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签到是不是形式主义?

大树峁


“老夏分析师”为您解读:上班签到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保证每天工作不缺岗、正常的上下班,督促职场人士保质保量、不折不扣完成自己的份内工作,可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时效。虽然有形式主义之嫌,但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站在管理者的层面,上班签到制度是管理职员不可或缺的制度,是“治人”的必用之术,能一定程度上培养员工的纪律性与工作积极性,避免工作自由散漫的现象出现。

上班签到作为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工作总是离不开“签到打卡”,很多时候却未能得到职场人士的理解,认为上班签到其实形同虚设,那么上班签到是不是形式主义呢?

一.上班签到的存在及作用

谈及“签到”,相信多数职场人士都不陌生。

在学生时代,学生到校也会有“点到”考勤制度;

步入职场后,企业对职工也会有“打卡”考勤制度;

连玩个游戏,都有“签到奖励”制度。

上班签到制度属于企业的职工考勤管理工作,在今天被各大企业广泛的应用在人事管理中,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时效。

最初的上班签到制度较为原始,代签、少签的事件多有发生,各种五花八门的作弊方法层出不穷;而今上班签到早已被科技所“垄断”,一律都用上了最新的科技产物,尽管还有远程签到、异地刷脸等“黑科技”作弊行为屡禁不止,但其考勤系统也越来越无懈可击。

正如衍生自《孟子》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无五音难正六律”,上班签到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上班签到也是任何多数企业都必要设定的规章制度。

上班签到制度的客观存在,自然必有其正面作用,或者说现实中未能实现,但理想上能实现的作用。如能将上班签到制度切实落地,它可以有效地规范职场人士的上下班秩序,保证每天工作不缺岗、正常的上下班,督促职场人士保质保量、不折不扣完成自己的份内工作。

然而,职场人士常常会发现上班签到制度没有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往往疲于奔波于路上,到岗后却不见得能有产生什么绩效。

二.形式主义的含义,痕迹主义的延伸

文中将上班签到制度与“形式主义”相联系,在评判它是不是“形式主义”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到底什么才是“形式主义”。

根据百科的解释,“形式主义”在宗教、人类学、文学批评、诗歌、法律上都有其含义,在文中的含义则是企业片面地注重形式不管实质的人事管理工作。因为“形式主义”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因此理解起来需要从“形式”与“实质”两方面来看。

这里的“形式”自然是上班签到制度,看似有效实则无用、最终徒沦为表象的管理制度;

这里的“实质”指的是上班签到制度本应起到的作用,帮助职员规范己身、督促职员做好本职的作用。

根据“形式主义”在文中的具体内涵,这里的“形式主义”其实也是“痕迹主义”的一种,也是各种应对上班签到弄虚作假泛滥的根源所在。

很多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可能一味地认为上班签到制度就是“形式主义”,否定了上班签到制度的一切正面作用,将之视为企业人事管理的败笔,甚至上升到社会现象层面大加批判;

与之相反的是,也有很多人认为这个问题颇为荒谬,规矩便是规矩,如果这些规矩都没有,那么企业的管理早已乱成了一锅粥。

即便上班签到制度存有“形式主义”的嫌疑,它也会永远存在着,在一定范围内守护着秩序,维持着企业的正常运行。

三.上班签到是“治人”的必用之术。

正如上文所述,“上班签到是不是形式主义”的问题本就存在着争议,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在老夏看来,上班签到不是形式主义,但唯上班签到是形式主义。

上班签到制度无疑有形式主义之嫌,但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也不全是形式主义。

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还是企业制度层面,就算上班签到制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会延续存在着。

虽然现代企业通常更注重绩效,但多数企业依旧保持着严格规定的上下班时间,上班签到制度能一定程度上培养员工的纪律性与工作积极性,避免工作自由散漫的现象出现。

站在管理者的层面,上班签到制度是管理职员不可或缺的制度,是“治人”的必用之术。

只要身为人,都有其怠惰的一面,当工作热情逐渐褪去,并不是所有人还能按时到岗,按时开展工作任务。

而这种负面的思想开始出现,并不会止步于个人或是小团体,而是像病毒般地疯狂肆虐,感染越来越多原本兢兢业业工作着的好员工。

当这种不良风气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管理必将全面崩盘。因此无论上班签到制度的效果到底能有几何,管理者都不会放弃继续执行的。

以上是老夏对于问题的理解,根据题中存在的可能出发进行分析,给出个人观点,希望能够为你提供参考,岁月静好,愿你幸福!!!

欢迎【关注】老夏分析师,分享职场规划、运营技巧、思维逻辑,团队管理的实战类知识.

每天进步一点点,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老夏分析师


上班签到是不是形式主义?我觉得不是,反而认为是一种公平的体现,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讲一个我在职场中遇到的案例吧。

一般来说,大家都非常讨厌打卡的,因为有时候会有一些突发意外事件,迟到总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就此扣大家的钱,也显得很无情。但是如果不打卡会怎么样呢?一定会有很多人浑水摸鱼,对那些兢兢业业上班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公平。

正好我之前就经历过这样一家公司,刚开始不打卡,后来又打卡了。起初,领导觉得工作还是得靠自觉,总用规章制度限制大家不行,所以公司的考勤管理基本没有。大部分同事都还是挺认真负责的,有时候会有迟到什么的,但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有个同事非常过分,每天都迟到一两个小时,还早退,如果说他工作比较负责也还行,关键自己负责的工作总推脱给别人,导致大家非常反感。

最后,是我们员工主动提起要打卡的,为的就是规避那个同事的行为。当然,大家都知道各种打卡签到都有漏洞可循,所以他也会找其他同事帮忙代打卡,但是由于他的工作作风实在是太差了,没有人帮他。

自打遇见这个同事之后,我对所有的签到打卡都能接受。因为你不知道有的人自私贪婪样子太让人恶心了。


村长谈管理


关于上班签到打卡这件事,我的同事小姚给我们讲过一个她的亲身经历:

她最开始共工作的地方,是弹性工作制,上下班不需要打卡,也没有签到之说,但是朝九晚五的上下班时间,却从没有人迟到早退。

后来她追求更高的薪水,去了一家传统企业,令她感到非常郁闷的一件事情就是,之前熟悉了不用打卡签到的工作,现在却要每天上下班打卡。

第一个月,因为考勤表上自己遗漏了太多次打卡,出于规定,不得不罚款500元作为警示。

但尴尬的是,小姚明明来上班了,而且没有迟到、没有早退,这500块扣的,真是非常非常的冤枉。

更糟糕的是,因为不打卡已经是一种习惯,小姚为了让自己习惯打卡,就上下班定闹钟提醒,但即便如此,忙起来的时候,仍然想不起来打卡。

小姚和我们吐槽,上班签到打卡这种东西,纯粹就是签到主义,搞这么形式的东西,当我们是机器吗?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啊,是有自觉意识的。

当然,小姚的这段经历确实很令她“难忘”,而且她也觉得,打卡签到这种事情,就是形式主义。

但是说实话,我却有个不同的意见,上下班签到打卡,其在诞生的最初,其实并不是形式主义,只不过发展到至今,变了味道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

虽然我不知道是谁发明了签到打卡这种事,但是能够清楚的是,在过去那个制造业发达的年代,一个工厂动不动就几百上千人,如果要统计他们有没有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上下班,那肯定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

然而有了打卡机这个东西之后,这件事就变得很容易,对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降低管理成本的超级良策。

也就是说,打卡签到最初的目的,实际上是用来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员工的,但是在今天,为什么我们会讨论,关于打卡签到,这是不是形式主义呢?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老板,很喜欢学习,上至MBA、EMBA,下至某个野狐禅讲师的课程,只要是觉得对自己企业好的事情,就都拿来学习。

打卡签到这个事情也不例外,很多老板们发现,在别的企业,这个策略好像很好用,能降低管理成本,那么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引进再说。

于是乎,不管自己企业的规模、不管自己公司的人员配置、更不管这个策略自己能不能用的上,打卡机就这样装上了。

我知道的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朋友就职的一家公司,大家每天上下班都要打卡,但在每天的晨会上,领导却要挨个点名,看人员是否到齐。

说实话,是你拿我打卡机当摆设了,还是我领导的点名喊的不够响亮,这简直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对于我朋友就职的公司来说,打卡签到,显然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对于企业的人员管理,起不到一丁点儿的作用。

既然聊到了这里,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打卡签到这件事,在未来会被取消吗?

我个人认为,有85%左右的中小型公司,会取消上下班打卡,理由有三个:

01.人们的自觉正在不断提高

人和机器很大的一点不同在于,人是有自觉性的,而机器却都是设定好的程序。

能看到的是,现在的很多企业,就已经开始强调“人”本身的自觉性,主张员工自觉,通过彼此带动的方式,来互相激励、互相提醒。

当在一家企业里,如果90%的人在不需要打卡的情况下,仍能按照上下班时间约束自己,那么剩下的10%,还怎么好意思不这么做呢?

这就是人的自觉性,需要挖掘,需要激励,同时也更需要引导。

02.人性化管理的角度来讲,会给员工更多的容错空间

其实很多公司的管理层都知道,比如公司要求半点半上班,大多数员工都要磨蹭一会儿,大约15或20分钟之后在开始正式工作。

那么与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莫不如直接将政策放宽,让大家把这个“缓冲期”都利用起来,取消打卡,给员工更多的进入工作前的准备时间。

这是人性化管理的一种进步,它不再去压抑人性,转而去引导人性,让员工做正确的事情。

03.合作方式的进化,将会更出乎想象

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已经选择不上班了,通过很多社群,以及平台,在家里就能接到很多私活。

这是一种合作方式的进化,不用像过去一样,人们必须坐在办公室里,才能工作、才能产生贡献。

随着技术的发展,合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许,新的合作方式还会继续出现,慢慢取代现有的合作方式。


职男小凡


我在一所学校工作,客观的说句良心话,学校签到签退(指纹)在我们这边是近几年普及了的。这只能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态度和个人素质问题。我认为,学校指纹签到签退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真正的忙人反倒会自觉不自觉的早到晚退,甚至忙的忘了签到签退。闲人整天就盯个签到签退,甚至签完到回家干家务睡大觉,签退时间到了来签个退又回去,这样的人在管理水平地下的单位大有人在。指纹签到签退反而给不出力不干实事的少数闲人吃了定心丸。最后我要说:在考勤上下足功夫用尽心思的单位绝对是管理水平最低下的单位。


阳春面1126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我一个光杆司令,上班下班不需要打卡,主要靠自律。

后来增加到7、8个人,每天上班来了几个,我一眼就扫过来了,根本不用打卡,我说好早上9点上班的,大家也都比较自觉。

后来又增加了四五十个人,我有点看不过来了,但我还是不想让大家打卡,觉得像我们这种新媒体公司,被限制住了也不好。可是有时候早上要开会,少一个人也有影响,怎么办?

天天靠吼吗?靠苦口婆心的跟大家说吗?“喂喂喂,大家不要迟到,自觉点,别让我逮着了,那就有你好看!”

这番话大家听的耳朵都起老茧子了,背地里还说,我这个老板又不是他们爹妈,凭什么管的这么宽。

甚至还有员工对我说:“老板,我其实早来了,刚才在厕所里拉屎,你没看见而已。”

把我气的饭都喷出来了,怎么办?

这时候就有善意的员工提出来:“喻总,我们还是搞个打卡吧。”我想想,还是投降让步了,我就说:“那就搞一个打卡机吧,或者钉钉也行。”这真不怪我,要大家打卡不是我的本意,我也相信大多数人都比较自觉,但就是那个别的人,不服管,还喜欢抬杠,我也是没有办法,要怪就怪那个不遵守默认规则的人吧!

于是乎,就这样上班打卡签到了,我相信大家慢慢的会习惯起来。

谁知没过多久,一个从互联网公司出来的新员工到了我这里,让他打卡他老大不开心,还不知天高地厚的说打卡、签到不人性,让他不能安心写打码,我觉得特别奇怪,你就打个卡就妨碍写代码了?这好像有点说不通啊。

也有人说签到是形式主义,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大家不签到也很自觉?等到结算工资的时候,难道就凭我回想一下随便给吗?

如果不打卡,我觉得这是对那些认真工作、做出成绩的员工不公平,反而让那些懒惰的、有机可乘的员工浑水摸鱼。

我承认我的管理手段并不高明,也不会整天把什么BSC、KPI、OKR、MBO等高端管理名词挂在嘴边,更不会说什么“个体崛起”、“生态化反”等一类很高大上的词组,但我认为,管理就是要接地气,不要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至少这个阶段很适合我。

所以,我认为打卡、签到是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你真要是不适应可以离开,我也不认为你错了,但我也不会轻易更改这样的做法。

要想不遵循这样的“形式主义”,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开公司,或者压根儿不要上班,这样就一劳永逸啦。

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关注我了解更多。
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

喻派职言


对自觉遵守纪律的人来说,签到不签到无所谓,任何时候他都能够自觉的按规定去执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如签到这种形式主义在好多单位它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在机关单位工作的人,并不全都是高度自觉的人,如果不能用一些制度机制去约束,我想再不会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让这些人按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上下班。单位工作要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如现在的工作五十岁以上的人己不太适应,而年轻人对电脑操作却得心应手,所以年轻人干的多,老同志干的少,但任何人也无权对老同志说提前退休或者离岗,他们也只能熬到六十岁退休。又如领导和司机,司机开车时领导在睡觉,领导开会时司机在休息,分工不同,所以不可能公平。有差异是肯定的,要绝对公平是绝无可能的。


无语1839242


应该说是,教条与形式主义。各行各业皆此。以其说是在利用科技,实则是现在的人的思想的一种衰退。以前是纪律严明,自觉。现在是靠管来压制。


人在征途


有些规则的制定不是为了束缚大多数人,而是为了针对少数人。人都是有惰性的,甚至是贪婪的,如果少数人错误的行为没有得到纠正和惩处,就会一个老鼠坏一锅汤,影响到大部分人。

举个例子,我以前所在的一个单位,开始也没有打卡签到,当然大部分人都能准时上下班,但是有几个就是很随意,有时候很晚才到,有时候打个照面就跑了。然后领导开始整治,要求必须打卡,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些人给领导提意见,说是有时候打不上卡,有时候要排队(理由当然不成立,不好打卡,排队是因为这些人老是卡点打卡),想能不能更人性化点,晚5分钟打卡也可以。领导同意了,但是要求每人每月也就3次机会。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些人又开始提意见了,有的要把5分钟提到10分钟,有的要把每月3次提到5次。领导一听直接恼了,全部按点签到,几分钟次数什么的全部取消。

某央视主持人说,如果一个单位开始打卡上班,就代表着没落。这句话荼毒了一大批职场中人,导致很多人都认为打卡没有必要,天天浪费时间。

作为一个每天按时上下班的人来说,或许打卡有点形式主义,但是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不然每天看着那些不按时上下班的人,我会心里不平衡的。


参谋职场


国企打卡,对于那些不干活的人,一点影响没有,只是多了一到程序而已。对于天天老老实实工作的人,家里有什么事都得请假,还扣工资。表面上看,是一种管理,实际上对工作提高效率一点用也没有,让老实人心寒,我是辽宁大型夕阳产业央企职工,今年刚实行打卡。


阿亮


01.


我刚进入公司上班的时候,觉得上下班打卡实在是太麻烦了,经常忘记要打卡。为此,还特意给自己的手机屏保设置了提醒【下班记得打卡】


当时我倒是没有想过这个应不应该,但是后来有一次和行政那边打交道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在统计大家考勤的时候,是有多麻烦~


他们需要统计大家的上下班时间,哪些人迟到了早退了,哪些人没有打卡,根据这些数据,他们会先和大家核查一遍,确认无误后,再发到财务那边,统计发工资。有些人是忘打卡的,事后可以补打卡。有些人是请假的,也要补上。有些人是迟到早退了,那是要罚款的。那时候,公司人多,而且还有其他分公司,分公司的考勤也要一并统计。


所以你看,上下班打卡压根不是什么形式主义。它就是公司管理的一项制度,是每个员工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如果你不遵守,行政的工作就没法正常运转,你的工资也会受到影响。


上下班打卡不是某一个公司的特立独行性行为,而是大部分公司的统一管理制度。


02.


有些小公司确实不需要打卡,因为人少,弹性制上班,迟到或早退个1.2分钟,也没有人在意。更重要的是,相关性领导都在公司里,也没有哪个员工敢明目张胆地做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事情。


比如旷工之类的,一眼就发现了,一个电话打过去,就知道发生了啥事。而且小公司也不需要统计什么打卡考勤之类的,相对来说,规范性不是特别强。


有时候的形式主义可能看上去无用,但实际上背后涉及到的却是一套复杂的系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