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的理论出自何处?现代科学为什么无法论证中医?

真酒好喝喝真好酒


现代医学是太嫩了的,所以无法解释中医中草药的灵丹秒药的功效呢?


学者254467047


科学的特点是,可以重复,可以验证,可以证伪,还有一点要通过同行评议。

中医不可以验证,恰好说明他不属于科学范畴。这里请注意,不是科学范畴并不表示对与错,文化艺术宗教都不属于科学范畴。

前不久,八所中医院校被从世界医学院校名单除名,正好说明没有通过同行评议。

其实,定位找准才有存在的理由,不是科学非要往科学上靠,结果只能是伪科学。现代纺织技术很发达,也并没有完全消灭土布纺织。在博物馆,工艺品市场仍然有存在的空间。价格甚至还不便宜。非要在市场上和现代纺织业竞争,只能是自取其辱。


kyle5862


"科学"一词不是中医随便用的!

科学的反义词就是神学。

在科学与神学之间的学问就是哲学。

哲学还分为唯心论哲学和唯物论哲学。

阴阳五行学属于唯心论哲学。

在2000年以前,中医界的观点一致,都认为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体系的医学。

中医属于阴阳五行学体系,"是中国的哲学"。

中医的教学书籍中大量的阴阳五行学理论也证明中医不能用数理化理论解释。

西医是科学体系。数理化理论是科学的核心理论。因此,西医才有资格称为科学的现代医学。

哲学不是科学,尤其是唯心论的阴阳五行学,多多少少都有封建迷信的因素。

中医不能用科学解释,就足以证明:中医不是科学的医学。

如果你认为科学不能解释中医,就证明中医比西医先进,你就是地地道道的科盲!


红色土地640


中医理论出自黄帝内经,中药理论是神农本草经,中医诊断学是:难经八十一难,中医方剂之祖是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些书籍成书汉代以前。

现代医学研究中药,尤如神农尝百草,停留在远古时代。只是中医学的一小部分。

中医是医法方药,缺一不可,只研究药,是治不好病,离开了八纲辨证,中药就是垃圾一堆。

中药的疗效取决于中医的水平,不是单味中药决定的,而中医配方决定的。

中药配方得当,一剂好病,一剂见效是绝对可以做到的。


京城名医张一帖


如果你读完《黄帝内经》虽然里面讲了一些中医的基础知识,比如四时五行五脏五官的关系。但是后面对疾病成因的描述大多笼统,虽然也讲到一些原因,但是还是没有说到最根本所在。让人看了一头雾水。《难经》虽然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但是任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到了《伤寒金匮》更是对具体疾病做对策,各根源根本不提。所以对于中医小白而言虽然通读了中医四大典籍任然无法下手诊断治疗。很多中医学习者最后只能博闻强记,成为机械背诵病症药方的机器,从而延误患者病情坏掉中医在群众中的好印象。不是今天的学习者资质很差,更加不是古人的典籍出了问题,而是缺少了一个非常基础的知识——即《周易》中的阴阳五行知识。这是中医一切一切的根源。也就是说中医的理论起源就是《易经》。阴阳五行是对世界本质的高度总结。适用于太阳地球月亮,因为人处于三者之间所以同样适用于人体。由阴阳五行推论出人体五贜六腑与天之六气以及地之五味的关系,才有之后的治疗策略。古代没有电脑,人脑的记忆有限,如果只立病名,疾病有几万种,这样古人是无法记忆和传播的。所以古人必须找到几万种疾病的根源,只要知道根源所在即使不去记忆这些疾病,也能通过其原理推断来源及其治疗手段。所谓化复杂为简易就是究其根源高度总结概括。就是所谓医者易也的原因。《易经》把纷繁复杂的世界做了高度概括,中医对复杂的人体也做了高度概括,所以我猜想“医”这个字发音可能来源于“易”。

我们仔细看这张八卦图,先看圆的部分天地之始本是一团和气,这团气一直在旋转,于是先出现阴阳两极,也就是图中的黑白两极。正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并非孤立对立存在,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生相克,生生不息。这根生于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也是《阴阳应象大论》一文的基础。阳生于阴,阴生于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有所区分,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全黑和全白就是两极。阳极为离火,火中抱水。阴极为坎水,水中有火。阴阳运行于不同位置会出现不同状态,正所谓“两仪生四象”。人体的本质就是一团和气旋转运行。旋转顺畅则健康,百病不生,旋转停滞则生百病。治疗原则就是让人体恢复顺时针顺畅旋转。从气色上说,肾病患者从面黑转微青,转微红,转微黄,转微白,最后面色白里透微红黄脸色变正常治疗方向就对了。如果从面黑里面变苍白逆时针运转就阴阳反作,病人离死就不远了。这里我只做了简单的论述举例。更全面的还在四大典籍之现代医学无法解释中。

最后回答一下为何现代医学为何无法论证中医。我之前就提到过,西方现代医学是一种机械简单思维的技术,并不是科学范畴。它的简单机械思维决定了只能化简为繁,把问题复杂化。所以他们无法理解基于辩证法思想的中医。也就是说两者根本方向上是相反的。中医是拨开现象看本质,现代西医则把人看成死人,把人看成没有生命的机器,以为换个硬盘就能治好疾病,岂不知人体是庞大复杂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动一个东西,其它所有的东西全在变化,而这种变化不同的人是不同的,所以才有上万种疾病。所以你看到西医越来越复杂,光学习和记忆足以把学生学疯掉。仪器越来越多,学科越分越细,效果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含有无意义的字母


古人提出的中医理论,在当时的确是一盏明灯,让人们破除巫术和迷信,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的精华给人治疗疾病,就像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地心说的里程碑一样。

但是,随着科学进步,太阳并不是宇宙中心,银河系也不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感觉对宇宙科学和人体生命科学知道的很少。

而中医的发展,也逐渐被现代医学取代,就如同诺基亚取代摩托罗拉,苹果取代了诺基亚,华为正在崛起。

尊重中国传统医学,不一定要传承,要以现代科学思维观来看待中医。

现代科学和中医中药是两条道路行走的列车,没有交汇处。现代人比古人寿命长,个子高,更聪慧,人类的科学,文明,更新迭代,生生不息,才可以繁衍生息。


卓智哥


世界是单一的么?不要动辄就说科学无法论证。科学标尺无法衡量!可用哲学衡量呀!什么叫迷信?痴迷不拔地过度依赖某一科,也是迷信啊?中医与易经同源,而易是中华古老哲学。中医不在科学范畴,而在哲学内,论证依规理应归哲学!如果需要称秤,你却使用卡尺,很明显,是度量衡选择错了。但愿我以后是该对此观点平静如水了……


红花红


科学是一套方法,讲究逻辑与验证。试问中医是什么逻辑?哪个能经得起验证?那些吹牛的人你出来,只要你能号脉号出我的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值,我就信你。


我思故我在8898


中药已经有不少书关于中药的有机化学分哳及中成药的提炼优化,屠博士获得诺奖就是中医中药进入现代科学领域的范例,


霜叶9975


中医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中药源于“神农本草经”,是经过几千年验证的。

至于为什么不能得到现代科学验证?是因为验证的方向不对,追求的答案不同。

这就是“道不同不与为谋”。

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为什么妊娠期是280天还搞不清楚。说明还未有发展到洞悉一切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