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学好中医专业?

8洋洋娱乐视频8



第一单元:中基50;中药50;西内40;法规10

第二单元:中诊50;方剂50;西诊40;伦理10

第三单元:中内90;针灸60

第四单元:中外40;中妇40;中儿40;传染病30


医学教育网


你好,我是中医二羊。作为一位中医专业出生的临床中医生,我来分享一点我的经历。

第一点:学好中医专业未必意味着学好中医

一个中医药大学里面的中医专业,我们都知道课程有中医基础,西医基础,还有英语等等其他的课程。

中医专业学的好的同学往往各个科都学得很好,所以他们的考试成绩都非常的漂亮,甚至很多拿奖学金等等。

根据我的经历,我发现在学校的时候,中医专业学的好的大多都是女生,毕竟女生背书背知识的能力比男生要强,并且容易下苦功夫。

但是下了临床就不一样了,能很比较喜欢中医的女生真的很少,这我想也是,估计为什么历史上还是少有中医大家是女性的。

我并没有任何歧视女性女生的意思,但是总体来看我身边的人喜欢中医,并且用好中医的女性相对于男性要少。

学好中医专业各门课程考的很好,但并不意味着中医学的很好,中医学得很好,也并不意味着中医学的很好。

第二点,中医知识学得很好,并不意味着中医临床很好。我们都知道,学习中医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还有药物,方剂等等,这些基础知识也是必备的,但是这些知识学的好的同时也有一个弊端。

一旦下了临床就会发现中医临床是非常的灵活和需要变通的,书本上教的一些知识,这个时候有的反而成了死的东西。反而成了条条框框。

第三点,中医临床在课外,我想想要学好这门专业的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或者是背好书,考好试。

上学时候我不是一个乖乖的学生,看的课外书比较杂,或者是中医课外书比较多一点。下临床了,我反而觉得我以前看的课外书对我帮助比较大。

最后,学好中医真的是要花很多的功夫和时间,那我现在下临床也发现上学的时候背过的方歌,歌诀,熟读过的经典条文,对我非常的有用。

我们的后面的一些中医学子,或者是师弟师妹们在基础这方面多下功夫。当然中医一辈子都学不完,书看不完,后面的路还很长。确定自己是真的喜欢中医就下定决心学吧,

如果不喜欢没兴趣,可以趁早改学别的。

我是中医二,中医于我而言是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态度。


中医二羊


如何能学好中医,这是个旧话题,不厌其烦,老生常谈,我也来说说。

先不要受名利之心操控,你若是为名为利,这件事你就不要染上了,对你的名利影响深刻,因为是当今社会的冷门,人们视野里几乎没有这东西了,学了也只是学了,一如下象棋,娱乐自己,健康信你的个别人。

中医从历史中走过来,一路留下千万里的海岸线,你怎么找上岸的道路呢,这真是困扰每个学医人的事,就象去某个国家赏景,那么宽,你想看完,但是,生命有限,不容你那么任性洒脱。也许,每个学中医的人都有一个故事,也都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所谓正确方法,所以我也有一套自己自以为是的正确方法,分享给各位,但我拒绝你来骂我,你要是让我心情不爽,我就真没有必要分享了,你说是吗?

我的上岸点是伤寒杂病论。

刚看中医书也是没方向的,丹溪心法,脾胃论,医方集解,……每一个地方都有无尽的风景,但打心里说,真不得要领,只有伤寒杂病论,让我心里踏实。

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医的风景,我自以为是的风景。中医难学,难学不过如此,病难冶,难治不过如此,真的心能旷神能贻。学伤寒杂病论叫学经方,真喜欢那么多经方家,都想和他们好好相处,听他们一一讲起张仲景的点点滴滴,人生不过如此。其中美妙就不过多说了,这也许就是我自以为的中医专业了。

再重申,《伤寒杂病论》,就是《伤寒杂病论》,就是那本《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的那本。

再重申,不要喷我,我不代表别人,也没心愿说服任何人,任何人都比我强,我只是自以为是,生命有限,宁居一处不欲移挪,在夏季的屋阴下说说,象下一盘不争输赢的象棋,把老帅拿走,只看其他的子无力挣扎。


鸡立鹤群829


从择师方面来讲:中医的理论基础在于《黄帝内经》,而《黄帝内经》的哲学理论基础有时建立在《易经》的阴阳五行之上,这就决定了要学好中医,必然需要研习《易经》的哲学思想,这是第一大关,要找到一个讲通《黄帝内经》的老师就很难,而要找一个能够结合《易经》讲清楚《黄帝内经》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当然,如果真的遇到这样一个老师,那就要好好珍惜,当然,目前情况来看,只要找到一个能够基本结合这种理论著作来讲解中医的老师已经算是比较好啦,要想找到在《黄帝内经》和《易经》方面都特别精通的,那几乎是不可能啦。

从自身学习方面来讲:中医是一套医学系统,而所有医学系统首先要学习的不是如何治病,而是如何认知生命结构及其运行规律。从这一点而言,我们在学习《黄帝内经》时首先要提炼其中关于生命结构及其运行规律方面的内容,只有在这方面认识清楚了,才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疾病的成因及其治疗方法,这就好比修汽车,一个好的修理工首先不是学习如何修理,而是学习汽车的内部结构及其运转规律。


最后要说的是,中医是一个门非常特殊的医学,她不仅仅是纯理论的医学,而是一套需要自己切身体悟的医学,通过切身体悟自己的生命结构及其运行规律,来达到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长路漫漫,其途艰难,希望你能够学有所成!


国学复兴号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我来回答:

要想学好中医,要具备以下条件:



其一,你要有很高的悟性,敦敏持重,是那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人。

其二,你是中医世家的后人,或者是有这种学习的环境,耳濡目染。

其三,要有德行,有仁者之心,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既常言说的医者父母心。



其四,你要有谦虚卑下之心,拜有缘的高人为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其五,你发自内心的喜爱中医,你觉得为患者解除病痛,会为你的内心带来极大的满足。

其六,你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文学功底扎实,博览群书。

你如果具备了以上条件,就有了学习中医的基础。



清代名医黄元御,不是医学世家,他通过自学和拜名师,终成一代宗师,他是乾隆皇帝的御医,曾著有《黄元御著作13种》、《四圣心源》、《道德悬解》、《周易悬象》等,乾隆爷曾亲书”

妙悟岐黄”来褒奖他的学识,用”仁德药济”概括了他一生的人品,它的外文名字叫”黄药师”,跟金庸笔下的黄药师,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也许金庸老先生也很欣赏黄元御吧!!!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欢迎大家关注!!!


五色土聊历史


对中医的看法

理论的源头

阴阳和五行是必须要弄明白的 气候节气要搞清楚的

例如生克制化关系 克辱 反克 相生 传导……

人体的小宇宙由于外在环境和内在心境的影响 导致在外的表现 就是象

象有好坏 有内 有外 有轻 有重 有缓 有急

中医师的手法很丰富 只要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 可以有食疗 五谷 肉食 青菜 水果 草药 汤药 药丸……

针灸 砭石 艾灸 按摩 推拿 正骨……

方法是死的 人是活的 首先如何判断病情 然后辨证论治呢

古时候没有现在的科技器械来帮助人类了解人体的内在指标

这个问题难不住我们的老祖先 前辈们 在没有辅助器械条件下就发展了一套体系 通过观察人的身面气色 听病人的声音强弱 交流询问常规反常现象 最后诊断脉象 综合了解病症的根源所在 就是望闻问切的根本

通过诊断病情后再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来解决病症 帮助患者恢复到正常状态 常人水平

这个过程中 需要掌握很多很多知识和技术 有一个环节出错 就可能导致最后的治疗结果出现失误 所以为什么大医很少的原因就在这了

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学的

医者须有恒心 毅力 谨小慎微 例如针刺如握猛虎 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一条生命的完结

光知识储备就要背几年 药理药性又要几年 药方医例医案又要几年 手法手段又要几年 实习实践中还要不断改错 没个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出不了师的 可能还是个天才

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学有小成了 想悬壶济世了 结果

在这个法治社会全民贪钱道德沦丧的社会中 本来是为了解除病患之苦 如若有一两个失误 这辈子就赔的倾家汤产 甚者有牢狱之灾 中医追责不好界定 西医就很好界定了 按着指标走的 出了事儿跟医生没关 手术也要签字的 死活不论

真的热爱中医 想传承的那就治治自己就好了

养养生 调理调理气血 少生病 省得去医院排队黄牛的 化放疗的 进口药的 被宰还得到处红包感谢

治别人 多少钱 求都不去 扁鹊再世也是无证行医 何苦来哉!


简单一和


医学求真(《通俗中医入门》序言初稿)

——古 剑

医学,包括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可统称为生命保障学。说具体点,就是在个体生命的整个“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的正确支持和干预,以保障其顺利度过百年一轮回。

在“成”(生成、成长)阶段要求婚育男、女双方的健康体魄,孕育期的特别注意,排除新生命出世过程的种种厄难,婴幼儿期的疾病预防等。年龄段应在0岁至16岁(女性14岁)之间。

在“住”(成熟)阶段要求生命个体新陈代谢稳定,包括营养物质的合适进入和代谢产物的准确排出(即“阴”与“阳”之间的平衡)。八大系统(中医称“五脏六腑”)之间的协调统一,个体生命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自然、人文)的协调统一,力争在此阶段不出现过分的新陈(阳阴)代谢偏颇,维持较高质量的系统稳定,“住”阶段是人生最为重要的阶段,对自然界来说,她必须是是下一代健康生命的播种者(承上启下);对个体生命本身来说,它又为本体下一阶段(坏)是否优质奠定了基础。“住”阶段的年龄段应为16岁(女性14岁)至64岁(女性49)之间。

进入“坏”(衰竭)的阶段,即进入人体生理衰退阶段。八大系统(五脏六腑)功能渐次退化,新陈(阴阳)代谢水平由盛转衰,多种因为在“住”阶段积累的不良嗜好(自然、人文)逐渐显现其破坏力:最常见的疾病如循环与神经(心、脑、肾)系统疾病;免疫(正邪相争)系统疾病(异常增生如癌、异常代谢如消渴等);消化(脾胃肝胆)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等。此阶段是医疗干预最繁忙,也是最关键的环节。预防(已经晚了!)和治疗措施是否得当,将对生命个体进入人生最后的“空”阶段的生活质量影响至关重要。

“空”,就字面解释就是“没有了”。这是活体生命(濒临死亡、死亡)的末期。由“坏”阶段传承下来的诸多疾病,即异常新陈代谢所造成的一个或多个脏器机能紊乱,经过中西医多方治疗(药物、手术、器械等;物理的、化学的、心理的等),以至于最后均告失败,无法纠正(脏器衰竭、阴阳彻底失衡),那么这个生命体的轮回即告结束。或者升天一缕青烟(火葬)、或者入地一具僵尸(土葬)。“空”是个体生命DNA早已设定的归宿。

生命也,季节之轮回者。春天的落花,秋天的黄叶,这是有机界所有生命体无法回避的现实——“道”的原旨就是:生了你,再把你毁掉。求因不得,求果不得;前因后果,循环往复。

人生即如此,不同只是时间长短的差异。


YangliyingDTT


学习中医学,首先要认定中医是科学,观念正确,才能学好,有救死扶伤信仰。有献身精神。银针先刺自己身。

要有唯物辩证法思维,要善于接受新事物,不能顽固老化。有几十年如一日的恒心。发达的聪明头脑,独立思维能力。

古代,现代医学书藉都要兼顾学习,参考。多多益善。要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首先治自身之病,从自己身上找感觉。自病要能医,有药要先尝,己不明,不施于人。万源病毒感冒为首,只要能治疗流行性病毒感冒,便有学成中医之日。中医能治病,能健身。学中医最好的回报,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

现代各名师坛坛,各说各有理,凡是以事实说话。师傅请进门,修行看自己。



无忧草2775


这个问题好难回答啊!

先问两个问题

1、要说学“好”,好的标准是啥,跟谁比?

与扁鹊、华佗比,还是跟张仲景、李时珍、皇普谧比,还是以施今墨、张锡纯为标准,还是以当今的中医博士毕业为标准?还是以研究出一个治疗某种病症的特效通用方为标准?比如治疗某种罕见病。我是能治疗普通型白发了,能让黑发人种的人终生不长普通型白发。

2、你是上中医专业本科学习,还是业余学习?

下面发表我的观点

1、先说最简单的:业余自学。在当今的医疗法律制度下,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就不能行医;在当今医患矛盾白热化的社会,动不动就讹诈你几万,甚至上百万,你即使通过自学,已经对古医书的内容字斟句酌、倒背如流、融会贯通、学富五车,敢给谁看病,先扣一个非法行医的帽子,啥都完了。你学了,只能给自己用,给家里人用,而中医学是经验医学,没有大量的临床实践,想妙手回春,手到病除,只能是做梦!现在刚刚开始试行的中医“确有专长”操作,也只能局限于某一方面,那样的话,人群小,经验就会少,要想经验丰富是不可能的。

病症是从瞎治开始的,没有大量的病人作为实践的基础,有再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没有用,再说了,医学的理论多数是瞎编的,不通过临床实践,根本不容易理解。还有,名医没有寿命太短的,太短了就没有那么多的经验,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多数人都不服我说的:医学理论是瞎编的。纵观所有的中医书籍,没有合著,都是独著,因为合著必然要吵起来。当代的中医教科书是学西医的人士编的。所以写到“消渴”章节时,里面既有“消渴”,又有“消渴症”,又有“消渴病”,还有“上中下三消、肾消”又有“糖尿病”,一塌糊涂。

医学复杂万千,医学博大精深,没有名人指点,很难深悟其理。就连那些字都很难搞清楚,再加上本来写的就不清楚。《黄帝内经》里的许多生僻字(所有的生僻字可以到我的qq空间的日志里去找),连字典里都很难查到。查到了又有许多解释错了。当今最权威的《漢語大字典》中的许多关于医学方面的“”的解释出现错误。我已经给其纠正了20多处,故此编委会赠送我一套《漢語大字典》。到现在已经发现了100多处。全部寄到编委会了,待其再版时进行修改。

红色的版本是赠送给我的

2、再说比较难的:

通过学校学习,首先要高考成绩优秀,记忆力好,在校期间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优异,不断进取,研究生,博士生,拿到毕业证,但是这时只能算学到了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如同马谡一样,只善于:纸上谈兵。治病的经验要来源于实践,而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才不是盲目的实践。但是问题是,中医理论大部分都错着呢,怎么能学完了就技艺超群呢?因为不论中医与西医的医学理论,都是从瞎编开始的,而且多数都错了,所以教科书在不断地被修改。因为中医没有长足的进步,就没有大刀阔斧的修改。我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努力,而且经过这样的努力后,学完了就会诊治病症。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大部分是脱节的。看看我以“风”字为首,把与风有关的中医和西医方面的知识串通起来的效果图。通过造出新名词,准确表达事物,在中西医间架起了一座立交桥,这样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就融合在一起了。

将来的医生必须中西医都会,因为中医 与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取长补短,才能在治疗病症时得心应手。

3、最后说最难的。

以“神医”为标准。因为人体是整体,奥秘无穷,是与自然界和整个宇宙密不可分的,而(语言)文字是非常笨拙的,不能用现有的文字表述明白,而且永远也表述不明白,只能是个大概,而且必须在共同认知的基础上才能明白。比如经络,没有一定内功的人,或没有内视能力的超能力的人,永远不可能清楚其中的奥秘,只能知道一点皮毛而已!

西医通过解剖,永远也解剖不出经络、穴位、精神、意识,等。离开整体和活体,非常多的功能是不存在的。所以西医不可能击垮中医,中医也不可能挤垮西医,西医的优势人所共知。只有中医与西医,包括其它医学完美结合才是正道。


揭秘白发第一人


非家传或非中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千万不要轻易地去学习中医,如果只是为了养生保健那可以学习一下中医基本理论,把它当作一种文化去学习。

中医其本质是一种针对人类对抗疾病的一种技术而已,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治未病:也就是养的层面(提高免疫力和巩固自愈力)。

2:治将病:也就是防的层面(修复免疫力和激发自愈力)。

3:治已病:也就是治的层面(激发免疫力和还原自愈力)。

这三个层面都是建立在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正确认知上的 ,故传道,授业,解惑贯穿在整个中医认知体系的学习过程中,而传道这个过程尤为的重要。正如我刚刚说的要么家传,要么有好的师承。否则连基本技术都未必能掌握,更不要说发展和精进!

以本人的经验,中医学习最为重要的是准确的辩症。对未病,将病,已病的判断,对将病,已病状态下的治疗方案的确定,采用何种治法?针,灸,砭石,导引,推揉等包括如何中药(荡法)组方。以及对病程发展的准确预见等等,这都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了。

中医入门必须掌握的基本认知体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先后天八卦理论,脉经络理论,脏腑理论,子午流注理论等等。中医的任何治法都必须建立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否则就是瞎子摸象!如:中药(荡法)组方必须要有五行理论的支撑,否则就如同踏在翘翘板上组方,永远摆不平,荡法的组方必须要做到“摆的平,平平摆”。

建议通读“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些只是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是绝对要有传承,没有传道(功,法,技),要靠短期的学习培养,如中医药大学(本硕博)连读也是成不了真正的合格中医的,故我们家有一句话:只有传道,(功,法,技)没有学道(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