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梅姨历经三年都无法脱欧而鲍里斯这么快就搞定了?

ZZC6712


两个原因。一是英国人厌倦了,急迫希望结束脱欧闹剧;二是约翰逊手腕比梅姨更狠。



2016年卡梅伦阴沟里翻船后,特雷莎·梅临危受命。从2017年到2019年,梅姨跟欧盟大约谈了整整两年。

在这两年时间里面,英国政府基本跟欧盟达成了脱欧协议。现任首相约翰逊提交的这份脱欧协议,其中有九成以上都是梅姨和欧盟谈下来的。约翰逊几乎就只改了一处,那就是他拿掉了关于北爱尔兰的“后备协议”

所谓“后备协议”,简单来说,就是爱尔兰和北爱尔兰不能出现“硬边界”

我们知道,欧盟成员国之间有国界,但形同虚设,并没有边防军和海关把守。这种国界我们称之为“软边界”。

英国脱欧后,它与欧盟国家之间的软边界自然就不存在了,必然就要恢复到之前的硬边界形态。

当然,英国是个岛国,它天然就有实施硬边界的条件。但是由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都在爱尔兰岛上,而且双方经济交往密切,所以对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边界问题处理,这才是梅姨和英国议会一直达不成共识的关键。



按照欧盟的要求,要保证爱尔兰和北爱之间不出现硬边界,即人员商品自由流通,那英国就得采用欧盟的标准。而这就相当于把英国锁在了欧盟自贸协议里,英国无法完全实施自己的标准,也不能单独和其他国家缔结贸易协议。

如此一来,英国等于没脱欧,它还是要受到欧盟的掣肘。

所以梅姨的这条“后备协议”,在英国议会内部的非议之声极大。实际上就是因为这条协议,梅姨的脱欧协议被议会否决三次,另外她还吃了两次议会的不信任投票。

其实梅姨也不是没反击过,她在刚上任不久就意识到议会里留欧派掣肘颇多,根本没办法展开工作。于是,她果断解散议会提前大选,但结果非但没能把留欧派踢出去,反而丢了议会多数席位。

好,那为啥约翰逊提前大选成功了,梅姨却失败了呢?

其实原因就在于前面说的两点,一是两人的时机不同。

梅姨提前大选的时候,很多英国人还对英国脱欧这事没弄明白,很多人没搞明白啥是脱欧就投了票。结果后悔的人也不在少数,投票就跟玩一样。既然不能二次公投,他们就把大选当成了阻止英国脱欧的机会。领导脱欧的梅姨自然惨败。

到了约翰逊这,脱欧已经拖了太长时间。英国人也觉得没脸了,只希望尽快把脱欧办完这事办完,所以投票时,就把留欧派赶了出去。可以这么说,英国脱欧三年半,大概得是有三年时间是花在了议会扯皮上。

第二,就是约翰逊更狠,他直接拿掉了“后备协议”,搞定了议会,脱欧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约翰逊拿掉梅姨的“后备协议”,但他的新协议其实也没好到哪去。

为了保证北爱尔兰不出现硬边界,约翰逊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北爱尔兰和爱尔兰的边界依然如故,英国在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之间划了一道边界线

也就是说,从明年元月一号开始,从大不列颠岛进入北爱尔兰的商品,都要先支付欧盟进口税,如果货物留在北爱尔兰而不进入欧盟,英国政府就会把税款再退回去。人员和资本的流动也是类似。

相当于,北爱尔兰变成了英国的一个“特区”。


不得不说,约翰逊这个解决方案其实是够粗暴的,为了脱欧,真的是下本钱了。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难道没想过,让北爱尔兰以这种形式继续留在了欧盟,北爱尔兰人算是欧盟公民还是英国国民呢?或者两个都是?长此以往,北爱尔兰跟爱尔兰摩擦出了感情,合并了咋办?

假如北爱尔兰出问题了,一向倾向于留欧的苏格兰会不会也要求这样的待遇呢?英国又该咋办?

从记者采访约翰逊,问他如何看待苏格兰要公投,他直接回复不同意来看,我觉得他没深层次的考虑过这个问题。

或者,他可能考虑了,那就是深层次与美国合作,找美国撑腰。


另外,虽然英国脱欧已成定局,不会再有变数了。但这并不代表英国从现在开始就立即恢复了“自由身”。

因为根据英国和欧盟达成的协议,从今天到今年年底(12月31号),英国和欧盟的关系还有一个为期11个月的“过渡期”。在这段时间内,英国仍然受欧盟约束,比如英国今年内还是不能单独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缔结贸易协议,而必须要先理清与欧盟的贸易关系。

除了贸易关系外,英国和欧盟还要在过渡期里理清其他方面的关系。比如:数据共享和国防安全关系、航空管控和安全标准、渔业水域准入、电力和燃气供应等等。

这就和合伙人一样,要明算帐。任何琐碎的小事都得理清楚,否则,以后说不清楚。

欧盟与约翰逊谈判时,起先觉得11个月时间可能有点紧,愿意为英国宽限期限。但约翰逊貌似已经吃了秤砣,铁了心明确表态不会延长“过渡期”。

从这也可以看出,约翰逊为了脱欧,那是真舍得下本钱。鉴于应该保守党已经占据议会多数席位,不出意外的话,明年英国必然会彻底脱离欧盟。


Mer86



特雷莎.梅脱欧脱了三年,不仅没脱成,还把自己的首相大位给脱没了,沦为英国议会下院的普普通通的后座议员。而不被看好的持硬脱欧立场的约翰逊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脱欧大业,特雷莎.梅成了约翰逊的脱欧背景板。

为什么特雷莎.梅失败了,约翰逊却成功了?因为特雷莎.梅假脱欧(软脱欧立场),早就被人看穿了,根本无法战胜三大“敌人”:议会劲敌、主要反对派工党;执政党保守党中的留欧派势力;欧盟。

去年,脱欧三连败的特雷莎.梅让英国人失望,迷茫,保守党内的各大势力对她的信心消失贻尽,逼迫她辞去首相职务,原伦敦市长、外交大臣约翰逊赢得了保守党党魁的选举,接任英国首相。


约翰逊是硬脱欧的旗帜性人物,就任首相后宣势硬脱欧到底,由于立场坚定,政治手腕也比特雷莎.梅高明,在与欧盟的博弈中很快就扭转了英国的劣势,先后迫使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原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等大佬作出了让步,约翰逊的脱欧成功了一半。

但约翰逊的脱欧方案在英国下议院表决时遭到保守党内的留欧派与主要反对派工党的双重阻击,一败再败。

这时,约翰逊展现了他果敢、强硬的一面,开除了反对他硬脱欧的多位保守党议员,清除了党内的反对势力,提升了保守党的纯洁性、团结性与战斗力,助为脱欧成功。

约翰逊清除党内毒瘤的副作用是保守党丧失了在议会下院的多数席位优势,被反对派出台法案禁止他硬脱欧,他的2019年10月31日硬脱欧的计划失败了,工党时任领袖科尔宾赢了。


约翰逊没有气馁,也没有辞去首相职务,继续战斗,并不敢硬脱欧的初衷,政治立场十分坚定,赢得了更多的支持。

随后,约翰逊向科尔宾下战书,要求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并成功迫使科尔宾同意2019年12月初举行议会大选,结果,约翰逊率领的保守党大获全胜,所得议席远超单独执政的半数,议会再也无法阻止他硬脱欧了。

2020年1月30日,欧洲议会批准了英国脱欧,英国正式离开了欧盟,去过自己的小日子,约翰逊也由此成为英国近年来最亮眼的首相,对此,特雷莎.梅肯定心中五味杂陈。


飞狼


并不是鲍里斯比梅姨牛,而是梅姨“栽的树”,被鲍里斯摘了“桃子”。


想要弄清楚为什么鲍里斯可以这么快搞定梅姨一直未能解决的脱欧问题,有几个点咱们必须要回顾一下。

英国为什么要脱欧

随着经济全球化到来,国际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而欧盟现在的成员国越来越多,对英国来说负担也越来越重。

英国人普遍认为,如果英国将自己与欧盟捆绑的越紧密,不仅被束缚了,还对自身利益形成巨大损害,所以脱欧几乎是必然结果。

回顾梅姨的努力

在上任两年多的时间里,梅姨一直为脱欧劳心劳力,她因脱欧而上台,后又因脱欧而辞职,这一路走来可谓是异常艰辛,困难重重。

2016年6月,特蕾莎•梅参与了英国首相的竞选。23日,英国搞脱欧公投当时,英国人民以52%对48%支持脱欧。


随即,卡梅伦辞职,特蕾莎•梅就此上位,并发表讲话:“脱欧意味着脱欧,我们将从中取得成功,英国将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到后来,梅姨一直都无法做到脱欧,再后来宣布延期脱欧,直到梅姨辞职。不得不感慨,梅姨是成也脱欧败也脱欧!梅姨下来了,于是这个“脱欧”的重任落到了鲍里斯的肩上。

鲍里斯如何成功摘到了“桃子”

约翰逊所领导的是保守党,而在2016年梅姨上任,各政党之间的矛盾也已经激化,梅姨很难从中协调各方面关系。

而鲍里斯所领导的保守党,在脱欧问题上倾向于强硬脱欧,随着保守党控制了英国下议院议会多数席位,这也意味着从下议院通过脱欧法案的概率大大增加。

鲍里斯始终坚持“硬脱欧”立场,在成为新首相之初,鲍里斯曾向英国民众承诺:今年10月31日无论有无协议,都会准时脱欧。


在很多人看来,前任首相特蕾莎·梅三年都没有完成的事情,鲍里斯想在三个月内做到,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从如今的结果来看,鲍里斯确实做到了,他为脱欧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这里面有很大部分是梅姨前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英国在这三年中无法通过脱欧法案就是因为下议院的工党反对脱欧,因此在脱欧法案上不断扯皮搅局。而正是这样的行为,也彻底让科尔宾所领导的工党失去了下议院的控制席位,从而为脱欧扫清了障碍。

控制下议院多数席位的执政党,很轻松推动下议院通过了脱欧法案,而鲍里斯也得以快速解决英国多年来的难题。

不过这样的法案虽然是通过了,或许对鲍里斯来说还会有更棘手的问题要处理。那就是苏格兰人民公投独立,和北爱尔兰分离隐患,这些都是脱欧后遗症,也是英国未来的麻烦!


 


花木童说史


因为鲍里斯比特蕾莎梅厉害。

从2016年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一不留神揭开英国脱欧大陆开始,这个“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的领导人就机智地选择了职业生涯“当场去世”,把脱欧的重任甩给了特蕾莎梅。

但这位女首相显然难以胜任,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奔走谈判和两头受气的忍辱负重后,特蕾莎梅终于泪洒唐宁街,选择了黯然离开。

随后,鲍里斯约翰逊作为保守党新党魁走到前台,继续着英国的脱欧大业,而在鲍里斯雷厉风行的一番操作之后,英国脱欧终于“柳暗花明”,一再延期的脱欧最后期限也终于停在了2020年1月31日。

那么,为何英国脱欧最终会在鲍里斯手里开花结果而不是特蕾莎梅呢?难道真的只是因为鲍里斯比特蕾莎梅厉害吗?静夜史认为不只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静夜史看来,在英国脱欧这场马拉松式的长跑中,无论卡梅伦、特蕾莎梅还是鲍里斯,都不是毫无意义的无所事事,随便是打开所谓“潘多拉魔盒”的卡梅伦,也迎合了至少一半英国民众的呼声,只不过是另一半民众的呼声同样强烈,包括风起云涌的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脱英运动。

而特蕾莎梅之所以功败垂成,单纯将其归结于特蕾莎梅能力不足显然有失偏颇。毕竟从古至今,女性从政的难度就远高于男性,特蕾莎梅能够成为英国保守党党魁进而成为英国首相,足见其能力无可挑剔。

在静夜史看来,特蕾莎梅的失败,不是其个人能力的失败,而是所谓的“路线失败”。
在卡梅伦不小心拉开了脱欧大幕后,摆在英国眼前的脱欧道路有两条,即有协议脱欧和无协议脱欧,而有协议脱欧又包括“软脱欧”和“硬脱欧”两种选择。

对于英国而言,因为涉及到金融等各行各业的利益以及北爱尔兰的领土问题,英国自然希望有协议脱欧,而且最好是软脱欧。

从本质上来说,英国之所以走向脱欧这一步,就是因为自英国加入欧盟以来,承担的责任要远远大于获取的利益,尤其是被摊派太多扶贫指标。再加上近年来欧盟难民危机的爆发,更让英国感觉累觉不爱。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英国确实又是离不开欧盟的,尤其是伦敦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欧盟的支持密不可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实行软脱欧,虽然失去了欧盟成员国的身份,但依然可以留在欧盟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里。说白了,英国可以继续吃欧盟的红利,但无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脑子没有进水的欧盟自然不答应,所以对白日梦的英国进行了敲打,于是英国和欧盟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利益错位,而特蕾莎梅的任务,就是奔走于英国和欧盟之间,为促成英国软脱欧而不懈努力。

但特蕾莎梅低估了同僚们的觉悟,自英国开启脱欧进程以来,欧盟并不希望英国离开,一方面是因为英国作为欧洲三驾马车之一,在欧洲内部影响巨大;二来一个游走于欧盟边缘的英国注定会让欧盟防不胜防,因此欧盟对英国提出的脱欧时间延期进行了多次让步。

但英国下议院这些代表了所谓选民利益的议员们,并不能体会到特蕾莎梅和欧盟的良苦用心,对于特蕾莎梅的努力,他们能做的就是反对导致最后否决,尤其是科尔宾领导的工党,是保守党脱欧大业的最大障碍。反正我是为了民众,只要选民高兴,脱不脱欧的都不不重要。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特蕾莎梅不仅没有促成英国和欧盟的牵手,反而被下议院弹劾,最终于2019年6月7日黯然离开,随后英国进入鲍里斯时代。

而相比于苦口婆心的特蕾莎梅,鲍里斯最大的特点就是“野”,不仅人长得野,做事的路子也很野。

特蕾莎梅的最大功绩,就是验证了所谓的“软脱欧根本就是死路一条,所以鲍里斯一上来,就抛出“硬脱欧的大招,就是要彻底和欧盟说拜拜,实在不行就无协议脱欧。反正是怎么凶狠怎么来,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大不了大家一起完蛋。

鉴于工党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以鲍里斯对科尔宾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逼宫”,提前在英国下议院举行大选,以自己的前途命运做赌注和科尔宾硬抗。

而最终的结果是鲍里斯大胜科尔宾,科尔宾这个执拗的老头也终于在2019年12月13日承认败选,并不再领导工党。

工党的失败,为鲍里斯的脱欧扫清了障碍,英国也最终确定在2020年1月31日彻底离开欧盟。

2020年1月29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对英国脱欧协议进行投票,会议以621票赞成、49票反对、13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英国与其他27个欧盟成员国于2019年10月达成的协议。根据这份协议,英国将在1月31日正式脱离欧盟,双方将随即围绕未来关系展开谈判。

可以说,鲍里斯的成功不是偶然,这也证明了所谓的民主,很多时候根本不能成事,剑走偏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因为鲍里斯约翰逊在脱欧问题的态度上,比梅姨更坚定!为什么这么说呢?



英国脱欧的目的是什么呢?英国脱欧又担心什么呢?英国无非是担心脱欧后,面临的来自欧盟的市场禁入壁垒和高额的违约代价,梅姨正是在这方面无法下定决心,而约翰逊则孤注一掷,无论欧盟如何反制,英国都会依然退出欧盟。



约翰逊退出欧盟决绝,正好与欧盟实现欧洲团结的初衷形成契合,欧盟成立的初衷就是想将欧洲团结在一个旗帜下,即使有一些国家不加入欧盟,欧盟也不应该与之决裂或者陷入对抗,显然,欧盟并不想与英国陷入瑕疵必报的相互报复,所以,英国若坚决退出欧盟,欧盟也会选择低烈度报复,而恰恰约翰逊得强硬就符合这个预期,或者说约翰逊对欧盟的底线认识的比较清楚。



英国脱欧有两方面的原因,分别是欧盟和英国的原因,英国方面:不愿意英国文化就这么被欧盟文化淹没,英国历史上有非常悠久的大陆均势主义思潮,这种思潮主导了英国近现代绝大多数时间,所以,英国脱欧几乎是可以预料到的传统。



欧盟方面,欧盟在成立以前的西欧三大组织时期,主要成员是西欧发达国家,成立欧盟属于强强联合,不存在对不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援助的负担,英国加入欧盟也享受到了人员流通和统一市场方面的优惠,然而欧盟在随后开始伴随北约东扩,将大量原华约和苏联加盟共和国纳入欧盟,这些国家为老欧盟国家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市场的同时,也提供了沉重的经济援助负担。此时的欧盟弊端就显现出来,决策机制过于分散僵化,没有核心凝聚力等!


泾水书生


性格即命运,这是他们各自的性格和外界环境决定的,梅姨脱欧不成,而鲍里斯就快刀斩乱麻搞定脱欧事务。


先说说梅姨和鲍里斯的性格不同之处:

梅姨的性格虽然强势,但她是想达成一个各方都满意的脱欧方案,理论上是圆满的方案,实际上根本不可能;

而鲍里斯就坚持要脱欧,哪怕是没有协议的硬脱欧,目标明确,反而容易达成。


脱欧公投是2016年6月23日进行,当时的卡梅伦为了对外显示英国在欧盟的重要性,对内要弥合脱欧和留欧的分歧而搞的,他的本意是通过脱欧公投吓唬一下欧盟,让欧盟给于英国更多的自主权和好处,在英国也可以树立留欧派的权威,卡梅伦本人是坚定的留欧派。

卡梅伦灰溜溜的下台,外表强势的梅姨上台,帮忙收拾脱欧公投的残局,就是完成英国和欧盟的脱欧谈判,让英国顺利脱欧;


当时英国因为脱欧公投,分成三类观点:

留欧派,人数虽然最多,但没有过半,以反对党工党领袖科尔宾为代表,加上执政党保守党中的留欧派,占有48%左右的人数;


脱欧派虽然在公投中占52%,但细分称两派:

一派是有协议的软脱欧派,占40%左右,梅姨应该算这一派;

一派是无论如何都要脱欧,哪怕是没协议的硬脱欧,现任首相鲍里斯就是这一派代表,这一派立场强硬,人数也最少,只有12%左右。


梅姨虽然外表强悍,其实上她的内心是不想得罪任何一方;

希望达成一个英国各方都满意的脱欧方案,三方诉求明显不同,相互矛盾,有你没我,怎么可能有各方都满意的方案?梅姨想各方都让一步,结果谁都不愿意让!

脱欧,不行!留欧派不干;

留欧,也不行!脱欧派不干;

重新举行公投,也不行!没有再次公投的先例。

于是,梅姨当首相的三年变成了扯皮,争吵的三年,脱欧时间一再推迟,也没有最终结论,反而让英国,欧盟和梅姨自己伤透了脑筋,最终失去斗志,含泪辞职。



那支持率最少的鲍里斯怎么就那么快搞定脱欧事务?

老金认为:这要归功于梅姨,

梅姨将英国,欧盟的耐心都已经耗干,都不愿意等待英国脱欧再次拖延;


结果鲍里斯上台的时候,所面临的外在环境跟梅姨大不相同:

梅姨的三年中,脱欧事务一直处在各方较劲,谁也不服谁谁也无法战胜谁的情况;

经历了三年的折磨之后,等到梅姨心力憔悴含泪离职的时候,鲍里斯接班面临的是英国已经厌倦了含糊其辞的脱欧,不管脱欧还是不脱欧,只要能搞定的就赶紧搞定,英国人和欧盟都精力耗尽,不耐烦了!

结果鲍里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脱欧吧。


脱了再说,有啥问题慢慢谈,可以说梅姨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而鲍里斯把麻烦都推开,自己只做自己要做的事:脱欧

就这么简单!

梅姨等于是开路先锋,将路修好了,把路上的荆棘都砍光了,鲍里斯只是那个最后摘桃子的人!

当然,英国脱欧之后,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鲍里斯:那就是重建和欧盟,美国(美国总统特朗普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的关系,找到英国在国际社会合适的定位。


你怎么看待梅姨和鲍里斯的脱欧进程?期待你的留言和讨论:


老金看世界


英国脱欧是一场闹剧。假吵架变成真离婚,始作俑者卡梅伦当时在唐宁街手里都拿着啤酒准备和团队庆祝公投不成功,没想到最后一刻各种偶然因素做崇,假戏真做,脱欧派以极小的优势胜利,卡梅伦只能灰头土脸的辞职走人,留下一地的烂摊子。


而接任的梅姨其实是骑墙派,她本身不想脱欧,所以就裹挟着各种内外矛盾,明里强硬的谈判,暗里希望能够再搞一轮公投,把英国留在欧盟。


不曾想到,“潘多拉魔盒”一打开,就不是任何人能够控制住的了。随着脱欧的一轮轮闹剧,英国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各种危机方式像演大戏一样一处处呈现在国际舞台。英国整个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分裂,英国的国际声誉也大大受损。


举个例子,连欧洲人在聚会道别时都发明了一个新的道别方法,除了普通的再见Good-Bye, 还有一种叫 British Goodbye, 意思就是我虽然说了道别,但是还欲走换休,再一轮轮的喝个十杯八杯的,至于最后是不是真走,看心情喽。


鲍里斯是在这种情况下接任首相的。除了他是一个坚定的脱欧派这个背景,他其实必须果断的做出决定,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保守党内部,留欧派和强硬疑欧派的分歧愈演愈烈,极端的都有可能会组织新的右翼政党,直接导致保守党分裂,大不列颠北爱尔兰王国的另外几个小兄弟苏格拉、北爱尔兰都蠢蠢欲动的挑起独立的话头。


而社会民众看了四年笑话,不管留欧的还是脱欧的都一肚子怨气,也需要最终有个结果了。


鲍里斯只是临门一脚而已。再拖下去的话,当年的日不落帝国就真的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成为一个供全世界插科打诨的小丑了。


至于脱欧的结果,还用说么?英国损失惨重,欧盟损失也惨重。但好歹是和平分家了。


想当年英国加入欧盟时,戴高乐火眼如炬,连续两次把英国挡在门外。以至于英国只能拖到戴高乐去世之后,才能顺利加入欧盟。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之前,我们工作中跟英国人打交道的时候,每次他们说要从英国飞到某个欧洲城市的时候,从来都是不假思索的说,我们要从英国飞欧洲了。


言外之意,欧洲是欧洲,英国永远都是大英帝国,最不济,我们也是大英联邦。欧盟?占便宜的时候我们有一份,遇到麻烦的时候,赶紧闪人呗。


脱欧事件会是二战后英国再一次实质性衰落的转折点。


二十四个史


“我们永远爱英国,我们永远不会走远。”在欧洲议会29日表决通过英国“脱欧”协议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讲话,场内议员们唱起苏格兰歌曲《友谊地久天长》,73名来自英国的议员随后参加欧盟举办的“告别”派对。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离欧盟,双方结束了长达47年的“婚姻”生活,英国将离开欧盟单独过日子。婚虽然离了,但是接下来将有11个月的离婚谈判期,双方将在贸易、渔业、航空业、医药和安全等多个领域达成未来关系协定。

1957年3月25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6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盟共有28个正式成员国,如果英国脱欧成功后,成员国降至27个。

1960年,英国首次申请加入欧盟前身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唯遭法国总统戴高乐否决。1973年,英国重新就加入欧共体进行谈判,终成为欧盟成员国。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自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着对于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的政策,被称为“光荣的孤立”。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由于利益的冲突加剧,双方相互猜疑更甚。英国否决欧元,不参加欧盟的危机救助方案,不为缓解危机出力,还反对一切金融监管政策,这导致英国跟欧盟渐行渐远。

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决定是否继续留在欧盟,“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之后英国不断有人要求进行二次公投,但是二次公投被一拖再拖,一拖就是三年之久。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这三年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跟欧盟进行了多轮谈判,既要脱离欧盟,但又要最大程度维护英国的利益。“脱欧协议”要让英国国内满意,要让欧盟满意,这三年来让梅姨心力憔悴。

2019年7月23日,鲍里斯·约翰逊击败杰里米·亨特,当选新任保守党领导人,他在特雷莎·梅24日接受完最后一次首相质询后,正式入驻唐宁街10号,成为英国新任首相。在梅姨完成了大部分脱欧工作后,鲍里斯·约翰逊接了一个大便宜,他成功推动了英国脱欧。英国首相约翰逊早已公布1月31日的“脱欧”欢庆计划:唐宁街10号上演灯光秀,英国议会广场用国旗来装饰,印有“和平、繁荣和与所有民族的友谊”字样的“脱欧”纪念币当日发行。


大秦铁鹰剑士


其实脱欧协议9成以上的内容都是梅姨在任期间和欧盟谈好的,只是一直都耗在了议会的掣肘上,等到鲍里斯接过接力棒,英国脱欧的时机已经成熟了,然后鲍里斯以空前的强硬和果断,最终快刀斩乱麻,在执政初期就算大致结束了这段4年多的世纪谈判。

然后,英国算是正式脱欧了。

2015年,当时还是卡梅伦当政,他当时为了大选,承诺会举行脱欧公投,当然他的本意并不是想脱欧,只是为了抓住尽可能多的选票,尤其是党内和国内的对欧盟表示不满或疑虑的势力和民意。

然后,他如愿坐上了保守党领袖的位置,也坐上了英国首相的宝座。

然后,他总得兑现自己的承诺,于是就搞了一次脱欧公投,不过,为了把戏份演足,他还特地去了趟欧盟总部,去收了一大堆的好处回来,就是留在欧盟的好处。

对于公投结果,卡梅伦是信心十足的,他觉得老百姓应该会支持留在欧盟。

结果,我们知道了,差那么一点点,52%支持脱欧对48%反对脱欧,卡梅伦演砸了,不得不狼狈辞职,52岁,年纪轻轻就彻底退出英国政坛。

随后,梅姨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个巨大的烂摊子,从此,开始了自己与英国议会三年的漫长的马拉松式的扯皮战争。

英国退欧是极其复杂的,涉及了太多的法律框架的修改,欧盟几十年都没有国家退出,没有先例可以参考,考虑到英国和欧盟27个成员国几十年来构筑的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金融等等关系,牵扯到英国至少数万企业和数百万人的生计和工作,这条路是任何一个政客都不愿面对的“绝路”。

但是路还得走下去,经过近3年马拉松式的谈判,梅姨和欧盟27个成员国算是谈妥了协议的大部分内容,但就是在北爱边界上卡壳了。

梅姨在北爱边界上坚持的是“后备协议”:就是在北爱不能出现硬边界,梅姨希望在爱尔兰共和国以及北爱之间的边界上,人员商品贸易等等还是可以自由流通,这个也是为了照顾北爱民众的感受,免得北爱有“独立”的危险,但是这样的话,爱尔兰的人员商品自由流通到北爱,北爱属于英国的一部分,又可以自由流通到不列颠岛,那这样岂不是让英国还留在欧盟的自由贸易协议里,那这样即使英国脱欧了,英国在对外缔结贸易协议上,还是很受欧盟协议的影响。那在英国议会看来,这英国岂不是还是没脱欧么。

于是,为了这个“后备协议”,梅姨和议会撕了三年,她的脱欧协议也被议会否决了三次,还被议会投了两次不信任票,越做越憋屈。

最终,梅姨一发狠,决定解散议会,2017年提前举行大选,结果,丢了议会多数席位,不得不和北爱政党联合组阁才勉强继续执政,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里,议会连续2次对其发出不信任投票,最终,心力交瘁的梅姨心灰意冷地辞去了首相职位,闲云野鹤去了。

而鲍里斯接过首相之位后,快刀斩乱麻,抛弃了关键的“后备协议”,直接在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之间划出一条边界,就算把这事儿先盖过去再说。

鲍里斯的解决办法是:不列颠岛的商品进入北爱都要支付欧盟进口税,如果商品留在了北爱,没有进入爱尔兰共和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那英国政府再把这笔税款原路退回,其他的人员流动、贸易之类的也参考此类办法解决。

不过呢,虽然这个办法暂时性解决了英国政界的分歧,但却把梅姨的担心摆上了台面,因为这样做的话,北爱实质上还是遵循了欧盟的贸易体系里,北爱其实就某种程度上留在了欧盟,时间一长,感觉麻烦的北爱尔兰人是不是该公投独立了?

不过,不管怎样,大麻烦是暂时性解决了,再加上英国老百姓对没完没了的脱欧进程也受不了了,普遍希望尽快解决,鲍里斯才能在大选中大获全胜,那些昔日掣肘的留欧派大多从议会被扫地出门了。


云中史记


这个问题很简单,首先脱欧并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当然也不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只是一件利益取舍上的问题,那么没一在某种程度上,他只不过是单的政客,没有什么特别的,并不会像撒切尔夫人那样成为铁娘子,当然,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虚名都是其他人给他安上的,并不是他自己所拥有某种特质成为这样的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呢,都会存在于以讹传讹或者神话别人的什么,总之呢,对政治问题,你要看淡一点,不要把他看得太重,或者是某些政治决定当成一种所谓能力的表现,你应该想一想,说不定他的某些优秀事迹只是被迫所为呢?比如说奥巴马的全民医保政策,只不过是对敌对党的一种打击罢了,它只是一种精选手段,实现起来,那是要多难有多难,所以别太崇拜什么所谓的政治人物了,你应该去多了解了解,比如袁隆平这样的人,它对于人类的贡献可不亚于你所谓的那些神仙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