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够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成都健康管理


汉字是我们文化传承的葵宝,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存在流传数千年一直没有断绝的文字,汉字里面蕴含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虽然经历几千年来的不断演化转变,但是内在的精髓一直没有改变,所以成为了承载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基石,汉字最早形成完整体系的是在商代的甲骨文,为中国汉字形成体系的最早发现。



而在更早以前的时间里面,那些汉字形成体系之前的阶段,拥有的只是文字符号,并没有真正形成文字体系,甲骨文是目前中国最早相对完整的文字体系,现在的汉字基础就是甲骨文进化而来的,再经过后世几千年的不断演变和增加以及修改,最后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汉字,汉字的精髓是包罗万象,这是其他文字没办法比拟的。


我们的汉字结合了天地奥义以及万物演化得到的,最早的汉字前身就是象形文字,什么是象形,其实就是一种模仿,所有古老文明中的最早文字都是模仿万物形成的特有体系,只是现在只有我们延续了下来,其他的都断绝了,而我们的汉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跟随时代的改变拥有特别的进化和修改的空间,这是其他文字没有的也是比不了的。

汉字的精髓是博大精深,还有就是包罗万象,让人着迷的地方就是这两点,作为中国人真的能完全认识所有汉字的没有几个人,包括那些高学历的人,汉字单独个体总共有多达五千多个字,汉字的体系形成并非一个人或者一个时代造就的,而是无数人无数个时代共同结合的结果,虽然说历史上有不少传说某个人造字,其实也只是创造了少数几个字的,汉字的形成是在时代不断进步中不断创造填补进来形成的。



真正的汉字单独体约有91251个,汉字单独个体代表的意思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正常使用的约五千个,而正常情况下汉字使用基本上在五千个以内,绝大多数都是一千个汉字组成的意思可以覆盖95%以上代表的形态表达,3000个可以表达99%,一万个字以内完全可以表达现在所有的意思,正常人一般使用汉字在2000个以内足以,单独汉字之间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又完全不一样,不同的文字组合就会有不同的意思,所以五千个汉字之间的相互组合可以获得无数种意思,无数种不同概念的表达,那么多的概念表达足以应对任何情况,在没有出现特殊的东西现有的文字无法表达之前,其实根本没必要去创造字。



而且现在的文字其实够用,还根本用不完,现在的人也没有哪个人有资格去创造新的汉字,汉字的体系已经形成,目前没有哪个人能找到理由去对现有的汉字进行增加,因为没有这个资格也不敢去挑战这个权威,现在的汉字组合足以可以表达任何状态任何东西,也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体系,所以没必要去打乱和破坏现在的稳定,也没有人有这个资格。


无法超越的足迹


够不够用?那就先要搞明白汉字能干什么用。

答:文字是思想的外化

世界上文字大体分为三种:表音(印欧语系),表意(汉藏语系),象形(楔形文字)。

不管哪种类型,都是记录你想法的工具。

比如还是猴的你喜欢一个猴姑娘,你和她说“我喜欢你”,姑娘嘿嘿一笑害羞得逃走。

第二天早上猴姑娘回想:昨天我为什么跑回家?我隐约记得有个猴跟我说了什么话?是什么来着?

然后你想了想,我说的话要是能永恒长存就好了,猴姑娘每次“看见”我对她说的话就能想起甜蜜瞬间了。

这样,你就在纸上写下“我喜欢你”几个大字,送给猴姑娘。每天早晨猴姑娘拿出来一看便知道你喜欢她。

可不巧的是,过了几天部落里来了只戴眼镜留中分的穷游文艺青年猴,这猴也喜欢上了猴姑娘,便掏出纸笔写下“爱是山长水阔,最后是你”,猴姑娘一看:哇塞!我要给你生猴子。

这时候你说:我去,我们部落文字不够用。

要我说,汉字肯定够用,是你我水平不够。


见文观心


感觉有些话普通话很难表达,比如煮稀饭烧开了继续烧,就有很多泡沫满出来了,用我老家的话就是 “雨(不知用哪个字,同音)了”,比如馒头蒸的不好是比较瓷实,蒸的好的比较""宣(不知用哪个字,同音)”,普通话都不好表达


等风初赵38698139


汉字的总数量约有10万左右,而常用汉字约4000左右,那么其可以组成的词汇理论上有。

1字词:4000

2字词:4000×4000=1600万

3字词:4000∧3=640亿

4字词:4000∧4=256万亿

其庞大的词汇量足以描述真实的世界,所以暂时不需要创造单个的汉字,如果某些学术领域需要创造新的汉字也不是不可,或者也可以从以前的汉字库中寻找出适合描述新事物的汉字。

对比一下英语的造词数量。

1字词:26

2字词:26×26=676

3字词:26∧3=17576

4字词:26∧4≈45.7万

5字词:26∧5≈1188万

6字词:26∧6≈3亿

7字词:26∧7≈80亿

8字词:26∧8≈2088亿

9字词:26∧9≈5.4万亿

10字词:26∧10≈140万亿

也就是说,英语造词的话,需要把10以内的字母的所有排列组合用光还不能超过4位汉字的排列组合量,这就是为什么表达同样的信息量,汉语是所有的语言中最简短的。不信的话,你可以在抖音的评论框里输入一段100个汉字的话,然后将其翻译成英语,再次输入你看能输入多少英语。

也就是说,学习掌握了4000汉字,你就相当于掌握了上百万亿的词汇量。而英语掌握了4000单词还是4000单词,离上百万亿词汇差了十万八千里千里,如果你非要用人脑去记忆这上百万亿的词汇,天哪,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呀。

英语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的初始学习难度极低,只需要学会26个字母,就可以完成几乎所有英语词汇的拼读,这也是为什么当今世界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剩下汉语一家象形文字,其他都变成了拼音文字,就在于初始学习难度低,人人都可以学习,初级的语言交流障碍几乎不存在。

而汉字的初始学习难度就相对大多了,要直接记忆4000汉字的读音、意思,而且还要记忆它们的声调,这对大脑是非常恐怖的记忆量。不过好在后来我们发明了汉语拼音,将汉字拼读的难度直接降低到了26个拉丁字母。所以汉语拼读这一块的问题解决了,然后就是直接记忆4000汉字了。其实记忆4000汉字和记忆4000英文单词的难度是差不多的,甚至于汉字很多字的记忆比英语要简单的多,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如果讲一下字形的演化,很多的字连文盲都可以瞬间学会,如日、月、山、川、河、流等,

基础汉字、英语词汇的掌握都是一个爬坡积累的过程,但是到了4000之后汉字大开大合,可以组合成无穷的词汇,而英语想要提高词汇量还得继续爬坡,两者的差距在4000字词的记忆量之后,就分道扬镳了。


飞龙在天9783


所有汉字约有80000个左右,英文单词17-20万不等。

乍一看我们的汉字少这么多啊,貌似不够用。。。

但是注意:

根据《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我们的汉字包括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共3500个。就阅读一般的汉语书报刊而言,这3500个常用字完全够用了。因为实际上,我们经常使用的汉字并不多。

就算再扩展一点可能也就6000上下;事实上就这么点,里面就有很多字,有人可能一辈子也用不到了吧!

这离我们的总量80000个还差得远呐。。。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汉字能自由组合形成新的词汇,这样算下来数量可就惊人了。只要我们不断利用已有的汉字创造新的词汇,完全没有不够用的问题啊!

所以从古至今,社会通用字的数量没有显著变化,一直在五六千左右。

英文常用的也就12000~20000个词。但是由于西方语言的特性,英文需要不断发明新词顺应时代潮流。


小安观世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就能够知道汉子究竟有多强大。

学英语的第一课就是ABC等26个字母,这26个字母是英语的基因,通过排列组合形成了庞大的单词量。每个一段时间就会有大量的新单词被创造出来,现在说英语的人,可能和几百年前说英语的人有很大的交流障碍,因为太多单词不认识。

如果单独一个A,或单独一个B放在你眼前,你不知道什么意思,原因是他们只是表音符号,并没有丰富的内涵。所以英语单词在表达方面更加精确,好的技术论文都是用英语写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表达精确,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新词被创造出来。

汉字的第一堂课是,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简简单单,但这不是汉语的基因,汉语的基因是汉字,汉字是经过笔画重构组成的,正是由于这种看似简单的二次重构,形成了无穷无尽的组合可能。

另一方面,汉语是表意文字,除了具有丰富的意思外,还有很强的关联性。英语面对新事物的时候选择的是造字(单词),汉语也是选择造词,之所以造词能够成功是因为汉字本身很强的关联性。

如果造词可以解决问题,那么就很少去选择造字。



徐徐成翔


现在全世界中外语言学家都意识到了,汉语会成为未来唯一高效的文字,特别是到了互联网信息时代。给你讲通俗点的例子,中国几万个汉字你只需要学会其中几千个就能正常阅读和交流,英语要学几十万个单词。如果有新兴事物,比如雷达,汉语只需要将雷、达二字组合就行,汉字数量本身是不变的,而英语则需要重新发明一个单词“radar”,新事物和词语会越来越多,英语会增加到千万级以上的单词量,最后语言崩溃。而汉语还是不变,还是只要会几千个汉字就能交流!汉字比英语,就等于三维对二维!


没事偷着乐


汉字不仅作为传递消息的重要工具为人们广泛使用,其中更是承载了中国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的特色文化标志,甚至不少周边国家也曾以汉字为官方文字,或者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官方文字。不过到了今天,我们却发现很少有汉字再被发明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已有的汉字已经足够我们使用了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汉字的发展史。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关于汉字,最广泛和具有公信力的说法是仓颉造字。不过现在也有学者提出,仓颉应该只是文字的颁布者或者整理者,汉字不可能是他艺人所造。专家认为,汉字的发展是逐渐从图画到笔画,象形到象征,而现存最早的汉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在长达数千年的演变之后,汉字逐渐从抽象的图案改良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代汉字,而现代汉字又有简体和繁体之分,我们多数人为了方便书写和表达,使用的是简体汉字。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世纪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汉字除了是中国的官方书面语,还是中国周边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官方语言。虽然现在这些国家多数都已经不使用汉字了,但从日语的书写、韩国身份证上的汉字还依稀可见汉字对于这些国家的深重影响力。

那么为什么如今几乎没有汉字再被发明出来了呢?

其实大多数如行政、劳动、经济等常用文字在汉代就已经完全被创造出来了,之后的朝代虽说也小规模产出过一些文字,但大多是武则天、朱元璋等人给自己造名字这样的小打小闹,亦或者是近代为翻译氧、氟这样的化学名词而用气造字,除此之外,历史上几乎再也没有什么造字运动了。

实际上,汉代时期所造的字完全够我们日常使用,后来添添补补的一些字大多也都用不上,所以说到了今天,其实早就没有什么造字的必要了。即使又有什么学术名词需要翻译,也可以参照近代解决化学名词的方法造字。其实比起创造,我们可能更需要的是改良。在现代新中国成立之后,汉字就经历过一场简化改良,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使用以及降低人们对文字的学习、理解难度,以提升国民文化水平。

到了今天,我们在汉字使用上还面临着几个大问题:一是随着手机和电脑,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手写汉字,光靠打字来使用汉字,后果就是现在的人写文章错别字和语法错误问题越来越严重。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人们愈发重视外语学习,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母语,这就有些过头了。

所以比起造字,我们更需要加强现有汉字的普及教育,呼吁人们重视汉字书写,另外在跟随国际潮流学习其他语言的时候也不要忘了重视母语学习。


旧时楼台月


其实有一个误解,就是认为汉字认识两千个,就可以读书看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了。实际上,两千个汉字只是基础,我们读完高中后真正掌握的汉语词语则大概一万多。小学阶段,实际上已经把常用汉字学的差不多了。而在中学阶段没有那么多生字,却有很多的生词,学生不再是用《新华字典》,而是用《现代汉语词典》。

尤其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文章,或者一些辞藻华丽的文学作品,你认识每一个汉字,也能读出来,但是可能因为大量的词语不理解,而无法读懂这篇文章。这就是说,认的字数够了,但是词语量是不够的。

与英语相比,汉字理解粒度有点类似于英语词根,而不是英语单词。多个汉字组成一个新的词语,对应于英语单词。另一个例子就是日本汉语词。有不少日本汉语词,中国人是不理解什么意思的,尽管这个词都是汉字组成的,并且明白后细想这个词的汉字组成也是有意义的,并非日语读音拼出来的。

两千个汉字,理论上最多可以组成400万个双字词语,而日常个人接触的语义不超过2万。

美国研究生考试GRE也就是一万多个单词,还包括除了GRE考试一辈子也再也不会见到的罕见单词。英语因为国际性语言,融入了全世界各地的文化、概念、词语,是世界上词语最多的语言。例如我们熟悉的例如“baozi”,“Gongbao Chicken”,“Kanban”。很多英语词语并不是语义上的不同,而不是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印度方言等的不同读法和写法。也有很多英语词汇是非英语国家文化单词的直接照搬,所以英语国家可能并不使用和理解这些词语,就如同中国佛教典籍中大量梵语词汇一样,比如“般若波罗蜜多”“阿罗汉”“阿修罗”。《牛津词典》收录了四十万个单词。中国《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六万多个词语,基本上包含了现在可见的绝大部分词语。由于中国同一个词语,尽管方言读法不同,但是写法相同,所以也要比英语少不少冗余。

所以,两千多个汉字组成的数万现代汉语词语已经足够使用了。


RaymondIT


他把泥巴bia在墙上了。bia字怎么写?还有许多有音无字的例子,不一一例举了。所以有必要创新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