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丨厉害了深圳!36个小时诞生的“第二病区”

探访丨厉害了深圳!36个小时诞生的“第二病区”

36小时能改变什么?

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这里的医护人员和工人仅仅用了36个小时,便完成了病区的改建,建成了深圳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第二病区”。

1月25日,大年初一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接到深圳市卫健委紧急部署,将新建还未投入使用的深圳市禾正医院病区进行部分改造,改建成传染病隔离病房,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要求大年初四,也就是28日,正式接收病人。

1月26日,大年初二

此时,距离大年初四的开诊时间只有一天两夜的时间!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抓紧一切时间开始行动、制定计划,动员有关力量赶赴禾正医院进行实地勘察。

然而禾正医院刚刚新建完成,并不具备开业条件,病房里没有一张病床,没有基本的医疗设备,没有后勤、保洁人员,没有信息系统,病房不符合传染病收治条件……一个又一个困难摆在筹建小组面前。


探访丨厉害了深圳!36个小时诞生的“第二病区”

当天晚上,大家列出物资清单,库房连夜备货,电话一通又一通,紧缺物品很快办齐。

1月27日,大年初三

这天一大早,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开始向禾正病区运送物资,一车接着一车,直运到深夜。


探访丨厉害了深圳!36个小时诞生的“第二病区”

探访丨厉害了深圳!36个小时诞生的“第二病区”

而禾正病区这边也已经是热火朝天。

没有清洁工,没有后勤人员,大家就撸起袖子自己干,搬运物资、安装床架、摆放物品、铺床叠被、张贴标识、打扫卫生,每个人都忙个手脚不停,直至凌晨。


探访丨厉害了深圳!36个小时诞生的“第二病区”

在整个病区的改造中,将普通病区立即改造成具备清洁、污染“双通道”标准的感染病区,是一个难点。时逢春节,既无材料又无工人,筹建组地毯式搜索,找来施工队。通宵达旦,连续施工一天一夜,终于完成改造任务。

信息系统是医院运营的基础工程,病人信息的录入、检查结果的查询......都需要它。10名工程师一齐上阵,开发组、网管组、运维组通力协作,一直奋战到年初四凌晨4点,实现了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本部与禾正医院的信息系统联通,搭建起完整信息流程,保证医护团队用上熟悉、稳定的系统。

1月28日,大年初四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医务骨干团队奔赴禾正病区,正式启动疑似患者的收治工作。

仅仅36个小时,两层楼110张病床布置完毕。深圳抗击新冠肺炎开启的“第二病区”——南医大深圳医院禾正病区达到接诊标准!


探访丨厉害了深圳!36个小时诞生的“第二病区”

探访丨厉害了深圳!36个小时诞生的“第二病区”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医院先后有300余人主动报名请战。


探访丨厉害了深圳!36个小时诞生的“第二病区”

“当医生,就得往前冲,不能躲!”今年62岁的呼吸内科王钧教授说。王钧教授是一名老党员,曾管理过SARS病区,也经历过H1N1和H7N9,是广东省禽流感防控专家组成员,在呼吸道传染病方面有丰富经验。疫情袭来时,他主动取消回山东老家与爱人团聚,和儿子一家吃了个简单的年夜饭就义无反顾,主动请命到禾正病区。


探访丨厉害了深圳!36个小时诞生的“第二病区”

有着近20年急诊工作经验的急诊科护士长汪琰彦,接到任命电话时,她的爱人刚刚出车祸骨折,她把爱人送到姐姐家安顿好后,便立刻回来接受任务。她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患者、医院需要我、信任我,我必须要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斗中。”


探访丨厉害了深圳!36个小时诞生的“第二病区”

从年初四(1月28日)下午第一位转院病人到达禾正病区,直到2月2日中午,禾正病区已累计收治住院患者79例。其中。转运病人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7个月。


探访丨厉害了深圳!36个小时诞生的“第二病区”

接下来,面对疫情变化,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总指挥肖烈辉表示,禾正病区将采取收一层、准备一层、建设一层的原则,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也制定了有关预案,根据疫情的变化,适时启动调集人员,来做好疑似病人的隔离观察,为全市人民提供安全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