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怎麼詮釋“腸易激”的?

用戶5361646156


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以長期或反覆發作的腹痛、腹脹,伴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的腸功能障礙性綜合徵,目前尚缺乏形態學、細菌學和生化學指標。中醫學對於本病以腹瀉為主要表現的,屬於“腹瀉"範疇;以便秘為主要表現的,屬於“便秘”範疇。

中醫認為腸易激綜合症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寒邪,或被飲食所傷,或憂思惱怒、所欲不遂等,造成肝鬱氣滯,脾胃運化功能紊亂,進而導致大腸氣機鬱滯,通降失常,傳導失職而發為本病。意思就是說飲食不當,思慮過多惱怒,不順心導致肝鬱氣結造成脾胃功能的紊亂。


消化科李保雙


西醫注重儀器數據而忽略症狀歸納,西醫一種病對應的中醫根據症狀辯證出來有幾種情況。“腸易激”在中醫上根據不同的症狀有的屬於“脾陽虛”,有的屬於“脾氣虛”……


jcdsl


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適為主要症狀,排便後可改善,常伴排便習慣及大便性狀改變,便秘和腹瀉可交替出現,但缺乏可解釋症狀的形態學和生化異常。過去稱為“痙攣性結腸炎”“黏液性結腸炎”及“不穩定性結腸炎”等。該病患者以20-40歲中青年居多,女性多見;具有反覆發作的傾向,常遷延難愈。在藥物治療方面,西醫暫無理想的藥物,主要以對症處理為主,可緩解。但會反覆發作。

腸道易激綜合徵在中醫屬於“腹痛”.“洩瀉”.“便秘”“鬱證”等範疇。從病變的部位來看,雖病在大腸,但卻與肝、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便秘或腹瀉交替發生,有時便中有大量粘液,伴胸脅不舒,腹脹,腸鳴,裡急後重,乏力,不寐,心悸,噁心等症。

1.肝氣乘脾證和腎陽虛衰證符合上述症候特徵的,以疏肝健脾,補腎助陽為治療思路,可擬;


柴胡,陳皮疏肝理氣;防風,白朮祛風除溼;補骨脂,五味子補腎助陽;白芍柔肝養陰;肉豆蔻溫陽下氣,化溼和胃。臨床治療效果滿意,有效率可達90%以上。僅供參考。

2.肝氣乘脾證、肝鬱氣滯證 脾氣素虛,復因情緒的變化,脾受肝制,致升降運化失常,致使清濁不分,而致腹痛腹瀉。以健脾益腎,疏肝解鬱,升清泌濁為治療思路,擬以

黨參,白朮,茯苓健脾益氣;補骨脂,山藥補益肝腎;白芍養陰柔肝;陳皮疏肝解鬱;防風祛風除溼;車前子利水除溼,分清泌濁。有效率95%,僅供參考。

注意事項;1.避免油炸辛辣,冰凍生冷酒類食物,注意腹部保暖。

2.保持或調整好心情狀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3.早睡早起,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避免熬夜和疲勞過度。


親,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在收藏點贊轉發的同時,還請別忘了多多關注,謝謝!


海納小布丁


中醫沒有“腸易激綜合徵”病名,但是有類似的疾病症候描述,比如,痛瀉要方,主治脾虛肝旺之洩瀉。腸鳴腹痛,大便洩瀉,瀉必腹痛,瀉後痛緩……和腸易激綜合徵的症狀有類似的描述。

腸易激綜合徵可以參照中醫類似症候治療,疏肝解鬱健脾補腎,類似現代醫學的抗焦慮,緩解胃腸痙攣,中藥,針灸,埋線,艾灸,療效還行。


疾病乃心靈之言


中醫肯定認為腎氣不足!~


用戶76164522112


根據脈舌色症,辨證論治


國寶針灸



第一眼看天下


拉完了不疼是肝熱腹瀉,拉完了還疼是脾虛。吃熱性食物拉稀是肝熱,拉完了精神不減。上吐下瀉有寒有滯有風有熱有暑。花樣太多。現代人多是胡吃造成的肝熱中氣虛腹瀉,大小便欲解忍不住。


中國古中醫學派


常食燥熱、辛辣之類食物,脾溼胃熱,消化不良,腸運失常。此為該症病因。


奇效康復堂


腸易激這個名詞不在中醫之列,中醫無法做出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