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是找人、找钱和找项目吗?哪一个是最重要的?

tiantinligong


每一项都重要,每一项都不重要。

创业其实更在乎的是机遇。

就这么简单,懂的都懂。


福老板的酒馆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如果你的创业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还没有搞清楚,为了创业而创业,四 处打听项目。觉得身边有些朋友做哪个赚钱了,你就跟着做了。比如说开什么烧烤小吃加盟店、开个淘宝天猫服装店、做跨境电商等等。往往最后,鱼头鱼身都被人家吃光了,你连一口鱼🐟尾巴都吃不着,还惹了一身腥。其实这种创业目标都不明确的,随大流、跟时髦的,做着做着就会感觉自己没有了激情、信心、目标。所以说为了创业而找项目,是不对的,本末倒置,找项目是Vc该做的事情,是天使投资人该做的事情。你靠找过来的项目,自己对这个行业、对这个领域不可能有深刻体会、领悟,那些比鬼还精的投资人是不可能会给你投钱的。



创业的本质是什么,创业的本质是为解决社会的痛点,为社会创造价值。

这里聊一聊就是创业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首先要深度挖掘这个社会的痛点。马云发现,国内银行在客户面前都很强势,在销售产品的时候,更多强调以“我”为主,在面对客户时,考虑的是怎么样把钱贷给大客户,怎么减少营业成本,赚取利息差最大化,从没有想过改变服务方式,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创造便利。马云正是看到了银行业的痛点,创办了支付宝、余额宝、网商银行,一举改变了银行业的游戏规则,将银行业的痛点变成自己的创业点。其实互联网带来颠覆性变革,很多都基于社会的痛点,因为既得利益集团不作出改变,如滴滴打车针对的是出租车行业的垄断,出租车公司拥有行业的独家经营权,高枕无忧地收着份子钱,出租车司机想方设法把成本嫁给乘客,私自拼客、漫天要价、拒载、不打表等,乘客投诉不断却始终得不到真正解决。正是解决了出租车🚕这些痛点,滴滴打车才发展得这么迅猛。马云经常说,年轻人不要停留在抱怨,正是抱怨才是你的机会。所以在创业之前,我们必须要深刻挖掘痛点,哪些痛点是我们有机会解决的,并有可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其次一定要做好创业失败的准备。要知道创业的成功率是很低的,特别是首次创业。《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3年后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即便在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

刘强东在创办京东之前,曾开了一家小饭馆,但由于缺乏管理和监督,钱几乎被员工贪光了,最后亏损20多万。2008年,第一轮融资用光后的京东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正值金融危机,没有人愿意掏钱给一个不知何时能盈利的企业。员工工资也发不出来,一个月之间,刘强东便愁白了头,不断的去见投资人,有幸被陈新看上,得到新一轮融资,才慢慢的缓过劲来。

马云在创建阿里巴巴之前曾创业失败了四次。

马化腾在最困难的时候,差点以60万的价格把QQ卖掉。

……

这些人中龙凤创业中都经受过这么大的挫折与失败,何况是我们呢。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进行创业的话,一定要做好一而再再而三创业失败的准备,不要All In,否则失败了你这一生就难有翻身的机会了。

综述:所以我认为创业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深度挖掘社会痛点,做好创业失败的准备。虽然创业成功是个低概率事件,但是只要你持之以恒、充满坚韧、不怕失败、越挫越勇,你就会远离失败的大多数,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好,祝你成功吧。


财经虾米


创业最主要的不是人钱和项目,而是你自己本身。

你的定位和起点怎么设计才是关键。好多人把顺序搞反了,更不要相信那些鸡汤,什么唐僧取经之类的没有一点现实的意义,关键就看你自己怎么想的,如果你想创业就实打实的去干,做你自己想做的,途中也不要指望任何人对你的帮助,期望越高失望也就会越高,甭管是什么亲戚朋友都不要去理会,也不要说的太多,社会就是这么现实,你有钱别人会来巴结你,一旦你失败了亲戚和朋友会反过来埋怨你。是人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到时候你不能埋怨任何人。很多人只会看到你强大了才会过来找你,相信我,这样的事情我经历的太多了,我的亲戚朋友,甚至是战友同学,无一例外!

就前段时间我开发了一个互联网项目,和我生死与共的战友居然和我说等我把广告都铺开了再进来,我当时什么都没有再说,也在没有和他联系过了,已经过了两年。也在没有给我打过电话,或许看我做的越来越好也不好意思吧。

在你创业的道路上你会慢慢的学到很多东西,也会碰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点一点的变得强大,多交一些朋友,能有一个好老师比什么都重要


broad何鑫


不是。哪一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思想、有没有目标、有没有想法。再加上你的执行力,如果一天到晚总是想跟谁一起,不行动,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空的。建议你,自己先动起来,自己先迈出第一步,在创业的道路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找到与你思路相吻合的人,而不是先找到人再迈出第一步。例如:1、西游记 唐僧是确定好目标,要去西天取经,自己迈出了第一步,在取经的路上找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样的团队是牢靠的,经得起考验的。2、马云的团队,当年的18罗汉,是马云迈出的第一步,确定了理念、确定了目标,在创业的路上,马云的十八罗汉,在最艰难的时候一直跟着马云,才创造出阿里巴巴帝国。总而言之,你要有自己的创业思想、要自己先迈出第一步,先行动起来。而不是把一切准备好了在开始创业。


化笔为剑


创业有了好的项目不怕没有人,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人说创业就是找人、找钱和找项目吗?是的,一个强大的团队就应该对应一个好的项目,整天坐享其成的人不适合在一起创业,马云大大的18罗汉个顶个的好使;一个好的创业讲究着,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除非你有强大的气场,去把控,去维护这你们之前的业务往来,当下社会都在赚快钱,从比特币增长1300万倍,到互联网阿里巴巴,自媒体新时代,直播平台,成就了多少贫民,要学会抓住当下,用敏锐的嗅觉开始新的篇章付出就会有回报


小安妮的初恋


人是最关键的,用对人比用对方法更有效。所有的事情,最终还是需要人去执行。马云也曾说过,“三流的想法加一流的执行比一流想法加三流的执行好”。

要想创业,首先要有一个执行力、凝聚力强的团队,然后才是钱和项目。

无论项目是好是坏,甚至是失败了,团队也不能散。只要一群人,一条心,早晚会创造出辉煌。当然,一支优秀的团队,需要一位优秀的领导。想创业,要让自己有领袖的才能。


视之不渝


创业,首先你要对自己做一个评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到底适不适合创业,如果自己创业,自己对未来企业有多大的蓝图有多大。

如果你的性格适合创业,你也有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士,那么你就可以去找合适的项目。

找到了好的项目,你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的情况下就可以着手去执行了。

找人,可以是找合作伙伴,也可以是招员工执行你的工作,如果你的能力强,那么就招员工来为你工作,如果你觉得自己一个人独木难支,可以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人员配备齐全后,你就要开始加大公司的发展力度,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公司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就不必要找外来投资,找投资就一定会对你的股权产生影响,当然如果想全面扩张,缺钱的情况,找资金就成为了必然,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可以让一个企业最大做强。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按照顺序和重要性,个人还是觉得一个好的项目最重要,毕竟有好的项目就不愁没有合作伙伴,没有资金来投资,后两者的重要性更多的是锦上添花。


风扬实战


创业并不是简单的找人、找钱、找项目那么简单,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找人。

一、做为创业者,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所在。记得希尔顿的总裁说过的一句。没有希尔顿的员工,希尔顿大厦只是一座建筑物而已。所以在创业以前,必须找到一群愿意与你一起奋斗的创业者,只有这样才能有创业的基础。

当然这只是内部的资源,更重要的还有客户资源,如果没有足够的客户群体,那么创业者就是无水之鱼🐟。最终必然投资失败。

二、资金的问题。我们知道创业没有启动资金是无法正常运作的。所以在项目启动之前,创业者必须募集足够的资金。资金的来源可以从多个渠道募集,创业者可以引进风险投资者,也可以以入股的形式吸引投资,最后就是利用银行贷款。总之可以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项目圆满启动。

三、项目的问题。这是创业者在创业初期要做的必选课。当然也是非常重要选题,如果选择的投资项目没有发展前途,或者不是朝阳产业,那么企业的未来发展必然没有前途。

这是我对创业的三个重要过程做出的个人回答。



股海风云


我今年创业十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创业的本质是解决一个社会需求的问题。所以首先你要明白你们要做什么(使命),你们要做到什么规模(愿景),你们的价值观是什么。确定之后,才是找人找钱的问题。切记,我们不是为了创业为创业,是为了解决一个社会需求而创业。

当然,发现社会需求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也可能是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和你在一起不断探索、论证,最终才找到你们要解决的需求,并且你们团队有能力解决好。

核心团队和商业模型有了,再找钱,这样的创业才是顺利成章的,成功概率也会比较高!


卓健鹏


找人的实质是找经验,人的数量要按能力规划,创始人不应轻易下放招聘权;在找钱时要培养花钱的能力,在还没花大钱的能力时,要把钱忘记;还应在创业中主动寻找不断变化的小方向,但不要在发展战略和用户体验上追求面面俱到。

以下为卫哲“创业者如何成为1%的幸存者”演讲整理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创业者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找人、找钱、找方向。创业者在这三个方面经常会犯错误,而成为99%的死亡者。

找人:实质是找经验,数量要按能力规划,不要轻易下放招聘权

找人又分三个方面——质量、数量和方法。我想结合三个不同的阿里巴巴案例来分享一下。

首先是找人的质量。说实话,刚创业的时候,有一些创业者更迷信一些加入者的经历,而非经验。甚至很多做电商的创业者对我说,帮我找阿里巴巴出来的人。我说,你所知道的只是经历,他到底在阿里巴巴做什么,有什么经验,你知道吗?创业者不是需要有什么经历的人,而是需要有适合经验的人,这是找人的质量。2000年,年纪比马云大50%的关明生加入阿里巴巴。他来的时候说有组织才有公司。今天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这么高的执行力的都是在2000年的时候由关明生确立的。所以,关于找人的质量,我想说的是创业者要知道团队缺什么。马云知道自己缺什么,他知道才26岁的他怎么可能做CEO,只是挂了一个名字叫CEO而已。所以他请来有经验的管理者,几年以后,这个公司才能发展得好。

其次是找人的数量。人给组织带来冲击,不是成本,而是管理的混乱和低效。创业者一定要问自己,“对于人的数量是怎么规划的?”很多创业者有了钱,缺人就加,但并没有对人的效率做出规划,更没有去问自己“以前管过100个人吗?”很多创业者在初期的时候,管理靠吼就行了,到几百人的时候,创业团队人数每扩大一批,就会死一批。大量创业企业走向高风险的阶段叫做“隔两级”,即创始人和第一线员工中间产生了两层干部,企业规模大约在1000-2000人。公司的执行力往往在这个时候产生最大的问题。创业者对自己的员工人数是怎么规划的?到底是按需规划,还是按能力规划呢?

最后是找人的方法。我们看到太多的创始人一开始公司请不起人力资源总监,创始人亲自招人招得不错。等到拿到钱了,人力资源总监一到位,公司招人的事请人力资源总监负责,就开始出问题。要知道,马云一直坚持亲自面试直到阿里巴巴达到500人的规模。一个行政经理招的人最后也就是行政经理,而马云招的前台就有可能成为副总裁。所以我建议,创业者在创业规模并不大的时候,不要轻易下放招聘权。我看到太多的创业公司在规模几十人之后就开始由人力资源总监招人了,问创始人自己为什么不面试?他说忙啊,忙着做各种业务的事。为什么会创始人会去忙业务呢?因为招来的人不对,才要创始人降级来做他们本来该做的事,恶性循环。

找钱:还没花大钱的能力时,要把钱忘记

其实中国投资机构真的很多,绝对有上万家。真正好的创业项目不用找,钱会来找你。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你找什么样的钱?找多少钱?

今天的投资环境从投资人和创始人角度,同时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

从投资人的角度叫“人傻、钱多、速来”:人傻不是说投资人智商低,主要是很多没有经验的、大量的行业外人士冲了进来;钱多指外资、民资、国资都涌进来;速来是说投资机构对一个项目的判断周期变得越来越快。

从创业者角度,这三个词就要倒过来念,叫“速来、钱多、人傻”:速来是指创业盲目的追求速度和规模,很少有创业者谈效率,没有效率的增长不是慢性自杀是加速自杀,导致大量的资本在低效扩张;钱多指创业者现在拿到的钱越来越多;人傻是说这样的现状会把聪明的创业者都弄傻了。

所以,找钱找多少钱?我再举阿里巴巴的例子。2007年。阿里巴巴第一块业务在香港上市,融了17亿美元。这一大笔钱搁在今天也不是小钱,搁在2007年更是一笔大钱。上市回来第二天,马云对蔡崇信说,把13亿美金给我找个地方存起来,别让我看到,我们没有能力花好17亿美金,我们大概有能力花个三四亿美金,你就当我们没有融到17亿美金,只融到了三四亿美金。

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创始团队所具备的管理团队能力在拿到500万时用的挺好,但他们半年后就拿到了5000万的时候就很难成长到那个能力了。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的创业企业,不是饿死的,而是被撑死的,是被太多的钱撑死的。因为创始人和团队还不具备花好这么多钱的能力。同样,我们作为基金的管理者,我经常问自己,能做到多大规模,如果管理能力不到的时候融资规模太大,我们也会被钱撑死。

找方向:主动寻找不断变化的小方向,但不要追求面面俱到

今天台下有来自软银的代表,我有幸看过2001年,马云写给软银的商业计划书。到今天,除了那一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没有变,其他的生意模式、业务战略全变了。成功的创业大方向不便,但是怎么实施去达成大方向的小方向是经常要变的,甚至是肯定要变的。

中供体系是阿里巴巴第一个赚钱的产品。这个产品都快17年了。但在成功之前,试过23个不同的方向,直到第24个,让阿里巴巴活下来了。马云那个“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诗和远方一直都在,但苟且活下来的具体方式想了23次还活不下来,直到第24次尝试才活下来。

为什么当时的阿里巴巴有机会去试24次?很多企业可能试两次就没有了,又回到前面找人。因为阿里巴巴的团队有人一直保证账上永远有钱,可以让我们再做两三次不同的尝试。很多创始人是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再转型的,而阿里巴巴是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这才是主动转型。

另一方面,每次尝试失败说实话对创始人和创业团队肯定有打击。在遭遇这种打击的时候,就要靠一支有价值观、有生命感的团队。前面提到的关明生就起到这样的租用。我们看到很多企业转一次型,团队人的心转不成,就失败了。

找方向的第二件事,是太多的企业没有弄清楚,自己的业务模式到底需不需要迅速全国甚至全球扩张。可能也有很多投资人特别鼓励你全国甚至全球扩张,但不是所有模式都需要跨城市的发展。阿里巴巴曾犯过这样的错,融资了以后, 1999年、2000年间分公司业务扩展走到了全国50多个城市,全球还加10个城市,一度全国红旗插满。后来又全球性收缩,到2007年上市的时候,阿里巴巴75%的收入和85%的利润仅来自浙江和广东两个省,支撑了当时是一个250亿美金的公司。

所以,中国发生过靠一两个省也能贡献一两百亿的公司的故事。那今天,你的创业公司是不是必须要做全国性的扩充呢?我到了阿里巴巴用了三个月,去了70个分公司。很多人说你过得好辛苦。但其实很简单,我一天跑四个。正是在高密度高分布的前提下,我才可以一天可以跑四个公司,在广东一天可以跑三个、管理半径小,效率特别高。

与各位创业者分享创业的四个字——“广深高速”。如果你四个字都要做,那你肯定死定了。做广度的同时深度一定做不好,这时候需要你反问自己的业务模式,到底是必须先做深度还是先做广度?这也是方向。

发展战略是“广深高速”,用户体验是“多快好省”。同样“多快好省”在起步的时候要面面俱到也很难做到,也很难活下来。因为四个字有时候是有冲突有矛盾的,便利店做的是“快”和“好”,美国的Costco做的是“省”和“好”,便利店牺牲了“省”,Costco牺牲了“多”和“快”。到电商也一样,淘宝靠“多”和“省”取胜,至于好不好?看你运气吧。到了京东,怎么办?既然你占了“多和省”,那我就从“好”和“快”做文章。京东第一个提出“三日达”、“次日达”、“当日达”。所以,“多快好省”把一个字做到极致,你不败;能做两个字,能赢;想做三个字,快死了;四个字想一步到位,死定了。

找人、找钱、找方向,次序也没变,找人永远是第一位。找人、找钱、找方向,创始人当仁不让,必须持续去做,也要当心在这个过程当中找钱的时候会忘了找人,找人的时候忘了找钱。创业的确是很难的,成功率很低。今天借阿里成长的一些故事与创业者分享。我们很难改变全世界创业99%以上的死亡率,希望参与此次活动的创业者的存活率远远高于1%。让我们成为难得的成功者,有机会享受诗和远方,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