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門要做好兩件事 防疫情也要防血栓

不出門要做好兩件事 防疫情也要防血栓


引言

近兩天會診病例頻繁出現:無誘因出現腿腫、呼吸困難、胸痛、咯血,檢查發現D-二聚體升高,下肢超聲發現靜脈血栓形成,CTPA發現肺栓塞。這裡面有老年人、有年輕人,有術後在家休養的中老年人。


每逢長假過後,門診因胸悶、下肢腫脹就診的患者會較平時增多,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久坐不動病史。今年情況尤其特殊,由於疫情和隔離的原因,大家有充足的理由在家不動,甚至有人在比賽誰的活動步數最少,殊不知,久坐不動本身就會有血栓栓塞風險,有以下幾種情況的人需要提高警惕:


1. 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

2. 過去有血栓病史、血栓家族史;

3. 明確的家族性或獲得性易栓症,如抗凝蛋白缺陷或抗磷脂綜合症;

4. 近期有手術史(尤其是近一個月以內);

5. 近期因急性病(如肺炎、心衰等)住院且有臥床時間超過72小時以上;

6. 惡性腫瘤活動期(最近因惡性腫瘤行手術、放療或化療等);

7. 妊娠或產褥期的女性。


以上人群,如果因為特殊原因需要久坐不動,需要有很好的預防意識和觀念。


另一方面,對於因長期久坐不動而出現肺栓塞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也不可掉以輕心,如果出現症狀,儘快諮詢相關專家,儘早就診,絕不要因為特殊時期而錯失了治療的機會。


無論如何,建議大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家隔離在家,儘量避免長期久坐,可以每隔1-2個小時站起來活動一下,同時注意適當飲水,促進下肢血液迴流,這樣會顯著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翟振國)




今年的新春年假不尋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各地人民的心,無數醫護人員奔赴一線,保衛人民的生命與健康,一次次逆行的背影更是讓我們感動和動容。


這個特殊的時刻,又逢春節長假,大家一定都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支持疫情的防控工作,避免出門,儘可能地宅在家裡為國家做貢獻。


不出門要做好兩件事 防疫情也要防血栓


長假自我隔離雖然可以有效的斬斷傳染病的傳播,然而每逢長假過後,門診因胸悶、下肢腫脹就診的患者會較平時增多,他們或是長途旅行,包括長途飛機、長途火車和長途汽車,或是聚會打牌,或是熬夜遊戲,總之都有久坐不動病史。今年情況尤其特殊,由於疫情和隔離的原因,大家有充足的理由在家一動不動,甚至有人在比賽誰的活動步數最少,殊不知,久坐不動本身就會增加血栓栓塞風險。


如果因為特殊原因需要久坐不動,務必要有很好的血栓預防意識和觀念。請您注意檢測自己的雙腿——如果發現單側腿腫,小腿肌肉有明顯的壓痛感,特別是如果還伴有胸悶症狀,這往往意味著可能已經引發了一種意想不到的致命血栓——靜脈血栓栓塞症!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是同一疾病不同階段和不同部位的兩種臨床表現。


肺栓塞最常見的為肺血栓栓塞症,起病急,死亡率高,一旦發生,其中11%發病1小時內死亡。

肺栓塞75%-90%栓子來源於下肢深靜脈,久坐引起的靜脈血流淤滯是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這是因為下肢的靜脈血迴流到心臟需要小腿肌肉的擠壓活動來幫忙。當人長時間靜坐不動時(例如長時間在電腦前靜坐、長時間打麻將或是長途旅行)小腿肌肉收縮活動明顯減少,靜脈血流速變慢,這時就容易形成血栓,從而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這部分血栓有的會自行溶解消失,有的則會脫落,順著循環進入右心,從而堵塞肺動脈,導致肺栓塞。如果是大塊栓子阻塞肺動脈無法給全身組織及時供氧,則相當於窒息,極易引起胸悶、甚至暈厥、猝死現象。


醫學上說肺栓塞有典型的三聯徵: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難,然而,只有15%的患者會同時出現三聯徵。而一旦發生肺栓塞,往往非常兇險,臨床醫生幾乎沒有時間去搶救患者,就可能引發猝死!因此,肺栓塞又被醫學界稱為「沉默的殺手」。


不出門要做好兩件事 防疫情也要防血栓


最近一個特殊時期,正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老百姓們普遍宅在家裡,活動明顯減少,而這些正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除此以外,還有什麼情況可能引起血栓形成呢?


1)今年大家雲拜年,不走親訪友,自我隔離,在家裡待著可能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不動或者長時間坐著打麻將、打撲克、玩遊戲等等,這些都是VTE的高危因素,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靜坐超過4小時,長血栓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不出門要做好兩件事 防疫情也要防血栓


2)不僅如此,長途旅行也是VTE的高危因素,比如長途飛機、長途高鐵、長途汽車等。大家應該聽過「經濟艙綜合徵」,就是指由於空間狹小,長時間久坐使血液循環相對較慢,血液黏稠度相對較高,容易發生血栓事件;


不出門要做好兩件事 防疫情也要防血栓


3)第三種主要是對於一些特殊人群,比如人受傷之後限制了活動、每天臥床或者固定不動的時間超過3小時如骨折、創傷或者外科手術後的人群。對於老年人來說,有基礎疾病或摔倒後臥床靜養也是他們久坐久躺的重要原因。而對於孕產婦這一類特殊人群來說,妊娠本身即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還有以下幾種情況的人也需要注意提高警惕:過去有血栓病史、血栓家族史;明確的家族性或獲得性易栓症,如抗凝蛋白缺陷或抗磷脂綜合症;近期有手術史(尤其是近三個月以內或一個月以內);近期因急性病(如肺炎、心衰等)住院且有臥床時間超過72小時以上;惡性腫瘤活動期(最近因惡性腫瘤行手術、放療或化療等)等患者都需要高度警惕血栓的形成,有部分患者甚至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提前用藥預防血栓形成。

不出門要做好兩件事 防疫情也要防血栓


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導致肺栓塞到底有哪些「徵兆」呢?如何才能早期正確識別血栓的形成呢?


1)單側腿腫:肺栓塞的發生中絕大部分血栓都是從腿上過來的,所以我們重要的一條早識別的方法就是看腿。看是否有單側腿腫。尤其是一條腿比另一條腿腫得厲害的時候,同時伴皮溫升高及疼痛,可能提示有深靜脈血栓形成,這是肺栓塞猝死的一個重要的早期信號。下肢深靜脈血栓最特異性的症狀就是單側下肢突然出現腫脹、疼痛,走路時可出現下肢疼痛,嚴重者甚至不能下地走路,部分人皮膚顏色還會改變如發青紫、暗紅等。


需要注意鑑別的是,很多老年人雙腿下垂時間長,也容易出現腿腫,但這種腿腫是雙側同時出現的、對稱的,一般起身活動或抬高雙腿休息後可以自行消失;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腿腫多為單側腿腫,且小腿肌肉有明顯的壓痛,休息後仍持續存在。


2)胸悶、胸痛:部分程度較輕的肺栓塞患者因為缺氧會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這種胸悶、胸痛症狀一般是持續存在的,部分伴有低熱或咯血。與冠心病心絞痛的勞累後發作、休息後緩解不同,與膽囊炎等消化道疾病與進食相關也有不同。肺栓塞如果程度較重則可以直接出現暈厥甚至猝死,所以如果有相關呼吸系統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耽誤病情。


不出門要做好兩件事 防疫情也要防血栓


正常情況下,腿上的血栓並不會導致猝死。但很多患者長時間臥床或者靜坐後可能起身上了個廁所或躺三五個小時後起來活動了一下,這時血栓可能就會發生脫落,然後沿著血管進入血液循環,所以脫落的血凝塊會隨著血液的迴流順著腿的靜脈血管、到腹部血管、再到心臟,又通過心臟泵血射血到了肺動脈裡,產生肺栓塞,就有可能出現猝死。


當然大家也不用過於恐慌,90%以上的肺栓塞只要經過「五早」都不會走到生命危險那一步,這「五早」就是「早評估、早預防、早識別、早診斷、早治療」,預防血栓方法有很多:


1)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動起來,在臥室裡多走動,避免久坐及久臥,看一會電腦就走一走,每天在家裡也要適度運動。


2) 還有一個對我們來說也很簡單,就是喝水。喝足夠的水是預防血栓非常重要的辦法之一,老年人相比於其他年齡段的人來說血液要更加濃、粘、稠,因此多喝水的話可以有效降低血粘度,緩解血稠的情況,降低血栓所帶來的危險性。每個人每天的正常飲水量需要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不過心腎功能不全的人不要過量飲水,可能會增加心腎負擔而引發其他的疾病。


不出門要做好兩件事 防疫情也要防血栓


總而言之,特殊時期大家隔離在家,建議儘量避免長期久坐,可以每隔1-2個小時站起來活動一下,同時注意適當飲水,促進下肢血液迴流,這樣會顯著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如果有不適症狀,大家可以參照上面的方法自我檢測,及時發現危險徵兆。當然如果觀察到自己有單側腿腫,千萬不要按摩、拍打或擠壓自己的腿,以免血栓脫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尤其是如果已經合併有呼吸困難、咳血、胸痛等症狀,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風雨過後總有彩虹,願大家攜手向前,共度難關!


後記


隔離了距離,但隔離不了親情;待在家裡,但並不意味著靜止不動。我們應該提高警惕,加強防護,但是沒有必要過度恐慌,前方的戰士在奮鬥,後方醫療系統和衛生防疫系統應該努力完成日常應盡的工作,努力踐行自己的職責,那麼我們可能就不會失去防治其他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和救治其他患者的機會,


春天已至,一切都會朝好的方向發展。春節之後隨著疫情的控制,期待大家都能恢復正常工作,畢竟生活還是要繼續。(翟振國)


專家介紹


不出門要做好兩件事 防疫情也要防血栓

翟振國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二部副主任;肺栓塞與肺血管病學組帶頭人、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栓塞與肺血管病學組副組長;擅長呼吸與危重症,急性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形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肺動脈高壓和其他肺循環等疾病診療。


不出門要做好兩件事 防疫情也要防血栓

高倩

醫學博士,中日醫院主治醫師,中日醫院PCCM專科畢業生,中日醫院院士工作室成員,全國肺栓塞和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設項目辦公室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