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輩漸漸老去,80、90、00後還會返回鄉下種田嗎?

員外小哥


不會。因為農村那點兒有限的土地面積。幾大家專業種地的就可以經營過來了。種地本來就不太掙錢。如果回去想掙錢。要多種,租地是一份不小的投資。還要買很多配套農具。加上種子化肥農藥。打工那點積蓄,遠遠不夠。

因為在外打工多年,對怎樣種地早已生疏。現在經營模式。早已不是當年的鋤頭鐮刀。就算農機的駕駛,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上手的。特別是維修。是多年積累,才有的專業水平能夠應對。所以,一個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這一切他根本做不到。

即使家裡有老人需要照顧。不能在外打工。必須回家。也只能在周邊。打些散工。維持家用。想重新經營土地。可能性很小。


不會開的花蕾


我已經回來了。20多的時候覺得種地真沒出息,自從父親病倒後,到今年年初父親過世。一直在家種地,覺得也沒有什麼。哪行哪業都需要人,你不種我不種。那中國的農業誰來搞。不可能農副產品都由進口來維持吧,就拿現在的國際形勢來講。比如,我們一直沒有農副產品,一直從美國進口。那現在的關係,我們十四多億國人咋正常生活。我所見到的還是有很多人回家發展的,我們國家現在不是在搞新型農村嗎?農村現在過得生活也不差。


夾壯的韋兄


當父母輩漸漸老去,80、90、00後還會返回鄉下種田對於這個問題,龍蝦說跟大家分析一下,希望大家能瞭解。

土地承包的歷史說起

中國已經經歷了兩輪的土地承包權,第一輪土地承包,符合當時的國情,當時農業人口龐大,農業勞動力充沛,第二輪承包也還湊合,但已經開始出現了不少的農田拋荒現象,伴隨的是農民工進城務工及其落戶,也就是我們的主流的80、90、00後,完全覆蓋了,這些人非常多的走出了農村,走向了城市,但是也有很多土地比較少的地方,80、90、00後還沒有土地,2028年二輪土地結束,現有的土地模式很難適應現在農業的發展了。沒有好的政策來支撐誰來發展農業呢?

種田已經不是靠鐮刀鋤頭了,現代農業遙遙無期

現實是農村現在是什麼人在種地?全是六七十歲的人在種!五十以下的少得可憐!未來10年,這些人老去,隨來支撐起未來農業發展呢,承包制不好好解決,怎麼能實現現代化。

80、90、00後農業現代化過渡期最應該扶持的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業戰略調整規劃的最重要時代顯然已經到來,消滅貧困,農業扶持和農業補貼的重心要調整,土地已經確權,土地扭轉是非常高昂的成本,當中糧糧食價格跟國外競爭的時候發現毫無競爭力,因為利潤都給了土地承包費,沒有連片經營,不能實現完全機械化,現代化農業走的路還很遙遠,農業現代化主要是農業產業化,農業產業化把過渡期的人變成農業產業化的工人,實現農業品牌化的發展。有產品,有競爭力,有品牌,何談中國不強。

智利車釐子的反思

最近十年中國人應是把外國的車釐子培養成了“日常消費品”,中國對高品質的產品有著很高的需求,如果自己還不努力,80、90、00這一代不培養起來,未來中國人的飯碗就真的要掌握在人家手裡面了。農業不是短短時間就能培養的,一個優秀的人需要非常多的時間培養。你細細品吧。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的現實

現有的環境是種地根本就養活不了家庭,一個產業斷層之後了會發生的情況大家應該清楚,不出十年農業的危機就會顯現出來,沒有農業根基,城鎮化能穩定嗎,中國成不了美國那樣的,不是美國的土地就比中國的土地能多產出多少糧食,美國只要2%的人口跟農業打交道,現在的中國農業是要死不活的,歷史的重任還是要交到80、90、00後的肩上的,歷史向前的腳步不會停歇。

祝願中國農業越來越好,困難的日子總是會有點,希望整個社會能安全的渡過這個階段,實現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


龍蝦說


很多年輕人都喜歡聽毛主席的話,毛主席說:“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在那裡可以大有作為”,農村的孩子離開生您養您的故土,在他鄉沒有合適的立足之地,將來還不如回到家鄉,立志改變家鄉面貌。就是您們的父母親,花甲之年還不願意放下手中的鋤把鐮刀,其實他們是在用生命譜寫一曲自己頑強的精神,在教育他們的孩子:最美還是家鄉水,不能忘了生您養您的地方。青年一代缺乏的正是有改變家鄉面貌的勇氣,您可以說是受打工潮的影響,但是您不能說您們不是逃避現實?種地不會可以學,不識字的農民都學著種地,有文化的年輕一代學不會是不想學、不願意學,可以說是心態出了問題,從骨子裡就看不起自己的家鄉,沒有骨氣!為什麼要提倡“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就是教導我們做人一定要腳踏實地,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國情出發。國情是:老一輩的父母都幹不動了還在幹,年輕人幹動了都不願意幹,拋棄養育您們的父母、孩子、土地,寧願在外流浪也不願意回家鄉,上不能盡孝,下不能在孩子身邊陪伴教育,究竟哪輕哪重不知權衡。九億農民不可能都進城落戶,如果這樣都能讓父母安享晚年,兒女成才,自己事業成功,這才真的奇怪了,您們平日裡看不到多少孩子期待父母的眼神!我們經常講做人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一大批農村的孩子已脫離了實際,偏離了正確的人生軌道。人生如浮萍,城市買房付首付外債纏身,為還外債賣了房一貧如洗,還不如回家鄉,從頭開始。凡事不可能千篇一律,總有很多人不可能都將成為億萬富翁。當您看遍了外面的世界,有一天回到生您養您的家鄉父老鄉親們面前時,才知道還是我們的家鄉好!謝謝,請大家三思


玖月晞靈


這些已經脫離了農村生活的農村人們,我估計現在的連怎麼種都不知道了,還指望他們回來種地,他們回來種地種莊稼,可能一地的荒草比莊稼的長勢還要好!現在80 90 00後的父母們不能幹活了,不能指望他們的孩子回來種地,他們也種不了地!將來肯定會土地大回收,適應機械化大成包的!種地的父輩們可能就他們這一代的在種地了!


海邊小喬


像父輩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民以食為天”,總會有一部分人要從事種植業的。80、90、00後仍然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力軍。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村的年輕人都遠離農村到城市發展了。他們中間一部分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在城市有了穩定的工作,穩定的生活。其中一部分人還是純粹意義的“農民工”,雖然工作不穩定,但為了下一代教育,在父母的幫助下,也在城市有了立足之地。


隨著農村老齡化嚴重,國家“三農”政策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大片的土地必定會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投身農業,土裡刨金也是有志青年的機遇。


綠水青山大七環


當父母輩漸漸老去,80、90、00後大部分留在城市不種田,少部分會返回鄉下種田。

大部分人適應了城裡的生活。城裡工作機會多,掙錢方式也多,生活條件較好。大部分人習慣了在城裡生活,不想回鄉下了。雖然生活節奏快,但是也很有成就感,更有施展空間。

少部分人返回鄉下種田。城裡的生活固然好,但是節奏快,壓力大,有些人不喜歡這種生活,選擇回鄉下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安逸自由。家裡種田的人少,糧食價格上漲,農田也可以選擇肥沃的土地來種,山上的資源比如竹林蘑菇都可以利用,收入也還可以。

無論留在城裡還是回鄉下都是每個人的自由,城市化是發展的大趨勢,大部分人留城裡,少部分人回鄉下是正常現象,也正是不同的生活,讓網絡直播盛行,鄉下人看著城裡人的生活百態,而鄉下質樸的自然生活帶給了城裡人更多的歡樂。


雙子HXM


這個問題其實現在已經很明顯了

1、現在在家種地的農民基本上以35歲-60歲的人群為主,35歲-40歲人群佔種地總人數的15%,40歲-50歲的人群佔總人數的30%,50-60歲以上的人群佔總人數的55%。

2、從這個比例能看出,種地老齡化已經很嚴重了,種地的人都是60後和70後,而80後種地人數佔比很低。90後和00後更加少之又少。

3、這些年輕人都在城市打拼,有條件的可能直接在城市買房定居;沒條件的也在自己所在的城市買房定居;回農村的年輕人非常的少,從這一點就能說出這些年輕人回鄉種地的概率非常的低。

4、如果不回家種地,父輩們留下的土地該怎麼辦?其實現在國家在慢慢進行土地改革,部分土地都會漸漸成為承包土地!讓有能力種地的農民來承包。這樣就不會出現土地荒廢的問題了!


農田幫


說說八零後吧,童年都是幫父母幹農活長大的,可以說都會做,但是父母老去了,生活過得去的儘量不回農村幹農話吧



世界因你而精彩84


作為80後的我會選擇迴歸故里,在父母親身邊,他們養我長大,我養他們到老。

在南方的城市漂泊久了,父母親也華髮漸生,身體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只想給他們單純的照顧與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