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该如何理解?

从容A先生


色:物质的色彩颜色。空:没有思维思想活动。色即是空:物质的色彩颜色就是没有思维思想活动。空即是色:没有思维思想活动的物质色彩颜色。


开心果165931305


这是一篇旧文,去年七月份在悟空发表过,今天又拿出来展示,就这样吧!

空即是色,无中生有;色即是空,过眼云烟。

这似乎讲的是人生,但也不全是。

其实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我们自己就是答案。

想想“我(指我们每个人自己)”是怎么来的,在我之前这个世界上有我吗?是什么造出了我,产生了我,成为了我?想想我从小到大到今天至现在的一路走来,这是不是一种从无到有?我们生活在这个空间中,这个容纳着万事万物、有形无形的空间中,因为有了事物也就有了空间,因为有了空间也才有了事物,空间与事(实)物的关系就像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从字面上理解,“空”指得是空间和时间,“色”指得是事物和实物。有空间必有事物,有事物就一定存在空间,所以空就是色,色也是空;无也是有,有也为无。这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虽然各种事物存在的意义(功能和作用)不同,但大小多少的量是恒定的、是相等的。这就好比一个朴素的物理定律、数学公式――能量守恒,等量代换。

这是我认为的空即是色的其中一个含义。

另外一层含义也可以从我们自身身上找到。在我之前是没有我的,就像在生命诞生之前是没有生命的。但自然的博大之处就在于他不只是诞生了的静止,还创造了运动,万事万物通过互相的运动打破了之前各自独立的静止,在互动之时产生了交合、来往、融汇和化合,这就相当于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也好像我们的爸爸妈妈在交友结婚之前都是各自独立不相识的,后来通过触碰、交流、交往,再到交汇、交合、交配,原本是各自独立的精子,卵子,慢慢的合二为一,在不断的吸纳日月精华、事物的原理和精髓、食物营养的过程中,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弱变强,这其实就是一个聚精会神(凝聚精华会产生神奇的效果)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讲得是“生”。

讲“生”自然会想到“死”,而与“生”心有灵犀、默契陪伴一生的也正是“死”,就好像与“聚”相伴的是“散”,与“分”相伴的是“合”,与“悲”相伴是“喜”,相对于“慢”的是“快”,相对于“对立”的是“统一”,相对于“天”的是“地”,相对于“失”的是“得”,相伴也是相对,做个伴儿配成对,这就是我们生活当中人与人、事与物、人与事、人和物在一起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与人生百态。

生与死的现象都发生在自然,也因此就是自然的发生,是自然规律。

当生为(有)色,死自然也就为空了。随着生命的逐渐逝去,我们的生命活力在走下坡路,这副身体终于倒下了。如果在人为的干预下迅速火化,即使骨灰也会在许多年以后回归到它原本的位置,如果是自然腐烂(土葬),用了几十、上百年攒出的这副肉体的各种成分也都会像“无我”之前的状态一样回归到它们初来的地方,又时刻准备着随时进行新的排列组合(互动的神奇与神奇的互动),让新生不断,生死接续,生生不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是旧死,死是新生;散是旧聚,聚是新散;合是旧分,分是新合(旧的分开可以造成新的合并,新的合并也很可能预示着再次分离,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也因此就不难理解“空”与“色”在我们生命和自然宇宙中的相依相伴、悲欢离合、各式各样、斗转星移、你来我往和形形色色了。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古代佛(哲)学与现代科学也可以看作是先生和学(后)生之间的关系。倘若再明晰或者粗鲁的主观武判臆断一点,我以为哲学是科学的精神,科学是哲学的肉体,他们两个都各自互为对方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和独立统一体,就像这个世上的男人和女子。


圆小言方小语


世间人对“空”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认知。

1、认为空就是无,就是“没有东西存在”,这是相对有东西而形成的认知,比如瓶子里没有水,强调的是没有。

2、是对空间的感受,把无形无相的虚空当成了真空。比如这个瓶子是空的,强调的是空间的空旷通达。

3、还有一种认知,就是断灭空,认为什么都是绝对没有。所以世间人讲四大皆空,就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修,做活死人。

这三种知见都是世间人按照世间的逻辑、思维形成的同分妄见,从而活在自己知见挖掘的井里,对自己头顶的那片天,品长论短,是非褒贬,这些都不是真知灼见,正知正见。

而大智大雄大力的佛法教育,让我们跳出井外,看到了整片天空,整个宇宙,看到了世界的真实面目。

《楞严经》讲,一切万法,山河大地,风云雨雾,牛马猪羊,有情无情,本是一个本体。其象千差万别,其本性是一;本来面目本就是一个人,一个真心随缘变现。

因为万法都是这个真心,谁也站不到自己的对立面,谁也看到这个真心的样子;所以,已经证悟到宇宙人生真相的佛陀不得已从“体,相,用”三个方面来比况来形容、解释、真心本来面目地特征。

“体”表真心本来面目的法身理体,也叫性,也叫真如,也叫空如来藏,他无形无相,且具足万法,我们方便叫他真空,其实,他空而不空,是真实存在,是无相之实相,《楞严经》讲他是“性色真空”,不变随缘;比如一粒种子,当下具足整个大树的枝叶花果,只是还没有显示出来,叫离一切相。

“相”,表真心本来面目的化身,也叫不空如来藏,也叫色,也叫妙有,也叫“是”,是真心本来面目随因缘和合所显示出来的宇宙一切的有形有相,人类肉眼看得见看不见的万法,“即一切法”。如大树的枝叶花果,根须汁液,当下就是那个种子。《楞严经》叫他“性色真空”,随缘不变,只是换了个相而已。

“用”,是表真心本来面目具有随缘智慧变化的妙用功能。就像种子随土壤水分,因缘具足而变现为枝繁叶茂的大树,正是真心本来面目有随缘变化的功能,才有了宇宙十法界一切的万法现前,也叫报身功德,也见空不空如来臧,也叫性相一如,空色不二,如是一体,离一切相的当下,即一切法。

综上所述,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究竟是什么?他不是种子,不是树,也是种子,但是他可以随缘现为种子,现为树;种子突破时间空间当下就是树,树突破时间空间当下即是种子。

所以,真心本来面目,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现空现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在《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是此理。

所以佛法里的空,不是断灭空,不是没有,是指真心本来面目不是具体的、个别的,有形有相的某一个东西,不是没有,也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种看不见的真实存在,是对有说空。真空不空,他当下就是妙有。

佛法里的有,不是真有,叫“妙有”,妙有不是永远存在,本来存在,一成不变的存在;而是对在没有变现之前的无形无相的空来说是有,所以叫“妙有”;妙有非有,他当下即是真空。

所以“真空”、“妙有”是一个东西,都是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心即万法,万法唯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生不灭,即生即灭,现生现灭,能生能灭的都是这个心。

佛法讲的四大皆空,是讲地水火风组成宇宙空间万法万象的四种基本物质,在四大有生有灭的表象,见到不生不灭的本性,万法一如。

《楞严经》讲,四大、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一切的万法,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圆融周遍,本不动摇,本不生灭。一即是无量,无量即是一,局部及是全体,全体即是局部,“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芥子包虚空,虚空包芥子,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明白此理,见“照见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世间人认为的虚空也是色法,是我们心现识变而现,有通达、空旷、无碍之相,不是真空。而我们的真心,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形相,却具足一切万法之性具功德。

我们通常讲的“体空”,是指“万法一心”;我们所讲的“性空”,是指“一心万法”;在《楞严经》里也叫“性空真色”,真空当下即是万法,也叫在性见相。

“空空”,是不执空,也不执有,还不执中,当下即空、即有、即中;不执于一时,一处,一法,而遍于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法;在《楞严经》叫三空真如。

所以体、相、用是真心本来面目一体三面,是一不是二,随缘显现,如气成水,如水成冰,水即是冰,也是气;明白此理叫明心见性,也叫开悟。





今令我见


心经讲:色不异令,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何理解心经中的两句话,是你能否学好佛学的关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空,什么是色,把这两个概念弄懂的,这两句话就懂了,以后学习佛家的东西就容易了。

什么是空?佛家把我们自性称为佛性,佛祖在腊月初八得道后就说:奇哉!六道众生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颠倒执着,不能证得。

所以人人都有佛性。我们的自性的别名叫佛性。

佛家又把这个佛性称为空性。为什么叫空性呢?虽然我们身体里有佛性,但是你用现在科学方法找不它。它就象空无所有,但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它起作用,所以我们称为空性,简称为空。

什么叫色?

色就是我们肉眼所看见的一切物质,天地山河,男女老少,花草树木,凡是肉眼所见,我们称为色相。

那么空性和色相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的眼所见一切色相,都是灵明空性所显现的,没有空性也就没有色相。灵明空性就是色相。一切色相就是空性,空性并不是空无所有空,空性中含妙有,空无所有的空是顽空。我们说不异,就是没有差别。

所以说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就是空就是色,色就是空。它两没有差别。


逍遥谷逍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很好理解,说的是佛学的色空观,也就是宇宙观,是对宇宙真相的揭示!

这段话出自“心经”,心经只有260字,却是般若之母,是佛学的根本之经。

关于色空,“心经”是这样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里的“色”指宇宙中的一切,物质的,意识的,受想行识等诸相!

“空”指宇宙一切的本质,本性,指无常!

宇宙一切事物的本性,即空性,通过色来表现。

而色的本性是空的,无常的。

它们不是二元对立的,是一体的。所以,空有不二,真空妙有,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比如:我面前的绿萝,它的空性通过绿叶这个存在的色让我感知,没有色何来空。

同时,绿叶的每一个刹那都是变化的无常的,它的细胞永远的不停地变化,就是它的空性。没有空何来色?所以空有不二,真空妙有!

色空观揭示了宇宙的真相,是普世的真理!执有执空都不对!亊物没有二元对立,万物融汇一体!


松生空谷5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用现代的科学去解释,就就空间的量子涨落,是空间和物质之间的转化,气聚为物,物散为气。

在道德经早就有正确的引力理论了,“气冲以为和”,气在中国的古代指的是空间,和“以太”类似。气聚为物,物散为气,空间和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万物皆有灵性,万有引力来源于物质吞噬空间而成长,造成物质周围的空间缺失,引起物质周围的空间缩收,空间向物质中心方向运动,形成万有引力现象。

在道德经中四大基本力是统一的,都是空间运动产生的。相邻的两物体,同向运动物体之间的空间缺失产生万有引力现象,逆向运动的两物体之间的空间叠加产生万有斥力现象 。磁力、万有引力、强弱核力都是空间运动产生的。物体同向运动或者逆向运动时,物体两侧受到的引力或者斥力不平衡,产生自转现象;自转的物体在空间流体环境中运动,受到一个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公转现象。

牛顿万有引力公式中的引力常数G应该改为变量,计算出来天体运动引力才能符合天文学观测到的星系运动情况。


太上邪神


色即是空,色即是色,来自心经中的一的段,短短260个字当占有相当的重要的意义。

色是看得到,摸的着的,而空是看不见的两者是相对的,怎么会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一般人的头脑是无法接受的,,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怎么会是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相对的色与空,为什么会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举个间单的例子,如你在梦中的一切,是如此般的真实,你在梦中,你一定不会认为那就是梦,梦中大富豪的你,或者正在,登山拔涉,紧张危险,或为一件事正在发脾气,或高兴的正在享用佳肴,当醒来时才知梦一场。什么,有与无,来与去,得与失,好与环,高与底,有差别吗,都一样,因那是梦。

梦如人生,人生如梦,我想大家都会听过,,那真是如此般,想想,过去的种种,好想是昨天,但都已过去追不回来,拿不回来,只能回意,和梦有何差别,现在如闪电般很快就会过去,未来如云般也会来了又消失。

这就是我们人生,生灭的现象,现象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的,无常的,生灭的,生灭无常终会结束的,如梦幻,如大海的波,一浪又一浪,如云多变来去。

在我们人生中生灭现象的来与去,由小到大,到老,至离去。到底哪一个才是你呀?梦中的你,那个才是你的真,只有你醒来,那个醒,那个圆觉,

色与空,在如梦中的现象中有与无是没有差异的,我们只知人生梦中的有与无,得与失,来与去,而忘了梦后面的「一」。想想唯有你「醒」。

六祖坛经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空妙有,「实相无相」。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就在我们生活点滴中,可是我们却把它分开来而认为实有,也就是我们今生为人,痛苦,烦脑,不安,贪,瞋,与癡,最大的因素,若那天在生活中能踏实的领悟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心经所言的深密,你已揭开大部份的面纱。


和_子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心经》乃至佛教的重要教义,是一个总纲,理解了这两句话才能真正理解佛教。

首先色是指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一切物质,一切有相无相、有形无形的存在,都可称之为色。

空字面意思是指空无,空虚,空洞等,但佛教讲的空不是这个意思。

佛佗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恒常不变的,都不是独立的、孤立的存在的,都处于一种变化、运动当中,也就是没有自性,事物的这种特性称作“空”。

“色即是空”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一种事物、现象、或物质都必然具有空这一特性,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不是恒常不变的,都不是独立的、孤立的存在,都是因缘合和而成,处于无常变化当中的。

而“空即是色”就不太好解释了。

空是色的必然属性,所以空与色就是一体的,不能割裂开单独讲。

空是一切色的一种必然属性,是宇宙万有普遍真理,所以空也就是一种必然现象了,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一种色了。

所以“空即是色”的意思是说空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现象。

还有2句,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意思空与色是一体的,是无法割裂的,空离不开色,色也离不开空。


无极心灵驿站


来吧,看看优质军事作者何老师谈佛法。

这句偈说的再直接一点就是: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色跟空是一体的。

什么是色呢?宇宙人生全部加在一起就叫色。这个世界上你能感知的所有一切都叫色。

那什么是空呢?这个咱们先放一下。

打个比方:

我们天天玩手机,上面有新闻、评论、视频、音乐、游戏、办公软件、钱包支付......这些咱们给他统称为手机内容。这些就是色。而我们的手机屏幕就叫“空”。

手机内容是依托于手机屏幕而存在的,没有屏幕就没有内容。

心经中还有两句偈: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离不开空,空也离不开色。换到这里就是手机内容离不开手机屏幕,手机屏幕也离不开手机内容。没有屏幕,内容没有载体,就无法显示。没有内容,手机屏幕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我们的宇宙人生是色,我们都是“手机内容”。

咱们再回到上面的问题,“空”是什么?答案就是:不知道,说不出来,解释不清楚。为什么?因为我们是手机内容,被困在了屏幕内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就被包含在“空”的里面,所以我们根本无法去全面、整体的观察这个空。

我们只能凭智慧去知道:我们的存在,肯定是有个依托,有个载体。就像宇宙,宇宙大爆炸,它是在哪里发生爆炸的?宇宙是在膨胀,但膨胀的外面呢?肯定有东西,对不对?宇宙肯定是在某个东西的里面,或者是表面爆炸,诞生的。这个东西就是空。空,这个东西肯定是存在。但它究竟是啥?不知道。是手机屏幕还是电影屏幕?是方的还是圆的?是黑的还是白的?我们不知道。

道德经的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就说了有这么一个东西,在它的基础上,诞生了这个世界。但这个东西究竟是啥,我说不出来,只能暂时、勉强把它称为“道”。道家的这个道,其实就是佛家的“空”。以我目前的修为来看,还是一回事。

道家的道是啥,说不出来。佛家的空是啥,也说不出来。

现在知道信佛的天天叨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啥意思了吧?这几句话说的是宇宙人生的结构。

其实说到这就挺有趣了,就是大家意识到没有,佛菩萨为啥叫我们天天叨咕这句话呀?让我们天天念:宇宙外面还有个东西,这个东西包着宇宙,这个东西就是宇宙,宇宙就是这个东西,手机内容就是手机屏幕,手机屏幕就是手机内容......佛菩萨为啥要我们天天背这个?

因为众生愚痴,我们都是傻子。

咱们现在把自己假设成傻子,一下子就能明白这里面的良苦用心。孩子智力还不够,那咋办?你就先背吧,背会了,给你好吃的。先背个滚瓜烂熟,等啥时候智慧开了,自己就明白了。

心经这几句话是密码,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结构。

我们是色,是手机内容,困在空里,困在手机屏幕里。那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真相?这个空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我们为啥能看见手机屏幕?能操作手机内容?因为我们在外面!

只有从手机里跳出来,你才能看清手机。你既不能成为手机内容,也不能成为手机屏幕。

就像前几天有朋友发评论说:金刚经讲的就是一个字,空。这恐怕是不对。我觉得金刚经讲的是“非空非有”,或者说非空非色。

你执着于有,执着于色,当手机内容,这叫法。

你执着于空,当手机屏幕,这叫非法。

法跟非法都叫“有为法”。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法就是色,就是有。非法就是空。非法非非法,就是既不是空也不是有。既不当手机内容也不当手机屏幕,跳出来,当操作手机的人。

不执着于法,不执著于有,不执着于色,也不执着于空,不执着于非法,就是“无为法”。


锐度何老师


这句佛偈出自于佛教极富盛誉的重要经典《心经》。

色空观是佛教一个重要观点。

“色即是空”,《心经》开篇即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直揭五蕴皆空,给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人生见地“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皆因缘和合而成,缘起性空,缘起缘灭,方生方死,故说虚妄与无常。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形相,其实并不是他们的真正形相,真正的形相是时刻变化着的所谓“空”。在“有相”的色中能悟出“空性”,懂得“所相非相”、“心无所住”来观世间种种色,才是参透了人生的真谛。懂了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再有所执着。从而能“扫相破执”,“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明了世间真相,也明了因果,类似儒家说的君子知命,自然不会再忧虑与浮躁,远离颠倒梦想,离于苦海,安住于定慧的妙乐中。

“空即是色”,于看不见的“无”中又能领悟空中之色。如佛偈“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又如“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唯有相信,才能看到,唯有看到,才能拥抱”,这些句子都在说明“无中之有”,阐述“空即是色”。

另外,应看到“色”与“空”是互相转化的。有无相生,万源同一。

还有两句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更是明确指出了“色”与“空”的同一性,深刻的领悟到“诸法空相”即是其“实相”与“真相”,一切都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中。佛法的博大精深,真知灼见,让人叹为观止,高山仰止!

希望我的回答让您能清晰明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