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丨厲害了深圳!36個小時誕生的“第二病區”

探訪丨厲害了深圳!36個小時誕生的“第二病區”

36小時能改變什麼?

在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禾正病區,這裡的醫護人員和工人僅僅用了36個小時,便完成了病區的改建,建成了深圳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第二病區”。

1月25日,大年初一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接到深圳市衛健委緊急部署,將新建還未投入使用的深圳市禾正醫院病區進行部分改造,改建成傳染病隔離病房,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要求大年初四,也就是28日,正式接收病人。

1月26日,大年初二

此時,距離大年初四的開診時間只有一天兩夜的時間!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抓緊一切時間開始行動、制定計劃,動員有關力量趕赴禾正醫院進行實地勘察。

然而禾正醫院剛剛新建完成,並不具備開業條件,病房裡沒有一張病床,沒有基本的醫療設備,沒有後勤、保潔人員,沒有信息系統,病房不符合傳染病收治條件……一個又一個困難擺在籌建小組面前。


探訪丨厲害了深圳!36個小時誕生的“第二病區”

當天晚上,大家列出物資清單,庫房連夜備貨,電話一通又一通,緊缺物品很快辦齊。

1月27日,大年初三

這天一大早,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開始向禾正病區運送物資,一車接著一車,直運到深夜。


探訪丨厲害了深圳!36個小時誕生的“第二病區”

探訪丨厲害了深圳!36個小時誕生的“第二病區”

而禾正病區這邊也已經是熱火朝天。

沒有清潔工,沒有後勤人員,大家就擼起袖子自己幹,搬運物資、安裝床架、擺放物品、鋪床疊被、張貼標識、打掃衛生,每個人都忙個手腳不停,直至凌晨。


探訪丨厲害了深圳!36個小時誕生的“第二病區”

在整個病區的改造中,將普通病區立即改造成具備清潔、汙染“雙通道”標準的感染病區,是一個難點。時逢春節,既無材料又無工人,籌建組地毯式搜索,找來施工隊。通宵達旦,連續施工一天一夜,終於完成改造任務。

信息系統是醫院運營的基礎工程,病人信息的錄入、檢查結果的查詢......都需要它。10名工程師一齊上陣,開發組、網管組、運維組通力協作,一直奮戰到年初四凌晨4點,實現了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本部與禾正醫院的信息系統聯通,搭建起完整信息流程,保證醫護團隊用上熟悉、穩定的系統。

1月28日,大年初四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的醫務骨幹團隊奔赴禾正病區,正式啟動疑似患者的收治工作。

僅僅36個小時,兩層樓110張病床佈置完畢。深圳抗擊新冠肺炎開啟的“第二病區”——南醫大深圳醫院禾正病區達到接診標準!


探訪丨厲害了深圳!36個小時誕生的“第二病區”

探訪丨厲害了深圳!36個小時誕生的“第二病區”

在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中,醫院先後有300餘人主動報名請戰。


探訪丨厲害了深圳!36個小時誕生的“第二病區”

“當醫生,就得往前衝,不能躲!”今年62歲的呼吸內科王鈞教授說。王鈞教授是一名老黨員,曾管理過SARS病區,也經歷過H1N1和H7N9,是廣東省禽流感防控專家組成員,在呼吸道傳染病方面有豐富經驗。疫情襲來時,他主動取消回山東老家與愛人團聚,和兒子一家吃了個簡單的年夜飯就義無反顧,主動請命到禾正病區。


探訪丨厲害了深圳!36個小時誕生的“第二病區”

有著近20年急診工作經驗的急診科護士長汪琰彥,接到任命電話時,她的愛人剛剛出車禍骨折,她把愛人送到姐姐家安頓好後,便立刻回來接受任務。她說:“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患者、醫院需要我、信任我,我必須要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戰鬥中。”


探訪丨厲害了深圳!36個小時誕生的“第二病區”

從年初四(1月28日)下午第一位轉院病人到達禾正病區,直到2月2日中午,禾正病區已累計收治住院患者79例。其中。轉運病人年齡最大的73歲,最小的7個月。


探訪丨厲害了深圳!36個小時誕生的“第二病區”

接下來,面對疫情變化,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禾正病區總指揮肖烈輝表示,禾正病區將採取收一層、準備一層、建設一層的原則,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同時,也制定了有關預案,根據疫情的變化,適時啟動調集人員,來做好疑似病人的隔離觀察,為全市人民提供安全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