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之父安德魯:真的愛你的員工,就別讓他們變成小白兔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導讀: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在談到“高績效”時指出:一個企業在管理上的成就,並不在於他有多少天才員工,而在於這個企業如何使平常員工取得更好的績效,能否完全發揮其員工的優勢,並利用每個人的優勢來幫助其他人取得績效。如果真的愛你的員工,就考核他,要求他,促使他成長,逼迫他成長,如果你礙於情面,在自己的企業養了一群小白兔、老白兔,這是最大的偽善!

管理學之父安德魯:真的愛你的員工,就別讓他們變成小白兔

然而許多企業的績效管理在員工眼裡更象一把“刀”

  1. 軟綿綿而無力的“刀”(激勵不足)
  2. 殺敵8百自傷1千的“刀”(平衡技術)
  3. 管理層展現權威的“刀”(素質文化)
  4. 老闆砍向員工的“刀”(共贏格局)

績效管理應當這麼做:

員工管理的過程:從員工需求開始,以創造價值為主線,以業績結果為導向,以績效考核為手段,以員工激勵為核心,以實現員工成就感、企業戰略目標為終點。

只有通過激勵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只有改變外部環境刺激與改變內部思想認識相結合,才能達到改變人的行為的目的。企業組織必須從僵化的機械模式,轉變為更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的有機模式。

管理學之父安德魯:真的愛你的員工,就別讓他們變成小白兔

不同層次的員工對激勵有不同的需求:

1、對操作層員工,今天我能賺到多少錢?(計件與產值分配)

2、對技術員工,我的創新能給我帶來什麼價值?包括直接的獎勵與認同(價值激勵)

3、對中層員工,我的收入何時可以達到我的期望?(職業規劃)

4、對高層員工,這是我的事業嗎,我能成為決策者和股東嗎?(股權與長效激勵)

管理學之父安德魯:真的愛你的員工,就別讓他們變成小白兔

什麼樣的薪酬,造就什麼樣的員工:

1、老闆指望員工為公司賺錢,老闆天天圍著員工轉;

2、老闆引導員工分錢、為自己賺錢,員工天天圍著老闆轉;

3、賺不到錢,是因為人沒有用好;

4、人沒用好,是因為錢沒有分好;

5、人用好了,企業能做強;錢分好了,企業能做大;

6、先做好激勵計劃,再做工作計劃。

KSF薪酬全績效:基於人本增值的加薪計劃

KSF全績效薪酬模式

KSF模式是最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管理學之父安德魯:真的愛你的員工,就別讓他們變成小白兔

KSF如何設計?

1)崗位價值分析(根據崗位職責提煉崗位價值)

2)提取K指標(指標可以從BSC四個維度來提取,指標符合SMART/IOP 原則)

3)薪酬與K指標的融合(權重,激勵方式等)

4)分析歷史數據 (事先建立企業的內部管理報表,同時理順了企業內部管理流程)

5)選定平衡點 (平衡點一端連著企業的利益,一端連著員工的利益)

6)測算,套算、

舉例:

管理學之父安德魯:真的愛你的員工,就別讓他們變成小白兔

1.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渠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2. 輔料成本率每降低0.02%元,獎勵8元,每超出0.02%元,少發8元;

3. 總產值每多500元,獎勵25元,每少500,少發25元;

4. 產品性能合格率,每超出5%,獎勵50,每降低5%,少發50元;

5.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總結:

管理是被動的,激勵是主動的。管理是別人要求的,激勵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點是不喜歡為別人做事,卻願意為自己做事。如果一個管理者還是把過去幾十年的管理方法來管理現代的員工,那隻會把員工管跑。企業人員流失嚴重,穩定性不強,那企業老闆一定要先反思自己,別一味指責別人。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的統一!!別因為工資設計的不合理,而喪失員工心甘情願為你拼命的機會,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所以不建議企業做績效管理,而是績效激勵。

加薪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老闆要學會用薪酬機制,讓企業自動運轉,不要什麼都親力親為,這樣就算累死自己,也不見得有好的結果。

私信“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更多管理知識:關注我“績效新思路”每天干貨分享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