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枪射程平均下来大概七八十米,但是弓箭射程在一百五十米。那么为什么欧洲人愿意用火枪,而亚洲多用弓箭?

善于伪装城府


题主关于射程问题本身就不对,至于谁喜欢什么也不对。

火枪的射程肯定超过弓箭,大火枪超过大弓箭,小火枪超过小弓箭。

至于欧洲人喜欢火枪亚洲人喜欢弓箭的问题,就直接说,英国人开始用火枪了,清朝还是在用弓箭,这可不是清朝人喜欢用弓箭。

清朝有个规定,汉人不能用火枪,而打仗的主力是汉人(比如湘军),所以就有清朝人还在用大刀弓箭的感觉,到了李鸿章的时候,各种说服慈禧太后,汉军才可以用枪用炮,不仅仅外购,而且还自己造火药和枪炮,到了民国初期,大刀和弓箭基本退出了。


观上灵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得看什么时代的火枪。

以明代末期我国仿制的鸟铳,最大射程可以达到200米,有效射程也可以达到100米。

但鸟铳往往不是用于精确射击,而是采用排枪射击,也就是一排人对准敌人群开枪。一排子弹飞过去,有的射中有的射不中,但仍然会造成敌人一定伤亡。

这种模式作战 ,对于敌人的步兵还是很有杀伤力的。

为什么呢?

其实就是一句话,火枪手很容易训练。

以大明的鸟铳来说,操纵压根没什么难度,无非是装药、装弹、瞄准、射击。瞄准都是直瞄,也不需要算提前量。

所以,戚继光训练一个鸟铳手,也就一二个月可以完成了。

如果只是留在堡垒或者城墙上向外射击,普通农民训练10天就可以打仗了。

相反,训练一个优秀弓箭手的难度非常大。

一个入门的弓箭手,至少需要1年以上的专注训练,每天都要练习。

但这还仅仅是入门,要训练为实战能力不错的弓箭手需要3年以上时间。

弓箭手基本都是职业军人,需要不断地训练。

所以,古代无论哪个国家,都把弓箭手当做重要的国家军事资源,和平时期也要高薪养着。

而欧洲战争期间,一般士兵只要投降就不杀了,但当年法国人抓住英国长弓手就会割掉他们的右手拇指和食指。为什么?

因为这就等于毁掉了,英国人很多年来训练的重要军事资源。

而且,弓箭的射程其实很近,直瞄射箭射程只有几十米,而曲射覆盖性射击,一般射程也不过超过150米。

所以,如果弓箭和火枪对射,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

而火枪手容易训练,几个月可以训练几千人。相反,弓箭手花费几年才能训练一二千人,你说谁更适合打仗。

欧洲都是小国,国力有限,培养弓箭手是非常沉重的国家负担。既然如此,不如大量征召农民培养火枪手了,性价比更高。


萨沙


这个题本身就是错的,以英国在18世纪初开始普及的布朗贝斯滑膛枪为例,它在100码的命中率为53%,200码为30%,300码为23%(1码等于91.4米)

按照现代标准来看,他的有效射程也就100码。但那会的打仗模式和现代是不一样的,他们100码内是开始排队枪毙高致死的距离,而300码则是集群抛射的距离,和弓箭那种集群抛射的玩法是一样的。

虽然说滑膛枪在300码命中率感人,但弓箭抛射的精度也是一样感人...

宋史里头对弓手的基本素养有描述“殿、步司诸军弓箭手,带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箭十二,六箭中垛为本等”

宋朝一步大约为1.52米,60步大约也是92米,这个距离下对草垛的命中率为50%,是不是感觉和滑膛枪差不多啊?


在这,弓手的训练难度考虑过没? 火枪只要不是个二傻子,学个一个礼拜保熟。而弓呢?狗子我当年还是玩了一年43磅的猎弓的,打18米40cm靶虽然不至于脱靶,但入黄圈的也不会超过8支,打30米的估摸只能保证半数上靶。


还有,箭矢的成本很高,尤其想要射准,那箭矢的一致度也得高,这样一来更是费工费时。而滑膛枪的铅丸子和火药在技术加成下成本很低,支持的起大规模制造。


疯狗的轻武


弓箭在欧洲被淘汰有三个原因,

一性价比的优异性!按照日本战国的说法是一个练习火枪不到一个月的农民可以打死一个练武十年的武士,而一个骑士或弓箭手的训练费用比火枪手费钱得多,欧洲包里缺钱的国王们更看重这种性价比的优异性,这使火枪普及并得到了发展。

二是矛与盾的竞争,英法长期的战争使欧洲的盔甲工艺发展到了极致,由此板甲出现了!14世纪中叶英法百年战争形势的逆转,与板甲的发明不无关系。身着板甲内衬链子甲的法国骑士将曾经羞辱他们的英国长弓手干趴下,16世纪至17世纪初,板甲进入全盛时期。而在科技上无法进步的弓箭自然面临淘汰,军事工程师们为击穿板甲而日夜殚精竭虑,开发出了重型手弩,短程矛枪等一大堆武器!然而直到然而16世纪中页,大型火绳枪的问世,才使板甲抵抗力第一次出现不足。在子弹面前,做工良好的板甲确实可以有效抵滞正面的穿透,但巨大的冲击力常会导致护板向内凹陷而出现损伤,子弹与板甲撞击时发生的振动同样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伤害,这使沉重的板甲逐渐退下了历史的舞台!

第三,火绳枪从问世之初,其射程就不在弓箭之下!以16世纪初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绳枪为代表,其最大射程达250m,有效射程 达到100m!而中世纪的最好的长弓最远射程估计也仅在160米到220米左右 ,一般弓的最远射程也不过150米左右,注意这是最远射程,实际上箭在飞行到最远射程的一半的时候, 箭的穿透力已经很弱了, 即所谓的“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也”弓的动能都是来自于射手的拉力,对射手的臂力要求很高,在连续射上十多箭后,射手的射击将会大幅减弱,某神剧中的一天射两万箭,估计手都会废掉了!

最初亚洲的火绳枪运用不比欧洲差!无论是日本战囩还是宋明都是对火器极其重视的!但有三点原因使我们技不如人!

第一,亚洲没有像欧洲一样建立自然科学体系!也没有像欧洲一样建立军事工程学院,专门研究军事机器!我们更擅长的是仿制和在制作工艺上的改良,而不是发明创新!

第二,16-19世纪初的亚洲(大部分地区)远比欧洲和平,欧洲连绵的战争和海外殖民行动推动了火器的更新和发展!

第三,无论中国的清朝还是日本德川幕府都是封建专制的极限,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这些政权必然要尽力垄断各种资源与技术,也必然要用封闭保守来防止社会变革对其统治的冲击(参考我们东北的某国),在这种情况下,新技术是得不到推广和运用的!


九龙王龙九


这个提问本身就有问题,一是火枪射程七十米,弓箭射程一百五十米?火枪一般指火绳枪和燧发枪,火绳枪射程七十米差不多,而燧发枪排枪射击时有效射程一百五十米妥妥的,如果采用抛射最大距离甚至有九百米!法国人有时喜欢干这个,但打到人也就打个瘀青而已。而弓箭,受过严格训练的英格兰长弓手有效射程也才八九十米,抛射才有一百五十米,其它弓就不要说了。火枪淘汰弓在欧洲是火绳枪与弓射程差不多时,原因是火枪手比弓箭手好培训太多,一个农民花个两周时间就能成为合格的火枪手,而花个半年时间培训也不见得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长弓手!另一个问题谁说亚洲人喜欢用弓箭?日本人一引进火绳枪就逐步全面普及铁炮,缅甸人、安南人,准格尔蒙古都大量装备火枪而提高了战力,更不用说长期与欧洲人作战的土耳其人了。唯一的例外是明朝,明后期戚继光从倭寇那里仿制成火绳枪称之为“鸟枪”意思为能击落飞鸟,成为戚家军利器,但明军总体来说还是拒绝了火绳枪因为大明工部制作的火绳枪炸膛率极高,,原因是官员普遍是贪官庸官,匠户其实就是永无出头之日的奴隶,而士兵作为军户也是世袭奴隶,谁会在乎呢!……满清其实火绳枪装备率不低,普遍在四五成以上,而清缅战争失利后前线将领见识过缅军燧发枪的威力后要求引进装备燧发枪的要求被乾隆皇帝拒绝后,清军在太平天国后期直接从火绳枪跳到了后装步枪。


2000wb


欧洲人喜欢使用火枪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t成本的考虑

很多人可能想当然的觉得枪支会比弓箭的成本高,那为何欧洲人还要选择火枪呢?如果但看武器成本貌似是如此,但是如果考虑到从一名从没有战争经验的农民到合格的士兵的训练成本,那么火枪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

相对于弓箭而言,火枪的训练成本要低得过。而且基本上只要满足能瞄准的要求即可,对臂力和技术的要求并不是太高。但是,对于弓箭手而言,除非是像游牧民族那样从小就开始接触弓箭,不然的话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合格的弓箭手。

中国的情况略有不同,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可以征召入伍的人比较多,那么完全可以挑选出合格的弓箭人才,而不用担心这种技术水准相对较高的兵种兵源缺乏的问题。

第二、\t战斗方式的不同

对于我国而言,纵深比较大,很多时候打仗要跑很远的地方。那么对于士兵的机动性就有着很高的要求,装备往往也是多以轻便为主。但是欧洲由于地方相对狭小,其尤为重视重甲步兵或骑兵的发展。

面对重甲,弓箭的能力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当年蒙古人入侵欧洲,面对重装士兵,他们的弓箭并不能造成多大的伤害,所以蒙古人主要是利用自己的机动优势,将重装士兵掀翻在地,然后再杀死的方式。

虽然初期的火枪也无法穿透重甲,但是其冲击力依旧能带来巨大的伤害。而到了后期,燧发枪的出现,则基本上没有什么重甲能防御住,也就加速了火枪的普及。

第三、\t思想观念的不同

对于已经经历了上百年文艺复兴的欧洲而言,接受科学,重视科学,甚至崇拜科学是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而对于满清政府而言,对科学的态度始终是轻视的,甚至嗤之以鼻。这由后期的洋务运动就能看出来。所以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接受火枪并不容易。再加上一直以来,中国周边的国家对满清的威胁相对较低,依靠八旗军就能轻易获取胜利,也就失去了改革火器的欲望和动力。


Crazy历史


欧洲人爱用火枪,亚洲人多用弓箭这本身就是伪命题,而且关于火枪和弓箭的射程,我们要分清楚其有效射程和理论射程,实际上火枪经过不断改良后,无论是欧洲人还是亚洲人都逐渐的将其取代弓箭。

亚洲人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对火枪、火器的热爱程度一点不亚于欧洲

火药传入欧洲后欧洲人发明了很多武器,在14世纪欧洲人发明了近似于现代枪意义的火枪,欧洲的军队对于火枪这样的装备非常热衷。尤其是西欧。近代德国的火枪技术和火枪的普及率是欧洲第一,不论是在发明了火门枪的火药时代,或者是普鲁士王朝战争时期,火枪的运用处于领先地位。火枪的发明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类告别冷兵器时代的巨大飞跃。

我国宋代虽然就发明了类似火枪的突火枪,但是技术不成熟,杀伤力差,并不普及。

到了明代发明了一种叫做梨花枪的火器,威力尚可,到了明嘉靖时期,欧洲的火枪传入中国,经过明朝自己的改良和大规模制作,逐渐在明朝军队中普及,明朝将火枪称为鸟铳,鸟铳也在同一时间段传入日本,深受日本大名的喜爱,尤其是当时的大名织田信长非常热衷于推广鸟铳,在自己的部队大力推广,花重金购买和仿制,依靠火枪队织田信长击败周边大名,成为一方霸主。

而明朝对火器也很重视,研制出了三眼铳、迅雷铳、掣电铳等早期火枪。明朝中后期火铳已经开始逐渐取代弓箭,到了明朝末年火铳已经是明军的主要配置了,弓箭已经靠边站了,举个例子明朝末年明军一个步骑合成的车营,装备大炮有16位,灭虏炮80位,佛朗机炮256位,三眼枪1984支,火箭7680枝;一个骑兵营,也有灭虏炮35位,小灭虏炮88位,三眼枪888枝;一个水师营有佛朗机炮384位、三眼枪470枝。可见火器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了。

即使是吹牛以弓马得天下的清朝,也是装备了大批的红衣大炮等火器的,在鸦片战争的时候清军实际上火枪普及率高达百分之七十。

可见亚洲人也是非常喜欢使用火枪的,弓箭也早早的被淘汰,至于鸦片战争的失败,不是火器普及率低,而是使用的火器远远落后于时代了,是火器技术的落后。

火枪得以取代弓箭的原因

火枪刚发明出来由于技术不成熟并不普及,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改进,火枪逐渐取代了弓箭,尤其是16世纪燧发枪的发明,让弓箭在欧洲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火枪之所以取代弓箭,主要有五点原因:

其一:弓箭手培养缓慢,而火枪手容易培养。培养一个合格的弓箭手,不但对身高、臂长等身体条件有要求,而且还需要几年的训练时间,弓箭要射穿铠甲杀伤敌人,需要非常大的力,清弓重箭大概在100磅左右,拉开需要40多公斤的拉力,著名的英格兰长弓达到150磅以上,现代考古发现英格兰长弓手的遗骸,发现他们不但都是身材高大强壮,而且他们的脊椎都存在明显的弯曲变形。而培养一个火枪手就容易多了,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就可以上阵了,简单易学,只要有足够的火枪就会有足够的火枪手。

其二:随着铠甲技术的进步,弓箭的杀伤力被大大削弱。随着冶金技术的提高,士兵们的铠甲越来越坚固,弓箭已经无法穿透。比如在1513年的弗洛登战役中,英国的精锐部队长弓手已经不能对穿着板甲的苏格兰重步兵形成有效杀伤。当时的参战军官描述“他们全身披着铠甲,弓箭一点用处也没有”,“只要不是被射中暴露部位,他们身中多箭至多只是疼痛”。

其三:随着重型火绳枪和燧发枪的问世,弓箭被彻底淘汰。

早期火枪威力也一般,也对穿重甲的士兵伤害很有限,但是重型火绳枪和燧发枪的问世后,火枪威力大增,杀伤力远远超过了弓箭,欧洲各国彻底淘汰了弓箭。

其四:套环刺刀佩燧发枪,完美搭配,弓箭无法比拟。佩燧发枪发明后,欧洲人又发明了套环刺刀,燧发枪在加装刺刀之后会变成一根长约两米的短矛,密集结阵后就可以像长矛那样对抗骑兵了,火枪手远距离可以射击,近距离又可以近战刺杀,如此完美的搭配,弓箭没得比。

其五:弓箭所谓的一百五十米射程杀伤极其有限。强弓抛射确实可以有一百五米的射程,但是所谓强弩之末,杀伤力基本可以忽略,英国长弓理论可以射366米,但是在火枪技术成熟后被迅速淘汰,关键还是射程虽用,杀伤力扑街。


我家的猫叫皮蛋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擅长军事和历史的小学生鹏正。

火器和弓箭是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中就包括起初的火枪又笨重又不方便,并不像现在的枪支灵活,火力强,其实火器(枪)是逐步完善的,那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才有的成果。起初的枪支笨重而又繁琐,而为什么还是选择了火器的发展呢?其实这里的故事可长呢~


火枪和弓箭的比较

火枪虽然没有弓箭方便,速度也没有弓箭利索,但是火枪有极高的穿甲能力和射程,虽然火枪的精准度并不怎么样,但是很快也就解决,比如欧洲的“列阵”被咱们嘲讽为“排队枪毙”但是却解决了精准度的问题,况且火枪的训练成本很低,几天就能训练一个火枪手,而弓箭手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训练,训练好一个弓箭手的同时,火枪手都有几百了,所以实在是得不偿失,再加上火枪的威力和射程,弓箭实在是太落后了。所以这样比起来,弓箭自然就被淘汰了~况且咱们要知道,有效射程和总射程的区别,给举一个例子,火枪400米都有致命杀伤力,弓箭要是400米那种打超轻箭的布都穿不透。 不要总觉得弓箭可以抛射射程就真的比火枪远,火枪弹初速可是比弓箭高了8至10倍。速度越快射程越远。

难道弓箭和火枪比,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吗?其实并不是,在火枪没有得到大量普及的时候,弓箭还是占有一定性的优势的,比如弓骑兵进攻的时候,这个时候弓箭绝对比火枪好使,灵活、机动性强,常常对敌人有极大的威胁。以及一些特殊地带,比如深山老林,弓箭就能发挥出它的优势,而火枪却不行,笨重繁琐,而有攻击速度慢等原因,弓箭取胜,但是在大军作战中,火枪其实是完胜于弓箭的。

所以鹏正认为火枪在任何性能上是完胜于弓箭的,只要是在正规战场上弓箭是比不过火枪的,况且随着火枪的发展,巷战和一些不利于火枪展开作战的却都彻底消失了,彻底让弓箭失去了市场,所以我觉得弓箭是人类发展史上存在的必然。



如果喜欢鹏正的回答,就请给我点一个小小的关注吧~


鹏正


燧发枪最大射程达到700-800码,不过没杀伤力;在250码以内有杀伤力;好的枪手200码猎杀没问题,这个欧洲人做过实验;能精确直射距离是100码;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的燧发枪射程300码,米捏弹是它的一倍有余,基本上被燧发枪打中就失去战斗力。不管是射程还是杀伤力,弓箭与火枪没有可比性。在征服西伯利亚时,俄罗斯用800火枪兵击败两万多蒙古兵。


哀公问宰我


欧洲都是小国家,一个个小城堡。小窗户。

进攻的人也不多。

防守可以从容装火药。慢慢来。真爬上去了。拿斧头砍。

中国都是大城墙。进攻都是几万人。守城墙的人也多。需要快速投掷火力。

弓箭的发射速度远远超过火枪。近距离杀伤力也很大。

装个火药要分把钟。

熟练的弓箭手,一秒钟最少射两支箭。你装个火药。别人已经发射上百支箭啦。

杀伤力大并没有什么用。最多打死一个。又不用瞄准。乌央央都是人。

朱元璋的神机营用三眼铳。就那他也不会用神机营守城。根本守不住。

战争样式不同。

日本也是用火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