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亡后,为什么李存勖要用大唐的国号?

丶倪少聪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立国快三百年的唐朝结束了。

公元923年,朱温一生最大的敌手李克用,被称为晋王的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随即攻灭后梁政权,成为五代里面第二个朝代。

李克用父子本是沙陀人,原姓朱邪,为什么建立的朝代要用唐的国号呢。

有几点原因大家一定是能想到的:

一、借助唐朝的余温,唤起人民对大唐的怀念,起到很好的政治宣传作用。

二、突出后梁政权的罪恶,向世人表明后梁政权是个伪朝。

三、吸引尚且忠于唐朝的士人的加入,壮大自己的力量。

有几点原因可能你还没想到:

四、李克用父子虽然是沙陀人,但是他们却被唐朝赐姓为李,而且被正式写入了唐朝宗谱,系在唐朝的郑王房下,也就是说,至少唐朝官方是认同李克用父子就是皇家子弟的。

五、朱温篡唐前曾经大肆屠杀唐朝官吏,这个唐的国号一出来,不但有吸引士人的作用,更有报仇的意味在里面。

六、李克用父子的基地就在唐朝的发家之地太原,唐朝叫唐朝就和山西曾是古唐国有很大关系,李存勖从古唐地发家,叫唐也很正常了。

七、李存勖手下有一位很重要的宦官,那是唐朝原本派到李克用手下的监军使,这个人对李存勖的继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是宦官在其军中的威望却很高。李存勖称呼其为老兄,用唐的国号或许有其影响。

八、其实后唐开国前,在李克用、李存勖的领地内一直延续唐朝的年号,即便唐朝已经被后梁灭亡。也就是说,在李存勖的领地内,唐朝并不被认为是已经灭亡了,李存勖称帝在他的领地内更可以看做是唐朝换了一个皇帝,而不是新开了一个朝代。


星火辰


首先说一点,李存勖祖上并不姓李,而是姓朱邪,是西突厥的一支,后来唐太宗在现在的新疆东北部置沙陀府,因此他们又号称沙陀。直到唐朝末年,李存勖的祖父朱邪赤心在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任太原行营招讨、率沙陀三部部落军随康承训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被赐名“李国昌”,编入皇室宗籍,从此之后他的后人就都改成李姓,也算是李唐皇室。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官至河东节度使,封晋王,驻节太原,建立河东割据势力。当时,梁王朱温盘踞宣武镇(治所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控制中原地区。李克用与朱温为争夺中原霸权,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梁晋争霸战争。公元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而后梁是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死敌。李存勖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就打着“光复唐室”的旗号,收揽人心。所以到了公元923年李存勖攻破洛阳灭掉后梁之后,便定了国号为唐。


易祥好好说


李存勖本不姓李,从他爷爷开始姓的李。当年,他爷爷奉唐皇李漼之命率领一支人数仅有数千的沙陀骑兵,迅速平定了一起声势很大的影响江淮地区的叛乱,因为此一功绩被唐皇李漼赐以国姓又赐名,姓李名国昌。后来其父也沿用此姓,名李克用,并且被唐封为晋王。可以说,他这一支世受唐皇恩典,所以一直在思考如何报恩,至于有没有携带私货,见人见智吧。

在唐末那个藩镇割据,民不聊生的乱世之中,李存勖自然也想有所作为。他从小爱读经孔子修订的儒家经典之一的《春秋》,这是一部什么书,你一定知道,他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鲁国及诸侯国历史的史书,其中记载了很多臣弑君、子弑父的案例。孔子因为编了此部书,而让那些具有乱臣贼子之心的小人很是畏惧,生怕就会被历史记上这一笔。而李存勖看到了这么多大逆不道的事,想到的却是维护礼法,维护大唐,想到的是重振大唐雄风。

于是乎,名不正则言不顺,李存勖就于此乱世之中,打着兴唐的旗号,并奉祀大唐的列祖列宗,自认为继承唐朝的衣钵,后来消灭的后梁,就称帝了,国号自然叫唐。


历史与人像


李存勖西,本姓朱邪,为沙陀酋长。其祖父朱邪赤心率领兵马镇压了庞勋兵变,被唐朝赐国姓姓,编入宗室谱籍。其父李克用官至河东节度使。当时,梁王朱温建立后梁,,控制中原地区。李克用与朱温为争夺中原霸权,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梁晋争霸战争。李存勖世代受唐朝厚恩,朱温建立后梁,李存勖就以唐朝宗室名义起兵反抗,并击败朱温,建立了后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