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窮嗎?

有不少朋友,問過我一個問題:西藏是不是很窮?

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西藏是一個很落後的地方。人們灰頭土臉,穿得破破爛爛,一生只洗三次澡,好多小孩沿路乞討,伸出髒兮兮的小手,向遊客要吃的。

藏族人窮嗎?


加上超高海拔、氣候惡劣、崇山峻嶺、交通不便,等等諸多因素,讓人們覺得,藏族人肯定很窮。

藏族人窮嗎?


一些電影電視,也強化了這種印象。

上世紀90年代,有一部主旋律電影叫《孔繁森》,講的是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的事蹟。

有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暴風雪覆蓋了草原,牛羊凍死了,人也快凍死了。孔書記探訪一戶牧民家,家徒四壁、四面漏風,孤寡老人病得奄奄一息。

孔書記跪下來,闖開胸口的棉衣,給一位藏族老媽媽暖腳。看到這裡,不少人流了淚,不由感嘆:唉,這也太苦了!

去阿里的時候,我聽當地人說,這不是編的,而是真實事件。

據大家回憶,那時候是真苦,缺醫少藥,靠天吃飯,尤其是孤寡老人。大雪凍死了牛羊,如果政府不營救,很多人只有死路一條。

藏族人窮嗎?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也以為西藏很窮,直到自己來到藏區,才慢慢刷新了印象。

2001年的牧區

十八年前,我還是窮學生,和阿楠從格爾木出發,沿著青藏線,徒步去西藏。

走到半路,覺得沒意思,決定遠離國道,走向藏北大草原深處。當時就是想看看,草原深處的牧民,到底怎樣生活?

有一個細節,令我印象深刻。睡在帳篷裡,看到一個大玻璃瓶,裡面裝滿了一捆捆嶄新的鈔票。面額有五十的,也有一百的,估摸有二三十萬,就擺放在床頭。太隨意了,伸手就可以拿走,如果不認真看,還以為是假錢。

主人告訴我,他們喜歡新錢,有墨香的那種。故意從很遠的城裡,取來了這些錢。方圓幾百公里沒有銀行,更沒有取款機,他們自己做了一個透明的取款機。

不怕搶嗎?

不怕,他們有槍。槍就掛在帳篷裡——可可西里發生槍戰,是有條件的。

藏族人窮嗎?


站在大草原上,我問牧場主人:你有多少牛羊?

他揮手說,卡車開過去,這樣開3小時,那樣再開3小時,裡面所有犛牛,都是我們的!

地方大,犛牛變成了黑點,散落在茫茫草原上。

藏族人窮嗎?


他有一輛大卡車,二輛摩托車,還有一個巨大的油桶。每一年,他們都會開上卡車,去一千七百多公里之外的蘭州,採購貨物回來。

總之,他給我的印象是:不缺錢,但不方便。

要知道,那是2001年,蟲草還沒大漲,藏獒還不名貴,我全年的學費才4000元,他們已經在大玻璃裡,裝了我50年的學費。

不是所有人都有牛羊

從青海到藏北,有很多牧民牛羊成群,看起來髒兮兮的,其實非常富有。一套藏飾,沉甸甸的掛滿金銀珠寶,少則十幾萬、幾十萬,多則上百萬。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牛羊。

從日喀則徒步去珠峰的路上,我們也看到一些藏家,窮得穿不起衣服,大冬天的,小孩還光著屁股。當我們取出糖果,在嘗過甜頭之後,被小孩呼朋喚友,追了十幾裡。

我當時想,為什麼藏北有人那麼富,這裡卻這麼窮?

藏地幾乎沒有工業,有錢沒錢全靠資源。如果你家有資源,就會腰纏萬貫;如果沒有資源,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人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藏族人窮嗎?


超高物價

如果問你,全國物價哪裡最高?

大多數人,肯定首先想到北上廣。其實藏區才是。原因很簡單,路途遙遠,蔬菜水果建材零食日用品,都是用大卡車,從外面拉進來的。看油價就知道,即便受到嚴格管控,也比內地還是高出了一大截。

最早來藏地開小賣部、五金店、商場、菜場的是四川人、雲南人、湖南人。他們形容早期來這邊做生意,會用兩個字:撿錢。

他們都說,那時候藏族人不講價。你說多少就多少,甩錢給你,不用找零。到近些年,才跟漢族人“學壞了”,開始討價還價。交流日益頻繁,價格逐漸透明,再想“一口價”,已經不可能。

路好了,車多了,價格隨之下降,但平均物價,還是比內地貴很多。

以建材為例,水泥是最常用的,內地是300-400元/噸,藏地到了600-700元/噸,個別地區甚至到了800-900元/噸。

西藏的公務員,在條件惡劣的地區,因為有各種補貼,平均工資在8000-10000/月。

是不是很高?但是,問問當公務員的朋友,普遍覺得不夠花。除了住宿便宜,買什麼都貴,一年到頭,剩不下多少。

有一個援藏幹部,曾一筆筆算給我聽,最後說:同學羨慕我工資高,我還羨慕他們物價低呢。

超高的物價,也導致人們消費的時候,看起來“大手大腳”。

進城買東西,至少上千塊;隨便請人吃頓飯,也要幾百塊。他們也豁達,根本不存錢,沒錢就去挖蟲草、採松茸,還有結餘的話,幾乎全都澆灌在房子上。

藏族人窮嗎?


大大的房子

來到藏家,你會發現,房子是真大!不按“平米”算,按“畝”來算。

香格里拉周圍的藏房,造價都是上百萬,甚至幾百萬。不像內地,房價再高,高在土地價格上。他們是自建的,全都結結實實地砸在了建造和裝修上。

藏族人窮嗎?


從院子,到大廳,到房間,到神龕,全都敞亮、且雕龍畫鳳、五顏六色。

那些大柱子,幾個人手拉手,才能抱得過來。在其它地方,簡直不敢想象,家家戶戶大雄寶殿。如今禁止伐木,鋼筋好賣,大樹難求,造價就更高了。

藏族人窮嗎?


有錢就造房,是根深蒂固的觀念。

好多藏房,都不是一年建成的,有錢就往裡投,一年又一年,有的建了十幾年,還沒有蓋頂。在大家看來,這是祖產。既然是祖產,就要準備一代代傳下去。

藏族人窮嗎?


在一個村子,我看到一棟在建的房子。牆有3米寬,層高6-7米,有四層。我好奇啊,用腳步量了一下,每層約有一千多平米。大石塊、巨木料,在裡面喊一聲,迴音陣陣。那個厚重、那個寬敞,如皇宮大殿一般。

我以為是大戶人家。一打聽,不是,只是個做生意的普通山民。

我問他,建這麼大房子,你住的過來嗎?

他就笑,說:又不是一下建好,先搭一個大架子,一代一代慢慢蓋。

川西的碉堡,迪慶的藏房,峽谷地區的大土宅,還有氣勢恢宏、金碧輝煌的寺廟……

藏族人窮嗎?


凡是見過的朋友,肯定都被狠狠地震撼過。朋友開玩笑說,大城市的蝸居,還不如這裡的牛欄。確實不如,牛羊住在下層,臥室幾百平米。

藏族人窮嗎?


豐田越野車

除了造房子,就是買車了。

藏族朋友最喜歡豐田越野車。霸道、陸巡,在藏地很常見。“買得起,開豐田;買不起,坐五菱”,總之每家都有車。車是必須的。

你想啊,這裡沒有公交,動不動幾十公里,像美國西部一樣,要去城裡集中採購。

買車,除了裝物資,也有攀比心理。因為這裡跟內地鄉下一樣,也是個熟人社會。低頭不見抬頭見,誰買了一輛什麼車,十里八鄉全知道。大老遠的,看車就知道誰來了。開著好車,才好意思打招呼。

藏族朋友也愛面子,只是他們愛面子,會直接說:

買這個,大,有面子!

所以,房子要大,車也要大。越野車大行其道。

藏族人窮嗎?


說到這兒,你肯定會問,這麼大的房子,這麼好的車,哪兒來的錢呢?

錢從哪裡來?

在藏區生活多年,我對每家的情況,有個大致的瞭解。藏族大哥信任我,讓我拿著他的銀行卡,取錢方便,統計也方便。

以一家為例,每年的收入,大概是二十萬元。

其中挖蟲草5-6萬元,採松茸3-4萬元,核桃、葡萄2-3萬元,牛羊1-2萬元,其它來自做生意、跑車和政府補助。藏族朋友是不分家的,錢都由一人掌管,每戶大概4-5人。

當然,具體的收入比重,根據地區不同,又有所區別。

有的地方主產蟲草,五六月挖蟲草的收入,佔到了全年的80-90%;有的地方產松茸,七八月採松茸的收入,佔了全年的70-80%;有的地方有牧場,犛牛收入和蟲草相當。也有些地方,沒有蟲草,不產松茸,如果牧場又小,就會非常貧困。極少數家庭,全年收入僅有2-3萬元;那些爆發的,特別富有的,大都是

家裡有礦的。

藏地,主要分為三塊:衛藏、康巴和安多。

藏族人窮嗎?


“衛藏的佛、康巴的人、安多的馬”一句話,說出了三個地方特點,即衛藏是宗教中心,康巴人長得好看,且擅於經商;而安多,茫茫大草原,盛產良馬和犛牛。

在收入上,可以粗略地理解為:衛藏地區,靠旅遊和信眾的捐贈;康巴人在河谷地區,靠採山貨、種植和經商;而安多藏區,主要依靠廣袤的牧場。

藏族人窮嗎?


每個地區,又有自己的小氣候,不能一概而論,但總體上,藏區的收入,主要來自兩個字:資源。

錢,只是一個數字,是用來衡量資源的。有了資源,沒有錢,遲早會富起來;只有錢,而沒有資源,很難說有真正的保障。如果有持續的再生資源,財富將源源不斷。

從資源佔有率上來說,藏族朋友無疑是富有的。

以西藏為例,面積122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8,常住人口僅有317萬。317萬,是個什麼概念?在內地,隨便一個地級市,也不止這個數。

換個角度,來看人口密度。西藏每平方公里2個人,而上海是2640人,相差一千三百多倍。

所以,你會驚訝,在山裡走了三天,還沒走出一個村的地界。因為交通閉塞,他們目前可能還比較貧窮,但從熱風河谷到高山草甸,從葡萄園、青稞地到莽莽大森林,從滔滔江水到山頂神湖,土地、水源、礦產、森林,都是他們的資產。而在內地,家有幾畝地?

藏族不是窮,而是還沒變現,坐在金山上,不知怎麼辦。

藏族人窮嗎?


當然,一個地區的發展,關鍵還是人才。

隨著文化的普及,藏區人才正在慢慢湧現,從精神信仰,到經商頭腦,都不輸給任何地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