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如果没死,刘备最终可以统一三国吗?

LiNanWang


庞统如果不战死,刘备依然还是不能统一天下。刘备的失败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硬实力的限制。庞统的能力确实非常强,可是他一个人也不能改变三国的整体格局。

庞统被当时的人称为凤雏,是三国时期的名士,同诸葛亮齐名。当时的人盛传卧龙凤雏得到一个就能安定天下,刘备非常幸运的得到了两个人。刘备对诸葛亮和庞统都非常尊敬,给他俩的官职和待遇也差不多。在出征西川的时候,刘备让庞统跟随自己出征,诸葛亮守卫荆州,两个人都能物尽其用。

在《三国演义》中,庞统在刚刚开战就被射死在落凤坡,刘备也因此把诸葛亮等人从荆州调过来帮忙,很多人以此为依据认为庞统的死,和刘备丢失荆州有间接地关系。正史上庞统死亡的时间要晚一些,根据《三国志》记载,庞统战死的时候,是在西川之战中期。当时刘备已经把诸葛亮、赵云、张飞召集过来分兵攻击益州的郡县。庞统跟随者刘备一起进攻雒城,在攻城的时候被弓箭射死,在庞统死后雒城过了一年才被攻克。也就是说庞统即使不战死,荆州也会是关羽一个人防守,丢失荆州也不可避免。

雒城被攻克之后,刘璋也就宣布灭亡了。假如庞统在之前没有死的话,最多就是更快的攻占雒城,让刘备攻占益州的时间能够快上一年。这个意义对于刘备来说并不大,因为攻占益州之后,刘备根本就没有可以讨伐的对象。直到曹操攻占了汉中的时候,刘备才发动了汉中之战。假如这时候庞统活着的话,刘备的汉中之战可打的更轻松一些,结局依然还是夺取汉中。

汉中之战结束之后,三国的格局就已经形成了,在短期内谁也不可能一统天下。刘备在世前的最后一战是夷陵之战,这一战刘备没有带一个可靠的谋士。如果庞统在世跟随刘备出征的话,刘备可能会损失的轻一些,甚至有可能赢得夷陵之战的胜利。但是刘备一旦赢得夷陵之战的胜利,曹魏肯定会联合孙权打刘备,三国之间需要的是平衡性。不管是谁坐大都会被打垮,刘备照样不能一统天下。

刘备去世之前的蜀汉,一直都是人才济济,法正、诸葛亮、刘巴等人都不次于庞统。即使庞统不死,对于刘备的帮助也是有限的。刘备的问题是国家硬实力缺陷,在刘备创业成功的时候,曹操已经统治北方接近二十年的时间。人口和军队数量都是刘备的几倍,根本不是刘备可以撼动的。而孙权在江东地区经过三代的经营,势力非常的稳固,夷陵之战的惨败就可以看出,刘备想要灭掉孙权差的不止是一个庞统。刘备可以攻占的地盘只有汉中和益州,打下来这两个地区之后,刘备再想有作为也很难。

从后来的诸葛亮北伐也能看出来,在蜀汉硬实力的缺陷下,诸葛亮也丝毫无能为力,换成庞统也是一样。不知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交流。


邓海春


题主这个问题很有探讨性,如果庞统,法正,徐庶三人都在,我认为刘备一统天下的可能性会大很多。这三个人的作用,庞统>法正>徐庶

先来看凤雏庞统,可以说是刘备中期除了诸葛亮之外最为倚重的军师了。受小说和电视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庞统只是拿着小扇子坐在中军帐里出谋划策的谋士,其实不然。刘备给他的官职是军师中郎将,也就是说他一方面是军师,另一方面是将军。事实也是如此,在刘备进取西川的时候,庞统一直都是亲自带兵冲锋在前,在攻取雒城的时候中箭身亡。所以,庞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他的死,让刘备不得不从荆州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一大批主力来西川,间接导致了荆州方向的防御力削弱。假如庞统不死,即便需要支援,张飞带队前往即可,诸葛亮关羽赵云至少能有两人留守荆州,后来关羽北伐荆州也能有主将镇守,不至于被吕蒙偷袭。

再说法正,生前担任尚书令兼护军将军兼蜀郡太守并且参与制定《蜀科》,中央,地方,军事,司法都能拿得起,很明显是比庞统还全面的人才,以至于他自身的一些缺点刘备诸葛亮都认为不是大问题提。法正是庞统死后,除了诸葛亮之外刘备最为倚重的人了,甚至于刘备伐吴时诸葛亮哀叹:“法正不死,必能阻止陛下东征。”可见法正对刘备的影响力有多大。夺取西川,庞统诸葛亮功劳各半,但是进攻汉中,则是法正一直主持的,献出一系列的计谋,连曹操都认定这些计策是刘备想不出来的,必定有高人指点。因为演义的原因,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戏码都加给诸葛亮了。蜀汉集团顶尖军师本来就不多,死一个少一个,法正最后在黄金年龄是去世,是刘备很大的一个损失。

最后说徐庶,实际上,如果庞统和法正都在的话,徐庶的作用就不是太关键了,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徐庶的心,其实一直都不在刘备这边,当时刘备在当阳被曹操大败,徐庶就离开了,从此再也没有跟刘备有过瓜葛,照顾老娘只是一个很拙劣的借口而已。同样是为了老娘,廖化在关羽兵败后被东吴掳去,仍然能找机会带着老娘回到西川,所以徐庶是不想跟刘备混。刘备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从那以后没有记载刘备想念过徐庶。假如,徐庶没有走,一心一意跟着刘备混,我想到后面地位也不会太低,可以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填补缺口。

所以,这三个重要的谋士如果都在,刘备可以留诸葛亮守荆州,庞统镇守益州,自己则与法正带主力攻取长安,徐庶则机动部署,这样各个方向都能照顾到得到,不至于有后来的襄樊,夷陵两次大败,后面利用曹操去世的机会,一统天下的可能还是很大的。


百胜刀王胡逸之



用户孙国起与花结缘


就算徐庶诸葛亮庞统法正在一起辅佐刘备,刘备也不可能一统天下!这四个人的性格决定,他们不可能和平共事!

先说徐庶,演义中说徐庶至孝,这就是个伪命题!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徐庶放着母亲在汝南(今驻马店市),离许昌不到三百里,自己却化名单福去八百里之外的新野投靠刘备,三年多时间,徐母都不知道徐庶去向,怎么能称孝?徐庶到新野三年多,又不接母亲来新野,孝在哪?其次,徐庶在新野三年多,从来没向刘备说起好友诸葛亮庞统,自己要走了才向刘备提起诸葛亮,还借口自己心神不定忘了!摆明了徐庶不想和诸葛亮一起共事!

再说诸葛亮,207年投靠刘备,又是三年多时间,都想不起庞统来!(枉他们还是齐名的好友)!210年周瑜去世,庞统来江陵报丧,也不引荐给刘备,211年底刘备东吴招亲后,庞统自己来投靠刘备,刘备将庞统放在耒阳县县令位置上三个多月。以诸葛亮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的谨慎工作态度,不可能一个耒阳县令几个月都不知道!只有一种可能:诸葛亮不想有个厉害的谋士分他的权力和功劳!后来法正在刘备称王后不久暴亡也说明了诸葛亮不可能与法正庞统徐庶共存!

第三庞统:庞统心高气傲,怀揣鲁肃诸葛亮的举荐信而不明示刘备,去耒阳做县令!周瑜在世时庞统是周瑜功曹,他弃孙权投靠刘备,刘备虽然知道庞统是周瑜功曹,但看不起降附之人。庞统对做县令一事一直耿耿于怀,认为是诸葛亮忌妒他,直到入川战死,庞统均抱着:孔明惧我成功,故意危言耸听!因此庞统多疑,未腾达时可以与诸葛亮徐庶做好友,三人一有功名立即将其它二人忘诸脑后,三人只可共白身,不可共事!庞统对法正也一样心态,刘备入川,法正孟达来投,刘备将法正孟达分别任用,没有将法正留下帐中听用,因此庞统也不能与法正共事!

第四法正:法正212年投靠刘备,直到218年六年时间没有什么智计给刘备。刘备因为有诸葛亮,根本不会听信别人。诸葛亮也不想给别人出人头地的机会,汉中之战从216年的下辨之战起,刘备集团败多胜少,下辨之战五万打三万惨败,巴西之战前期张飞严颜霍峻三万打张郃郭淮一万连败,增兵魏延刘封一万才击退张郃,天荡山之战张飞黄忠魏延刘封孟达严颜六万打夏侯德张郃郭淮不到二万打了三个多月才胜。定军山之战,刘备诸葛亮法正亲自出动,还出动张飞黄忠马超魏延刘封孟达李严向庞赵云陈式,共十五万大军围攻夏侯渊张郃郭淮夏侯尚三万人守卫的定军山,连战八个多月,连败十多阵。终于法正看不过眼了,一条反客为主奇计搞定夏侯渊,击退张郃郭淮夏侯尚,夺取定军山!随后与曹操争夺汉中获胜,法正居首功!刘备汉中称王时,将法正列为文首,诸葛亮排在了许靖,庞曦,射援,李严,黄权,刘巴之后,仅仅文班第八各!法正做文首后睚眦必报,滥杀无辜,暴亡(什么病怎么死的三国志是暴亡,三国演义是因病暴亡,都没有明说具体原因)。诸葛亮回到文首位置,因此个人倾向于法正之死是遇刺身亡!综合来看,法正也不能与其他三人共处!

五是司马微曾经对刘备说过:卧龙,风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不是可得天下),二人只能得一!

因此刘备如果真的同时拥有徐庶,诸葛亮,庞统,法正,因为四人以上原因,四人会互相倾轧,不可能形成合力,刘备也不可能完成一统!


逍遥1906


庞统如果没死,刘备可以统一三国。

庞统庞士元,荆州襄阳人,人称凤雏。高翔于九天,清鸣于云中。才高八斗,军事奇才。

开始投靠的是东吴,庞统性格狂傲,看轻周瑜,人长的矮小,其貌不扬,得不到孙权重用。后经鲁肃.诸葛亮竭力推荐,转投刘备。庞统诸葛亮都是官拜军事中郎将。


庞统实现隆中对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为刘备集团提供了飞跃的契机。按"隆中对"策,第一步先取荆州,刘备已拥有荆州四郡,以荆州为大后方,提供粮草兵马,西取巴蜀。拥有了益州荆州,以此为大本营,刘备庞统出西川,关羽诸葛亮出荆州,两路大军进攻曹操,问鼎中原大事可成。东吴不足为虑,自然降服。

可惜庞统征战途中,惨死落凤坡,年仅三十六岁。刘备只能急召诸葛亮张飞赵云入蜀,才有后来的关羽失荆州,走麦城,功亏一篑。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刘备泪满襟!!




手机用户画龙点睛


我觉得庞统不死,刘备能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若凤雏庞统不死,一定能帮刘备取得西川,而刘备也不会把远在荊州的诸葛亮调回蜀中,从而不会有关羽大意失荊州的结局。这样,三国之中,刘备的军事实力是最强的。


试想,由诸葛亮坐镇荊州,关羽取樊城,东吴的吕蒙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孔明的聪明才智,再加上关羽这样猛将,可谓是珠联璧合!由荊州出兵,沿途北上,一定会势如破竹,直捣许昌,另一路由庞统率领蜀中大军,出祁山,直捣长安。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顾,拿下中原!而后,以迅雷不掩之势出兵东吴,刘备一统天下!


然而,时光不会倒流,历史不容改写。没有假设,还是尊重历史吧!


冰哥129472092


会。

庞统是军事军师,更是进攻型军事军师。诸葛行政才能高于军事。

庞统不死,那么诸葛便得到解放,二人并法正即可优化配置于东西两川并荆州等三大战区之中。

如此一来,关羽丢失荆州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几乎为零——因为此时孙吴向蜀汉正式宣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即便是白刃相交,偷袭荆州与正式宣战的意味完全不同。而能具备把握全国局势的周、鲁已死,陆逊又未出世;激进派的吕蒙在智上只能胜过关羽而没可能蒙倒老练的庞、法、诸葛等三人的任何之一。所以,即使孙吴决断了向刘宣战,也会在斟酌中丧失最佳宣战时机。

荆州在手,那么蜀汉政权就确立了对曹魏政权的全面进攻态势,而此时又恰恰是晚年曹操手下人才群的间歇期,在正史上,关羽丢荆州的前夕,曹操就在考虑迁都。

而一旦迁都,更意味着放弃了外围一些地盘,此更是利于刘而不利于曹的。

当此时,蜀汉如日中天的谋士集团,只要集体策划好对孙吴的外交措施,稳住孙吴,那么灭曹就只是个时间问题。

此时,曹魏在走向覆灭的过程中唯一可打的一张牌就是鼓动孙吴向蜀宣战,但蜀汉化解的外交牌却有两张:一是更加有利于在人心惶惶的魏国内做好尚有反曹情绪人士的地下党工作;二是将新吞噬的曹魏外围地盘、城池啖之于吴——当然这次决不能像借荆州一样了,而是在实施中确实让利,想法设法让孙吴感受到本次蜀国的合作进击诚意。

即使做不到让吴发兵合击曹魏,只要能使孙权在犹豫中年华老去,足矣!

因为,即使把曹魏地盘全算给孙吴,也不能保证吴能胜蜀。这是由两国人才的对比力量差异所决定的。时至今日,无论尊刘贬曹派还是尊曹贬刘派,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就是——超一流的人才集团,确实聚集在刘备处!

那么,当天下只剩下孙、刘两家时,呵呵呵呵,我想,没人会把宝压在吴会胜出这一注上吧?


啸谈秘史


不能。

尽管出场的时间有先后,但徐庶,庞统和法正都只属一般学识的文人谋士。虽有料事之才,但无统兵治国之能。

徐庶自知不如诸葛孔明,虽有谦虚之意,却属真实之明。

庞统,法正亦不能跟诸葛孔明比,如果刘备没有请出诸葛亮来当军师,三分天下之说可能没有矣。


丛中笑6603


大富皆由天命,上天早已安排三分天下,刘备只能占一份,不管庞统死与不死,难道阁下认为诸葛孔明的才智不行吗?任何事看似容易,做起来复杂得多,其中会有如云瞬息万变,如果刘备听孔明劝阻,不急着为关羽报仇雪恨,我想后果不会这么惨。


李潜远


刘备发展从被步步紧逼再到顺风顺水,攻打西川是重要的一环。刘备真的非常顺利吗?

刘备攻打西川陷入两难的局面,要么赶紧抽派荆州军去驰援刘备军,尽快将西川全境纳入掌中,免得节外生枝。要么就慢慢打,留重兵大将守荆州,以图完全。这两者各有利弊,但是必须做出选择。

(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预知了庞统的死,他认为庞统初来乍到,急于立功,大脑被冲昏,很容易失败。在看到将星陨落时就和周围的人说,庞统估计是完了。诸葛亮预知的速度超过了刘备通知的速度。

刘备取西川遇到了阻碍,就调诸葛亮就和张飞、赵云发兵而援。一来是为了尽快结束争斗,二来也表明益州将是他们未来的大后方和政治中心。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荆州空虚了。关羽还能打的曹军丢盔弃甲足见其军事能力,但是他外交的无力和战略的失策也表现出来。这两点却是诸葛亮具备的,诸葛亮在这两方面偏偏还非常优秀,诸葛亮在必然能和关羽形成很好的互补。

《三国志》中刘备传和庞统传记载了以下内容:

“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先主进军围雒。”“进围雒县,(庞)统率众攻战,为流矢所中,卒。”看记录的先后顺序是先诸葛亮先出兵西进,庞统后死亡。

(三国演义刘备和诸葛亮)

庞统的死并不是诸葛亮西进的原因,因为这发生在诸葛亮行动之后。

因此《三国演义》中能说过去的地方《三国志》就说不过去了。庞统不死,关羽也是面对着单独守城的境地。这样依然不能保证关羽不犯错。

荆、益二州合力北伐才有可能成功,刘备统一全国还是仅在理论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