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子万科不去三四线开发,而恒大,碧桂园却很积极?

一条教育


主要是企业的定位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2018年三家年报一组数字。

万科去年的销售面积403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070亿元。均价是15032元/平米。

碧桂园去年的销售面积541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5019亿元。均价是9267元/平米。

恒大去年的销售面积524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5513亿元。均价是10515元/平米。

再来看三家企业的定位。

万科是稳,恒大是大,碧桂园是快。

万科要求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不过它数量做的也蛮厉害的。

碧桂园和恒大,前几年三四线城市棚改的红利期,布局很猛。所以均价便宜。

万科:

万科是一家谨慎的房地产企业,首先提出“活下去”的口号。其财务稳健,杠杆率比较低。在头部房地产企业中应该与保守的国企、中海地产不相上下。

碧桂园:

定位非常清楚,相信三四五线城市的购买潜力。老板杨国强在2019年3月份的业绩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观点。同时碧桂园的周转非常快。

恒大:

恒大要求的是规模,每一个项目,都是超级大盘,50万平米以上很常见。

恒大的总裁夏海钧去年8月份说不进三线以下城市,但实际是它的拿地价格比较低,在三四线城市外郊是有很大动作的。

比较低的地价拿大盘来操盘,很容易将房价抬到一个水平线上,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利润水平。

整体来说,做房地产,撼山易,撼万科难。





地产三哥


简单来说,万科跟恒大、碧桂园发展的定位不同。

 

万科重质求稳,相对保守,基本布局一二线市场成型规模稳定的大城市,客户群体也偏向于城市的精英人群。

 

恒大、碧桂园,算是开拓三四五线城市的先行者了,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身体力行者,在深耕三四五线城市的进程中积累了具有碧桂园特色的市场经验,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就在其业绩发布时明确表露出对于三四线城市的信心,即使在地产行业整体去化存在压力的情况下,仍坚持看好三四线,并储备大量存货。三四线市场货值占据碧桂园下半年半壁江山,并且根据不同城市的市场情况调整相应的销售策略。在众多地产纷纷退出三四线的形势下,碧桂园仍逆流而上,给资本市场传达的信息是胸有成竹的。

 

确实是这样,每家房企的品牌和市场定位不同,不谈优劣,只是针对的客户群更有偏向性,碧桂园朴实、亲民的产品也许更容易在三四线立足,提升三四线居民的居住品质的同时,价格也能够被市场接受。

 

当然压力固然存在,资金收紧,环境恶劣,但碧桂园却不急,以销定产,卖多少建多少,小步快跑,安全走量,也许这就是碧桂园敢于在三四线长足发展的秘诀吧,其实无论一二线还是三四线,有王牌就有核心竞争力,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树懒小姐不睡觉


本人曾经从事过几年地产行业,对此还算比较了解。

其实每家房企的策略都是不一样的,万科和碧桂园属于两个极端。万科几乎只在大城市发展,三四线城市坚决不碰。而碧桂园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几乎遍布了全国各个城乡结合部,但市中心几乎没有看到过碧桂园的身影。而恒大和绿地这种属于两手都要抓的类型,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无论是市中心还是城乡结合部,基本都能看得到他们的存在。

这种事情也没法说谁对谁错,因为各自主打的客户群不一样。万科热衷于走中高路线,旨在吸引城市精英。而恒大则有点类似于大杂烩,别人有的我有,别人没有的我也有。

所以说,在房地产这一块,很难说谁好谁差,这都是要看各自需求的。


金融科技温度


2019年8月21日,在万科2019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万科一改往年的情怀与文艺,多次强调回款、基本盘,并坚定地表示万科继续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发展,不在三四五线城市拿地开发。

同时,万科总裁祝九胜也强调,万科坚持快速销售,积极回款。

拿地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区域,三四五线城市不会去进。

为什么恒大,碧桂园会去三四线城市?

通俗点理解起来,就是一二线城市常态化调控下,很难再有升值空间,于是三四线城市就成了主角,恒大,碧桂园入局也是理所当然,加上投机者的前仆后继,三四线城市房价一路暴涨。

恒大,碧桂园他们很敢赌,一二线城市一块地的钱,他们敢跑到三四线操盘四五个,然后把价格超高一倍迅速出货通过高周转降低风险加速收割。是的,通过这个方式碧桂园去年做到了全国第一。

理论上来说,这些大房地产商的赚钱逻辑是这样的,

  • 先在A城市(上海)最高点卖房子;

  • 再到B城市(杭州)低点买入,到高点再卖出;

  • 然后拿钱去C城市(绍兴)低点买入,高点卖出,再回到A城市,如此循环;

但是这暴涨的背后却有很多问题:

1、三四线城市房价的暴涨并不是因为经济、人口发展这些因素,单纯的就是炒起来的;

2、暴涨的背后,是因为一二线城市限购后的外溢投机资本炒作;

3、另一方面得益于去库存货币化安置的推动。

但是随着调控的深入,去库存楼市任务完成,房产投机越发困难,三四线楼市也开始过冬了。


为什么万科不去三四线?

1、棚改货币化

之前,三四线城市最主要的经济增长要得益于棚改货币化(也就是拆迁费),市场有了新资金,也产生了大量需求,这也是经济情况好的时候刺激市场的一种手段。小米手机、快手、拼多多这些平民化的互联网产品都是在这个时间被带动起来。

但棚改却有很大的后遗症,拆了房子还是要买吧,棚改一下增加了需求量,只给现金不给房,逼着他们去买商品房,再加上一些不明所以的炒房客,从而给市场造成一种很火爆的假象。但是现在房子变多,而三四线的人口短时间内却不会再涨。并且如今棚改货币化收紧,货币回笼,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月收入不过四五千的城市根本不可能支撑得了小一万的房价。

不得不说,万科还是最牛的,为了降低风险他们压根就不选择进驻那些没有产业链,没有经济支柱的三四线城市。

2、卖不动

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只能算是纸面上的财富,人口没有增长,三四线城市为列,本身人口为净流出。没有资金,很大概率房子到你的手里就是不动产了,压根没人接盘,卖不出去。

自新政策出台以后,碧桂园进入县以及乡镇的计划基本上全部喊停,如今没有动工或者刚拿的土地能退的全退了,我们来看下面一组数据。恒大和碧桂园与2019年9月份已经开始为撤离三四线城市做准备。

1、恒大全国楼盘全面降价,加速撤离
2、蚌埠的碧桂园都荟,高价格11098元/平。第一次降价后为7800-8200元/平,安徽的其他地级市,碧桂园基本也是全线降价。

高点买入的人急,没有自住,没人愿租,更不会有人接手。

房地产大佬更急,负债下银行的钱终归还是要还的,压在手上的剩余款终究是要结的,面对目前这样的情况,万科选择不进入三四线城市,我认为算是很正确的战略选择。


华埔商学院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战略,并不是所有行业头部企业都会采用相同的方法。


碧桂园、恒大、万科这三家企业就是不一样的经营战略和企业定位。



让大家看看2018年三家企业年报数据。


万科去年的销售面积4038万平方米,权益合同销售金额6070亿元。均价是15032元/平米。


碧桂园去年的销售面积5416万平方米,权益合同销售金额5019亿元。均价是9267元/平米。


恒大去年的销售面积5244万平方米,权益合同销售金额5513亿元。均价是10515元/平米。


由此可以看出,碧桂园、恒大这两家企业主要是做楼盘大规模覆盖,目标城市多数集中在二线城市以下,所以相对来说,这两家房企的房屋均价都处于行业较低位置。


而万科年报数据看出,虽销售面积不如另外两位同行,但是权益合同销售金额是三家房企里最高的,多出500-1000亿。均价高出很多,这说明万科走的是高端路线,目前城市多数集中在一线城市。


说完年报数据,还可以从企业口号、企业使命等看到三家企业的不同。


恒大企业文化倡导的是“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为给老百姓创造美好生活不懈努力。”


恒大在长期经营中正是贯彻这样的理念,所以广泛深耕在中国各个城镇。


碧桂园企业文化是“20多年来,作为新型城镇化的身体力行者,以打造民生地产为己任”。


碧桂园则是更加下沉到五六线城市和乡镇,照目前看,以及是覆盖到1200多个城镇,是三家房企里覆盖最广的。


万科企业文化相较于上面两家就变化比较多了,起初是城市配套服务商,到2018年改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


从城市到城乡,其实万科虽没有完全投入精力在三四线城市,但是以及有目标考虑往三四线发展。



从现在房地产行业领先者的事例来看,题主所说的没有向三四线发展,这个说法不全面。


中国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依然持续在建设发展,从中还是能看到一片广阔的利益空间,聪明的开发商是不会放过机会的,只是每个人的脚步有快慢。


闲羊博士


作为一个对两家企业还算了解的人,发表一下简单的见解。

首先,万科作为一个已经发展了35年的老牌房地产开放商,并且率先进入各省一线城市,对于他来说,当时市场还有大量的土地储备,不是他们不想开发34线,因为难度大,回款慢等问题,还是先进行一线城市的开发更优,也更符合公司的文化导向,但是近两年一线城市土地储备下降,万科在各省市也纷纷进驻三四线城市。而反观碧桂园恒大,入市较晚,一线城市不具备竞争力,所以转投34线城市,并且34线城市普遍房价低,不需动用大量的资金即可进行项目开发,并且34线城市竞争相对不激烈。再者,不同类型的房企本身发展策略就不同,没有必要非要问个所以然出来。


一架飞机123


万科是职业经理人文化,有股东,还是央企大股东,要追求资产回报率,最好是可持续增长,即使每年增长幅度不大!所以就是小步快走,保守稳健,自然会选择一线或强二线城市!

碧桂园、恒大都是老板当家做主,具备赌性,为了暴利,可以容忍一时的负增长,三、四、五城市有棚改红利,但受政策影响较大,但值得赌一把,碧桂园、恒大不怕一时的政策风险,当然敢去冒险。不仅是三四五线,碧桂园连马拉西亚都要去,就是赌性的表现,也是老板文化的体现!


山哥说房市


很多人都在说,是企业定位,咱也不了解,但是要让我说,可能跟创始人的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万科呢,王石爱登山,总是喜欢挑战有难度的事情,所以在一二线市场中厮杀

许家印不了解(是了,毕竟他不认识我)但恒大都是在资本市场运作的,这时候销售面积及销量就很关键了

而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是个农民,很有农民的朴素思想,之前看过关于他的一个视频,他就希望,碧桂园能建造出来,让老百姓都住得上的好房子,从这个角度来讲,碧桂园无疑是最亲民的,那不去三四线,难道还在一二线继续建那些我们买不起的房子么



蓦然之苍


各有所长,各有侧重。

这也是各自企业发展历史、战略规划决定的,万科一直以来以中心城市、大城市居多,像碧桂园抓住了城镇化、棚改等继续,在三四五线加大布局。

没有谁对谁错,都是在推动中国城镇化进城。并且也不绝对,像碧桂园在核心城市,尤其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也是有很丰富的土地储备的。

建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在很多县城,本地缺少有实力的开发票,大企业进驻之后,能提高本地建造水平,让当地居民住上更好的房子。



田家视界


四个字:策略不同。

对于万科而言,其几乎只在大城市发展,三四线城市不闻不问。对碧桂园而言,其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项目几乎遍布全国乡镇,但市中心却很少看到碧桂园的影子。恒大和绿地呢,应该是属于两手型,在大小城市、乡镇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恒大、碧桂园和万科是三大地产巨头。他们都是实力担当,只是他们的发展模式各有不同罢了。万科作为最早的房地产开发商,一直是一二线的领头羊,产品定义不同,其主要面对的是一些白领等高收人群。相比万科恒大,碧桂园是后来才做房地产。为了控制成本,所以在三、四线发展会比较好。

对于我个人而言,如果买房我更加倾向大房开,比如恒万碧,至少口碑还是不错的,售后也会有保证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