子能夠深知父母之心,安靜的接受一切安排?

如果說有,那也是父母打小就與孩子建立了良好親子關係,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讓其有著自己生存空間,懂得他們的選擇。這樣的父母又有幾人?

人工智能是未來大趨勢,趨勢背後是對機器人是否會替代人類的擔憂。畢竟智能機器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如果有一天,機器人發出“我是誰”靈魂般的問題,那就意味機器覺醒,自我意識的開啟,那時,人類是否還能控制機器,真就不好講了。

機器發出“我是誰”估計還很遙遠,但人類發出“我是誰”基本就在青春期!

一句“我是誰”就昭示著人類自我意識的啟動

孩子在這時,很多事情開始從好奇轉換為置疑!

他們的大腦開始不斷湧現自我價值觀,反駁、頂撞、不耐煩、甚至兩耳不聞都是在樹立自我價值的態度~~

可惜,懵懂的孩子在青春期的作用下,自以為自己可以為自己做主,殊不知.........。


寧覺醒


家長你正確的認知到了孩子叛逆的原因了嗎?孩子為什麼會叛逆?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叛逆?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來看這篇文章,相信你會大有收穫!

在心理學裡面把逆反期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次:是3歲左右,那個時期主要是逆反父母對其身體活動的約束

第二次:青春期的逆反則是全面的,會和父母發生多個方面的矛盾衝突。

1: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也分不同的類型:

(1)就是硬抵抗型,顧名思義也就是,對待任何事物都是直面頂撞,態度強硬,個性衝動。

(2)則是軟抵抗型,虛心接受,但是堅決不改。

有一天無數家長髮現“孩子突然像變了個人一樣,真難管”

孩子青春期的心理變化:

從孩子主觀方面來說,青少年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爸媽的監護。

處於青春期的學生,身體和心理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因此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心理衝突帶來的挑戰。

心理特徵:

(1)他們在心理上把自己當做成人,對成熟表現出強烈的追求,對尊重、平等、被理解也有強烈的渴求;

(2)事實上他們還是處於半成熟的狀況,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是太過幼稚、社會經驗也很缺乏、人格還沒發展完整。

(3)他們渴望獨立於父母,遇到難題時希望可以自己解決,爸媽不要對自己的事情插手;

(4)他們有時又不得不依賴於父母解決一些事情。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使得他們很苦惱,卻又不肯把自己的煩惱說出口,於是他們開始發脾氣,開始叛逆。

大多數家長的教育方式過於簡單粗暴,或者直接是命令式的教導,這些方式往往會激起孩子強烈的叛逆心理。

試想一下孩子每天聽到的都是“你該幹什麼”、“你不該幹什麼”、“你要懂得什麼”,自主權被剝奪,自然也不會接受這種教育,被壓抑的久了,孩子也就更加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承受著來自升學、人際關係等多個方面的壓力,父母當然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願望。

但是如果在他疲勞、焦躁的時候、在他面臨考試的時候,父母卻只會在耳邊嘮叨,結果只能是給他們帶來更大的精神壓力。

如果父母和孩子都帶著情緒,只會導致孩子更加抗拒,逆反的情緒愈發難以控制。

不過,逆反也並不等於糟糕。青少年不聽話並不可怕,缺乏自己的個性和主見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正確看待孩子的叛逆,而後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


工作者老徐


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越是不讓他幹什麼,他越是要幹什麼,很是苦惱。然後就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這還是以前那個圍著自己轉的小跟屁蟲嗎,以前是多麼的聽話,對自己言聽計從,可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事事和自己作對呢。但現實就是,孩子長大了,他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了自己的見解和視野,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為孩子的成長感到高興。儘管這種成長是帶著刺的。於是孩子越是叛逆,我們越不能自我懊惱。平心靜氣的和孩子溝通,瞭解他的想法,試著把他當成自己的同輩朋友,不要再想著去主導他的思維,而是閉上嘴巴,聽他內心真實的想法。叛逆或許是為了吸引家長注意力,內心是多麼渴望得到家長的關注和認同。我們應該試著去尊重和感受孩子的選擇,試想如果我們自己被上級要求苛刻和束縛,我們也會不舒服。我們只要適當引導,少嘮叨,少責罵,多鼓勵,多傾聽,孩子會了解我們的苦心。







北漂良閩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會有叛逆的現象,這應該是身心發展的正常現象,關鍵是如何處理個化解孩子的叛逆?我覺得家長不能以長者身份而自居,對於孩子的叛逆一味的打壓和指責。應該是弄清楚他心理的訴求是什麼?我們在心理上都是希望被認同和理解,孩子也是一樣的。不是我們做錯了什麼,而是我們遇到問題後應該怎麼平心靜氣的處理好,讓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